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48章:大明基层是如何消失的

小说: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10-12 01:14:03 源网站:2k小说网
  ();

  张老四和马二柱愣住了。

  他们当兵多年,甚至在京营时,也难得吃到几回如此实在的肉食。

  看着前面领到食物的人狼吞虎咽的样子,闻着那勾人馋虫的肉香,两人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

  轮到他们时,捧着那碗飘着油花、带着几块实实在在羊肉的汤和两个扎实的馒头,两人蹲在墙角,几乎是本能地大口吃喝起来。

  热汤下肚,驱散了严寒和疲惫,味蕾传来的满足感让他们暂时忘记了任务。

  “他**,这黑袍军还真给肉吃?”

  张老四含糊不清地说,语气复杂。

  马二柱啃着馒头,眼神也有些恍惚。

  “比咱们在营里吃得还好。”

  一丝难以言喻的动摇,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

  潜伏的任务,在生存的本能和最直接的感官冲击下,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阴影。

  随着一座座黑袍驿站的建立和巡逻线路的常态化,五府之地之间的通道被打通,变得安全而繁忙。

  河南府囤积的粮草,由大队马车护送,经驿站接力,源源不断运往南阳前线。

  平阳府工坊新打造的兵甲箭矢,沿着驿道输送到延按、汉中。

  各地招募的新兵,也在驿兵的护卫下,安全抵达训练营地。

  道路上,商队、移民、信使往来不绝,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黑袍军控制的区域,真正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血脉畅通,力量凝聚。

  而此刻,朝廷剿匪军大营内,黄三在自己的营帐,面如死灰。

  他知道,一旦被押解回京,东厂锦衣卫的酷刑之下,他与黑袍军那点暗中往来必然暴露,届时不仅是死,更是株连九族的滔天大祸!

  望着帐中悬挂的白绫,他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最终,颤抖着踩上了凳子......与此同时,南阳府失陷、西宁卫被破、黑袍军坐大吸纳流民的消息,不断汇聚到紫禁城。

  嘉靖皇帝看着一份份告急文书,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深陷的眼眸中,却酝酿着雷霆之怒。

  朝会上,他猛地将一份奏折摔在地上,声音冰冷刺骨,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南阳,西宁,五府之地,朕的疆土,难道就是纸糊的不成?今日丢一城,明日失一卫!杨博,仇鸾,谭纶,还有那个监军的奴才黄三,十几万大军,耗饷百万,竟坐视逆贼坐大,边关糜烂!尔等尽是酒囊饭袋吗?”

  严嵩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颤抖。

  “老臣......老臣无能,荐人不明,调度无方,致使圣忧,罪该万死!”

  良久,嘉靖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死寂。

  “万死?万死能换回南阳府?能挡得住鞑靼的铁骑?现在,不是请罪的时候,朕要的是办法!谁能替朕扫平这些祸乱?说!”

  这时,站在严嵩侧后方的严世蕃,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奏道。

  “陛下息怒,逆贼狡悍,北虏凶顽,确需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当此危局,若再循资历、讲平衡,恐误国甚矣!”

  “臣以为,当下剿匪总督之人选,首重并非勇猛,而是需精通军务、熟知贼情、更能统筹全局、安抚地方之全才,臣斗胆举荐现任巡按御史胡宗宪!”

  “胡宗宪?”

  嘉靖眉头微蹙。

  “正是!”

  严世蕃连忙解释。

  “此人文武兼资,通晓经济,善于权变,正是应对当前黑袍贼盘踞数府、勾结各方之复杂局面的不二人选!”

  嘉靖缓缓踱步,目光扫过跪地的严嵩和躬身的严世蕃,又瞥了一眼地图上触目惊心的局势。

  他知道,严世蕃此举有私心,但继续用那些勋贵旧将,只怕败得更惨。

  终于,他停下脚步,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决断。

  “准。”

  嘉靖冷冷转头。

  “着令杨博,仇鸾,谭纶,监军太监黄三,即刻锁拿进京!”

  “告诉胡宗宪,朕,给他们兵权,给他们粮饷,若再不能替朕分忧,杨博、仇鸾,便是前车之鉴!”

  与此同时,西北前线,临洮府城外,战火纷飞。

  鞑靼骑兵肆虐,虽不擅攻城,却在周边村镇疯狂劫掠,所过之处,一片焦土。

  明军残部与临时征召的乡勇依托城防拼死抵抗,双方厮杀惨烈,尸横遍野。

  整个西北边境,愈发混乱。

  而在东南沿海和山西等地,局势则以另一种方式恶化。

  宁波府衙。

  书房内,宁波府通判刘文远正对着一份弹劾他督办市舶司不力,纵容亲属走私的密报副本,脸色惨白,汗如雨下。

  “刘大人。”

  周家总管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他轻轻将一份地契和一张银票推过桌面。

  “这处宅院,还有这点心意,足以让您安度晚年,至于这弹劾,我家主人可以让它从未出现过。”

  刘文远手指颤抖。

  “可是......”

  “没有可是。”

  总管打断他,眼神锐利。

  “海上的生意,需要自己人行个方便,要么,您拿着这些,体面致仕,要么。”

  他瞥了一眼那份密报。

  窗外雨声渐沥,刘文远颓然瘫坐在太师椅上,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

  几天后,一名原本身份低微、却与周家关系密切的吏员被破格提拔,接替了刘文远的关键职位。

  市舶司的文书往来、关税稽核,开始悄然按照周家的意愿运转。

  山西。

  与周家阴柔算计不同,晋商乔家的手段则更为直接、粗放。

  太原府衙前,车水马龙,乔家二爷带着几个账房,直接在大堂侧厅摆开了阵势。

  桌上堆着亮晃晃的银锭和成沓的银票。

  “王同知。”

  乔二爷对着一脸为难的府同知开口。

  “剿饷紧急,朝廷催得紧,我乔家愿捐银五万两,不为别的,就为给朝廷分忧,顺便嘛,我家几个子侄,读书不成器,但算账管仓还算伶俐,您看这税课司大使、还有永丰仓的副使,是不是给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王同知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又看看兵部催饷的公文。

  “乔二爷,这不合规制啊。”

  “规制?”

  乔致广哈哈一笑,声音洪亮。

  “能办事、能搞来银子粮草才是硬道理,您放心,人来了,绝对听话,保证把差事办得漂漂亮亮,该收的税一两不少,还能给您府库多添些进项!”

  他压低声音。

  “再说了,这太原城里,谁不知道离了咱们晋商的粮队,连守城官兵都得饿肚子?”

  威逼利诱之下,王同知只得妥协。

  不久,乔家的人便名正言顺地坐进了税课司和官仓的值房。

  这一刻,各方势力纷纷趁机动手,暗中各自势力之地,趁机为自己家族谋利,开始拔除大明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