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营是皇上的亲兵,每一个人都绝对效忠于皇上,从来都只听皇上一人指使。
大内营的统领不固定,因为皇上每次只在需要的时候,会把兵符交给特定的人,让此人统领大内营,过后就会把兵符收走,大内营仍旧只听皇上一人指挥。
现在虽然是殷怀策带着大内营的人把蒋家给围了,但所有人都知道是皇上把蒋家给围了。
为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突然变天了?
皇宫里,皇上听见外面的传言,尤其是听到百姓们说着“变天了”这个词,皇上的脸色极其难看!
什么变天了?谁是天?
这大齐的天只有他一个人,蒋家算什么天?
但皇上虽然心中生气,表面却仍旧不动声色。
他缓缓开口:“贵妃还在外面跪着?”
“回陛下,贵妃娘娘仍旧在外面跪着,大皇子刚才哭晕了过去,刚才被奶娘抱下去了。”
“哼,无知妇人,竟然还拿孩子做要挟!让她继续跪着!”
御前公公只得屏气退下。
蒋贵妃跪在殿外,浑身已经没有一点热气,但她不能起来。
今晨一早,她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不论这个消息是皇上故意传到她耳朵里,还是她的人想方设法给她送来,她都震惊不已!
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昨日一切还好好的,今日皇上却像是突然变了脸,对蒋家如此!
她要见皇上一面,她要亲自问清楚!
可从她今晨跪在这里到现在,她都还没有见到皇上一面。
今日是除夕,自然也不会有上朝的官员,但像是皇上亲近的几个大臣,还是会进宫向皇帝禀告政务。
尤其是今日一早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自是不可能在家中装聋作哑,哪怕是装装样子,今日也要进宫询问皇上此番此举,圣意何为?
眼看大臣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蒋贵妃却一直被无视。
可谁人敢多劝一句?
因此大家也一直无视。
而撑到午时,蒋贵妃再也坚持不下去,当下昏倒在清心殿外,随后被宫人抬着回了长乐宫,自此,长乐宫的宫门再一次紧闭,并且,似是永无再开之时。
……
宫外,栾红叶如同其他人一般,小心翼翼地远远地观望着。
蒋府就在城西,与殷家其实隔得并不远,栾红叶坐着马车而来,但因为这件事影响太大,周围都是前来围观的百姓们,马车根本进不来,因此栾红叶只得带着田家姐妹走过来,想要看看眼下是什么情况。
这般看了大半晌,也没有看出什么所以然,不过能够看出,蒋家府外,三步一个士兵,把蒋家围的哪怕一只苍蝇也飞不进、飞不出。
这般等到了午时,蒋家地大门终于开了。
却见一个老仆,佝偻着身子,对府门前的士兵们说了几句话,府门前的士兵并未为难他,但却把他浑身摸了一遍,显然是搜身,随后便放他离去。
这一举动可把大家给看蒙了。
怎么回事,不是把蒋家给围了,为什么还能放人出来?
等那老仆从胡同里走出来,看见外面围着的这些人,那老仆指着众人的鼻子骂道:
“你们这群刁民,在这里看什么热闹!皇上的大内营是为了来保护我们家大人,有人要对我们大人不利,大人告知皇上之后,皇上便派了大内营前来保护,这是皇上爱重我们大人!我们家的姑奶奶如今是宫里的贵妃娘娘,我们家的小姐马上就要嫁进国公府,我们家大人是太子少师,你们想要看我们家的热闹,白瞎了你们的眼!”
一时间,老仆透漏出来地讯息让大家不知道该关注什么。
大内营的人把蒋府围起来,不是监视,是保护?
还有,蒋家小姐要嫁进国公府?她不是跟殷将军有皇上的赐婚吗?
莫非说现在皇上让殷将军派人把蒋府给围了,便知道殷将军与蒋小姐绝地不可能了,所以蒋小姐才要嫁进国公府?
还有太子,虽然大家都知道大皇子是皇上现如今唯一的子嗣,但皇上一直没有发布立太子诏书?莫非因为大皇子要被立为太子,所以有人要对蒋家不利?
一时间,各府派来的探子赶紧离去,把探来的消息尽快传回自家主人。
栾红叶却是眉头紧皱。
旁人或许猜不透皇上为何把蒋家围了,但栾红叶还是多少能猜到一点。
莫非皇上已经有了绝对的证据可以让蒋大人再无翻身可能?所以趁着年关最后一天,说什么也忍不住了,直接让殷怀策带人把蒋家给围了?
可若是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为何不是直接把蒋家人全都抓进大牢,而是先围了,甚至还允许人出入,给蒋家自救的机会?
还是说,皇上此举是为了逼迫蒋家狗急跳墙?
看似把蒋家给围了,但其实还漏出了一点缝隙,蒋家若是想自救,就要紧紧抓住这点缝隙做点什么。
做多错多,只要他做的越多,给皇上从中做文章地机会就越多。
可是,皇上为何偏要让殷怀策来做这件事?
殷怀策在家跟她说过不止一次,他已经不想再掺和进这件事当中。
可现在却又突然成了皇上对付蒋家的刀,莫非那一天皇上召见他进宫说的事,他只说了一半?
……
不得不说,栾红叶一番分析,正好猜中了真相。
殷怀策今日穿着铠甲,腰间别着利剑,默默地守在殷家大门前。
他草草一扫,便看见了巷子尽头的栾红叶,但他现在并不能去打招呼,甚至都不能多看那边一眼。
他收回目光,继续盯着蒋家的府门。
蒋岐宵在府门被围的第一时间就派人来邀他进府一叙,但他拒绝了。
从今日起,没有皇上的命令,他绝对不会离开蒋府门前一步。
同样的,他也不会踏入蒋府一步。
那一日进宫,蒋岐宵与沈国公离去后,皇上除了让他主动说出用军功换取与栾红叶成婚的话,还让他答应一件事,那就是手下大内营的虎符,然后开始彻查蒋岐宵与阿史德庆山的秘密联络。
阿史德庆山一直老老实实呆在别院,哪里有机会与蒋岐宵联络?
他不信皇上没有查到这点,但皇上仍旧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皇上想趁着这次机会,不仅把蒋家彻底铲除,还要牵连到阿史德庆山。
但皇上的目标不是阿史德庆山,而是朝堂上那些支持与突厥和谈的人。
当下大齐兵强马壮,还有让人闻风丧胆地神威大炮,为什么要和谈?
可是朝堂上有一些朝臣,一直认为阿史德庆山孤身来到大齐,就是证明两国关系变好的开始,只要让突厥交由阿史德庆山治理,突厥必定会成为大齐治下最富裕的附属国,每年会为大齐贡献巨额贡品,大齐可以不事生产平白得到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在这一点上,殷怀策与皇上的想法一致,他觉得不如趁此机会,一举打下突厥,让突厥彻底成为大齐的领土。
这样以后突厥的东西都将会是大齐的,何须在乎那一点贡品?
可惜殷怀策人微言轻,根本不可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蒋岐宵,偏偏就是和谈派的领军人物,皇上此举,是为了让蒋岐宵与和谈派掉落泥潭,让他们的和谈变成不为国事,乃为私情,让他们再也站不住脚,如此,皇上才可以抓住机会。
殷怀策默默抬眼,暗自思索,蒋岐宵什么时候会开始沉不住气?
大内营的统领不固定,因为皇上每次只在需要的时候,会把兵符交给特定的人,让此人统领大内营,过后就会把兵符收走,大内营仍旧只听皇上一人指挥。
现在虽然是殷怀策带着大内营的人把蒋家给围了,但所有人都知道是皇上把蒋家给围了。
为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突然变天了?
皇宫里,皇上听见外面的传言,尤其是听到百姓们说着“变天了”这个词,皇上的脸色极其难看!
什么变天了?谁是天?
这大齐的天只有他一个人,蒋家算什么天?
但皇上虽然心中生气,表面却仍旧不动声色。
他缓缓开口:“贵妃还在外面跪着?”
“回陛下,贵妃娘娘仍旧在外面跪着,大皇子刚才哭晕了过去,刚才被奶娘抱下去了。”
“哼,无知妇人,竟然还拿孩子做要挟!让她继续跪着!”
御前公公只得屏气退下。
蒋贵妃跪在殿外,浑身已经没有一点热气,但她不能起来。
今晨一早,她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不论这个消息是皇上故意传到她耳朵里,还是她的人想方设法给她送来,她都震惊不已!
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昨日一切还好好的,今日皇上却像是突然变了脸,对蒋家如此!
她要见皇上一面,她要亲自问清楚!
可从她今晨跪在这里到现在,她都还没有见到皇上一面。
今日是除夕,自然也不会有上朝的官员,但像是皇上亲近的几个大臣,还是会进宫向皇帝禀告政务。
尤其是今日一早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自是不可能在家中装聋作哑,哪怕是装装样子,今日也要进宫询问皇上此番此举,圣意何为?
眼看大臣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蒋贵妃却一直被无视。
可谁人敢多劝一句?
因此大家也一直无视。
而撑到午时,蒋贵妃再也坚持不下去,当下昏倒在清心殿外,随后被宫人抬着回了长乐宫,自此,长乐宫的宫门再一次紧闭,并且,似是永无再开之时。
……
宫外,栾红叶如同其他人一般,小心翼翼地远远地观望着。
蒋府就在城西,与殷家其实隔得并不远,栾红叶坐着马车而来,但因为这件事影响太大,周围都是前来围观的百姓们,马车根本进不来,因此栾红叶只得带着田家姐妹走过来,想要看看眼下是什么情况。
这般看了大半晌,也没有看出什么所以然,不过能够看出,蒋家府外,三步一个士兵,把蒋家围的哪怕一只苍蝇也飞不进、飞不出。
这般等到了午时,蒋家地大门终于开了。
却见一个老仆,佝偻着身子,对府门前的士兵们说了几句话,府门前的士兵并未为难他,但却把他浑身摸了一遍,显然是搜身,随后便放他离去。
这一举动可把大家给看蒙了。
怎么回事,不是把蒋家给围了,为什么还能放人出来?
等那老仆从胡同里走出来,看见外面围着的这些人,那老仆指着众人的鼻子骂道:
“你们这群刁民,在这里看什么热闹!皇上的大内营是为了来保护我们家大人,有人要对我们大人不利,大人告知皇上之后,皇上便派了大内营前来保护,这是皇上爱重我们大人!我们家的姑奶奶如今是宫里的贵妃娘娘,我们家的小姐马上就要嫁进国公府,我们家大人是太子少师,你们想要看我们家的热闹,白瞎了你们的眼!”
一时间,老仆透漏出来地讯息让大家不知道该关注什么。
大内营的人把蒋府围起来,不是监视,是保护?
还有,蒋家小姐要嫁进国公府?她不是跟殷将军有皇上的赐婚吗?
莫非说现在皇上让殷将军派人把蒋府给围了,便知道殷将军与蒋小姐绝地不可能了,所以蒋小姐才要嫁进国公府?
还有太子,虽然大家都知道大皇子是皇上现如今唯一的子嗣,但皇上一直没有发布立太子诏书?莫非因为大皇子要被立为太子,所以有人要对蒋家不利?
一时间,各府派来的探子赶紧离去,把探来的消息尽快传回自家主人。
栾红叶却是眉头紧皱。
旁人或许猜不透皇上为何把蒋家围了,但栾红叶还是多少能猜到一点。
莫非皇上已经有了绝对的证据可以让蒋大人再无翻身可能?所以趁着年关最后一天,说什么也忍不住了,直接让殷怀策带人把蒋家给围了?
可若是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为何不是直接把蒋家人全都抓进大牢,而是先围了,甚至还允许人出入,给蒋家自救的机会?
还是说,皇上此举是为了逼迫蒋家狗急跳墙?
看似把蒋家给围了,但其实还漏出了一点缝隙,蒋家若是想自救,就要紧紧抓住这点缝隙做点什么。
做多错多,只要他做的越多,给皇上从中做文章地机会就越多。
可是,皇上为何偏要让殷怀策来做这件事?
殷怀策在家跟她说过不止一次,他已经不想再掺和进这件事当中。
可现在却又突然成了皇上对付蒋家的刀,莫非那一天皇上召见他进宫说的事,他只说了一半?
……
不得不说,栾红叶一番分析,正好猜中了真相。
殷怀策今日穿着铠甲,腰间别着利剑,默默地守在殷家大门前。
他草草一扫,便看见了巷子尽头的栾红叶,但他现在并不能去打招呼,甚至都不能多看那边一眼。
他收回目光,继续盯着蒋家的府门。
蒋岐宵在府门被围的第一时间就派人来邀他进府一叙,但他拒绝了。
从今日起,没有皇上的命令,他绝对不会离开蒋府门前一步。
同样的,他也不会踏入蒋府一步。
那一日进宫,蒋岐宵与沈国公离去后,皇上除了让他主动说出用军功换取与栾红叶成婚的话,还让他答应一件事,那就是手下大内营的虎符,然后开始彻查蒋岐宵与阿史德庆山的秘密联络。
阿史德庆山一直老老实实呆在别院,哪里有机会与蒋岐宵联络?
他不信皇上没有查到这点,但皇上仍旧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皇上想趁着这次机会,不仅把蒋家彻底铲除,还要牵连到阿史德庆山。
但皇上的目标不是阿史德庆山,而是朝堂上那些支持与突厥和谈的人。
当下大齐兵强马壮,还有让人闻风丧胆地神威大炮,为什么要和谈?
可是朝堂上有一些朝臣,一直认为阿史德庆山孤身来到大齐,就是证明两国关系变好的开始,只要让突厥交由阿史德庆山治理,突厥必定会成为大齐治下最富裕的附属国,每年会为大齐贡献巨额贡品,大齐可以不事生产平白得到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在这一点上,殷怀策与皇上的想法一致,他觉得不如趁此机会,一举打下突厥,让突厥彻底成为大齐的领土。
这样以后突厥的东西都将会是大齐的,何须在乎那一点贡品?
可惜殷怀策人微言轻,根本不可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蒋岐宵,偏偏就是和谈派的领军人物,皇上此举,是为了让蒋岐宵与和谈派掉落泥潭,让他们的和谈变成不为国事,乃为私情,让他们再也站不住脚,如此,皇上才可以抓住机会。
殷怀策默默抬眼,暗自思索,蒋岐宵什么时候会开始沉不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