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3章 定新都,开海运

  长安的发展已经到了极致,但如果迁移都城,绝对会再次带起一个全新繁华的城池和府域,而且新都的选址也关乎未来大唐的一种国策。

  “幽州府。”李铮直接说道。

  闻言。

  群臣都纷纷面带恍然之色。

  幽州府,大唐北境的府域。

  比邻草原,相对于中原的繁华富饶,在边境诸多府域,也唯有幽州府能够与诸多中原府域相比。

  因为毗邻边境,商路发达,许多北方高丽商人,还有大唐的商人都是必须经过幽州府。

  特别是李铮改变大唐的商路后,相对于大唐各府域的促进也是十分的明显。

  当然。

  如果是李世民还有前太子李承乾定都幽州,或许只是为了换一个都城,再创一城之繁华,定国本。

  但李铮选择这都城选址,意义非常。

  这绝对是有隐晦的含义的。

  作为一个毗邻边境的府域,如若都城在那,大唐要动兵,能够更快的调动大军,更好的指挥,于征伐之国而言,意义更大。

  李铮定年号建武,为的就是征伐,可想而知。

  “传朕的旨意。”

  “幽州府改名为北平府。”

  “户部,工部,负责在北平府修缮皇宫诸事。”

  “朕给你们两年时间,两年后,迁都北平府。”李铮直接下旨道。

  “臣领旨。”

  秦健生和开济立刻领旨。

  “除工部督造皇宫外,朕赐予耕种兵器制造也不得停止,他别是神武大炮,炮弹,燧发枪之类,全力制造。”

  “而且工部可以在火药研发基础上,再做创新。”

  “朕,授予工部全权制造。”

  “各府域开采而来的铁石,各种材料,全部优先工部。”

  “朕,要工部全力锻造兵器。”

  “除了火器,战甲,剑,甲胄,也全力制造。”

  “务必让全军兵器肃新。”李铮又对着开济说道。

  这一切。

  自然就是为了战争在准备。

  只待战争开启,大唐的军队就可席卷周围,开疆拓土。

  日不落大唐,李铮之期许。

  国之期许。

  掠夺番邦之财富,壮大唐之国运。

  “启奏皇上。”

  “兵部接到了我大唐东北疆藩属国高句丽的情报。”

  李靖站出来,恭敬道。

  “高句丽的情报?”李铮一愣,然后直接问道,“一个小国,难道还敢犯我大唐不成?”

  话虽然这么说。

  但李铮知道。

  高句丽是断然不敢侵犯大唐天威的。

  至于高句丽在历史上一直臣服于中原朝廷。

  而在大唐鼎盛时候,高句丽断然不敢有异心的。

  不过在他们基因之中,那种欺软怕硬是一直都在的,就如同倭岛上的倭寇一样。

  “回皇上,并非高句丽犯我大唐。”

  “给他们是個胆子,他们也不敢犯。”

  “而是高句丽王权相争。”

  “老高丽王如今已经病重,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如今已经兵戎相见。”李靖恭敬的回道。

  “儿子相争,这种倒是不稀奇。”李铮淡淡一笑,表现的并不在意。

  不过在心中,则是已经在权衡思虑了。

  王权相争,这不正好是大唐的大好机会。

  “传朕的旨意。”

  “兵部调派辽东府十万大军驻守与高句丽接壤边境,如若有高句丽难民入境,一律接纳,安置于北疆。

  “朕只有一令,不允许兵祸蔓延至我大唐疆土。”李铮沉声道。

  “老臣领旨。”李靖领旨退下。

  “顾卿。”

  “如今我大唐的商路开辟的如何?各府域商业得到几分提升?”李铮看向顾时。

  “回皇上。”

  “自皇上改商业税收后,鼓励商路,如今我大唐各府域商业已经繁荣了十倍以上,不仅为国库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更是促进了我大唐疆域内诸多民生。”

  “民间更是盛赞皇上。”顾时带着钦佩之色一拜。

  “我朝到目前未知,除了商贸,还未有大面积开通海运吧?”李铮话音一转,忽然问道。

  闻声。

  满朝文武都震惊的看着李铮。

  今天李铮第一次临朝,带来的震惊大事太多了。

  首先就是对不良人的变化,然后有开通海运。

  这可谓是真正的大变革。

  “回皇上。”

  “自高祖,太宗皇帝以来,海运只是小规模的施行,主要是商用。”顾时立刻回道,但目光之中透出期待。

  如若朝廷真的开拓海运。

  那给大唐带来的商业繁荣,各种商品,那就是无比丰厚。

  在海外,财宝多不胜数。

  “布政司主管我大唐商业,海运之事也与布政司有关。”

  “你给朕拟定一个海运的章程。”

  “朕看奏折之后,在行决定海运何时开启。”李铮沉声道。

  可不等顾时领旨。

  “启奏皇上。”

  “海运之事,事关重大。”

  “昔日开国初期,海运开启,海域流寇不断,贪赃枉法之事不断,这海运一开,必有祸端。”

  “请皇上三思。”

  一个御史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陈御史所言极是。”

  “开海运,事关重大。”

  “请皇上三思。”

  又有几个御史站出来附和。

  李铮扫了一眼,表情并无多大波澜。

  “诸卿可知天下之大?可知海域之上有多少金银财宝?可知有多少我大唐求之不得的资源?”

  “开海运,不仅仅是为我大唐赚取财富,跟是为我大唐奠定未来的开疆拓土之机。”

  “此事,朕已决意。”

  “顾卿拟定章程之后,我大唐就会开海运。”李铮沉声说道,带着一种毋容置疑。

  “臣领旨。”顾时直接领旨。

  他自然是明白海运打开后会给大唐怎样的影响,相对于隐患,得到的必然是更多。

  几个御史看着李铮的霸道,还有毋容置疑,也明白李铮已经彻底决定了,无从更改。

  在皇权面前。

  臣子只有提议之权,但真正的决策之前在于皇权。

  “诸卿可还有本启奏。”

  李铮扫视朝堂一眼,大声问道。

  “臣等无本启奏。”

  群臣纷纷回道。

  看着时间过的很慢,但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了。

  第一次朝会,也是圆满完成。

  “那就散朝吧。”李铮一挥手,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先找个好侧殿走去。

  王德立刻跟了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