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声控诉
顾延瑾帮她联系的那家公益小学已经确认场地,而她答应那些乡镇妇女的再就业扶持条款,也到了可以推进的阶段。
她忙着做表格、写邮件,核查时间表,一直到凌晨两点,才终于把所有任务列入待办清单。
关掉电脑,她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上的一盏灯,眼神落得很轻。
这一路,她已经不需要再“赢”。
她只想不输。
她只想哪怕跌倒,也是在往前的路上。
她要让所有曾经对她说“你不行”的人知道—
她没有倒下。
她,永远不倒。
凌晨三点,城市彻底安静了。
连楼下偶尔传来的车辆喇叭声都不再响起,只有雨水敲打窗台的细响,如密密的指尖,敲在林语宁的神经末梢。
她窝在沙发上没有睡,身上盖着一条浅灰色的薄毯,一只手还轻轻搭在手机边缘,像是随时准备应对下一个消息。
屏幕在一小时前就黑了,但她始终没有放下。
那个名叫“杨泊”的人名,在她脑海里始终无法消散。
林语宁不是那种容易记仇的人,但也不是会轻易遗忘的人。
她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尤其是对那些她曾经信任过的人。
每一段合作的对话、每一处拍摄的构图、每一次讨论方向时对方的点头或沉默,她都记得。
杨泊,是她职业重启以来,第一个真正给过她“能被记录”的机会的人。
那时候她刚刚结束一场极为痛苦的私案,整个人像是刚从水底爬出来,湿透、沉重、四肢僵硬。
他却像是一盏放在岸边的小灯,告诉她:你还可以发声。
而现在,那盏灯灭了,还反过来想吞掉她。
她闭着眼靠了一会儿,脑中不断涌现出各种细节,从杨泊的眼神变化,到他那句“你真的该被更多人看见”,再到后来那次剪辑争议时他明显敷衍的态度。
她不是没察觉。
只是那时候,她更专注在案子上,没时间细想,也不愿多疑。
她一直不想活得太警觉。
可每次放下警觉,就总有人趁虚而入。
她终于睁开眼,缓慢起身,走到窗前,拉开一小段帘子。
雨还在下,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远远看见街口便利店的霓虹灯还亮着,像这个城市里为数不多没熄灭的微光。
她忽然想出门走走,哪怕只是下楼转一圈。
换了件风衣,她没开车,也没打伞,只是将外套领口扣好,拉紧,然后步出门外。
雨落在发间、肩头,她没有抖,也没有快步,只是缓缓地走着。
鞋底踩在地面积水上发出轻微的“咯哒”声,她听着,像听一种节奏,一种还在继续前行的节奏。
她走到街角拐弯处,便利店的灯光照在地面上,映出她的影子,有些扭曲,但并不模糊。
她站在门外,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推门进去。
店员是个大学生模样的小男孩,见她进来,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她点头,走向货架,随意拿了瓶矿泉水,又走到收银台前,扫完码后没走,反而看着窗外发了会儿呆。
“你也还没睡?”店员问她。
她低声笑了笑:“睡不着!”
男孩也没多问,只道:“最近看新闻了吗?那律师小姐姐,太厉害了!”
林语宁微顿。
“就那个林语宁,搞公益、打官司、还被人泼脏水的那个。
昨晚我刷视频,一不小心看了她半夜直播的那一段讲座,真的,好猛啊。
我妈都说,这种人得活着,得站着!”
她听得出来,这男孩不知道她是谁。
她穿着低调,素面朝天,声音也很平静,和平时那种直播镜头前的清醒锋利完全不同。
“那你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忽然问。
“什么样的?”男孩认真想了想:“我觉得,她不是厉害,她是……不让人失望!”
“不让人失望?”
“对!”他笑:“你知道的,现在大家都太容易崩了,谁稍微有点事,就马上塌房。
可她不一样,她越是被质疑,就越稳!”
林语宁轻轻一笑,眼角湿意缓缓散去:“你是第一个,这么说她的人!”
“真的吗?”男孩一愣:“我以为她听这种话听多了!”
她没再说话,只朝他轻轻点头:“谢谢!”
她提着水走出店门时,天边已透出一抹微光。
雨仍旧没有停,却像是变轻了些。
回到家后,她脱掉湿透的外套,擦干头发,又给自己倒了杯水。
手机震动了,是陶珊发来的。
【最新进展:杨泊那边已经有人开始删记录,我请技术朋友截图保存了。
别担心,我们走得在他前面!】
她打字:【辛苦你了!】
陶珊回了个“抱拳”表情,又补了一句:【语宁,他现在怕你!】
【因为你一动,他就退!】
林语宁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几下,终究没有发出任何回复。
她只是将手机放回桌面,转身走进卧室,躺下。
睡意并未立刻来临,但她闭着眼,却不再胡思乱想。
她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风暴,是风暴中的犹疑。
可她已经没有犹疑了。
她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
一声质疑不会击溃她,一场污蔑不会撼动她,一个背叛不会改变她。
她已经学会—
被推下去不要紧,只要她能再站起来。
因为她知道,她从来不是靠不被打败而赢的。
她是靠哪怕被打败,也要再站起来,继续走下去而赢的。
天光将亮未亮时,她终于沉沉睡去。
脸上的神情,不再绷紧,不再防备,只剩一份倦意下的安然。
像所有风雨之后,终于找到的片刻静默。
她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更难。
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不管谁来。
她,都不退。
天亮的时候,林语宁是在一阵微弱的手机震动声中醒来的。
她并不是完全沉睡,更多是身体在疲惫中短暂停滞下来,精神却仍旧悬着一根线。
那根线牵在每一条舆论走向、每一封邮件、每一个攻击她的微博账号和朋友圈的底部,牵在她脚下站着的、被试图拉垮的那块地基上。
睁开眼的时候,房间里光线刚刚透进来,是冷的白,仿佛连日阴雨之后也没能真正让阳光爬上窗台。
顾延瑾帮她联系的那家公益小学已经确认场地,而她答应那些乡镇妇女的再就业扶持条款,也到了可以推进的阶段。
她忙着做表格、写邮件,核查时间表,一直到凌晨两点,才终于把所有任务列入待办清单。
关掉电脑,她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上的一盏灯,眼神落得很轻。
这一路,她已经不需要再“赢”。
她只想不输。
她只想哪怕跌倒,也是在往前的路上。
她要让所有曾经对她说“你不行”的人知道—
她没有倒下。
她,永远不倒。
凌晨三点,城市彻底安静了。
连楼下偶尔传来的车辆喇叭声都不再响起,只有雨水敲打窗台的细响,如密密的指尖,敲在林语宁的神经末梢。
她窝在沙发上没有睡,身上盖着一条浅灰色的薄毯,一只手还轻轻搭在手机边缘,像是随时准备应对下一个消息。
屏幕在一小时前就黑了,但她始终没有放下。
那个名叫“杨泊”的人名,在她脑海里始终无法消散。
林语宁不是那种容易记仇的人,但也不是会轻易遗忘的人。
她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尤其是对那些她曾经信任过的人。
每一段合作的对话、每一处拍摄的构图、每一次讨论方向时对方的点头或沉默,她都记得。
杨泊,是她职业重启以来,第一个真正给过她“能被记录”的机会的人。
那时候她刚刚结束一场极为痛苦的私案,整个人像是刚从水底爬出来,湿透、沉重、四肢僵硬。
他却像是一盏放在岸边的小灯,告诉她:你还可以发声。
而现在,那盏灯灭了,还反过来想吞掉她。
她闭着眼靠了一会儿,脑中不断涌现出各种细节,从杨泊的眼神变化,到他那句“你真的该被更多人看见”,再到后来那次剪辑争议时他明显敷衍的态度。
她不是没察觉。
只是那时候,她更专注在案子上,没时间细想,也不愿多疑。
她一直不想活得太警觉。
可每次放下警觉,就总有人趁虚而入。
她终于睁开眼,缓慢起身,走到窗前,拉开一小段帘子。
雨还在下,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远远看见街口便利店的霓虹灯还亮着,像这个城市里为数不多没熄灭的微光。
她忽然想出门走走,哪怕只是下楼转一圈。
换了件风衣,她没开车,也没打伞,只是将外套领口扣好,拉紧,然后步出门外。
雨落在发间、肩头,她没有抖,也没有快步,只是缓缓地走着。
鞋底踩在地面积水上发出轻微的“咯哒”声,她听着,像听一种节奏,一种还在继续前行的节奏。
她走到街角拐弯处,便利店的灯光照在地面上,映出她的影子,有些扭曲,但并不模糊。
她站在门外,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推门进去。
店员是个大学生模样的小男孩,见她进来,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她点头,走向货架,随意拿了瓶矿泉水,又走到收银台前,扫完码后没走,反而看着窗外发了会儿呆。
“你也还没睡?”店员问她。
她低声笑了笑:“睡不着!”
男孩也没多问,只道:“最近看新闻了吗?那律师小姐姐,太厉害了!”
林语宁微顿。
“就那个林语宁,搞公益、打官司、还被人泼脏水的那个。
昨晚我刷视频,一不小心看了她半夜直播的那一段讲座,真的,好猛啊。
我妈都说,这种人得活着,得站着!”
她听得出来,这男孩不知道她是谁。
她穿着低调,素面朝天,声音也很平静,和平时那种直播镜头前的清醒锋利完全不同。
“那你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忽然问。
“什么样的?”男孩认真想了想:“我觉得,她不是厉害,她是……不让人失望!”
“不让人失望?”
“对!”他笑:“你知道的,现在大家都太容易崩了,谁稍微有点事,就马上塌房。
可她不一样,她越是被质疑,就越稳!”
林语宁轻轻一笑,眼角湿意缓缓散去:“你是第一个,这么说她的人!”
“真的吗?”男孩一愣:“我以为她听这种话听多了!”
她没再说话,只朝他轻轻点头:“谢谢!”
她提着水走出店门时,天边已透出一抹微光。
雨仍旧没有停,却像是变轻了些。
回到家后,她脱掉湿透的外套,擦干头发,又给自己倒了杯水。
手机震动了,是陶珊发来的。
【最新进展:杨泊那边已经有人开始删记录,我请技术朋友截图保存了。
别担心,我们走得在他前面!】
她打字:【辛苦你了!】
陶珊回了个“抱拳”表情,又补了一句:【语宁,他现在怕你!】
【因为你一动,他就退!】
林语宁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几下,终究没有发出任何回复。
她只是将手机放回桌面,转身走进卧室,躺下。
睡意并未立刻来临,但她闭着眼,却不再胡思乱想。
她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风暴,是风暴中的犹疑。
可她已经没有犹疑了。
她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
一声质疑不会击溃她,一场污蔑不会撼动她,一个背叛不会改变她。
她已经学会—
被推下去不要紧,只要她能再站起来。
因为她知道,她从来不是靠不被打败而赢的。
她是靠哪怕被打败,也要再站起来,继续走下去而赢的。
天光将亮未亮时,她终于沉沉睡去。
脸上的神情,不再绷紧,不再防备,只剩一份倦意下的安然。
像所有风雨之后,终于找到的片刻静默。
她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更难。
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不管谁来。
她,都不退。
天亮的时候,林语宁是在一阵微弱的手机震动声中醒来的。
她并不是完全沉睡,更多是身体在疲惫中短暂停滞下来,精神却仍旧悬着一根线。
那根线牵在每一条舆论走向、每一封邮件、每一个攻击她的微博账号和朋友圈的底部,牵在她脚下站着的、被试图拉垮的那块地基上。
睁开眼的时候,房间里光线刚刚透进来,是冷的白,仿佛连日阴雨之后也没能真正让阳光爬上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