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州多山,接壤五岭蛮地,多有山匪,是朝中比较头疼的蛮荒之地。

  自然,也是贬官之地。

  听说禹州有几个县官从前都是京里的高官。

  成王府还没有修缮完工,从早到晚都在叮叮当当。

  姚十三一早就爬了起来。

  她现在还要去看看,禹州还能做点儿什么小买卖。

  禹州和京城大不一样,和金州宁州也不同。

  在这里还能看到穿着草鞋的老人,用长长的扁担挂着鱼沿街售卖。

  一点也不似其他总府州的繁茂。

  姚十三带着文惜出了门。

  现在人生地不熟的,双儿和芙儿就留在府里,文惜会功夫,随行再合适不过了。

  路边上还有许多她们没有见过的吃食。

  和京中随处可见的饼子不同,这里多是蒸制的糕点。

  空中弥漫的都是大米的香味。

  小摊的旁边有一个小石碾,摊主夫妇,一个推着石碾将大米碾碎,最后收集在一只只竹做的小瓮里。

  摊主娘子再往竹瓮里放入红糖后,上蒸笼蒸制。

  摊主娘子见她们满眼的好奇,“这是蒸米糕,松软清甜,两位可要尝尝?”

  “来两个!”

  米糕松软,和京城芝麻饼的焦香不同。

  入口就是大米的清香,还有红糖的清甜。

  制作十分地简单,却是不一样的美味!

  姚十三咽了下口水,赶路的时候,她吃得不好,也没有什么胃口,现在米糕入口,食欲一下被打开了。

  文惜也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的东西,香甜绵软,入口即化。

  “谁说禹州是蛮荒之地,我看就挺好。”

  摊主娘子听她们的口音就知道她们不是禹州人士。

  “禹州好山好水,当然是风水宝地,要是有个好官就更好了!”

  文惜,“禹州的郑刺史不好吗?听说他还是永丰年间的状元呢。”

  摊主还没有说话,小摊儿上吃米糕的客人忍不住了。

  “什么郑刺史,那就是缩头乌龟!”

  一旁的几人大笑起来。

  “咱们郑大人被山匪胁迫,还要定县已经年过五旬的秦大人去救。”

  文惜又道,“定县的秦大人可是从京城来的秦道林?”

  那人看了一眼文惜,“你的口音和秦大人有几分相似,你们都是从京城来的?”

  还不等文惜回应,他又冷哼了一声,“肯定是那什么成王府的!你回去告诉你们那**王爷,**皇帝……”

  姚十三一惊,拉着文惜就跑。

  生怕再多留一会儿就到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文惜不高兴地甩开她的手,“你拉我做什么,他这样的人,就应该送到殿下的面前!”

  姚十三安抚道,“文惜姑娘息怒,他都干光天化日之下就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说明这样说的人不在少数。”

  “郑大人不作为,山匪猖獗,百姓苦不堪言,自然对上位者不满。”

  文惜侧目看她,“姚娘子倒十分通透。”

  姚十三抿了下唇,“我不通透,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我想做生意做买卖,若是山匪猖獗,我的货物走不出去,损失惨重的是我,我自然也会对禹州的官员不满。”

  文惜,“那你想做什么买卖?”

  姚十三摇头,“现在还不知道。”

  小打小闹的买卖肯定不行,十辈子都赚不回来两万两。

  两人走到一个药房的门口时。

  一个身形干瘦的小孩儿骂骂咧咧地走了出来。

  “我这么大的野山参竟然只出十两!”

  药房的掌柜冷哼了一声,“你也不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善贤堂的出价最公道!”

  姚十三的目光落在那野参上,这是什么黑店,这么大的参只出十两?!

  这要是在京城,没有几百两怎么买得下来!

  她出声叫住他,“小孩儿,你这山参多少钱?”

  小孩儿虽然瘦,但是精神头十足。

  一双眼亮晶晶的。

  “一百两!”

  姚十三还没有开口,药房里的掌柜嗤笑一声,“你刚刚不是五十两吗,这会儿直接就翻倍了?”

  小孩儿哼了一声,“你不识货,还不允许我卖给识货的人了?!”

  文惜现在对禹州人只有蛮横的印象。

  她皱着眉道,“你这小孩儿,卖药房五十,给我们就一百!”

  姚十三现在完全沉浸在捡便宜的喜悦中。

  就算这人参一百两,这东西到了京城直接五百两,倒手就赚四百呢!

  “小孩儿,你再便宜些,我买了。”

  小孩儿的眼睛一转,“八十吧,八十就给你了。”

  文惜皱眉,“最多给你三十。”

  姚十三侧目看了眼她,什么时候文惜也成奸商了。

  小孩儿哼了一声,“我看你也是逗小孩儿的,不买别拦着我。”

  说完他就要走。

  “我买!”

  姚十三连忙掏钱。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小孩儿收了钱欢天喜地地走了。

  她得了山参也欢喜。

  只有药房的掌柜也拿出了一支大小差不多的人参。

  “这位娘子,你若还需要山参,我这也可以八十两卖。”

  姚十三,“……”

  文惜拉着她走了。

  “姚娘子,做买卖因地制宜,山参在京城虽然贵,但是在这里会便宜上许多。”

  姚十三满眼笑意,并不是觉得自己被小孩儿骗了。

  “文惜姑娘,这里山多,药材也多,咱们可以做药材生意。”

  文惜,“你想把药材卖到京城?”

  姚十三满眼都是未来赚大钱的画面。

  文惜点了点头,“试试也无妨。”

  看着她欢喜的模样,只是笑了下,没有点破。

  若说之前她在京城赚的钱,是投机取巧。

  那现在,就能真正看到为商的狡诈。

  回到成王府,姚十三给双儿和芙儿带了蒸米糕。

  米糕这会儿已经没有在小摊上的热乎了。

  芙儿吃得满脸都是,整张小脸都埋进了小碗里。

  姚十三,“下回带着你们一起出去,还有一种米皮,也是软糯弹牙,只是凉了就不香了,所以没有带。”

  芙儿两眼放光,“和栗子糕一样吃吗?”

  她捏了下女儿的小脸,“是,一样好吃!”

  双儿神秘兮兮地靠近她,“今儿府里进了好几个美人,然后又有好几个地方官来,其中一个还敢指着殿下的鼻子骂。”

  姚十三直觉那个指着萧恕骂的人,肯定就是秦道林。

  “那个大人被成王打了?”

  双儿摇头,“殿下亲自送出去的。”

  她的眉头微扬。

  她突然感觉,成王被赶到禹州这样的地方,不是驱逐。

  而是,放虎归山。

  下午的时候,几个美人就全到了她的院子里。

  嗯?

  这是送错地方了吧。

  庆总管,“殿下说了,**新人是夫人之职。”

  她望着他的笑容,唇角抖了一下。

  她只是一个假夫人!

  都到了禹州还要演?!

  四个美人盈盈下拜,“婢子见过夫人。”

  姚十三闭了闭眼,债主最大。

  遂问道,“你们都是哪儿来的。”

  “婢子是刺史府郑大人推荐来的,之前是挽月楼的清绾。”

  “婢子是禹州人,刺史府郑大人推荐来的,家中卖豆腐为生。”

  “婢子是津县主簿之女。”

  “婢子是陵县渔女。”

  姚十三明了。

  “你们都是自愿来的?”

  站在前面的两个没有说话,后面的主簿之女和渔女争先道。

  “不愿!”

  尤其是那个主簿之女眼含热泪。

  “求夫人放婢子回去,婢子已经定亲了,下个月就要成婚,父亲是迫于县令,只能将我送来。”

  渔女脸上的表情满是仇恨,“我哥哥为了救我,现在还生死不明,陵县的狗官说我若是不听话,我哥哥和母亲都活不成了!”

  姚十三点了点头,“双儿,你带她们俩去找文惜。”

  双儿领着两人走了。

  剩下的两人始终低着脑袋没有说话。

  姚十三也不管她们,“院子就这么大,自己去找住的地方。”

  说完,就将两人赶到了院子。

  这个院子是唯二修缮好的院子,虽然只有主院一半大,但是已经布置完善。

  清舞扫了一眼默不作声的豆腐西施,“她们蠢,我可不蠢,在哪儿能比得过王府。”

  豆腐西施桑其还是没有说话。

  她也是被逼的。

  不同的是,爹娘也逼她。

  清舞选了一间朝向好的屋子,离主屋近,也更容易观察到成王殿下什么时候来。

  桑其径直走向了最角落的一间屋子。

  次日。

  姚十三人还醒呢,就被一声惊叫声吓醒了。

  主院离这儿不远,声音好像是从那边传来的。

  她披上外衫走了出去。

  院子里,双儿,文惜,和桑其也是一脸没有睡醒的模样。

  只有清舞不在。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有人等不及送上门去了。

  “真是自寻死路。”她扯了一个长长的哈欠,转身回屋继续补瞌睡。

  桑其一眼就瞥到了姚夫人微微隆起的小腹。

  她也迅速回了屋。

  或许,向姚夫人投诚。

  才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