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42章:草原之乱

小说: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10-12 01:14:03 源网站:2k小说网
  ();

  府城中,许多人家甚至没有紧闭门户,一些胆大的百姓还站在街边,好奇地观望着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卖炭的中年汉子蹲在街角,对身旁的行脚商低声道。

  “瞧见没?跟传言一样,不抢东西,不欺负人......还杀那些该死的老爷......”

  行脚商点点头。

  “是啊,听说还要分地呢......要是真的......”

  一个老妪牵着孙儿的手,站在家门口,看着远处升起的炊烟,喃喃道。

  “肉汤啊......好久没闻过这味儿了......”

  孩子们则好奇地看着那些穿着黑色军服、忙碌而和气的士兵。

  当第一碗碗热气腾腾、飘着油花的羊肉汤被分到一些贫苦老人和孩子手中时,一种百姓们从未感觉过的温和弥散开。

  南阳府易主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在各方势力的棋局上,引发了截然不同却都极其深刻的震动。

  京师。

  内阁值房,夜深人静,唯有烛火摇曳。

  首辅严嵩独自坐在巨大的紫檀木公案后,手中捏着一封由八百里加急送达、封口处还沾着驿马汗渍的紧急军报。

  他那张平日里保养得宜、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他逐字逐句地反复看着战报上的内容。

  “......南阳府城破......守备马林力战殉国......黑袍贼酋阎赴亲率主力突袭......城内多处爆破......守军溃散......”

  “南阳......丢了......马林也......”

  严嵩喃喃自语。

  南阳府,那是中原腹地,南北通衢的要冲,不是边陲小镇,不是贫瘠小县,就这么丢了?

  还是在朝廷大军云集风陵关、看似已将黑袍军主力牢牢钳制住的情况下丢的!

  这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他这位总揽朝政的首辅脸上!

  阎赴麾下的兵力、机动力和攻坚能力,远超出朝廷之前的预估,意味着朝廷的整个剿匪战略可能出现了致命的误判。

  “五府之地......延按、平阳、河南、汉中,如今再加南阳......”

  “这已足以动摇这个坐拥两京十三省的王朝了......”

  幕僚连忙应声而去。

  严嵩指尖敲打着桌案。

  “那些言官未必不会借此攻讦于我......若当真如此,则须先发制人......”

  一场围绕着南阳失守的**风暴与军事调整,已在严嵩心中拉开了序幕。

  与内阁值房的紧张压抑不同,裕王府内的书房虽也灯火通明,气氛却更为沉凝。

  王府讲官、礼部右侍郎徐阶与几位心腹属官围在一张详尽的舆图前,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徐阶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南阳府的位置上,声音低沉而清晰。

  “诸位,南阳一下,局势已然剧变,请看。”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

  “西边,他们握有汉中,扼守入蜀通道,北边,延按、平阳连成一片,威胁山西、关中,东边,河南府乃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如今再加上南阳......整个中原腹心之地,已被其生生切入一刀。”

  一位属官眉头紧皱,缓缓点头。

  “如此一来,陕西与中原的联系几乎被切断,湖广门户洞开......”

  徐阶缓缓点头,目光锐利。

  “黑袍军之锐,非其占地之广,乃其用兵之诡、战力之强,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将杨督宪十数万大军戏耍于风陵关前,自身主力却能长途奔袭,一击破坚城,此等谋略,此等执行力,均是不俗,观其治政,均田免赋,整顿吏治,更非只知破坏劫掠。”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语气愈发沉重,算是说了实话。

  “朝廷经年积弊,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党争倾轧......如今面对如此强敌,若不能上下同心,革除弊政,整军经武......只怕......大明见此贼,犹元之见红巾!”

  这番话,既是对局势的分析,也隐隐包**对当今朝政的批评。

  裕王府一系,开始更加严肃地看待黑袍军这个前所未有的对手。

  东南沿海,一座临水而建、极尽奢华的庄园内。

  已是深夜,但主人周伯庸却被心腹管家从睡梦中唤醒。

  “南阳府......竟然......真的被黑袍军打下来了?”

  他反复看了几遍密信,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在房中踱步,丝绸睡袍的下摆拂过光滑的金砖地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当初暗中资助那阎玄,不过是看中黑袍军能搅乱东南局势,牵制朝廷水师和税吏,好让我等海商行事更为便利......最多,也就是想着将来或许能多条销赃走私的渠道......”

  周伯庸喃喃自语。

  “这才多久?他们竟能连下五府!”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黑暗中波光粼粼的海面,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

  “朝廷如今焦头烂额,看来一时半会儿是剿不灭这黑袍军了......甚至......局势可能还会更糟。”

  “我们要重新评估这笔投资了......”

  这一刻,在周伯庸看来,风险与机遇并存,黑袍军的坐大,或许正是周家将商业触角伸向中原的绝佳机会。

  与周伯庸的谨慎权衡不同,山西祁县,乔家深宅大院的密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老家主拿着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抚掌大笑,声震屋瓦。

  “好一个阎赴,南阳一下,五府之地连成一片,进可虎视中原,退可凭险据守,这真正的割据之势,成了!”

  几位家族核心成员围坐一旁,脸上也洋溢着兴奋之色。

  “以往我等与边镇将官、乃至蒙古诸部交易,还需遮遮掩掩,风险极大,如今这黑袍军坐拥五府,俨然一方诸侯,与其交易,反而更名正言顺,渠道也更稳定。”

  另一位年轻人补充道。

  “而且他们与朝廷为敌,对军械、粮草、布匹的需求必然海量!这正是我乔家大展拳脚之时。”

  漠南草原,土默特部汗帐内,灯火通明,奶酒飘香。

  首领正与几位心腹头人议事,一名刚从南方贸易归来的头人带来了南阳易主的惊人消息。

  这位头人详细描述了听闻的战况。

  黑袍军如何在风陵关前大张旗鼓,吸引明军主力,如何暗度陈仓,精锐长途奔袭南阳,如何利用内应爆破城墙,里应外合......“妙啊,真是妙啊!”

  “这汉人阎赴,用兵简直如草原上的雄鹰一般狡诈而迅猛,声东击西,暗度陈仓!把明朝的十几万大军像遛羊一样遛在风陵关,自己却去掏了人家的老窝!这份胆识和谋略,厉害!厉害!”

  这一刻,黑袍军三个字,于天下各地,再度搅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