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0章 四道圣旨

  “今,皇上下旨废除军户之策,军户不再世袭传承,募兵制时,凡是我大唐男儿,皆可报效家国,并取消军户限制,如若父为兵,子不再强**役,一切全凭自愿入伍。”

  “未来,我大唐军人之俸禄,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三成,此为皇恩,奖赏为我大唐浴血奋战之将士,更为鞭策未来入伍从军,保家卫国之将士。”

  “在我大唐军中,一切权柄有皇上亲自节制,一切军功皆有皇上亲自过问。”

  “未来大唐军队之中,一切晋升皆凭军功,为国杀敌者,升,为国杀敌者,赏。”

  “此为军队国策。”

  宣诏官再次宣读。

  “太好了。”

  “军户限制终于没有了。”

  “以后当兵全凭自愿,而且一切都是公平公正,凭军功晋升。”

  “是啊。”

  “皇上是一个开疆拓土之君,我辈百姓承受皇恩,理当报国。”

  “就看什么时候募兵了,我二十岁了,如果再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入伍了。”

  “希望能够快些募兵,我也想为大唐出征,开疆拓土,如若能够立下大功,在历史上记上一笔,死而无憾。”

  “当初皇上还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时候,可是从一个小兵硬生生的凭借军功升上去的。”

  “皇上能够有今日的一切,都是当年在军中殊死搏杀,要不然,根本不会来到长安,更不会被太上皇认出来。”

  “我辈男儿,理当与皇上一样,战场杀敌,报效家国。”

  无数百姓激动的议论起来,特别是那些年轻的青壮,这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一种鞭策。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当今皇上你真的事迹也子啊天下流传,更是成为了无数家长鞭策自己子女,学生的一种励志。

  虽说他们不是皇族贵胄,但李铮从一个小兵立下无数战功,为大唐开疆拓土,这些都是值得无数大唐子民学习的。

  “圣旨其三。”

  “我大唐前太子,在皇上寻得灵药救治下。”

  “已然苏醒。”

  “未来。”

  “前太子将辅助皇上一同掌国,皇上如若亲征拓土,前太子就将掌国处政,维持大唐后方安慰,皇上可放心征伐,强盛大唐。”

  “今。”

  “我大唐迎来了真正的震撼,三龙同朝,前所未有。”

  “此乃我大唐之福。”

  宣诏官带着难言的震撼,大声宣读道。

  “当年传言前太子不是薨逝了吗?”

  “前太子竟然又活过来了?”

  “这太好了。”

  “太上皇,皇上,前太子,这可真的是三龙同朝啊。”

  “难怪我大唐如此强盛,三龙同朝,这就是天赐的国运,未来我大唐也会变得更强。”

  “开疆拓土身为这时代的大唐,何其之幸。”

  每一道圣旨宣读之后,必会引来一种震惊。

  而显然。

  这一次自然也是一样。

  得知前太子苏醒的消息,更是振奋。

  今天宣诏天下的消息都是好消息,都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百姓自然也是反响热烈。

  “圣旨其四,昭告天下。”

  “在多年前,我大唐高祖与太上皇在议论新都之地,在四年前,皇上继位之初,拟定都城所在。”

  “定都幽州府。”

  “皇上改幽州府为北平府,定幽州城为北平城,为我大唐新都,今新都一切都已经成功建造。”

  “皇宫落成,内城建造。”

  “皇上降旨,六部,中书省,门下省,京兆尹,朝廷各项职权官府已经开始迁移至新都。”

  “令。”

  “新都开设,内城内有诸多铺面,诸多府邸,凡是我大唐子民皆可前往户部租赁,购买。”

  “在未来,但我大唐所有职权全部落定北平城,朝廷也将迁移至北平。”

  “长安将作为我大唐陪都,日后迁移之后,六部职权暂留,但一切迁移之后,六部归北平。”

  “此为圣旨之四。”

  宣诏官大声宣布道。

  听到这。

  许多百姓都愣住了。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天了,要迁都了。”

  “唉,真的迁都了,我们可就不是大唐都城的百姓了。”

  “北平城为都城,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现在皇上打下了北疆大片地域,远离都城,不方便管理啊。”

  “我大唐如此昌盛,定都北平,也是我炎黄强盛王朝的延续了。”

  “不过。”

  “我们作为都城百姓,这消息也必然是先一步得到的,北平房子那么多,一定要尽快购买一处,这样就可以继续将家定在都城了,我全家也可以迁移到北平了。”

  “快些到户部去。”

  “朕好可以去北平城做生意。”

  听到了圣旨宣诏第四。

  许多百姓在震惊之后,也是纷纷行动起来,谁也不想错过这大好的机会。

  作为都城的百姓,自然是有着一种自傲的,他们也不想失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户部必然是非常忙碌的。

  圣旨宣诏。

  连续四道圣旨昭告天下,每一道对于大唐天下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毫无疑问。

  当这十道圣旨下达,几十匹快骑也是从长安城内疾驰而出,向着大唐各个府域而去。

  翌日。

  议政殿内。

  李承乾坐在主位上。

  批阅着奏折,虽然刚刚醒来不久,但是批阅奏折这些事可是他得心应手之事,毕竟经过了李世民多年培养的。

  而李铮则是和一个没事人一样,坐在一旁,吃着从南疆运来的水果,不亦乐乎。

  “你这小子,还真的是全部丢给我了。”

  “你就在享受了。”

  看着李铮这惬意的样子,李承乾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大哥。”

  “这原本就是你的事。”

  “我已经代劳了这么久了,也够了。”

  “所以以后的日子你好好享受吧。”

  “下一次朝会都不去了,好好享受一番生活,然后就去荆州。”李铮笑呵呵的道。

  对于奏折什么的,李铮是真的不想处置,圣旨朝会,他都不想上。

  如果继位后有选择,李铮估摸着就让六部什么事都自行处置了,朝会也是半个月开一次就行了,现在三日一次,还真的是非常的苦恼。

  “你小子,我终于明白你爹为什么那么无可奈何了。”

  李承乾好笑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