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六章:告别

小说: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06-30 19:51:22 源网站:2k小说网
  ();

  阎赴离开之前,刚刚换回粗布衣衫,厢房门被敲响。

  两道深蓝进士袍的身影矗立,风拂动皂纱之时,一派文人气度。

  是张居正和杨继盛。

  “阎兄,这些时日俗物缠身,今日得闲,才来相寻,勿怪。”

  张居正永远对他保持着一份平等。

  这是其他新科进士不肯给的,在那些新科进士看来,对这个粗鄙糙汉平等相交,也是一种施舍。

  深蓝袍服在客栈老桌前落定,小二上了酒水后转身离去。

  张居正提壶满上,与阎赴,杨继盛二人对饮。

  酒水入喉,阎赴才好奇的看着张居正。

  “张大人似与这些新科进士不同?”

  张居正故作不悦,瞪了一眼阎赴。

  “你我乃是同年,张某称阎兄,阎兄岂能称大人。”

  话音落下,张居正再度添酒。

  “阎兄说说,有何不同?”

  眼见张居正不拘添酒,光风霁月,阎赴端着酒杯。

  “阎某虽然忝列三甲,但到底是三甲末流,遑论出身贫寒,身无依靠。”

  “似张兄杨兄两位这般初入翰林院,便被徐大人看重的饱学才俊,如何肯与在下这等粗鄙糙汉相交?”

  张居正哈哈大笑,手中酒杯一饮而尽,这才端坐。

  “某欲效阳明先生格竹之法,格尽天下弊政。”

  “来日若得入阁,当执铁尺丈量鱼鳞图册,剜除豪强隐田毒疮。”

  “铸铁范重铸洪武宝钞,止钱法朽烂如江南梅雨。”

  “更拟效汉代刺史旧制,遣御史持节巡按,使州县胥吏不敢夺老农半升糙米!”

  纵已知晓隐田之策将会面对怎样阻力,张居正竟仍是初心不改,豪迈之处,似要一脚踢翻这积腐陈弊的世道!

  烈酒入喉,阎赴眼前亮起,宛若看到一团热烈火光。

  怪不得张居正日后会成为权倾天下的摄政之辈,这般气势,果然非凡。

  杨继盛也在饮酒,这位新科进士不似张居正那般无拘无束,端坐笔挺,愿望也朴素许多。

  “杨某来日若得面圣,当效古圣贤,澄清吏治,天下再无黎庶颠沛,丰衣足食。”

  张居正大笑点头。

  “正当如此,杨兄,你我满饮此杯。”

  看着两名读书人一饮而尽,阎赴没说话。

  果然性格决定命运。

  他想到之后历史,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满朝文武不敢妄议,落井下石之辈比比皆是。

  因挡了嘉靖修道财路,更是被严嵩关押在诏狱之中,筋肉腐朽而无医药,只得以碎碗瓷片割去腐肉,终落得个斩首下场。

  杨继盛太直,直臣,总是会被算计的。

  皇帝算计,严嵩算计,甚至清流也需要一人身先士卒。

  酒过三巡,张居正眼底略有遗憾,连语调也低了几分。

  “那一日放榜,曾看到阎兄之韬略,虽屈居三甲,但以阎兄胸中沟壑,即便外放地方,未来也必能做出一番成绩。”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阎兄若不弃,这条犀带是昔日湖广巡抚顾璘顾大人所赠,希张某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今日便赠给阎兄。”

  眼见阎赴抬手接过,张居正目光热烈。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

  昔日顾大人曾说过,自己是将相之才。

  今日犀带赠阎赴,也是因为在他心底,阎赴才是真有将相之才。

  杨继盛身无长物,只赠了一本翻阅多年的论语,批注极满。

  阎赴接过礼物,拱手行礼,这一次多了几分郑重。

  “多谢。”

  三人落座时,张居正也深吸一口气,看向杨继盛。

  新科进士点翰林那一日,便都收到消息,这一榜最末流的进士阎赴,将要被派往新城县。

  “陕西之地,宛若大明突出一角,除南面接到朵甘思宣慰司外,其余三面均在鞑靼部范围之内。”

  “当地多军卫军堡,军政错综复杂,民风彪悍,匪患众多。”

  “上一任县令便死在山匪之手。”

  “加之此地交通不便,往往百姓前日种植,后日便有鞑靼,山匪劫掠,实是破旧贫瘠之所。”

  “阎兄,若前往赴任,一定要小心谨慎才是。”

  阎赴看着桌案上的犀带,论语,笑着点头。

  张居正和杨继盛面上担忧并非作假。

  这两人不错,只是可惜,在座三人,日后的道路不尽相同。

  一个为天下百姓,为大明江山续命,不择手段,不留余地。

  一个为理字抛家舍业,不愿同流合污。

  还有自己。

  “两位兄台放心,阎某赴任之后,也有设想。”

  “一则整顿吏治,培养并无贪墨习性之班底。”

  “二则分析势力,举军,政之力,逐一清扫当地匪患。”

  “三则疏通河道,兴建水渠,以足百姓。”

  他描述的很详细,只是内心却平静。

  自己赴任之后,陕西将会开始反!

  我要让这次的农民造反浩浩荡荡,不是如嘉靖年数十次各地举义,而是真正全面造反,席卷军政百姓!

  张献忠,李自成?

  我自己当便是!

  大明烂了,朝廷官吏贪墨成风,胥吏也敢为一点粮食逼人性命。

  军中将领克扣粮饷,边军更多有杀良冒功之事。

  那就从一县之地,开始培养农民军!

  一场酒喝到傍晚,张居正方才拍手,一名十六岁少年英武肃立。

  “阎兄此行山高水远,张某有一童子,名为张炼,年十六岁,粗通武艺,也随学了几年文章。”

  “今日愿赠与阎兄,以护周全。”

  这一刻,张居正盯着阎赴。

  其实此事张居正也思索了许久,才终于做下决定。

  广交天下英才。

  尤其是阎赴的汉书三策,未来必定是治世之能臣,大明江山,需要这样的人。

  阎赴沉默。

  桌案前酒水倾尽。

  他是真的很感动。

  其他新科进士落井下石,或冷眼旁观时,唯独他站出来,一直站在自己身侧。

  客栈门外,夕阳光照,袍服影长。

  风声猎猎中,三名嘉靖二十六年新科进士相互拱手。

  人影在道路上分开时,客栈门口终于阎赴不再是孤身一人。

  十六岁的张炼穿着下人袍服,阎赴就站在他身侧,穿的比他还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