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县榨油厂现在主要生产菜籽油和茶油,茶油的产量较少,大头还是菜籽油。
瑶岭农业这些年一直在生产油菜,但没有专门的油菜种植基地,种植的品种也全都是越冬油菜,一年产一季。
所以听到方唯的问话,林炳坤摇了摇头,说道:
“支书,现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也不是不行,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下个月就要进行秋收了,秋收过后就要种植越冬油菜,时间根本来不及。”
林炳坤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好办法。
主要是现在的时间太紧,瑶岭农业又没有种植过春油菜,而且也没有自产的春油菜种子。
一般来说,南方种植冬油菜、北方种植春油菜,像湘南省就几乎很少见种植春油菜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计划承包新的土地,到谈好签订合同,今年的冬油菜种植期就过了。想要种植就得等到明年9、10月份,收获得等到后年春季。
真的等不起。
“你先好好想想,有合适的地方咱们再研究。”
方唯点点头,让林炳坤先去选择适合种植油菜的地方,然后再说其他。
现在公司种植冬油菜是“稻油轮作”,按照早稻、晚稻、冬油菜的顺序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目前在瑶岭合作社、育种中心、新林农场、阳山县都是按照这种模式耕作的。
陈州和衡州没有实现“稻油轮作”,主要还是从地力的角度考虑,毕竟每个地方的水土都不一样,公司要首先保证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刚才林炳坤没有提陈州基地和衡州基地,就是因为经过试验,两个地方的冬油菜产量不高,还浪费地力。
想到这里,方唯给研究所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
“之前你们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试种了【南油002】吗?”
方惟一直没怎么关注过此事,毕竟油菜籽的产量能满足生产食用油的需要,甚至还有富余。
但这段时间风云突变,公司出产的菜籽油销量大幅增加,这才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出现了缺口。这属于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但问题总得解决。
所以,他又把主意打到了陈州和衡州这两个地方。
“没有,第一次试种效果不好,我们就没有继续研究,当时【南油002】还没有搞出来呢。支书,现在什么情况?原材料供应不足?”
研究所搞不清楚市场上的变化,对方还很惊奇。
“具体的等见了再说,我准备在衡州和陈州试种【南油002】,到时候你们要提供技术支持。另外,下一代油菜的研究你们要提前进行了。”
方唯没有多做解释,交代了一番之后就挂了机。
此时他已经有了决断,决定在衡州和陈州试种冬油菜,哪怕产量低点也认了。等回头再想办法改良品种,提高产量。
下午。
他又把林炳坤喊到了办公室,和对方商量此事。
“咱们的稻油轮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产量低会导致成本上升。不过,现在油菜籽大幅涨价,作为补充倒是可以先试种一季再说。”
林炳坤之前不考虑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种植油菜,主要就是因为成本问题。
产量低必然导致种植成本的上升,他认为不划算。
但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最艰难油菜籽的涨幅早已涵盖了成本上升这一块,倒是可以作为应急。
“嗯,这事儿你安排,秋收之后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试种【南油002】冬油菜。回头我会和蔡桐他们打招呼的,你去忙吧。”
方唯不打算和蔡桐等人再讨论,这点事他做主就进行了。
林炳坤起身离去,他知道自己又要去生产一线呆上一两个月。
当然,他该找新地方还得去找,种植油菜对土地的要求不高,相对来说承包土地也容易一些。
中秋节前。
几大巨头纷纷上调了食用油的价格,现在油料作物的价格明显处在一个上升通道内,此轮上涨恐怕没那么快结束。
说起来也憋屈,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卖什么什么涨价。
国内对于的食用油的需求大增,国际市场的油料作物价格就猛涨,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方唯和蔡桐等人一商量,按照同等程度上调了价格,但食用油的价格还是比国际巨头要便宜一些。
总之就是采取了跟随策略,紧盯着几大巨头,不去管舆论上的风向。
到了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销售旺季,瑶岭牌菜籽油的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7%,俨然成为了国内菜籽油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方唯长期坚持不涨价的战略取得了成功,高性价比已经深入人心,品质上无可挑剔。
而就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又有几家国内的食用油厂商坚持不下去了,陆续退出了市场。
梁文辉还在咬牙坚持着,但谁都能看出来,他只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的。
中秋节前一天。
方唯返回了村里,盘莲花和阿姐都在家,他也不可能在外面过节。
斌斌和小洁都走不开,所以他们三个就和大哥大嫂在一起吃了顿饭,还算热闹。
“三哥,咱们非得做食用油吗?你看你愁的,这段时间都廋了。”
吃过饭,方平和田桂花就回去了,方唯和盘莲花坐在楼顶一边喝茶一边赏月。
盘莲花察觉到男人这段时间太劳神,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当然得做下去,不说别的,你看看这条产业链上安排多少人的就业?”
方唯不以为然,做事情哪有不操心的,自己已经算是很佛系的企业领导者,大多数企业家比自己还累。
“不说了,一说你就是这个论调,咱们可不是当年了,还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盘莲花不想和男人争论,劝了一句对方要爱惜身体就默默无语。
方唯觉得自己刚才的态度可能有问题,就转移了话题,不一会,两口子又开始有说有笑的继续赏月。
匆匆数日。
市场上传来了消息,梁文辉领导的企业和另外一家中字头的大型企业合并,对方出任新企业的副总经理。
合并之后的企业拥有油料作物种植基地和多家工厂,其规模比瑶岭集团这边大得多。
方唯觉得这样也好,毕竟对梁文辉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更何况还给他安排了不错的职位。
梁文辉还特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感谢他一直以来的支持,并希望今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方唯知道这是一句客气话,新企业同样打通了全产业链,就算原材料不能百分之百自给自足,也比之前梁文辉的处境好得多。
瑶岭农业很快进入了秋收,方唯和林炳坤一个在陈州一个在衡州,督导接下来的越冬油菜种植。
“以前在陈州基地是试种过冬油菜,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次我们播种了最新的【南油002】油菜,希望情况能有所改善。
另外,我看土地的肥力不够,基地有足够的农家肥,不要吝啬,多追加一些肥料。”
方唯在陈州基地也没闲着,和研究所派来的人员共同给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他还针对属性值进行了微调,以适应这边的气候和土质。
“好的,支书!不过我倒是很有信心,不管怎么说【南油002】都是高产油菜,就算产量低一些也比别人强。”
基地负责人并不觉得种植【南油002】有什么问题,第一次试种不达标,他认为是品种的问题。
现在进行新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他感觉效果不会差。
“行不行到时候拿数据说话,现在说什么都言之过早。”
方唯没有和对方继续探讨这个假设性的议题,而是详细询问了基地这边一些细节。
对方告诉他,陈州基地的冬季气温和新林县差不多,最多平均气温能低上一两度。要是衡州那边,差异还会大一些,冬季平均气温还要再低一些。
方唯考虑了一下,又再次调整了属性值,将生长速度稍微加快了一点。
这样的话能保证油菜早出苗,有利于越冬生长。
离开陈州基地之后,他又去了衡州,同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属性值的调整。
有优秀的种子、有属性的加成,他就不信大面积种植会失败。这并非是盲目自信,而是上一代的油菜品种比较差,起码比【南油002】差远了。
离开衡州之后,他就返回了村里,其他的生产单位杨峰替他去做了巡视。
秋收结束后,深城试验田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海水稻经过多轮筛选,终于培育出了高产、耐盐的海水稻品种。
方唯在家没呆几天,又准备往外跑。
“三哥,我反正也没啥事,就陪你跑一趟吧。”
盘莲花静极思动,让阿姐留下来看家,她陪着方唯一起去了深城试验田。
200亩试验田进行育种(筛选),还有200亩则试种了一批海水稻。他开看到两块试验田的效果都不错,其中种植的海水稻亩产达到了930斤。
当然,这个数据其实也不算好。
毕竟这些海水稻是在【种植区】内种植的,如果不在种植区之内,他估计亩产应该到不了800斤。
也就是刚过及格线的水平。(本章完)
瑶岭农业这些年一直在生产油菜,但没有专门的油菜种植基地,种植的品种也全都是越冬油菜,一年产一季。
所以听到方唯的问话,林炳坤摇了摇头,说道:
“支书,现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也不是不行,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下个月就要进行秋收了,秋收过后就要种植越冬油菜,时间根本来不及。”
林炳坤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好办法。
主要是现在的时间太紧,瑶岭农业又没有种植过春油菜,而且也没有自产的春油菜种子。
一般来说,南方种植冬油菜、北方种植春油菜,像湘南省就几乎很少见种植春油菜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计划承包新的土地,到谈好签订合同,今年的冬油菜种植期就过了。想要种植就得等到明年9、10月份,收获得等到后年春季。
真的等不起。
“你先好好想想,有合适的地方咱们再研究。”
方唯点点头,让林炳坤先去选择适合种植油菜的地方,然后再说其他。
现在公司种植冬油菜是“稻油轮作”,按照早稻、晚稻、冬油菜的顺序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目前在瑶岭合作社、育种中心、新林农场、阳山县都是按照这种模式耕作的。
陈州和衡州没有实现“稻油轮作”,主要还是从地力的角度考虑,毕竟每个地方的水土都不一样,公司要首先保证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刚才林炳坤没有提陈州基地和衡州基地,就是因为经过试验,两个地方的冬油菜产量不高,还浪费地力。
想到这里,方唯给研究所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
“之前你们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试种了【南油002】吗?”
方惟一直没怎么关注过此事,毕竟油菜籽的产量能满足生产食用油的需要,甚至还有富余。
但这段时间风云突变,公司出产的菜籽油销量大幅增加,这才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出现了缺口。这属于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但问题总得解决。
所以,他又把主意打到了陈州和衡州这两个地方。
“没有,第一次试种效果不好,我们就没有继续研究,当时【南油002】还没有搞出来呢。支书,现在什么情况?原材料供应不足?”
研究所搞不清楚市场上的变化,对方还很惊奇。
“具体的等见了再说,我准备在衡州和陈州试种【南油002】,到时候你们要提供技术支持。另外,下一代油菜的研究你们要提前进行了。”
方唯没有多做解释,交代了一番之后就挂了机。
此时他已经有了决断,决定在衡州和陈州试种冬油菜,哪怕产量低点也认了。等回头再想办法改良品种,提高产量。
下午。
他又把林炳坤喊到了办公室,和对方商量此事。
“咱们的稻油轮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产量低会导致成本上升。不过,现在油菜籽大幅涨价,作为补充倒是可以先试种一季再说。”
林炳坤之前不考虑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种植油菜,主要就是因为成本问题。
产量低必然导致种植成本的上升,他认为不划算。
但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最艰难油菜籽的涨幅早已涵盖了成本上升这一块,倒是可以作为应急。
“嗯,这事儿你安排,秋收之后在衡州基地和陈州基地试种【南油002】冬油菜。回头我会和蔡桐他们打招呼的,你去忙吧。”
方唯不打算和蔡桐等人再讨论,这点事他做主就进行了。
林炳坤起身离去,他知道自己又要去生产一线呆上一两个月。
当然,他该找新地方还得去找,种植油菜对土地的要求不高,相对来说承包土地也容易一些。
中秋节前。
几大巨头纷纷上调了食用油的价格,现在油料作物的价格明显处在一个上升通道内,此轮上涨恐怕没那么快结束。
说起来也憋屈,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卖什么什么涨价。
国内对于的食用油的需求大增,国际市场的油料作物价格就猛涨,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方唯和蔡桐等人一商量,按照同等程度上调了价格,但食用油的价格还是比国际巨头要便宜一些。
总之就是采取了跟随策略,紧盯着几大巨头,不去管舆论上的风向。
到了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销售旺季,瑶岭牌菜籽油的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7%,俨然成为了国内菜籽油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方唯长期坚持不涨价的战略取得了成功,高性价比已经深入人心,品质上无可挑剔。
而就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又有几家国内的食用油厂商坚持不下去了,陆续退出了市场。
梁文辉还在咬牙坚持着,但谁都能看出来,他只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的。
中秋节前一天。
方唯返回了村里,盘莲花和阿姐都在家,他也不可能在外面过节。
斌斌和小洁都走不开,所以他们三个就和大哥大嫂在一起吃了顿饭,还算热闹。
“三哥,咱们非得做食用油吗?你看你愁的,这段时间都廋了。”
吃过饭,方平和田桂花就回去了,方唯和盘莲花坐在楼顶一边喝茶一边赏月。
盘莲花察觉到男人这段时间太劳神,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当然得做下去,不说别的,你看看这条产业链上安排多少人的就业?”
方唯不以为然,做事情哪有不操心的,自己已经算是很佛系的企业领导者,大多数企业家比自己还累。
“不说了,一说你就是这个论调,咱们可不是当年了,还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盘莲花不想和男人争论,劝了一句对方要爱惜身体就默默无语。
方唯觉得自己刚才的态度可能有问题,就转移了话题,不一会,两口子又开始有说有笑的继续赏月。
匆匆数日。
市场上传来了消息,梁文辉领导的企业和另外一家中字头的大型企业合并,对方出任新企业的副总经理。
合并之后的企业拥有油料作物种植基地和多家工厂,其规模比瑶岭集团这边大得多。
方唯觉得这样也好,毕竟对梁文辉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更何况还给他安排了不错的职位。
梁文辉还特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感谢他一直以来的支持,并希望今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方唯知道这是一句客气话,新企业同样打通了全产业链,就算原材料不能百分之百自给自足,也比之前梁文辉的处境好得多。
瑶岭农业很快进入了秋收,方唯和林炳坤一个在陈州一个在衡州,督导接下来的越冬油菜种植。
“以前在陈州基地是试种过冬油菜,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次我们播种了最新的【南油002】油菜,希望情况能有所改善。
另外,我看土地的肥力不够,基地有足够的农家肥,不要吝啬,多追加一些肥料。”
方唯在陈州基地也没闲着,和研究所派来的人员共同给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他还针对属性值进行了微调,以适应这边的气候和土质。
“好的,支书!不过我倒是很有信心,不管怎么说【南油002】都是高产油菜,就算产量低一些也比别人强。”
基地负责人并不觉得种植【南油002】有什么问题,第一次试种不达标,他认为是品种的问题。
现在进行新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他感觉效果不会差。
“行不行到时候拿数据说话,现在说什么都言之过早。”
方唯没有和对方继续探讨这个假设性的议题,而是详细询问了基地这边一些细节。
对方告诉他,陈州基地的冬季气温和新林县差不多,最多平均气温能低上一两度。要是衡州那边,差异还会大一些,冬季平均气温还要再低一些。
方唯考虑了一下,又再次调整了属性值,将生长速度稍微加快了一点。
这样的话能保证油菜早出苗,有利于越冬生长。
离开陈州基地之后,他又去了衡州,同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属性值的调整。
有优秀的种子、有属性的加成,他就不信大面积种植会失败。这并非是盲目自信,而是上一代的油菜品种比较差,起码比【南油002】差远了。
离开衡州之后,他就返回了村里,其他的生产单位杨峰替他去做了巡视。
秋收结束后,深城试验田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海水稻经过多轮筛选,终于培育出了高产、耐盐的海水稻品种。
方唯在家没呆几天,又准备往外跑。
“三哥,我反正也没啥事,就陪你跑一趟吧。”
盘莲花静极思动,让阿姐留下来看家,她陪着方唯一起去了深城试验田。
200亩试验田进行育种(筛选),还有200亩则试种了一批海水稻。他开看到两块试验田的效果都不错,其中种植的海水稻亩产达到了930斤。
当然,这个数据其实也不算好。
毕竟这些海水稻是在【种植区】内种植的,如果不在种植区之内,他估计亩产应该到不了800斤。
也就是刚过及格线的水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