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98章:工匠很重要

小说: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06-30 19:51:22 源网站:2k小说网
  ();

  阎赴穿着黑底棉袄,他把棉袄给了一个少年,他换上之前老棉袄,也跟着工匠一同站在寒风中,对匠人归置。

  “所有人都到前方登记台登记,一个个标明自己是木匠,铁匠还是泥瓦匠,陶匠。”

  “登记完之后,会有人带你们到分配的窑洞居住。”

  眼见一群工匠流民欢呼出声,阎赴也看着,心中思索。

  工匠很重要。

  他要缔造一个稳定的基础盘,第一步便要做到即便外部断开支持,也能自给自足军需的一切。

  修建水渠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畜牧喂养是为了保证将士们体质供给,现在这群工匠也很重要。

  他们必须负责打造铁器和木工,包括武器和农具。

  张耀祖彼时也恰好赶来,凑在阎赴身边。

  “大人,粥已经熬好了,可以开饭了。”

  午饭做的是小米混糙米的浓粥,还特意加了一些腊肉条,水煮开了,夹杂油水的粥和野菜腊肉混在一起,让这些许久没有吃过饱饭的工匠手脚都哆嗦。

  阎赴没离开,而是跟着这些工匠一起吃,抱着碗坐在一旁的石头上,温和笑着和一群工匠询问。

  “你们之中谁的铁匠名头最响?”

  招地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铁匠木匠又不算多,许多人互相认识。

  最开始他们还有些畏惧,眼见这位知县老爷如此随和,纷纷开口,一时间像是闲话家常。

  “铁匠里面,技术最好的就是刘大锤了,他打的镰刀,用上几年都不卷刃呢。”

  “木匠手艺,还得是张老三......”

  七嘴八舌的哄闹中,阎赴也算是摸清了这批工匠的底细。

  铁匠为首的叫刘大锤,木匠为首的叫张老三,泥瓦匠中技术最好的是马老四,石匠则是以陈石头为首。

  吃过饭后,阎赴终于正式将这批工匠们汇聚起来。

  “明日开始,黑袍铁匠作坊、黑袍木匠作坊正式成立!”

  “你们就都是黑袍匠作坊的人了。”

  “黑袍铁匠作坊,由刘大锤担任坊长,木匠作坊坊长,由张老三担任。”

  “工匠工钱,普通工匠每日二十文,作坊坊长双倍,每日管两顿饭,三日吃一次肉。”

  随着阎赴话音落下,工匠们激动得说不出话,张老三等几个老匠人跪在地上,重重磕头。

  “大人恩德,小人必效死力!”

  他们原本只是一群在招地县等死的工匠啊!

  现在不光有窑洞居住,还有工钱,有饭有肉,这样的日子,他们想都不敢想。

  阎赴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各式兵器的图样。

  “铁匠作坊听令!”

  他目光如炬。

  “陕北缺铁,但本县已打通关节,三日后会有一批生铁运到,你们首要任务,是打造骑兵用的马刀、步兵用的长矛,还有......”

  他顿了顿,手指点在图纸上。

  “这种钩镰枪,专克骑兵!”

  陕北毗邻草原,骑兵众多,而此地卫所也多是骑兵,有备无患。

  铁匠们凑上前,仔细端详,刘大锤忍不住惊叹。

  “这......这比卫所的制式兵器还精良!”

  阎赴平静摇头,卫所那些破烂,也配叫兵器?

  都是些被喝了兵血放下来的旧货,那些边军也乐得没有战事,反正遇到敌人就躲起来,实在不行便找些百姓,杀良冒功。

  他们手里的刀,和这个世道又有什么区别?

  一样腐朽!

  另一边,木匠们也被召集起来。

  “陕北少木,但山里有老藤,可制藤甲。”

  阎赴沉声道。

  “不求刀枪不入,但求轻便耐用,能挡流矢即可!”

  木匠们连连点头,刚刚被提拔为木匠作坊坊长的张老三仔细看了看图纸。

  “大人,若能用榆木、枣木做盾,再蒙上皮革,比藤甲更结实!”

  榆木和枣木陕西并不缺,而且无论是柔韧性还是坚硬程度,用来做盾再好不过。

  之后阎赴也的确打算训练一支刀盾兵,毕竟大明军制中就有刀牌手的规制。

  阎赴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好!就照你说的办!”

  “除此之外,你们还要打造一批东西。”

  “现在你们可以提前研究,也可以和铁匠作坊的那批匠人讨论,之后本县需要大批量制作运输用车,马车,以及可以乘坐士兵交锋的战车,在成本降低上下点功夫,但一定要坚固。”

  阎赴所说的战车自然是之前春秋军中用的。

  战车被淘汰的原因很多,比如征战到后期版图扩张,许多环境限制下难以发挥作用。

  比如很难灵活转动,发挥威力。

  但在北部黄河周边,战车还是能有一定用处的。

  刘大锤和张老三都是新任命的作坊坊长,如今这位魁梧的青年知县不仅给他们饭吃,还给他们安身立命,两人当场跪下发誓。

  “小人必为大人打造出最锋利的刀、最坚固的甲!”

  次日清晨,阎赴又做了一件让全县哗然的事,他命张耀祖将县衙库房里积攒的羊群赶出来,当着全县百姓的面宣布。

  “凡领养官羊者,免赋税一年!羊羔归你,羊毛归县衙,年底再按市价收购!”

  见如此多的羊被驱赶出来,许多百姓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和惊叹,毕竟现在是粮荒的年头啊。

  这些羊大部分是之前阎天等人前往延按各县收的,还有一小部分则是蔡元贞等人到招地县收的,如今放出来,乌泱泱怕不是有四五千,一眼看不到头!

  百姓们惊呆了,他们这辈子哪见过官府给百姓发羊的?

  几个胆大的老汉颤巍巍上前。

  “大人......当真?”

  “这是发给咱养的?”

  阎赴大笑。

  “本县一言九鼎!”

  人群瞬间沸腾,百姓们争先恐后地登记领羊,有人甚至喜极而泣。

  “活菩萨啊!活菩萨!”

  谁都知道,这些白来的羊意味着什么,便是不养来吃肉,日后卖出去,还能换做不少粮食呢。

  蔡元贞苦笑着站在一旁,压低了声音。

  “大人,这羊可是县衙出钱买的啊,咱现在就这样发出去了?”

  阎赴看着眼前一群百姓感激的姿态,平静开口。

  “羊没了可以再养,民心散了,就再也聚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