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张采放好陀螺后,让她抽打,她还是没问题。

  不一会儿,就玩得不亦乐乎。

  张丽也要玩。

  张伟同样给她放好陀螺,让她抽打。

  只是张丽终究年纪还小,抽打的准头不行,基本上用不了多久,陀螺就会停止旋转倒下。

  几次过后,她就失去兴趣,不玩了。

  “还要做几个适合丽丽玩的玩具啊!”

  张伟心里想着。

  那边,张军和张采玩起来兴,两人都抽打着自己的陀螺,撞向对方的陀螺。

  旋转的陀螺一旦发生碰撞,就会出现歪斜,甚至直接倒下。

  两人却乐此不疲。

  陀螺倒下了,就另外再放,再抽打,再撞击……

  “我赢了!”

  “这次是我赢了!”

  “哼,这次是我没抽好!”

  “那再来!”

  “……”

  不时发出欢声笑语,各自都不服输。

  见他们玩得开心,张伟也很开心。

  童年嘛,就应该开开心心的。

  陪他们玩了一会儿后,张伟让他们自己玩,他去训练小金雕去了。

  现在,小金雕羽翼渐满,羽毛的颜色也变得更深。

  张伟估计,如果解开脚链,小金雕已经能够展翅高飞了。

  但训练的进度比较慢,对他的口哨指令,两只小金雕都还没形成记忆,还不能做到听从指挥。

  张伟也不着急。

  照常训练两个小时后,就将金雕放回圈舍休息。

  时间很快来到下午。

  张伟带着三个小家伙,以及大黄、咖啡和奶糖,出门放马。

  今天,他又没去山上放马,而是沿着村里的小路放马。

  “……”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帮。”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逢。”

  今天,张伟教三个小家伙背《声律启蒙》上卷的三江篇。

  张军跟着诵了一遍后,突然说道:“小叔,你给我做一把宝剑撒!”

  张伟问道:“你要宝剑做什么?”

  张军道:“我拿宝剑跟张红旗他们打仗啊!”

  张伟不由失笑,男孩子,总喜欢舞刀弄枪的。

  不过这是好事。

  他并不希望男孩子从小就文文静静的,那样长大了就会柔弱,甚至娘炮。

  男孩子,还是应该多一些阳刚之气,多一些热血豪情。

  答应道:“好,有空了我给你削一把宝剑!”

  “不过,你要跟着我读好,要是背不下来的话,我可不给你削。”

  “没问题!”张军一口答应,立即背诵道:“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似乎因为这一句里面有宝剑两个字,他记得格外清楚。

  至于下一句,“忠心”两个字后面的,他就不记得了。

  张采给他补上:“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帮。”

  “对对对!”张军立即跟着重复。

  他背诵完后,张采突然问道:“锅锅,什么是社稷啊?”

  张伟一怔,这段时间他一直叫他们跟着读,从来没给他们解释过这些句子的意思。

  没想到,今天张采突然自己问起了。

  他当即解释起来。

  从社稷的国家象征,到社稷承载农耕文明的**哲学与祭祀文化概念,他都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解释。

  尽管他知道,即便这样解释了,张采也不一定能听懂,但《声律启蒙》这本书中,几乎每一句都包罗着大夏传统文化的经典,只要类似的问题多了,日积月累之下,三个小家伙就会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对今后形成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帮助。

  他就不遗余力的讲解。

  果然,听完后张采又问道:“什么是世祖中兴延马武?”

  张伟解释道:“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逢,这两句讲的是一正一反两个历史典故。”

  “其中世祖说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马武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这个典故说的是刘秀不计较马武之前是绿林军的降将身份,仍然按照马武的战功对他封侯拜将,褒奖的是刘秀作为明君纳贤,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桀无道,杀害忠臣龙逢……”

  他像讲故事一样的讲。

  张采、张军和张丽都听得津津有味。

  或许,这就是大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短短几个字中,就包含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还有那么丰富的哲学思想。

  古人读书的目的,是明理。

  而今人读书的目的,变成了学习基础知识。

  目的不同,对自身的修养也不同。

  相比起来,张伟更倾向于古人读书的目的。

  当一个人明理之后,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大的起到正向的积极作用。

  他一个小人物,哪怕是重生了,也无力改变时代的大局。但将他两辈子的经验,用在他有限的亲人身上,通过他自身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张采、张军、张丽,甚至张云,影响他们的三观、思维逻辑等,这还是能做到的。

  这个道理,类似于儒家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解释完“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逢”这两句,张伟又带着三个小家伙背诵了两遍,就没再继续教了。

  他每天只教几句。

  从不多教。

  秉持的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是大跃步。

  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来日方长。

  “那是钟奶奶!”

  往前走了一会,张采突然指着前面一道佝偻的身影说道。

  张伟转头看去,见前面不远处,村里的钟老太背着背篓,杵着一根木棍,正缓缓朝这边走来。

  钟老太是村里的五保户。

  据说她独自一人在村里生活了四十二年。

  对整个石河村的人,上一世张伟都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命运。

  因为他走出去之后,就很少再回来。

  可唯独这位钟老太,张伟知道她的命运。

  重生后,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钟老太,想起她的命运,张伟心里又是尊敬,又是唏嘘。

  有人会奇怪,村里那么多人,张伟都不知道他们的命运,为什么一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太婆,张伟反而知道她的命运呢?

  那是因为,钟老太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她的故事,要从1939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