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辽东,朕要做人族大帝 第69章 借刀杀人

小说:流放辽东,朕要做人族大帝 作者:摩羯小辣妹 更新时间:2025-07-04 12:00:44 源网站:2k小说网
  ();

  李长河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

  他彻底明白了。

  这位年轻的辽王殿下,看似行事出人意表,实则深谋远虑。

  他并非要向匈厥示弱,而是要用外交的手段,为辽东的发展争取喘息之机。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与手腕。

  李长河再次躬身,“臣,明白了。”

  “请殿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必为殿下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陆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好。”

  “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去向钱长史和许总裁支取。”

  “即刻准备,尽快出发。”

  “臣,遵命!”

  陆准这边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各项任务,而辽东都护府那边一个个都要炸锅了。

  辽东都护府的后宅,死寂得如同坟墓。

  赵尔炎站在紧闭的房门外,搓着冰凉的手,心沉得像灌了铅。

  自从那日“纳妾”宴上被辽王陆准当众羞辱,自家大人回来后,就将自己关在这屋子里,已经整整三天了。

  不吃不喝,也不见人。

  门外守着的几个亲信将领,也是一脸焦虑,不住地踱步,目光频频望向那扇纹丝不动的房门。

  “吱呀——哐当!”

  毫无预兆地,房门像是被一股巨力猛地撞开。

  周隆昌出现在门口,身形依旧魁梧,衣袍却皱巴巴的,几天未曾打理的胡茬爬满了下巴。

  唯独那双眼睛,布满了骇人的血丝,如同受伤后濒临疯狂的野兽。

  赵尔炎等人心头一跳,连忙躬身行礼。

  “大人!”

  周隆昌却像是没看见他们,目光空洞地扫过院子,然后猛地握紧了拳头。

  “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声音嘶哑,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带着浓烈的恨意。

  赵尔炎心中咯噔一下,硬着头皮上前一步,低声劝道。

  “大人息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宛妃娘娘跟十二皇子那边还需要陆准赚钱,咱们……”

  “等?”

  周隆昌猛地打断他,猩红的眼睛瞪着赵尔炎,里面翻涌着屈辱与暴怒。

  “老子等不了!”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在原地烦躁地踱步。

  “女人被抢,脸面丢尽,这辽东上下,谁还把本都护放在眼里?”

  “再等下去,本都护这位置,怕是都要坐不稳了!”

  赵尔炎心中暗叹,知道大人这次是真的被戳到了痛处。

  面子,对周隆昌这种人来说,比命还重要。

  “那……大人的意思是?”

  赵尔炎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隆昌停下脚步,脸上浮现出一抹狰狞的冷笑。

  “他陆准的作坊都盖的七七八八了,很快就能完全运作起来。”

  “我们把那些生意抢过来不就行了?”

  赵尔炎脸色微变,“大人,公然抢夺藩王的产业,这……这可是……”

  “蠢货!”

  周隆昌低吼一声,唾沫星子都快喷到赵尔炎脸上了。

  “谁让你亲自去抢了?”

  他凑近赵尔炎,声音压得极低,如同毒蛇吐信。

  “匈厥人不是每年都要来吗?”

  周隆昌眼中闪过毒辣的光芒。

  “还有东边的**,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

  “你去,给匈厥那边递个话。”

  他的嘴角咧开一个残忍的弧度。

  “就说今年辽东来了个不懂规矩的藩王,霸占了原本该给他们的好处,断了他们的财路。”

  “还说这辽王瞧不起他们,扬言要带兵踏平他们的草原!”

  “让他们自己来找姓陆的麻烦!”

  赵尔炎浑身一凛,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借刀杀人!

  好狠毒的计策!

  这是要把匈厥那群饿狼引到锦城,引到辽王府!

  一旦匈厥大军南下,锦城首当其冲,到时候陆准焦头烂额,他的那些工坊、矿山,还怎么开得下去?

  甚至……连他那个辽王的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明白了没有?”

  周隆昌见赵尔炎半晌不语,不耐烦地催促道。

  赵尔炎猛地回过神来,连忙低下头,掩去眼中的惊惧。

  “属下……明白了。”

  周隆昌看着赵尔炎骤变的脸色,发出一声阴冷的哼笑。

  随后他猛地一甩袖子,转身重新走回屋内,重重地关上了房门。

  赵尔炎站在原地,只觉得手脚冰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这么搞下去,他还能安稳致仕,回关里养老了吗?

  ……

  与此同时,辽王府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长河领了出使匈厥的重任,并未立刻出发。

  他先是找到了钱谭和许铭山,仔细商议了所需的人手、马匹、以及作为“见面礼”的物资。

  许铭山如今掌管王府商贸,做事雷厉风行。

  他不仅按照李长河的要求准备了蜂窝煤、茶叶,甚至还额外准备了一些在关内颇受欢迎的精致瓷器。

  “李总裁,匈厥人虽然粗犷,但也并非不识货。”

  许铭山笑着解释,“这些东西,或许能让他们对咱们辽王府,多几分好感。”

  钱谭则更为细致,他亲自挑选了十名精明强干、通晓些许匈厥语的护卫随行,又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御寒衣物。

  “李大人此去,路途遥远,关山险阻,万事定要小心。”

  钱谭语重心长地叮嘱。

  李长河一一应下,心中感激。

  这位年轻的辽王殿下,虽然行事莫测,但用人不疑,对手下也确实关照。

  三日后,一切准备妥当。

  清晨,一支小小的使团队伍,在李长河的带领下,朝着茫茫的北方草原而去。

  陆准站在城楼上,目送着他们远去,直到那小小的黑点消失在地平线上。

  福宁站在他身后,轻声问道。

  “殿下,就派李大人他们十几个人去,会不会太单薄了些?”

  “人多人少,意义不大。”

  陆准收回目光,声音平静。

  “匈厥若真想为难,千军万马也挡不住。”

  “若是不想,一个人也能畅通无阻。”

  他顿了顿,补充道:“关键,还是看他们的本事,以及……我们能拿出什么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蜂窝煤,他不信匈厥人会不动心。

  福宁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陆准不再多言,转身走下城楼。

  李长河已经出发,接下来,他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锦城的建设和八旗制度的推行上。

  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在匈厥人或者周隆昌真正发难之前,将这辽东之地,打造成固若金汤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