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二话不说便自觉地排成了一列,连那些原本待在家里没出门的,也闻声探出了小脑袋,然后飞快地跑了出来,挤进队伍里,生怕错过什么好事。

  毕竟,复兴叔出手向来大方,是全院孩子公认的“宝藏”。

  这时,住前院的一大爷走出来,看到这番景象,乐呵呵地打趣道:“复兴,这一大早的,又准备给咱们院里的孩子们发什么好东西呢?”

  “没什么,就是些糖果。”

  李复兴笑着应了一声,转身回屋,很快便提着一个粗布口袋走了出来。

  所有孩子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住,脖子伸得老长。

  刚泼完水的张婶也凑了过来,笑道:“复兴,就你疼孩子,难怪满院子的小家伙都爱黏着你。”

  “哎,我家贵子没给你添乱吧?”她一边说,一边紧张地在队伍里寻找自家儿子的身影,唯恐他因为调皮而分不到糖。

  “婶子放心,孩子们都乖着呢。”

  李复兴蹲下身,解开了袋口。

  霎时间,五颜六色的糖纸晃得人眼花——晶莹剔透的水果糖、香气扑鼻的芝麻酥糖、还有大白兔奶糖,琳琅满目。

  望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李复兴心中毫无波澜。

  这些糖果全是他从拼夕夕秒杀的,不仅物美价廉,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任何票证。

  这份在旁人看来极为奢侈的大方,对他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复兴,你这布袋里装的怕不是一整年的糖吧?”

  一位大爷探头瞧了瞧,啧啧称奇,“对孩子们有这份心就够了,哪能这么破费。”

  李复兴笑了笑,从袋里抓出一大把糖,说:“过年嘛,不就图个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别的都不重要。”

  他招呼排在最前面的小姑娘二丫过来。

  二丫的妈妈刚从屋里出来,瞧见这阵仗,赶紧说:“复兴,可别给那么多,回头她牙疼又得哭。”

  “婶子放心,就这一捧,让孩子解解馋。”

  李复兴说着就把糖倒进二丫并拢的小手里。

  糖果“哗啦”一声落进去,小姑娘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她没急着走,反而站到一旁。

  一边好奇地看着别的小伙伴,一边迫不及待的剥开一颗,塞进嘴里,连糖纸上沾着的一点甜味都用**得干干净净。

  接下来是壮实的贵子,李复兴记得他爱吃奶糖,抓的时候便特意多放了两颗。

  贵子激动地伸出手,却因为太紧张手一哆嗦,两颗糖掉在了地上。

  他哎呀一声,赶紧蹲下去捡,用冻得通红的指头把糖纸上的灰尘仔细抹掉,宝贝似的揣进了口袋。

  旁边张婶看得直笑,嗔怪道:“瞧你这猴急的样子,还好你复兴叔心细,知道你爱吃什么。”

  队伍末尾是还没桌子高的小不点顺溜。

  李复兴索性一把将他抱到自己腿上坐着,专门挑了一把好嚼的彩色软糖:“这个不硬,慢慢吃。”

  顺溜吮着手指头嘿嘿直乐,晶亮的口水顺着下巴滴在了李复兴的棉袄上,他也不在意,还细心地帮忙把糖放进顺溜胸口的小兜里。

  顺溜的奶奶拄着拐杖站在门边,感激地连声道:“复兴,真是不好意思,让你花钱了。等会儿我叫顺溜给你送两个馒头过去。”

  “奶奶您这话说得就见外了,多大点事儿。”

  李复兴笑着回答。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领糖,布袋肉眼可见地瘪了下去。

  但李复兴每次伸手进去,都像是在用手掌当秤,仔细掂量着,确保每个孩子分到的都差不离。

  院子里弥漫开一股甜香,馋得还没轮到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吞口水。

  院子里的住户看着这一幕,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一大爷跟张婶感慨:“复兴这孩子,从小就厚道,有口吃的就想着分给大伙儿,这么多年一点没变。”

  等到最后一把糖也分出去,布袋彻底空了。

  孩子们则个个揣着沉甸甸的糖果,有的拿围巾兜着,有的塞在棉袄最里层的口袋里,连平时最爱的弹珠游戏都忘了。

  他们三五成群地坐在石阶上,你给我尝尝你的,我掰一块我的给你,五彩斑斓的糖纸也舍不得扔掉。

  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李复兴也笑了。

  他转身回屋,从墙角拎出一个早已备好的布包。

  是一条用草绳扎得结结实实的风干腊肉,还有一小罐芝麻糊,即便隔着布包,那股醇厚的香味似乎也藏不住。

  这是他给顾成才准备的年礼。

  他提着布包朝顾成才家走去,人还没到门口,就隐约听见屋里传来了顾成才和他母亲的说话声。

  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复兴探头进来,一眼就瞧见顾成才正坐在小板凳上。

  就着脚边的炭盆取暖,正有一口没一口地抽着烟,呛人的烟草味弥漫在小屋里。

  随着门帘一阵晃动,顾成才的母亲端着一个簸箕从里屋出来,嘴里念叨着什么,低头挑拣着里面的豆子。

  “复兴?你怎么来了!”

  顾成才看清来人,连忙站起身,热情地招呼着,“快进来,我给你倒杯热茶。”

  他的视线落在李复兴手上的布包上,嘴上埋怨道,“咱俩谁跟谁,你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见外了。”

  “不值钱,我奶奶自己做的。”

  李复兴随手把布包搁在桌上,解开上面的草绳,露出里面的腊肉。

  “我奶说这手艺城里可没有,让我带给你和婶子尝尝鲜。”

  这个由头最是稳妥,他料想顾家母子也不会真跑到李家庄去求证,就算真去了,奶奶也自有应对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