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靖二十六年,一场最重要殿试于慈王殿举行。

  阎赴是其中最平庸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好几处刀疤,皮肤因为干农活晒得黝黑,而在他身旁参与殿试的人风姿出尘,分别是未来会成为大明第一权臣的张居正,未来以写清词而迈入内阁的李春芳,未来瓷碗刮腐肉的杨继盛,引领大明后世文坛的王世贞....等等天骄!

  这场科考将录取进士三百余人,可谓胜过北宋文坛盛世年间。

  因为这里面随便提溜一个都是**家,实干家,未来大明政坛的风云鼎盛人物!

  阎赴很激动,他是穿越者,嘉靖元年魂穿陕西延安绥镇一农户,家境贫寒,祖父曾为军户,一家人不至于被镇里缙绅欺负太惨。

  身为穿越者他没想成为富家翁,因为自嘉靖年间开始,海寇肆虐,鞑虏来犯,陕西更是流寇成灾,他心目中对大明有好感,他很想为这个王朝做点事。

  所以阎赴认真读书,前世现代之文学研究,为人处世,加上一路上上下打点,于是过关斩将,终在嘉靖二十六年这场殿试登场!

  当然,因出身贫寒,经常面对土匪和邻村欺凌,自小便在殴斗中长大,以至于身上疤痕很多,加上长得魁梧,阎赴便成为殿试唯一怪异之人。

  但那有如何,容貌和气质能慢慢调理,阎赴两世为人的稳重气质在学子中堪称佼佼。

  考场之上,锦衣卫千户陆炳率缇骑环立,东厂番子便装立于侍从,眼眸冷冷扫过。

  八名翰林学士充读卷官往复踱步,步伐声如鼓点。

  一尺二寸的殿试黄笺前,书生们目光灼灼,等待题目。

  良久,殿前清逸声响,嘉靖皇帝的声音远远传来,像是道家神音,他故意为之,坐在帘子后,居高临下,宛如神明。

  “朕闻帝王之政必本于道,帝王之心必纯乎天。”

  “然今北虏跳梁,南海贼猖獗;漕运日艰,盐法渐坏;吏治因循,民力凋敝。尔多士学古通今,其各述所见:何以使政皆合道?何以使心常如天?”

  出题了!

  不愧是道君皇帝。

  这道题简单但难,考题在说,如今北边动荡,鞑虏窥探,南边沿海寇肆虐,黄河泛滥,盐法被**污吏把持以至百姓日子愈发困难,你们这些才子都是各府州佼佼者,可有什么治理方案,有什么政令能合乎大明接下来行政,可让我大明愈发蒸蒸日上啊?

  周围倒是无一人落笔,在场皆是自万千读书人中杀出之才俊,开始思索。

  策略很重要。

  决定能否进入嘉靖皇帝心中,成为忠慧之臣。

  片刻后,阎赴心中列出三点破题。

  第一,需于破题中列出政心之辩。

  第二,皇帝要的是靖边、理财、澄吏、安民四要齐备之详述,而非概论。

  还有最重要的第三点嘉靖帝崇尚黄老,连政题都偏向以玄驭国。

  若要为政,则需要投其所好。

  殿内松烟墨染,其他学子开始下笔,阎赴也紫毫笔锋,开始破题。

  殿堂之上,隔着帘子的嘉靖时不时看着小太监递阅撰写的学子文章,不时微微点头,略表认可。

  如张居正答题很惊艳——九边如人身经络,宣大蓟辽当设呼吸相通之制。

  李春芳破题亦尚可,心与天游,政与人洽,更倡于漳泉设市舶司,以商制海寇。

  直至看到一则文章,眼前微亮。

  「天下之势不外经济,南边之祸不外氏族同海寇勾结,以至防线崩裂,民不聊生,军心皆裂,需筹谋良才,慎重新军,清沿海族,铲沿海线,如此海寇无根无源,再行清剿」

  “不错。”

  卷目上赫然写着阎赴二字。

  顺其座次看去,隔着帘子,但嘉靖目光一变。

  这名叫阎赴的学子身材桀凶,额间有疤,一副凶样,丝毫不符道家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之象。

  俗,俗不可耐。

  朕的殿试当是容姿俊美的文人。

  怎能有这种凶丑之人。

  嘉靖皇帝厌恶情绪上涌,手中阎赴卷宗也随之放下,嘉靖重新拿起张居正,李春芳几人试卷。

  张居正气宇轩昂,李春芳姿容飘逸,王世贞容貌俊美,此三人倒符合他殿试一二甲所想。

  “这阎赴是谁人举荐?”

  似是无意开口,一旁随侍小太监却下的额头冷汗涔涔。

  “此人......此人乃是首辅于登州所荐。”

  桌案上黄笺字字珠玑,嘉靖忍不住再看一眼,终于叹息。

  此子虽文采斐然,但杀戾太重,书生意气,而且容貌何有殿试之姿?难道朕准备的殿试盛会状元郎是这等人?

  这般容貌于京师策马奔腾,这是朕的难堪!

  朕的大明容不得任何亵渎。

  所以,嘉靖皇帝提起朱笔——阎赴,最次等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罢了,允其旁观殿试,之后打发去其他县便是......”

  笔落则无悔,这位道君皇帝淡淡扫过殿内,大明才俊,已入彀中。

  小太监低眉垂眼,听着皇帝吩咐,恭敬点头。

  直到嘉靖转头,方才垂手擦拭额头冷汗。

  …..阎赴并不知道自己命运已被钦定,他还在下笔破题,起承转合,如有神助。

  直到皇帝赐宴,开始吃饭。

  猪肉与板油、鱼剁成肉泥,加入绿豆粉、鸡蛋清,裹上鸡蛋皮后蒸制而成。

  嘉靖帝正德十五年吃过后,赞不绝口,亲自赐名此菜盘龙菜,如今用之招待殿试学子。

  切成片后,有如龙形,引的阎赴腹中饥火上涌,吃的很香。

  他看着金碧辉煌的皇宫,对大明历史上记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璀璨王朝很有好感。

  吃过饭后,开始收走桌案笔墨。

  学子当出宫了。

  王世贞,张居正几人都不在意阎赴此人,毕竟此人形貌甚是不佳,出身太过卑微,前途注定晦暗。

  阎赴并不在意,自顾自整理衣袍。

  倒是有其他学子眼底轻蔑,看着认真整理,满眼期待的阎赴:“汝不必郑重至此,汝之形貌糙劣,莫非还想成为状元郎?”

  此刻阎赴站直,身躯矗立,他早就习惯了被这般讥讽嘲弄,从童试,院试,乡试,会试,不知道多少考官因他容貌身姿而嫌弃不已。

  所以阎赴不予理睬,自顾自昂首挺胸,不理会他人目光,随着太监朝着宫门外走出。

  天下官吏不理睬自己也就罢了。

  难不成陛下也因容貌身姿而轻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