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靖二十八年的新春刚过去,但这片陕北的大地上,却极难见到半点喜庆。
凛冽的风卷着雪,呼啸着掠过光秃秃的山梁。
一支杂乱的队伍正缓慢前行。
队伍最前方,总兵马韬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眉头紧锁地回头望着自己率领的这支剿匪大军。
招地县的兵走在最左侧,三百来人排成歪歪扭扭的队伍。
他们身上的棉甲早已破败不堪,露出里面发黑的絮子。
长矛上的红缨褪成了灰白色,枪杆上布满裂纹。
士兵们面色蜡黄,嘴唇干裂,走路时脚步虚浮,仿佛随时会倒下。
“快走!磨蹭什么!”
招地县的把总骑在马上呵斥着,自己却裹紧了身上崭新的羊皮大氅。
右侧是保安县的二百五十名将士。
他们的情况比招地县的兵马更烂,队伍中不时传出咳嗽声。
一个年轻差役走着走着突然栽倒在雪地里,旁边的人麻木地绕过他,没人停下。
“起来!装什么死!”
保安县的千总从温暖的马车里探出头骂道,随即又缩了回去,外面实在是冷得很了。
倒下的差役挣扎了几下,终究没能爬起来,很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了半边身子。
下了大雪,若是在这般地界行军染上风寒,缺医少药的,谁也没指望有人会救。
安定县的二百人走在队伍最后方。
他们倒是有说有笑,可腰间鼓鼓囊囊的,分明揣着沿途搜刮来的财物。
这支队伍从安定县走出来,几乎算得上是边走边劫掠百姓,下手极狠。
带队的是个满脸油光的胖子,正和几个亲信讨论着这次剿匪能捞多少油水。
“听说从县的阎知县就是操练有功,居然都能得了不少赏赐。”
胖子**嘴唇。
“这次咱们也学聪明点,别当真顾着拼命。”
延绥镇的五百边军算是队伍中看起来最像样的,至少他们穿着统一的号衣,腰刀也擦得锃亮。
但仔细看去,那些火器手的手指冻得发紫,根本扣不动扳机。
老旧的三眼火铳,大部分火铳管上锈迹被雪水浸湿,显得更加斑驳。
最混乱的是那六百缙绅民壮。
这群延按府缙绅花钱雇佣的民壮,加上各家出的不少家奴,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拿着菜刀、猎叉甚至木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大声说笑。领头的几个乡绅骑着马,不时对士兵们呼来喝去。
“这哪是去剿匪,如同儿戏。”
马韬低声咒骂着。
倒不是他当真心系百姓,担忧匪患。
一方面是要处置这些断了自己妻弟这条财路的匪,一方面也是为了延按府许诺的银子,更重要的是,既是劫掠了多家财主地主,这批黑袍流寇,手里怕是也有不小的财富。
不过如今官兵的战力是越来越差了。
叹了口气,马韬终于转头看向队伍中唯一整齐的部分,从县的三百兵马。
从县的队伍走在中央,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脚步一致。
他们穿着普通的棉甲,腰间的干粮袋都挂在相同的位置。
长矛上的锋锐鲜亮如新,枪尖在雪光中闪着寒光。
队伍中没有一丝杂音,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和衣衫摩擦的轻响。
“好啊!”
马韬忍不住高声赞叹。
“阎知县手下的兵马,训练有素!”
马韬眯起眼睛,心中更是打定主意。
若是日后需要面见上官之类,必定要带从县的兵马才是。
走在从县队伍最前方的阎赴微微一笑,拱手开口。
“总兵大人过奖了,剿匪卫国,乃下官分内之事。”
他面容粗糙,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穿着朴素的青色官袍,外面只罩了件半旧的棉甲,在这冰天雪地里显得单薄,却不见这魁梧知县有丝毫瑟缩。
如此形貌,愈发让马韬觉得满意起来。
队伍继续向前,雪越下越大。
远处的地平线上,两棵枯树孤零零地立在山头,那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两棵树村,从县、招地县等地的接壤之处。
“传令下去,就地扎营!”
马韬看了看天色,下令。
如今天色漆黑,夜战未必对他们有利,毕竟黑袍流寇能在此地盘踞,听闻官兵围剿都没有逃窜,想必对此地的环境相当熟悉。
命令一层层传下去,各路人马立刻乱成一团。
招地县的兵争先恐后地挤向背风处,保安县的人直接瘫坐在雪地上。
安定县的则三五成群开始生火做饭,完全不顾军令要求的布防安排。
只有从县的兵马迅速而有序地搭建营帐,派出哨兵,布置防御。
阎赴站在自己的大帐前,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夜深了,雪停了,但寒风更加刺骨。
各营帐中,士兵们挤在一起取暖。
招地县的一个老卒哆嗦着从怀里掏出半块硬如石头的饼子,咬了一口,半晌终究只能靠着口水磨掉一层外皮。
“他**,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老卒吐出血水,低声骂道。
旁边一个年轻士兵裹紧了单薄的棉袄,里面塞的全是芦絮。
“听说从县的兵每人发了新棉衣,还有肉......”
“他**,咱这些都是下品县的将士,凭什么咱们没有这些好东西?”
“嘘,小声点!”
老兵紧张地看了看四周。
“从县能得总兵看重,听说还得了总兵大人的上次,不简单,别招惹人家。”
与此同时,从县营地中央的大帐内,阎赴正在烛光下写着什么。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闪入帐中。
“大人。”
来的赫然是张炼,彼时张炼压低了声音。
阎赴头也不抬,只是盯着自己面前的舆图,上面赫然已经被朱砂圈起来。
“去,将这面舆图送到老赵那边去,注意,别被人看到了。”
张炼甚至没有多问,闻言飞速点头,转身离去。
嘉靖二十八年的新春刚过去,但这片陕北的大地上,却极难见到半点喜庆。
凛冽的风卷着雪,呼啸着掠过光秃秃的山梁。
一支杂乱的队伍正缓慢前行。
队伍最前方,总兵马韬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眉头紧锁地回头望着自己率领的这支剿匪大军。
招地县的兵走在最左侧,三百来人排成歪歪扭扭的队伍。
他们身上的棉甲早已破败不堪,露出里面发黑的絮子。
长矛上的红缨褪成了灰白色,枪杆上布满裂纹。
士兵们面色蜡黄,嘴唇干裂,走路时脚步虚浮,仿佛随时会倒下。
“快走!磨蹭什么!”
招地县的把总骑在马上呵斥着,自己却裹紧了身上崭新的羊皮大氅。
右侧是保安县的二百五十名将士。
他们的情况比招地县的兵马更烂,队伍中不时传出咳嗽声。
一个年轻差役走着走着突然栽倒在雪地里,旁边的人麻木地绕过他,没人停下。
“起来!装什么死!”
保安县的千总从温暖的马车里探出头骂道,随即又缩了回去,外面实在是冷得很了。
倒下的差役挣扎了几下,终究没能爬起来,很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了半边身子。
下了大雪,若是在这般地界行军染上风寒,缺医少药的,谁也没指望有人会救。
安定县的二百人走在队伍最后方。
他们倒是有说有笑,可腰间鼓鼓囊囊的,分明揣着沿途搜刮来的财物。
这支队伍从安定县走出来,几乎算得上是边走边劫掠百姓,下手极狠。
带队的是个满脸油光的胖子,正和几个亲信讨论着这次剿匪能捞多少油水。
“听说从县的阎知县就是操练有功,居然都能得了不少赏赐。”
胖子**嘴唇。
“这次咱们也学聪明点,别当真顾着拼命。”
延绥镇的五百边军算是队伍中看起来最像样的,至少他们穿着统一的号衣,腰刀也擦得锃亮。
但仔细看去,那些火器手的手指冻得发紫,根本扣不动扳机。
老旧的三眼火铳,大部分火铳管上锈迹被雪水浸湿,显得更加斑驳。
最混乱的是那六百缙绅民壮。
这群延按府缙绅花钱雇佣的民壮,加上各家出的不少家奴,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拿着菜刀、猎叉甚至木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大声说笑。领头的几个乡绅骑着马,不时对士兵们呼来喝去。
“这哪是去剿匪,如同儿戏。”
马韬低声咒骂着。
倒不是他当真心系百姓,担忧匪患。
一方面是要处置这些断了自己妻弟这条财路的匪,一方面也是为了延按府许诺的银子,更重要的是,既是劫掠了多家财主地主,这批黑袍流寇,手里怕是也有不小的财富。
不过如今官兵的战力是越来越差了。
叹了口气,马韬终于转头看向队伍中唯一整齐的部分,从县的三百兵马。
从县的队伍走在中央,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脚步一致。
他们穿着普通的棉甲,腰间的干粮袋都挂在相同的位置。
长矛上的锋锐鲜亮如新,枪尖在雪光中闪着寒光。
队伍中没有一丝杂音,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和衣衫摩擦的轻响。
“好啊!”
马韬忍不住高声赞叹。
“阎知县手下的兵马,训练有素!”
马韬眯起眼睛,心中更是打定主意。
若是日后需要面见上官之类,必定要带从县的兵马才是。
走在从县队伍最前方的阎赴微微一笑,拱手开口。
“总兵大人过奖了,剿匪卫国,乃下官分内之事。”
他面容粗糙,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穿着朴素的青色官袍,外面只罩了件半旧的棉甲,在这冰天雪地里显得单薄,却不见这魁梧知县有丝毫瑟缩。
如此形貌,愈发让马韬觉得满意起来。
队伍继续向前,雪越下越大。
远处的地平线上,两棵枯树孤零零地立在山头,那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两棵树村,从县、招地县等地的接壤之处。
“传令下去,就地扎营!”
马韬看了看天色,下令。
如今天色漆黑,夜战未必对他们有利,毕竟黑袍流寇能在此地盘踞,听闻官兵围剿都没有逃窜,想必对此地的环境相当熟悉。
命令一层层传下去,各路人马立刻乱成一团。
招地县的兵争先恐后地挤向背风处,保安县的人直接瘫坐在雪地上。
安定县的则三五成群开始生火做饭,完全不顾军令要求的布防安排。
只有从县的兵马迅速而有序地搭建营帐,派出哨兵,布置防御。
阎赴站在自己的大帐前,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夜深了,雪停了,但寒风更加刺骨。
各营帐中,士兵们挤在一起取暖。
招地县的一个老卒哆嗦着从怀里掏出半块硬如石头的饼子,咬了一口,半晌终究只能靠着口水磨掉一层外皮。
“他**,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老卒吐出血水,低声骂道。
旁边一个年轻士兵裹紧了单薄的棉袄,里面塞的全是芦絮。
“听说从县的兵每人发了新棉衣,还有肉......”
“他**,咱这些都是下品县的将士,凭什么咱们没有这些好东西?”
“嘘,小声点!”
老兵紧张地看了看四周。
“从县能得总兵看重,听说还得了总兵大人的上次,不简单,别招惹人家。”
与此同时,从县营地中央的大帐内,阎赴正在烛光下写着什么。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闪入帐中。
“大人。”
来的赫然是张炼,彼时张炼压低了声音。
阎赴头也不抬,只是盯着自己面前的舆图,上面赫然已经被朱砂圈起来。
“去,将这面舆图送到老赵那边去,注意,别被人看到了。”
张炼甚至没有多问,闻言飞速点头,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