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4章 生于大唐,何其荣幸

  “四部首领都解决了”

  “李铮,今天必须给你一个送行酒。”

  “等晚上也犒赏三军的弟兄们。”李宽提议道。

  “好。”

  “你们去准备。”

  “孤明日启程,今天就好好和兄弟们喝一杯。”李铮笑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就去准备。”李宽笑了一声,当即去准备了。

  整个城楼上也显得十分热闹。

  随着沙陀部大汗落网被擒,北疆的阻碍就更小了。

  李铮就算离开也无需担心了。

  接下来,只要李恪和李宽正常的进军扩土,大唐在北疆的疆域也可稳步的增长。

  要不了多久。

  整个北疆都将成为大唐的疆域。

  当然。

  这一个过程可以不像北疆异族入侵那样,大唐应对的那般急切。

  之后。

  完全可以徐徐图之,慢慢用兵,逐步扩张。

  毕竟。

  因为李铮的筑城之策,北疆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了。

  ……

  太极殿内。

  百官齐聚。

  “户部上奏。”

  “北疆,已经新建三十九座城池。”

  “皇储殿下统兵所至,将北疆所有牧民全部迁移至城池内,并规划了牧场划分,牧民仍可放牧,但与我大唐的农民一样,需要缴纳税收。”

  “针对北疆诸部。”

  “皇储殿下各有治理之法。”

  “放牧虽可,但必须严格按照我大唐的律法,国策。”

  “以后北疆牧民也皆是以城居。”

  “如今粗略统计下,已经有五百多万北疆牧民迁移至了新建的三十九座城池。”秦健生带着振奋的语气启奏道。

  听到这。

  李世民的脸上也浮起一种震撼之色:“一年多时间,在北疆建城三十九座,前所未有,千古未有。”

  “自古以来。”

  “北疆就是我炎黄历代王朝的大患,无论是昔日强盛的西汉王朝,定夺只是给予那些北疆异族击溃,但多了多年后他们又会卷土重来。”

  “而现在。”

  “朕的皇儿,开创了千古未有的战果。”

  “北疆,以后将彻底安定,彻底化作我大唐疆域的一部分。”

  “他们,再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李世民大声笑道,那欣慰,那激动,自然是无以言表。

  “皇储殿下神威,开创千古之最。”

  “恭贺皇上。”

  “大唐千秋万代。”

  满朝文武齐声高颂道。

  听到了李铮在北疆开创的壮举,想到了曾经历代炎黄王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的殿下手中解决了,这让他们充满了激动,还有自豪。

  生于大唐,何其荣幸。

  以后史册史书之上必会记载浓墨的一笔,大唐皇储李铮,开创北疆大定,为大唐开疆拓土数千里。

  “皇上。”

  “距离你的大手已经只有一個月了。”

  “殿下在出征前就已经交代了,皇上的大寿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的。”

  “臣请旨着手操办了。”礼部尚书陈叔宝站出来,大声道。

  “臣等附议。”

  “皇上五十大寿,理当大办。”

  “一则为皇上办寿,二则庆贺我大唐在北疆大定之喜。”

  “请皇上准予。”

  <div class="contentadv">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历朝历代。

  对于皇帝办寿,一旦有官员启奏,必然也会有反对的声音,因为太过铺张浪费了。

  但有许多骄奢**逸的皇帝就喜欢热闹,就喜欢办寿来敛财。

  但作为一代明君,和高祖皇帝一起打下天下的李世民来说,却是一个特例了。

  他最厌恶的就是铺张浪费,用着十分严苛的条件要求自己,所以也根本不喜欢办寿。

  “此事。”

  “还是等到李铮回来以后再说吧。”

  “他说要给朕过寿的,如果他不回来,朕就懒得办了。”

  朱元璋带着几分怨气的说道。

  闻言。

  朝堂上许多文武官员都不由的懵了。

  就在这时。

  “父皇。”

  “你真的要这样吗?我不回来,你就不办寿了?”

  “怎么?要儿臣手把手给你过吗?”

  殿外传来了一个调侃的声音。

  闻声。

  满朝文武的目光都向着殿外看去,全部都带着喜色。

  “恭迎皇储殿下。”

  满朝文武纷纷跪下来。

  在所有臣子的目光中,李铮缓步走入了大殿内,随后一抬手,“平身。”

  “你这臭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朕还以为你要一直留在北疆不回来呢。”李世民带着几分怨气的说道。

  不过看着他老脸上那兴奋的样子,可见看到自己的皇儿回来后,也是十分的高兴。

  “我不是说要给伱老国寿吗?”

  “说出来的话,儿臣可不会失言的。”李铮笑了笑。

  随后。

  李铮直接转过身,看着陈叔宝:“陈尚书,我父皇横扫办寿,也从未办过隆重的大寿,这一次北疆大定,此乃大喜,我父皇大寿,更是大喜。”

  “孤给你权利,不要在乎消耗,给孤办一场最隆重豪华的寿宴。”

  “满朝文武,各地藩王血亲,还有民间年满九十岁的长者,都给孤邀请入皇宫为父皇过寿。”

  “这一次,孤要给父皇办的轰轰烈烈。”

  听到李铮的话。

  陈叔宝立刻一拜:“请殿下放心,臣一定全力以赴,办出一个最隆重的大寿。”

  “李铮。”

  “不要太过铺张浪费了。”

  “朕就是过一个寿。”听到李铮要大办,李世民有些不愿意了。

  “父皇。”

  “这一次听我的。”

  “而且这一次北疆大定,我大唐的国库可没有损耗多少,相反还得到了不少金银钱财。”

  “不会损耗我大唐的民脂民膏的。”

  “你老就宽心吧。”李铮笑着道。

  看着李铮这样子,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随你随你。”

  “刚刚朝议到何处了?”

  “继续上奏吧。”

  “孤一年多没有临朝了,正好听一听。”李铮走到阶梯上,看着朝臣问道。

  “殿下。”

  “如今正好上奏到北疆建城之事。”秦健生恭敬道。

  “北疆已经建城三十九座,在城中生活的都是原本北疆部落的牧民,不过以后他们都是我大唐的子民了。”

  “人口,乃是我大唐强国之本。”

  “如今孤已经让二哥和三哥镇守北疆。”

  “并且将被减三十九城划为一府,为北疆府。”

  “户部派人去北疆,将所有北疆府的百姓登记造册。”李铮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