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石河村到三岔镇是一条土路,路上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
路上走的人多了,路中间几乎没什么雪了,青石板路面还好,泥巴路上就全是稀泥,反倒不如雪路好走,走几步鞋底上就沾满了泥浆。
好在父子俩都是走惯了山路,倒也没觉得什么。
父子俩轮换着挑挑子,路上并没停歇,紧赶慢赶也用了四个多小时,才赶到李家堡。
张伟舅舅家就在李家堡。
一座矮山脚下,竹林边一栋撮箕形的房子,就是张伟三个舅舅的家。
左边靠近竹林住的是二舅李大成,右边挨着水库住的是大舅李大顺,中间正房是幺舅李大元住。
因为张云是寄住在李大成家,张开明和张伟直接进了他家的门。
进门时,二舅母赵红玉正在堂屋一角剁猪草,见到张开明和张伟,她连忙起身,惊喜的道:“大姑爷,伟伟,你们怎么来了?”
“二姐!”
张开明恭敬的叫了一声,才回道:“专门来的。”
“二舅母!”
张伟也恭敬的叫了一声。
赵红玉一边应承,一边在围裙上擦了擦沾着猪草碎屑的手,说道:“到火塘屋去坐,我去烧火。”
说完,见张开明正放下挑子,抽出扁担,她这才注意到两个箩筐里装的东西,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大姑爷,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肉?”
张开明有几分得意,“二姐,昨天伟伟打了一头野猪,杀了猪后,我和伟伟给你们送点肉过来。”
赵红玉再次惊骇,不过这次目光是看向张伟,“伟伟,你打到野猪啦?你可真厉害!”
夸赞完,又紧张的道:“来,让二舅母看看,你伤到没有?”
张伟读书时,小学和初中也是寄住在二舅家,从小他就和二舅母亲近,这时听着她的夸奖和关心,张伟心里暖暖的,笑着道:“二舅母,我好好的,一点伤都没有。”
“真没受伤?”赵红玉还是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真没!”张伟保证的说道。
赵红玉这才放心,脸上笑的灿烂,招呼张开明和张伟道:“走走走,我给你们烧火烤,一会儿做午饭吃。”
对箩筐里装的苞谷和小麦,她问都没问一个字。
张伟知道,几个舅母中二舅母最是勤劳,是一点儿也闲不住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冷的天,二舅母竟然只顾着做事,连火塘都没烧。
张伟的心里一疼,连忙说道:“二舅母,我去烧火!”
说着就朝火塘屋走去。
他在这里住了差不多有九年时间,熟悉的跟自己家里一样,轻车熟路的找到引火的树叶和细柴,放在火塘里早就熄灭但还没烧完的疙蔸下面,拿过火柴点燃。
赵红玉没阻止,见他在生火,就去泡茶。茶泡好时,火塘里的火也生起来了。
通常家里来客人了,主人都要坐下陪着聊天,以示尊重和热情。可赵红玉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拿了一包“大前门”给张开明后,道:“你二哥不在家,烟你就自己拿着抽!”
“我去给你们做饭!”
张开明扬了扬手里的烟袋,“我抽这个就行。”
赵红玉一瞪眼,“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跟我你还客气什么。”
张开明只好接过,感叹的道:“每次来你们这里,都给我好烟!”
一包大前门要1毛5分钱,一般的人家抽不起,张开明从来都是抽自制的叶子烟。
赵红玉没说什么,朝灶屋走去,准备生火做饭。
张开明又道:“二姐,你随便做点就行,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一趟镇上。”
赵红玉停下脚步,问道:“你们去镇上做什么?”
张开明道:“伟伟过几天不是要进城参加高考预考班了么,让他去镇上找沈裁缝做件衣服。”
“我想去镇上打听一下哪里有猪仔卖,我今年准备养头年猪。”
赵红玉点头:“伟伟进城读书,是要做一身新衣服,让他自己去镇上找沈裁缝就行了。”
“你要猪仔,去镇上也打听不到,正好前几天我家刚买了三只猪仔回来,你想养猪的话,先分你一只。”
张开明心里惊喜,却不好意思的道:“我只是先打听一下,暂时还没钱买猪仔。”
赵红玉瞪眼道:“谁要你现在就给钱了,你先把猪仔捉回去,等你方便了再给我就是。”
“这怎么行?这不好!”张开明连连摆手。
赵红玉却一锤定音:“就这么说,你们烤会儿火,中午我就简单做点吃的,吃了后伟伟就上街去,等下午伟伟二舅下班回来后,我再炒几个菜你们好好吃,也算是庆祝伟伟又上学了!”
听着二舅母的话,张伟心中一股暖流涌动。
在所有亲戚中,二舅一家对他家帮扶是最大的,不仅他们兄妹几个读书都寄住在二舅家,在钱粮上二舅家平时对他家也是能帮就帮,能借就借。
他记得,家里现在还欠二舅家60块钱。
就像现在,一听父亲说想养猪,二舅母二话不说,就分出一只她家买的猪仔赊给父亲。
也许在后世,农村里谁家都买得起一只猪仔。可是在1981年,一只猪仔也要十多块钱,石河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拿不出来。
见父亲还在纠结,张伟开口道:“爸,二舅母说赊给你一只猪仔,你就先从他们家捉一只回去吧。”
“二舅家的恩情,以后我来报答就是!”
说完之后,张伟感觉他重生后的责任更重了。
上一世,他不仅亏欠父母、妹妹,也还亏欠几个舅舅、舅母,以及好一些亲人。
他重生要弥补的遗憾,远不止他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中午饭,赵红玉做的确实简单。
她给张开明和张伟各煮了一大碗面条,每人碗里还加了一个鸡蛋。
看着碗里的面条和鸡蛋,张开明有些不好意思下嘴,说道:“不是说简单做点吃的吗?怎么还弄这么好的东西,给我吃糟蹋了!”
他家是从来舍不得吃这种精细白面条的,更别说还加了鸡蛋。
张伟也是满满的感动。
他知道,其实二舅家平时也难得吃一次鸡蛋面条。
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他来了,二舅母就毫不犹豫的拿出来煮给他吃。
这不单是大方,而是二舅母看重亲情,真心对他们父子俩好。
张伟很庆幸,他没什么恶毒亲戚,他的亲戚大多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面对人世间的苦和难。
只是上一世他没有好好珍惜,回馈给亲人们的太少太少。
他暗自下定决心,这一世他要让这些亲人们也都过上好日子。
吃完饭,张伟跟赵红玉打招呼:“二舅母,我先去镇上了啊!”
张开明也准备跟着去,赵红玉道:“不是说让你在我家捉猪仔了吗?你还去干嘛?”
张开明指着张伟:“我陪他去,他一个人去我还是不放心。”
赵红玉翻了一个白眼,“你让伟伟自己去吧,你就在家,一会儿我去田里拔萝卜,你帮我背几背篓萝卜回来。”
张伟见父亲要跟着去,他还在想怎么劝阻,没想到二舅母直接给父亲安排了任务。
这也算是帮了他大忙。
他笑着说道:“爸,我一个人去没问题的,你去帮二舅母背萝卜吧!”
张开明只好说道:“那你小心点,别把钱弄丢了!”
赵红玉对张伟道:“伟伟,你到了镇上,要是有什么事,就直接去供销社找你二舅。”
“好的,我知道!”张伟一边答应,一边拿起放在墙边的扁担。
赵红玉诧异道:“你不是去找沈裁缝做衣服吗?还拿扁担做什么?”
张伟道:“我准备走后山近路,山上高一些,估计路上还结着冰,我拿扁担当拐杖。”
“当拐杖你随便找根竹棍就行了,拿那么粗一根扁担,方便么?”赵红玉还在碎嘴,就看见张伟拿着扁担走的飞快,奔后山去了。
从石河村到三岔镇是一条土路,路上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
路上走的人多了,路中间几乎没什么雪了,青石板路面还好,泥巴路上就全是稀泥,反倒不如雪路好走,走几步鞋底上就沾满了泥浆。
好在父子俩都是走惯了山路,倒也没觉得什么。
父子俩轮换着挑挑子,路上并没停歇,紧赶慢赶也用了四个多小时,才赶到李家堡。
张伟舅舅家就在李家堡。
一座矮山脚下,竹林边一栋撮箕形的房子,就是张伟三个舅舅的家。
左边靠近竹林住的是二舅李大成,右边挨着水库住的是大舅李大顺,中间正房是幺舅李大元住。
因为张云是寄住在李大成家,张开明和张伟直接进了他家的门。
进门时,二舅母赵红玉正在堂屋一角剁猪草,见到张开明和张伟,她连忙起身,惊喜的道:“大姑爷,伟伟,你们怎么来了?”
“二姐!”
张开明恭敬的叫了一声,才回道:“专门来的。”
“二舅母!”
张伟也恭敬的叫了一声。
赵红玉一边应承,一边在围裙上擦了擦沾着猪草碎屑的手,说道:“到火塘屋去坐,我去烧火。”
说完,见张开明正放下挑子,抽出扁担,她这才注意到两个箩筐里装的东西,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大姑爷,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肉?”
张开明有几分得意,“二姐,昨天伟伟打了一头野猪,杀了猪后,我和伟伟给你们送点肉过来。”
赵红玉再次惊骇,不过这次目光是看向张伟,“伟伟,你打到野猪啦?你可真厉害!”
夸赞完,又紧张的道:“来,让二舅母看看,你伤到没有?”
张伟读书时,小学和初中也是寄住在二舅家,从小他就和二舅母亲近,这时听着她的夸奖和关心,张伟心里暖暖的,笑着道:“二舅母,我好好的,一点伤都没有。”
“真没受伤?”赵红玉还是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真没!”张伟保证的说道。
赵红玉这才放心,脸上笑的灿烂,招呼张开明和张伟道:“走走走,我给你们烧火烤,一会儿做午饭吃。”
对箩筐里装的苞谷和小麦,她问都没问一个字。
张伟知道,几个舅母中二舅母最是勤劳,是一点儿也闲不住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冷的天,二舅母竟然只顾着做事,连火塘都没烧。
张伟的心里一疼,连忙说道:“二舅母,我去烧火!”
说着就朝火塘屋走去。
他在这里住了差不多有九年时间,熟悉的跟自己家里一样,轻车熟路的找到引火的树叶和细柴,放在火塘里早就熄灭但还没烧完的疙蔸下面,拿过火柴点燃。
赵红玉没阻止,见他在生火,就去泡茶。茶泡好时,火塘里的火也生起来了。
通常家里来客人了,主人都要坐下陪着聊天,以示尊重和热情。可赵红玉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拿了一包“大前门”给张开明后,道:“你二哥不在家,烟你就自己拿着抽!”
“我去给你们做饭!”
张开明扬了扬手里的烟袋,“我抽这个就行。”
赵红玉一瞪眼,“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跟我你还客气什么。”
张开明只好接过,感叹的道:“每次来你们这里,都给我好烟!”
一包大前门要1毛5分钱,一般的人家抽不起,张开明从来都是抽自制的叶子烟。
赵红玉没说什么,朝灶屋走去,准备生火做饭。
张开明又道:“二姐,你随便做点就行,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一趟镇上。”
赵红玉停下脚步,问道:“你们去镇上做什么?”
张开明道:“伟伟过几天不是要进城参加高考预考班了么,让他去镇上找沈裁缝做件衣服。”
“我想去镇上打听一下哪里有猪仔卖,我今年准备养头年猪。”
赵红玉点头:“伟伟进城读书,是要做一身新衣服,让他自己去镇上找沈裁缝就行了。”
“你要猪仔,去镇上也打听不到,正好前几天我家刚买了三只猪仔回来,你想养猪的话,先分你一只。”
张开明心里惊喜,却不好意思的道:“我只是先打听一下,暂时还没钱买猪仔。”
赵红玉瞪眼道:“谁要你现在就给钱了,你先把猪仔捉回去,等你方便了再给我就是。”
“这怎么行?这不好!”张开明连连摆手。
赵红玉却一锤定音:“就这么说,你们烤会儿火,中午我就简单做点吃的,吃了后伟伟就上街去,等下午伟伟二舅下班回来后,我再炒几个菜你们好好吃,也算是庆祝伟伟又上学了!”
听着二舅母的话,张伟心中一股暖流涌动。
在所有亲戚中,二舅一家对他家帮扶是最大的,不仅他们兄妹几个读书都寄住在二舅家,在钱粮上二舅家平时对他家也是能帮就帮,能借就借。
他记得,家里现在还欠二舅家60块钱。
就像现在,一听父亲说想养猪,二舅母二话不说,就分出一只她家买的猪仔赊给父亲。
也许在后世,农村里谁家都买得起一只猪仔。可是在1981年,一只猪仔也要十多块钱,石河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拿不出来。
见父亲还在纠结,张伟开口道:“爸,二舅母说赊给你一只猪仔,你就先从他们家捉一只回去吧。”
“二舅家的恩情,以后我来报答就是!”
说完之后,张伟感觉他重生后的责任更重了。
上一世,他不仅亏欠父母、妹妹,也还亏欠几个舅舅、舅母,以及好一些亲人。
他重生要弥补的遗憾,远不止他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中午饭,赵红玉做的确实简单。
她给张开明和张伟各煮了一大碗面条,每人碗里还加了一个鸡蛋。
看着碗里的面条和鸡蛋,张开明有些不好意思下嘴,说道:“不是说简单做点吃的吗?怎么还弄这么好的东西,给我吃糟蹋了!”
他家是从来舍不得吃这种精细白面条的,更别说还加了鸡蛋。
张伟也是满满的感动。
他知道,其实二舅家平时也难得吃一次鸡蛋面条。
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他来了,二舅母就毫不犹豫的拿出来煮给他吃。
这不单是大方,而是二舅母看重亲情,真心对他们父子俩好。
张伟很庆幸,他没什么恶毒亲戚,他的亲戚大多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面对人世间的苦和难。
只是上一世他没有好好珍惜,回馈给亲人们的太少太少。
他暗自下定决心,这一世他要让这些亲人们也都过上好日子。
吃完饭,张伟跟赵红玉打招呼:“二舅母,我先去镇上了啊!”
张开明也准备跟着去,赵红玉道:“不是说让你在我家捉猪仔了吗?你还去干嘛?”
张开明指着张伟:“我陪他去,他一个人去我还是不放心。”
赵红玉翻了一个白眼,“你让伟伟自己去吧,你就在家,一会儿我去田里拔萝卜,你帮我背几背篓萝卜回来。”
张伟见父亲要跟着去,他还在想怎么劝阻,没想到二舅母直接给父亲安排了任务。
这也算是帮了他大忙。
他笑着说道:“爸,我一个人去没问题的,你去帮二舅母背萝卜吧!”
张开明只好说道:“那你小心点,别把钱弄丢了!”
赵红玉对张伟道:“伟伟,你到了镇上,要是有什么事,就直接去供销社找你二舅。”
“好的,我知道!”张伟一边答应,一边拿起放在墙边的扁担。
赵红玉诧异道:“你不是去找沈裁缝做衣服吗?还拿扁担做什么?”
张伟道:“我准备走后山近路,山上高一些,估计路上还结着冰,我拿扁担当拐杖。”
“当拐杖你随便找根竹棍就行了,拿那么粗一根扁担,方便么?”赵红玉还在碎嘴,就看见张伟拿着扁担走的飞快,奔后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