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且慢 第四十三章 旁听

小说:皇叔且慢 作者:晏十三娘 更新时间:2025-06-17 16:58:25 源网站:2k小说网
  赵匡胤不让赵德昭去禁军营上班,可没说不让他出府,眼下,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办呢!

  给自己找个老师!

  本是同窦说、苗守信约了几日后去太学的,可既然眼下无事,把行程提前也不是不行。

  太学位于东京朱雀门御街之东,这一带为商业繁华区,西面是新门瓦子,南为杀猪巷,也就是妓馆,其余是民居和茶坊,白日人声鼎沸,到了晚间夜市上来,更是热闹。

  赵德昭没有骑马,只带着甄平步行过御街,没多久便到了太学。

  太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赵德昭自问“经义”他不懂,也没必要懂,科举考试需要考经义,但真正为官之后,“治事”更重要一些,是以他径直去了治事斋。

  旁听也需要登记,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入内的,赵德昭的身份自不必多说,没有阻拦便入了斋内。

  学堂中已有人在上课,博士是个中年男子,下颚留着短须,倒是美姿仪,讲的虽是治事,但也夹杂了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赵德昭听起来也不费劲。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谁来解释一下?”博士讲完了课,看着堂下学子提问。

  “老师,学生想说!”一个学生举了手,巧了,正是赵德昭的熟人,窦说。

  博士点了头,窦说起身,开口道:“这句话是对于为官之于国的重要性,明主治吏不治民,通过严惩昏懒庸贪之官,让**得以清明,达到治官察官的目的,唐宪宗元和四年,御史元稹奉使两川按察,劾奏已故东川节度使严砺......监察御史以纠弹‘官邪’为重要执掌,监察百官,实为必要之举!”

  哟,看不出来啊!

  看这小子平时跳脱,正经的时候还挺像样子!

  果然是窦家的人,学霸的基因太强大了!

  窦说侃侃而谈,赵德昭本想着,老师怎么也要夸赞一句,不想最后只得了两个字——“还行”。

  而看窦说,明显不惊讶,还挺高兴来着。

  “若不设监察,昏官当道,懒政横行,朝政迟早败坏!”下面有学生附和道。

  “官邪,除非官员廉洁自守,不然......”有人“嘿嘿”笑了两声,众人俱是心照不宣。

  他们很多是官宦子弟,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官场,虽没有经手政务,但在家中,多少也听为官的父兄谈过,年节往来,自然也知道送礼收礼这些事。

  “老师,我有点想法,可以说吗?”此时,赵德昭却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朝声音来处看去,窦说和苗守信二人自然是认出了他来,但也没说破,其余人多半是不认识的,见他站在角落,知道是旁听生,有的脸上已是露出了不屑来。

  “你说!”博士一视同仁,朝赵德昭点了点头。

  “官邪,需要御史监察,可要是监察御史也是个邪官呢?”赵德昭两手一摊。

  “你这话就没法说了,”有人忍不住道:“监察御史上头还有侍御史,侍御史上头还有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上头还有御史大夫,总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廉洁清白的。”

  “你说的没错,”赵德昭点头,“所以重要的不是监察御史,而是监察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怎么了?”

  “自秦朝始,御史便是风闻奏事,不用拿出真凭实据,只凭传闻就可以弹劾举报,前朝更是将此作为整饬吏制、巩固朝政的重要手段!”

  “难道不对?若御史能拿出证据,还要大理寺、刑部做什么?”

  “也对,”赵德昭点了点头,谁说古人笨的,古人聪明得很,“但是矫枉过正!风闻奏事,所奏之事可能不客观、不准确,也难免产生冤案,风闻奏事的要害在‘风闻’上,不怀好意的小人或许为利、或许为名,冠冕堂皇行诬陷忠良、伤天害理之勾当,有多少忠臣良将,惨遭奸佞之徒的诬陷而成冤魂。”

  “那你以为,该当如何?”博士问道。

  赵德昭耸了耸肩,“没法避免,但首先,就像博士您说的,邪官不可选,尤其是监察这种职位,更要谨慎选用,其次嘛,风闻奏事还需具实以闻,若以私心邪枉附会,应严惩不贷!”

  自古以来御史制度就是风闻奏事,这有什么不对的?

  待查证后,清者自然清,又不会损失什么?

  堂中学生觉得赵德昭这话没有理由,具实以闻,不就是得有凭证么?要是如此,这御史一年到头怕是都弹劾不出一个人来,这制度岂不是如同虚设?

  他们是这么想的,以为博士也是如此,却不想从博士口中听到了“很好”二字。

  这两个字出口,堂中学生一片哗然。

  要知道,能得博士“很好”评价的可不多,没想到让这旁听生捞着了。

  “我今日便听到了一则故事,”博士摆了摆手让他们稍安勿躁,继续道:“有御史弹劾二殿下,说他当街吃食,有失官体,又看妇女裸戏,成何体统,你们来说说,这事应该怎么判?”

  啧,这不就说的自己么?

  早朝发生的事,这博士现在就知道了?消息也传太快了吧!

  赵德昭撇了撇嘴,朝堂的官员们也挺八卦!

  “当街吃食嘛,也不是特别要紧的事,申饬一番也就罢了,至于看妇女裸戏,殿下身为皇室子弟,的确不成体统嘛!”有学生大声道。

  “为官者自然该守礼,何况是殿下?当街吃食不雅,如何能取?”又有人道。

  “学生想问,殿下在哪儿看的妇女裸戏?”这问题问出来,哄堂大笑,连赵德昭也忍不住啐了一口。

  “你看,这便是三人成虎了。”博士摇了摇头,遂即将早朝弹劾的事仔细讲了一遍,堂中学生本还嬉笑着,渐渐没了声音,听到最后,适才开玩笑的那几个也忍不住红了脸。

  “若殿下是个木讷不善言辞之人,恐怕无法自辩,今日罚的,就是他了,”博士看了一眼赵德昭,继续道:“他被罚,是小事,但因此,官家不会知道民生,也就不会让朝臣写奏本解决此事,于百姓而言,是坏事!”

  “学生懂了!”

  “多谢老师!”

  有太学生明白了其中深意,但也有人坚持己见,这都是正常的事,要能被短短几句话洗脑,这就不是太学生了!

  “好了,今日就到此!回去各自写一篇文章来!”博士说完便离开了学堂,留下一片哀嚎之声。

  无论到哪里,都怕老师留作业啊,哪怕道理都学会了!

  窦说和苗守信自然而然得走到了赵德昭身旁,“你怎的今日来了?”

  其余人见他们认识这旁听生,也聚拢了过来,“敢问这位兄台怎么称呼?王郎官好像挺喜欢你?”

  “是啊,以兄台之才,考太学也不难啊!”又有人说道。

  是不难,但不必啊!

  窦说和苗守信对视了一眼,没得殿下允许,也不好说破他的身份!

  “不是,他好像...就是二殿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