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澈录歌的时候,顺便关注了一下刘一菲那部电影的票房。
800万台币。
这就是《恋爱大赢家》在台省的最终成绩。
不到200万人民币。
虽然内地也会上映。
但希望不大。
刘一菲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继续扑街。
另一边,
“阿非,有件事跟你说。”
天后王非的经纪人喊住了她。
“做咩?”
“种子音乐想邀请你跟江澈合作他新专辑里的歌。”
“江澈?”
种子音乐王非没怎么听过。
但江澈这个名字她可太熟了。
江澈有首歌跟她同名。
当时还有媒体说这是江澈暗恋她,特意把那首歌取了这个名字。
“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经纪人跟王非合作多年。
一看就知道她心动了。
“demo呢?”
王非这个咖位。
第一次合作先发demo让她试听是必须的。
她也能判断这首歌适不适合自己。
再看自己的意愿。
“嗯,很不错,我接了。”
听完demo,王非丢下这句,起身潇洒离去。
《天下无贼》内地首周四天突破3000万人民币的票房。
成绩十分惊人。
冯晓刚春风得意。
种子音乐的录音室。
江澈等来了天后王非。
“非姐,你好高啊!”
江澈的开场白出其不意。
王非愣了一下。
“谢谢,你也不矮。”
这就很王非。
寒暄过后,王非拿起了写着词曲的纸张。
进入了工作状态。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再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
只用了一天。
确切的说是半天。
这首歌就录了大半。
王非的实力可见一斑。
为了避嫌,两人只录歌,不拍MV。
“谢谢非姐,非姐辛苦了。”
第二天,《因为爱情》录完了。
江澈再次向王非表达了谢意。
“有机会再合作!”
王非戴上墨镜,潇洒离去。
“好酷啊!”
有工作人员看着她的背影感慨道。
23号,《功夫》在内地和香江同时上映。
正式加入贺岁档竞争。
冯晓刚骄傲的宣布:
《天下无贼》内地票房已经突破8000万人民币。
将会很快突破9000万人民币。
他的潜台词是破亿不成问题。
就在《功夫》宣布内地首周四天突破6400万人民币。
香江首周2550万港币时。
宁昊打来电话。
电影那些年的后期做好了。
江澈大喜,扔下录了一半的专辑,飞往BJ。
“这里,这里,这里还有一点小问题。”
看完成品,江澈指出了几处小问题。
“没问题。”宁昊答应的很爽快。
这段时间,除了做那些年的后期。
他顺便推销了一波之前自己拍摄的《绿草地》。
很可惜。
《绿草地》虽然取得了拍摄许可,能在电影院放映。
但电影的文艺属性让院线并不愿意接手。
找不到愿意播放的影院,这部电影还是不能与内地的观众见面。
最后电影频道出资50万人民币买下了绿草地的电视播放权。
这算是给了他一丝安慰。
绿草地不能与观众见面了。
但那些年可以。
这部电影也是自己耗费心血辛辛苦苦拍摄而成。
尤其看到现在天下无贼和功夫都在内地取得了惊人的票房。
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看那些年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辛苦你了,宁哥。
也是时候跟中影谈一谈了。”
江澈摸出了手机:
“韩总。”
“说吧,什么事?”
“电影那些年的后期做好了。”
江澈没有绕弯子。
“可以,后天带过来我看看吧!”
电话挂断,江澈转头看向宁昊。
“没问题,待会就能搞定。”
江澈长出一口气。
后期做完这才哪到哪。
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两天后,中影的放映室。
“**!”
观影完毕,韩三坪主动鼓掌。
灯光亮起,江澈看到了更清晰的韩三坪的笑脸。
“你小子,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啊!”
韩三坪确实很惊喜。
本是出于好奇主动在横店与江澈见了一面。
结果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抓住机会就说要拍电影。
自己想着投资小,亏损几率也不大,还能支持一波新人。
于是点头同意了。
从始至终,对这部电影,韩三坪的期待一直不高。
没想到啊!
看完成品,他觉得自己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了江澈和宁昊。
“谢谢韩总的肯定。”
江澈喜不自胜。
“不过,刚才我看到有几处地方还是出格了一点。
最好修改或者删减一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建议。”
电影的成品也是需要送审的。
只有拿到龙标,才能在影院上映。
韩三坪虽然不是审核员,但他经验丰富。
“没问题,韩总,我们回去就改。
不过”
“还有什么事吗?”
韩三坪看见江澈欲言又止的样子。
至于江澈身后的宁昊,那就是个闷葫芦。
“韩总,发行费我们是不是该聊聊了?”
“哦?”韩三坪了然。
这件事确实很重要。
“跟我来!”
此前的合作意向,只是确定了中影的投资份额。
确定了电影内地的发行会交给中影。
双方只是就发行的基本条款,
如发行渠道、发行区域、发行期限等进行框架性的协商。
只有像现在这样看到成片。
结合市场调研和对影片商业前景的分析。
最终的发行费经过商谈后才会确定。
“稍等!”
找了间空着的会议室,韩三坪让江澈和宁昊坐下。
然后他就出去了。
待会会有中影负责发行的专业人员跟两人对接。
只有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才会报告给他。
再由他来拍板决策。
现在中影的发行模式有两种:联合发行和单独发行。
单独发行,顾名思义,宣传和发行中影全包了。
费用也会比较高。
联合发行一般是出品方负责宣传和推广电影,中影负责发行。
说到电影发行,现在是拷贝时代。
以胶片拷贝为主,数字拷贝为辅。
一个胶片拷贝的制作费用约为7000元人民币。
数字拷贝约为5000。
以正在热映的《天下无贼》为例。
电影是300个胶片拷贝和100个数字拷贝。(华艺宣传时自己透露的)
天下无贼由华艺和中影联合发行。
其中胶片拷贝费用三七开,中影七。
数字拷贝费用由华艺全部承担。
如果是单独发行,胶片费用由中影全部承担。
但胶片费用会在电影票房分账下来后优先扣除。
同时发行费会比较高。
中影的发行费一般是电影票房的10%~15%。
以电影那些年为例。
如果采用单独发行。
总投资500万的电影,中影一般安排80~120个胶片拷贝,取中间值100。
数字拷贝20个。
拷贝费用就是80万。
发行费15%。
宣传费用一般是100~300万人民币,取中间值200万。
假设电影内地票房3000万人民币。
扣除5%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3.3%特别营业税。
剩下的91.7%里面,院线拿走57%,制片方与发行方拿43%。
再扣除15%的发行费。
出品方分账33.5%,也就是1005万人民币。
扣除80万的拷贝和200万的宣传费加500万的成本,剩下225万人民币。
中影投资占比20%。
江澈这边到手180万人民币。
加上贴片广告独得的100万。
账面盈利280万人民币。
这个钱双城映像内部还得分。(如果没有约定新的分配方式,江澈只能分49%)
这还是以3000万人民币的内地票房为例计算的。
现在内地能破3000万人民币的电影寥寥无几。
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一般票房能有1000万就不错了。
那时候就是倒亏256万人民币。
按照这个票房计算,中影通过发行早赚回了投资。
这也是韩三坪之前如此支持的原因。
只靠江澈的歌迷,内地票房突破1000万是没有问题的。
没看刘一菲那部五月之恋内地都有300万人民币的票房嘛!
“两位久等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中影的发行团队来了。
来之前,他们得到了韩三坪的指示。
谈判的底线有了。
“江澈你好,你们打算选择哪种发行方式?”
“联合发行。”
“可以,发行费15%,拷贝给你们安排120个(100 20)可以吗?”
江澈摇了摇头。
“哦,那你希望是多少?”
“发行费10%,拷贝300(240 60)个。”
看着江澈伸出的三根手指,工作人员沉默了。
联合发行的拷贝费用,中影是占大头的。
如果制作了这么多拷贝最后却没用上,那就相当于亏损。
这个责任可不好担啊。
更不用说发行费一下砍了5个点。
“发行费不变,拷贝我最多给你加到140个。”
“10%,300个。”
“不可能,就算是去年冯导的电影《手机》,也不过是180个拷贝。”
《手机》去年拿了5400万人民币的内地票房。
那可是冯晓刚加葛优的黄金组合。
你江澈和宁昊加起来还不如人家一根手指头。
有什么脸在这喊300个拷贝?
“发行费10%,200个拷贝,多的100个的费用我包了。
如果你决定不了,你可以向上请示。”
如果电影上映后势头出乎意料的火热,就会考虑追加拷贝。
但胶片拷贝的制作周期较长。
现在盗版猖獗,不提前准备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这也是江澈为何要求准备300个拷贝。
这个拷贝数量足以支撑内地电影票房破亿了。
至于港台的发行,自然是交给港台的发行公司。
“我出去一下。”工作人员果断离开了会议室。
一旁的宁昊惊呆了。
你为何如此硬气?
这可是中影啊!
(本章完)
江澈录歌的时候,顺便关注了一下刘一菲那部电影的票房。
800万台币。
这就是《恋爱大赢家》在台省的最终成绩。
不到200万人民币。
虽然内地也会上映。
但希望不大。
刘一菲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继续扑街。
另一边,
“阿非,有件事跟你说。”
天后王非的经纪人喊住了她。
“做咩?”
“种子音乐想邀请你跟江澈合作他新专辑里的歌。”
“江澈?”
种子音乐王非没怎么听过。
但江澈这个名字她可太熟了。
江澈有首歌跟她同名。
当时还有媒体说这是江澈暗恋她,特意把那首歌取了这个名字。
“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经纪人跟王非合作多年。
一看就知道她心动了。
“demo呢?”
王非这个咖位。
第一次合作先发demo让她试听是必须的。
她也能判断这首歌适不适合自己。
再看自己的意愿。
“嗯,很不错,我接了。”
听完demo,王非丢下这句,起身潇洒离去。
《天下无贼》内地首周四天突破3000万人民币的票房。
成绩十分惊人。
冯晓刚春风得意。
种子音乐的录音室。
江澈等来了天后王非。
“非姐,你好高啊!”
江澈的开场白出其不意。
王非愣了一下。
“谢谢,你也不矮。”
这就很王非。
寒暄过后,王非拿起了写着词曲的纸张。
进入了工作状态。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再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
只用了一天。
确切的说是半天。
这首歌就录了大半。
王非的实力可见一斑。
为了避嫌,两人只录歌,不拍MV。
“谢谢非姐,非姐辛苦了。”
第二天,《因为爱情》录完了。
江澈再次向王非表达了谢意。
“有机会再合作!”
王非戴上墨镜,潇洒离去。
“好酷啊!”
有工作人员看着她的背影感慨道。
23号,《功夫》在内地和香江同时上映。
正式加入贺岁档竞争。
冯晓刚骄傲的宣布:
《天下无贼》内地票房已经突破8000万人民币。
将会很快突破9000万人民币。
他的潜台词是破亿不成问题。
就在《功夫》宣布内地首周四天突破6400万人民币。
香江首周2550万港币时。
宁昊打来电话。
电影那些年的后期做好了。
江澈大喜,扔下录了一半的专辑,飞往BJ。
“这里,这里,这里还有一点小问题。”
看完成品,江澈指出了几处小问题。
“没问题。”宁昊答应的很爽快。
这段时间,除了做那些年的后期。
他顺便推销了一波之前自己拍摄的《绿草地》。
很可惜。
《绿草地》虽然取得了拍摄许可,能在电影院放映。
但电影的文艺属性让院线并不愿意接手。
找不到愿意播放的影院,这部电影还是不能与内地的观众见面。
最后电影频道出资50万人民币买下了绿草地的电视播放权。
这算是给了他一丝安慰。
绿草地不能与观众见面了。
但那些年可以。
这部电影也是自己耗费心血辛辛苦苦拍摄而成。
尤其看到现在天下无贼和功夫都在内地取得了惊人的票房。
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看那些年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辛苦你了,宁哥。
也是时候跟中影谈一谈了。”
江澈摸出了手机:
“韩总。”
“说吧,什么事?”
“电影那些年的后期做好了。”
江澈没有绕弯子。
“可以,后天带过来我看看吧!”
电话挂断,江澈转头看向宁昊。
“没问题,待会就能搞定。”
江澈长出一口气。
后期做完这才哪到哪。
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两天后,中影的放映室。
“**!”
观影完毕,韩三坪主动鼓掌。
灯光亮起,江澈看到了更清晰的韩三坪的笑脸。
“你小子,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啊!”
韩三坪确实很惊喜。
本是出于好奇主动在横店与江澈见了一面。
结果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抓住机会就说要拍电影。
自己想着投资小,亏损几率也不大,还能支持一波新人。
于是点头同意了。
从始至终,对这部电影,韩三坪的期待一直不高。
没想到啊!
看完成品,他觉得自己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了江澈和宁昊。
“谢谢韩总的肯定。”
江澈喜不自胜。
“不过,刚才我看到有几处地方还是出格了一点。
最好修改或者删减一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建议。”
电影的成品也是需要送审的。
只有拿到龙标,才能在影院上映。
韩三坪虽然不是审核员,但他经验丰富。
“没问题,韩总,我们回去就改。
不过”
“还有什么事吗?”
韩三坪看见江澈欲言又止的样子。
至于江澈身后的宁昊,那就是个闷葫芦。
“韩总,发行费我们是不是该聊聊了?”
“哦?”韩三坪了然。
这件事确实很重要。
“跟我来!”
此前的合作意向,只是确定了中影的投资份额。
确定了电影内地的发行会交给中影。
双方只是就发行的基本条款,
如发行渠道、发行区域、发行期限等进行框架性的协商。
只有像现在这样看到成片。
结合市场调研和对影片商业前景的分析。
最终的发行费经过商谈后才会确定。
“稍等!”
找了间空着的会议室,韩三坪让江澈和宁昊坐下。
然后他就出去了。
待会会有中影负责发行的专业人员跟两人对接。
只有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才会报告给他。
再由他来拍板决策。
现在中影的发行模式有两种:联合发行和单独发行。
单独发行,顾名思义,宣传和发行中影全包了。
费用也会比较高。
联合发行一般是出品方负责宣传和推广电影,中影负责发行。
说到电影发行,现在是拷贝时代。
以胶片拷贝为主,数字拷贝为辅。
一个胶片拷贝的制作费用约为7000元人民币。
数字拷贝约为5000。
以正在热映的《天下无贼》为例。
电影是300个胶片拷贝和100个数字拷贝。(华艺宣传时自己透露的)
天下无贼由华艺和中影联合发行。
其中胶片拷贝费用三七开,中影七。
数字拷贝费用由华艺全部承担。
如果是单独发行,胶片费用由中影全部承担。
但胶片费用会在电影票房分账下来后优先扣除。
同时发行费会比较高。
中影的发行费一般是电影票房的10%~15%。
以电影那些年为例。
如果采用单独发行。
总投资500万的电影,中影一般安排80~120个胶片拷贝,取中间值100。
数字拷贝20个。
拷贝费用就是80万。
发行费15%。
宣传费用一般是100~300万人民币,取中间值200万。
假设电影内地票房3000万人民币。
扣除5%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3.3%特别营业税。
剩下的91.7%里面,院线拿走57%,制片方与发行方拿43%。
再扣除15%的发行费。
出品方分账33.5%,也就是1005万人民币。
扣除80万的拷贝和200万的宣传费加500万的成本,剩下225万人民币。
中影投资占比20%。
江澈这边到手180万人民币。
加上贴片广告独得的100万。
账面盈利280万人民币。
这个钱双城映像内部还得分。(如果没有约定新的分配方式,江澈只能分49%)
这还是以3000万人民币的内地票房为例计算的。
现在内地能破3000万人民币的电影寥寥无几。
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一般票房能有1000万就不错了。
那时候就是倒亏256万人民币。
按照这个票房计算,中影通过发行早赚回了投资。
这也是韩三坪之前如此支持的原因。
只靠江澈的歌迷,内地票房突破1000万是没有问题的。
没看刘一菲那部五月之恋内地都有300万人民币的票房嘛!
“两位久等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中影的发行团队来了。
来之前,他们得到了韩三坪的指示。
谈判的底线有了。
“江澈你好,你们打算选择哪种发行方式?”
“联合发行。”
“可以,发行费15%,拷贝给你们安排120个(100 20)可以吗?”
江澈摇了摇头。
“哦,那你希望是多少?”
“发行费10%,拷贝300(240 60)个。”
看着江澈伸出的三根手指,工作人员沉默了。
联合发行的拷贝费用,中影是占大头的。
如果制作了这么多拷贝最后却没用上,那就相当于亏损。
这个责任可不好担啊。
更不用说发行费一下砍了5个点。
“发行费不变,拷贝我最多给你加到140个。”
“10%,300个。”
“不可能,就算是去年冯导的电影《手机》,也不过是180个拷贝。”
《手机》去年拿了5400万人民币的内地票房。
那可是冯晓刚加葛优的黄金组合。
你江澈和宁昊加起来还不如人家一根手指头。
有什么脸在这喊300个拷贝?
“发行费10%,200个拷贝,多的100个的费用我包了。
如果你决定不了,你可以向上请示。”
如果电影上映后势头出乎意料的火热,就会考虑追加拷贝。
但胶片拷贝的制作周期较长。
现在盗版猖獗,不提前准备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这也是江澈为何要求准备300个拷贝。
这个拷贝数量足以支撑内地电影票房破亿了。
至于港台的发行,自然是交给港台的发行公司。
“我出去一下。”工作人员果断离开了会议室。
一旁的宁昊惊呆了。
你为何如此硬气?
这可是中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