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采纳了乔老的建议,林涵宇便养成了一个新习惯——不再单纯依赖他那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在脑海中推演案件,而是铺开纸笔,在桌面上那本超厚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这看似与刑侦办公室人手一台电脑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他这个逐渐开始养成的习惯,却带给他极大的收获。
之前在海关那半个月的“秘书”统计工作,如今面对海量拗口生僻的药品名,如今他依旧能倒背如流。
加入刑侦支队两年了,这大半年的变化全是来自于乔老留下来的工作笔记。
林涵宇直到此刻,才真正触摸到一点刑侦工作那严谨如精密齿轮运转的思维内核。
他正伏案疾书,笔尖沙沙地勾勒着线索逻辑图,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从门外闯了进来。
支队长宋文远一脸阴郁地走进办公室,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说道:“小林,手上的活儿先放放,去趟接待室。”
林涵宇从复杂的案情线头中抬起头,带着一丝被打断的困惑:“老大,谁来了?急事?”
没等宋文远回答,邓凯也跟了进来,脸上同样写满了“阴郁”两个字。
“怎么了这是?”林涵宇放下笔站起身,气氛明显不对。
“林大姐又来了呗!”邓凯撇撇嘴,语气里透着无奈,“还是一样的,不哭不闹不说话,就那么干坐着…看着更**揪心!”
宋文远重重叹了口气,眉间的皱纹深得能夹死蚊子,他拍了拍林涵宇的肩:“你去看看吧,尽量…安抚一下。我这老脸,实在没勇气再坐到她对面了。”
林涵宇心下了然。
他们口中的“林大姐”,就是林秀云。
才四十多岁的年纪,岁月却已将她磋磨得如同花甲老妇。
只因十年前,她唯一的女儿惨死在西郊纺织厂倒闭后废弃的仓库里,而案子,至今石沉大海,成了锦忠市公安系统一块沉甸甸、擦不掉的污迹。
当年的市局局长韩启国,彼时还只是个分局局长;
宋文远也才入警队五年,如今已是市刑侦支队的掌舵人。
时光流转,职位变迁,唯有这桩悬案,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所有亲历者心里,更将受害者家属折磨得形销骨立。
林秀云为了替女儿讨一个真相,连工作都辞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不能做的,她都拼尽全力试过了,最终只剩下绝望的沉默。
起初几年,她还常去属地派出所,后来便直接找上刑侦支队。
从最初的嚎啕痛哭、撕心裂肺,到如今,她连一个字都不说了。
只是每次来,都沉默地将那份印着女儿死亡报道的旧报纸,工工整整地摊开在接待室的桌面上。
这无声的控诉,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锦忠市刑侦支队每个人的心。一个看似“单纯”的刑事案件,没有外因干扰,怎么就破不了?!
特别是宋文远,这个当年参与案件的老刑侦,这个案子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林涵宇没再多问,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气氛凝重的接待室。
推开门,一股令人窒息的沉寂扑面而来。
林秀云如同一尊失去灵魂的雕塑,枯坐在那里。
她面前放着一杯温水,袅袅升起的热气与她那双干涸得没有一丝泪意的眼眶,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云阿姨。”林涵宇放轻脚步,低声唤道。
林秀云木然地抬眼看了看他,那眼神空洞得像两口枯井,随即又缓缓垂下。
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阿姨,心里的希望之火,早已如她眼中的泪水般,彻底熄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灰烬。
接待室里,沉默在发酵。
林涵宇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安慰,决心、信心这十年来林秀云已经听得太多。
林秀云静默的状态犹如像是死去了灵魂的躯壳,就这么坐着。
这初冬来临,开始降温的天气里,两人相对而坐的画面,如同一幅遗世独立的悲怆画卷,让门外偶尔路过的同事都不忍多看,纷纷加快脚步,无声地别开脸。
突然,一阵短促的手机铃声像一把利刃,猛地划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林涵宇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掏出手机,看到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心头微震。他立刻按下接听键,一边应着“喂?”,一边起身快步走出接待室,轻轻带上了门。
“小林,是我,乔宝生!”电话那头传来省厅物证中心乔老有些深沉的声音。
“乔老!您好!”林涵宇精神一振,迅速调整了方才的低落情绪,语气里带上由衷的尊敬。
“省厅最近下了通知,要集中力量清理一批陈年积案。”乔老的声音从电话里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希望,“我已经向省厅主动请缨,选了你们锦忠市。”
“真的?!”林涵宇心头瞬间涌上一股热流,几乎脱口而出。
这位无私的帮助他走出HSP症状,留下了他一生从警宝贵笔记给他的老专家,虽未正式拜师,却在他心中早已奉为明灯的老师,能亲自来,意义非同一般。
但他刚升起的激动,立刻被身后那扇门内沉重的低气压压了下去。
“当然是真的。”在电话那头的乔宝生没有看见林涵宇激动之外的动作。
开口解释道,“这次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1995年7.13号那起**案!这个案子,我希望你能跟在我身边,有没有时间啊?”
“乔老!”林涵宇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只要局里没特殊任务,我一定全程跟着您!”
他当然明白乔老这是打算亲自带他,这种陈年旧案要想侦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跟在乔老身边,能学到的刑侦知识,绝对是在任何课本上学不到的。
然而,话音落下,他下意识地半侧过身,目光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里面那个沉默的身影,“我…我主动申请!”
“好!痛快!”乔老在电话那头的声音也透出几分赞许的欣慰,“我这就给你们韩局打电话要人!你等通知吧!”
“谢谢乔老!”林涵宇等对方挂了电话,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
他重新推开门,走到依旧纹丝不动的林秀云身边,斟酌着开口:“云姨,天凉了,我先送您回去吧?家里暖和些。”
林秀云毫无反应,仿佛根本没听见。
林涵宇看着她枯槁的侧脸,咬了咬牙,还是决定把那丝微弱的希望传递给她:“云姨,刚才是省厅物证中心的乔老,乔宝生专家打来的电话。省里派他下来,专门…专门复核积案,晚晴姐的案子…也在其中!”
话音落下的瞬间,林秀云那如同枯枝般僵硬的身体,极其轻微地颤抖了一下!
她猛地抬起头,那双死寂的眼睛里,似乎有某种东西极其短暂地闪动了一下。
干裂的嘴唇嗫嚅着,仿佛想说什么,但最终,所有翻涌的情绪都被那经年累月的绝望死死封住。她只是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站了起来。
然后,在林涵宇惊愕的目光中,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对着他,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腰,鞠了一个躬!
“云姨!您别这样!”林涵宇心头大恸,慌忙伸手去扶。
林秀云却已经直起了身。
她没再看林涵宇一眼,也没发出任何声音,只是沉默地、像一具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径直走出了接待室。
林涵宇急忙追出去:“云姨!我开车送您!”他快步跑到门口,拉开了警车的车门。
然而,林秀云却仿佛没有看见。她瘦小的身影径直穿过大厅,走过办公楼,走进了外面初冬的寒风里。
她甚至没有一丝停顿,头也不回地朝着大门外走去,将林涵宇和他的车,彻底抛在了身后。
那背影,孤独、倔强,被巨大的悲伤压得佝偻,却又透着一股令人心碎的绝望力量。
林涵宇扶着冰冷的车门,看着那身影融入街道的人流,最终消失不见。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一股滚烫的信念在胸膛里灼烧。他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炬,死死钉在市局大楼门口那几个鲜红肃穆、重逾千钧的大字上:
荡涤社会黑暗,守护群众安全。
(视角拉远,时间回溯)
时间倒回1994年底。
彼时,在市委市**的推动下,城西那片沉寂多年的纺织厂老仓库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一个旨在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的“锦绣艺术园”项目正式启动,低廉的租金从项目开始动工就吸引了不少城里跃跃欲试的艺术培训机构。
两年后项目剪彩,市里的领导都出面了,可以说是轰动当年的一个重大经济和社会新闻。
光阴荏苒,到了2005年的今天,“纺织厂仓库”这个带着陈旧工业气息的名字,早已被锦忠市民遗忘在记忆角落。
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市区里一处极具特色的文化地标——锦绣艺术园。
随着城市扩张,园区早已经融入了城市繁华,成了一处景点。
而建设规模比当初规划的还要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与原址改造的老厂房交相辉映。
如今,这里汇聚了全市几乎所有的艺术类培训学校、画廊、设计工作室和文化公司,琴声悠扬,画作缤纷,处处洋溢着蓬勃的艺术气息和都市活力。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就在这片如今充满欢声笑语、艺术熏陶的热土上,在项目启动翻新建设还不到一年的那个酷暑——1995年7月13日,农历最炎热的时节,一桩手段残忍的**案,曾在这里发生,鲜血浸透了荒凉的水泥地。
十年过去了,案卷依旧尘封在档案室冰冷的铁柜深处,泛黄的纸页上凝结着未能昭雪的冤屈。
而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隐匿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嘲笑着迟来的正义。
这看似与刑侦办公室人手一台电脑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他这个逐渐开始养成的习惯,却带给他极大的收获。
之前在海关那半个月的“秘书”统计工作,如今面对海量拗口生僻的药品名,如今他依旧能倒背如流。
加入刑侦支队两年了,这大半年的变化全是来自于乔老留下来的工作笔记。
林涵宇直到此刻,才真正触摸到一点刑侦工作那严谨如精密齿轮运转的思维内核。
他正伏案疾书,笔尖沙沙地勾勒着线索逻辑图,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从门外闯了进来。
支队长宋文远一脸阴郁地走进办公室,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说道:“小林,手上的活儿先放放,去趟接待室。”
林涵宇从复杂的案情线头中抬起头,带着一丝被打断的困惑:“老大,谁来了?急事?”
没等宋文远回答,邓凯也跟了进来,脸上同样写满了“阴郁”两个字。
“怎么了这是?”林涵宇放下笔站起身,气氛明显不对。
“林大姐又来了呗!”邓凯撇撇嘴,语气里透着无奈,“还是一样的,不哭不闹不说话,就那么干坐着…看着更**揪心!”
宋文远重重叹了口气,眉间的皱纹深得能夹死蚊子,他拍了拍林涵宇的肩:“你去看看吧,尽量…安抚一下。我这老脸,实在没勇气再坐到她对面了。”
林涵宇心下了然。
他们口中的“林大姐”,就是林秀云。
才四十多岁的年纪,岁月却已将她磋磨得如同花甲老妇。
只因十年前,她唯一的女儿惨死在西郊纺织厂倒闭后废弃的仓库里,而案子,至今石沉大海,成了锦忠市公安系统一块沉甸甸、擦不掉的污迹。
当年的市局局长韩启国,彼时还只是个分局局长;
宋文远也才入警队五年,如今已是市刑侦支队的掌舵人。
时光流转,职位变迁,唯有这桩悬案,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所有亲历者心里,更将受害者家属折磨得形销骨立。
林秀云为了替女儿讨一个真相,连工作都辞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不能做的,她都拼尽全力试过了,最终只剩下绝望的沉默。
起初几年,她还常去属地派出所,后来便直接找上刑侦支队。
从最初的嚎啕痛哭、撕心裂肺,到如今,她连一个字都不说了。
只是每次来,都沉默地将那份印着女儿死亡报道的旧报纸,工工整整地摊开在接待室的桌面上。
这无声的控诉,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锦忠市刑侦支队每个人的心。一个看似“单纯”的刑事案件,没有外因干扰,怎么就破不了?!
特别是宋文远,这个当年参与案件的老刑侦,这个案子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林涵宇没再多问,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气氛凝重的接待室。
推开门,一股令人窒息的沉寂扑面而来。
林秀云如同一尊失去灵魂的雕塑,枯坐在那里。
她面前放着一杯温水,袅袅升起的热气与她那双干涸得没有一丝泪意的眼眶,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云阿姨。”林涵宇放轻脚步,低声唤道。
林秀云木然地抬眼看了看他,那眼神空洞得像两口枯井,随即又缓缓垂下。
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阿姨,心里的希望之火,早已如她眼中的泪水般,彻底熄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灰烬。
接待室里,沉默在发酵。
林涵宇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安慰,决心、信心这十年来林秀云已经听得太多。
林秀云静默的状态犹如像是死去了灵魂的躯壳,就这么坐着。
这初冬来临,开始降温的天气里,两人相对而坐的画面,如同一幅遗世独立的悲怆画卷,让门外偶尔路过的同事都不忍多看,纷纷加快脚步,无声地别开脸。
突然,一阵短促的手机铃声像一把利刃,猛地划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林涵宇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掏出手机,看到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心头微震。他立刻按下接听键,一边应着“喂?”,一边起身快步走出接待室,轻轻带上了门。
“小林,是我,乔宝生!”电话那头传来省厅物证中心乔老有些深沉的声音。
“乔老!您好!”林涵宇精神一振,迅速调整了方才的低落情绪,语气里带上由衷的尊敬。
“省厅最近下了通知,要集中力量清理一批陈年积案。”乔老的声音从电话里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希望,“我已经向省厅主动请缨,选了你们锦忠市。”
“真的?!”林涵宇心头瞬间涌上一股热流,几乎脱口而出。
这位无私的帮助他走出HSP症状,留下了他一生从警宝贵笔记给他的老专家,虽未正式拜师,却在他心中早已奉为明灯的老师,能亲自来,意义非同一般。
但他刚升起的激动,立刻被身后那扇门内沉重的低气压压了下去。
“当然是真的。”在电话那头的乔宝生没有看见林涵宇激动之外的动作。
开口解释道,“这次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1995年7.13号那起**案!这个案子,我希望你能跟在我身边,有没有时间啊?”
“乔老!”林涵宇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只要局里没特殊任务,我一定全程跟着您!”
他当然明白乔老这是打算亲自带他,这种陈年旧案要想侦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跟在乔老身边,能学到的刑侦知识,绝对是在任何课本上学不到的。
然而,话音落下,他下意识地半侧过身,目光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里面那个沉默的身影,“我…我主动申请!”
“好!痛快!”乔老在电话那头的声音也透出几分赞许的欣慰,“我这就给你们韩局打电话要人!你等通知吧!”
“谢谢乔老!”林涵宇等对方挂了电话,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
他重新推开门,走到依旧纹丝不动的林秀云身边,斟酌着开口:“云姨,天凉了,我先送您回去吧?家里暖和些。”
林秀云毫无反应,仿佛根本没听见。
林涵宇看着她枯槁的侧脸,咬了咬牙,还是决定把那丝微弱的希望传递给她:“云姨,刚才是省厅物证中心的乔老,乔宝生专家打来的电话。省里派他下来,专门…专门复核积案,晚晴姐的案子…也在其中!”
话音落下的瞬间,林秀云那如同枯枝般僵硬的身体,极其轻微地颤抖了一下!
她猛地抬起头,那双死寂的眼睛里,似乎有某种东西极其短暂地闪动了一下。
干裂的嘴唇嗫嚅着,仿佛想说什么,但最终,所有翻涌的情绪都被那经年累月的绝望死死封住。她只是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站了起来。
然后,在林涵宇惊愕的目光中,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对着他,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腰,鞠了一个躬!
“云姨!您别这样!”林涵宇心头大恸,慌忙伸手去扶。
林秀云却已经直起了身。
她没再看林涵宇一眼,也没发出任何声音,只是沉默地、像一具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径直走出了接待室。
林涵宇急忙追出去:“云姨!我开车送您!”他快步跑到门口,拉开了警车的车门。
然而,林秀云却仿佛没有看见。她瘦小的身影径直穿过大厅,走过办公楼,走进了外面初冬的寒风里。
她甚至没有一丝停顿,头也不回地朝着大门外走去,将林涵宇和他的车,彻底抛在了身后。
那背影,孤独、倔强,被巨大的悲伤压得佝偻,却又透着一股令人心碎的绝望力量。
林涵宇扶着冰冷的车门,看着那身影融入街道的人流,最终消失不见。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一股滚烫的信念在胸膛里灼烧。他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炬,死死钉在市局大楼门口那几个鲜红肃穆、重逾千钧的大字上:
荡涤社会黑暗,守护群众安全。
(视角拉远,时间回溯)
时间倒回1994年底。
彼时,在市委市**的推动下,城西那片沉寂多年的纺织厂老仓库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一个旨在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的“锦绣艺术园”项目正式启动,低廉的租金从项目开始动工就吸引了不少城里跃跃欲试的艺术培训机构。
两年后项目剪彩,市里的领导都出面了,可以说是轰动当年的一个重大经济和社会新闻。
光阴荏苒,到了2005年的今天,“纺织厂仓库”这个带着陈旧工业气息的名字,早已被锦忠市民遗忘在记忆角落。
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市区里一处极具特色的文化地标——锦绣艺术园。
随着城市扩张,园区早已经融入了城市繁华,成了一处景点。
而建设规模比当初规划的还要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与原址改造的老厂房交相辉映。
如今,这里汇聚了全市几乎所有的艺术类培训学校、画廊、设计工作室和文化公司,琴声悠扬,画作缤纷,处处洋溢着蓬勃的艺术气息和都市活力。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就在这片如今充满欢声笑语、艺术熏陶的热土上,在项目启动翻新建设还不到一年的那个酷暑——1995年7月13日,农历最炎热的时节,一桩手段残忍的**案,曾在这里发生,鲜血浸透了荒凉的水泥地。
十年过去了,案卷依旧尘封在档案室冰冷的铁柜深处,泛黄的纸页上凝结着未能昭雪的冤屈。
而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隐匿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嘲笑着迟来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