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明将纸条收进口袋,回头看了一眼科长办公室,便快步走向运输科,引来旁人羡慕的猜测。

  陈小明推开运输科的铁门,屋里一股油墨味。

  他满头大汗,后背都湿了。

  办公桌后,关队长正叼着烟看记录簿。

  “关队长,科长让我……”陈小明把汗湿的纸条递过去。

  关队长眯着眼辨认着字,随即把烟头摁进烟灰缸,抱怨道:“就数这种临时加塞的任务最烦人。”

  要不是看在李复兴的面子上,他根本不想为这事重新调整排班。

  看着关队长紧锁的眉头,陈小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窗外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声。

  “只有明天早上七点到十点有空档。”

  关队长的钢笔尖用力戳在排班表上,洇开一团墨迹。

  他打量着忐忑的陈小明,嗤笑一声:“科长的面子,不能不给。”

  陈小明心头一松,激动地说:“行,太行了!谢谢关队长,我这就回河定村报信去!”

  他高兴的伸手去拿纸条。

  关队长挥了挥手:“行了,赶紧去,别耽误正事。”

  这时,李大力从里屋探出头来:“师傅,念叨啥呢?”

  关常应了一声:“没什么。”

  陈小明冲出调度室,紧攥着纸条跨上自行车。

  想起郑村长焦急等待的样子,他便拼命地踩着踏板,车子在石子路上叮当乱响,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把好消息送过去。

  到了河定村,他把事一说,郑村长高兴坏了,村里的鸡总算有了出路。

  黎明前,河定村已经人声鼎沸。

  村民们点着马灯在鸡舍里抓鸡,鸡毛乱飞,空气里满是鸡粪和干草味。

  郑村长站在矮墙上,敲着铜锣沙哑地喊:“都听着!先抓东边最肥的!手脚轻点,别把鸡吓死了!”

  张铁柱捋起袖子冲进去,扑向一只肥鸡,却只抓到一把鸡毛,他骂了一声。

  旁边的李老三眼疾手快,从侧面扣住一只鸡的翅膀,那鸡回头啄了他一口,疼得他龇牙咧嘴,但手却没松。

  另一处鸡舍,几个村妇配合默契。

  赵嫂子用扫帚把鸡赶到角落,孙大娘堵住出口。

  等鸡挤成一团,两人同时扑上去,一个按头,一个抓脚,动作干脆。

  一时间,鸡叫声、吆喝声和哄笑声交织在一起。

  天色破晓,河定村空地上堆满装鸡的竹笼。

  郑村长检查着笼子,大声叮嘱:“都仔细点!这可是全村的指望!”

  卡车启动时发出巨响,陈小明感到全身都在共振。

  他紧抓扶手,赞叹道:“乖乖,这声音比拖拉机响多了!”

  关常轻松地驾驶着,陈小明则好奇地盯着闪烁的仪表盘。

  卡车驶出工厂,他趴在车窗上,看着飞速后退的景物,念叨着:“比我蹬自行车快太多了!”

  关常突然按响喇叭,吓了陈小明一跳。

  他惊魂未定,又惊喜地问:“这喇叭一响,十里外都能听见吧?”

  关常只是笑了笑,专注开车。

  陈小明**中控台的按钮又不敢,关常看出来了:“想碰就碰,别动方向盘和档杆就行。”

  得了许可,陈小明才小心翼翼地触摸那些按键。

  路面颠簸,他却乐得不行。

  中途休息,陈小明下车后绕着卡车赞叹不已,伸手触摸巨大的轮胎和高耸的车厢。

  直到关常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车上,念叨着:“回去我可得跟他们说说,我坐过卡车了!”

  关常在一旁听着,脸上挂着淡笑。

  在陈小明指引下,卡车抵达河定村。

  郑村长领着村民早已等候,直接挥手开始装车。

  不到一个小时,工作便已完成。

  载满鸡的卡车回到轧钢厂,小林、老邓等人都凑到窗边张望。

  当陈小明从驾驶室跳下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口袋里露出的一截鸡毛,像是成功的标志。

  鸡很快入库。

  陈小明直奔财务室领到一笔厚实的款项,打算趁天早立刻送回河定村。

  当载满芦花鸡的货车开进厂区,采购四科的几个人都探头张望。

  小林、老邓和王姐都紧盯着楼下指挥卸货的陈小明,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刺痛了他们。

  “他一个新人凭什么揽下这么大的活?”小林的声音满是酸意,“我熬了三年都没机会。”

  老邓不屑地哼了一声:“没有李科长提携,能有他?”

  王姐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眼中满是羡慕。

  这件事在钢铁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食堂和车间里,人人都在议论陈小明和那车鸡。

  “八百只鸡,解决了厂里的大难题!”

  赞叹、嫉妒和猜测声中,陈小明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了全厂。

  傍晚,陈小明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口袋里的工资条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厚重感。

  一进家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母亲笑着问:“遇上什么好事了,这么高兴?”

  “妈!我把采购任务办妥了!”陈小明激动地说,“领导表扬我了,还说要发奖金!”

  父亲闻声抬起头,面露喜色:“好小子,没丢人!”

  妹妹也跑出来围着他:“哥,那你能给我买新书包了吗?”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气氛温馨。

  当陈小明说完白天的事,桌上瞬间安静了。

  母亲眼眶泛红,声音发颤地问:“奖金……是真的?”

  “千真万确!”陈小明兴奋地摸出那张皱巴巴的表扬信。

  父亲伸出粗糙的手指,在“李复兴”的签名上反复摩挲。

  他猛地一拍儿子的肩膀,严肃道:“小明,记住了,李科长是你的贵人!要不是他,凭咱们的身份,哪轮得到你出风头?”

  陈小明郑重地点头,他懂这个道理。

  母亲擦了擦眼角,把碗里最大的荷包蛋夹给他:“你爸说得对。以后见了李科长要主动打招呼,多跑腿。他交代的事,不吃不睡也得办利索了!”

  妹妹天真地问:“哥,你以后当了大官,可别忘了我!”

  一句话逗笑了全家,但陈小明瞥见父亲转过身时,悄悄用袖口抹了下眼睛。

  他听着父母的叮嘱,心里汇成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