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这些东西本来也是放在仓库里,你能要就很不错了,至于给多少钱你看着办。”

  大厨倒是个好说话的,听到李长东这么说,他只是呵呵一笑,丝毫没有在意。

  如他所说的那样这些猫耳锅确实已经没有任何用处,留着也是留着,放在这儿还碍事占地方。

  不管能出多少钱,终归是可以卖掉。

  也总比扔掉要强。

  听到大厨这么说,李长东心里面已经有了数,仔细掂量一番,在脑海里勾勒出如何修复,修复又要花费多少,最后会定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等所有这些计算完成后,他转头看向了大厨。

  “我最多只能给到五毛钱一个,这些东西我也会拿回去修复,修复好了成本估计要在一块五,卖顶多也就两块。”

  大厨听到李长东居然要修复这些猫耳锅,先是愣了一下,但紧跟着哈哈的笑出声来。

  “这些猫耳锅如果能修复的话,我早就修复了,不过你只要把它们买走。怎么处理是你的事儿,赚多少钱我也不眼红。”

  对方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李长东最后以五毛钱一个将一百一十二个猫耳锅全都买了下来。

  大厨还是十分高兴的,等到李长东交完钱,他大手一挥这一顿,他请不需要李长东再掏饭钱。

  面对对方的慷慨李长东微微笑着收下了对方的好意。

  回到生鲜超市后,第二天李长东便让张也蹬着三轮车到国营饭店把那些猫耳锅全都运了回来。

  回来的第一时间,他便和钱凯两个人一起分拣。把一些破损小的猫耳锅分拣出来放在一旁,破损大的则作为辅料准备用它们修补猫耳锅。

  不过有关于电焊那方面,李长东可并不会,特意找了一个师傅,花十元一天雇佣他帮助修锅。

  李长东所选择的方法是用其他废旧的猫耳锅裁剪做补丁,一个破碎猫耳锅分解成碎片后,可以补三到五个漏洞小的猫耳锅。

  最后成品数量达到了八十七个。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修补完第一个的时候,李长东就亲自做过实验。

  修补后的猫耳锅一样可以承受住勺子的敲打。

  同时在做饭时锅体受热均匀。

  确定成功后,李长东第一时间把猫耳锅挂在了商店后面的展墙上。

  惠民生鲜由于这段时间不断的增加各种各样的产品,使得来到惠民生鲜买货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时这些人也从最开始的居家妇人变的各行各业都有。

  惠民生鲜俨然成为了一个比袁家综合超市,还要更大更全面的综合性超市。

  李长东把锅挂在展墙上的时候,便引得许多人注意。

  他们纷纷看向带着补丁的锅,满脸好奇。

  “这锅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有那么一大块补丁?”

  “老板,锅也能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李长东笑着从墙上取下来一只猫耳锅,递给那些说话的人看。

  “这个锅和新的猫耳锅没有什么区别,唯独就是比较便宜,我这里卖只要两块,而且我可以保证锅不会有任何问题。”

  正常的猫耳锅,价格在三到五元左右。

  两块钱的猫耳锅还能够保证质量。不得不说,已经让很多人都有些心动。

  可是一些人还不敢花钱购买,主要是他们不敢去尝试。

  但是在这些人中总是会有好奇心重或者是特别需要的。

  李长东把锅的情况说完之后,立刻有人从人群后面走出来。

  “老板,猫耳锅给我来十个。”

  “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多?”

  听到对方的话,李长东微微的愣了一下,十个猫耳锅数量可不少,普通人家根本用不了这么多。

  他们平时使用有一两个已经足够用了,而且还能用很多年。

  这么多是怎么回事儿?

  在看那说话的人,他身上穿着一套工程队的**,脚上蹬着一双水靴,头上还戴着一个安全帽。

  很明显,这就是工程队的成员。

  事实也如李长东所猜想的那样,这人听完李长东的话笑呵呵的解释道。

  “我是咱们镇工程队的,我们在工地给工人做饭的时候,一次性就要使用很多口锅,毕竟吃饭的人多,菜品数量也多,所以必须预备很多口锅。”

  等对方说完,李长东也终于明白过来,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对方使用新锅,十口锅就要多花掉接近一倍的价钱。

  现在他的锅虽然比较旧,但是只要能保证质量,对方还是占便宜的。

  想到这儿,李长东笑了笑,拍了拍手中的猫耳锅。

  “放心吧,质量保证,用坏了随时来找我。”

  有人一口气买了十口锅,立刻让其他的人开始有些蠢蠢欲动。

  毕竟这东西便宜,还有质量保证,买到手也不亏。

  终于第二个人出声了。

  “老板给我来两口。”

  “老板我要三口。”

  “我也要两口。”

  一时间人们纷纷围拢过来,第一批二十口锅很快便被卖了出去。

  紧跟着李长东又让电焊师傅加班加点,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剩余的八十七口锅全都被制作完成,并且成功的卖了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猫耳锅出售的第三天,之前的那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去而复返,这一次他又买走了六口锅。

  李长东看到他之后颇为诧异。

  “你不是已经买了十口锅吗?怎么现在还要买,那些锅不够用吗?”

  对方听到李长东的话,露出了一个十分不好意思的表情。

  “老板主要是你这锅确实好用,而且价格便宜,我们工头说了再预备几口留着以后用。”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而且还给了好评,李长东也轻笑着摇了摇头,再次卖给他六口锅。

  转眼时间八十七口锅就只剩下了七口锅,还在惠民生鲜。李长东估计在未来的几天时间内,这七口锅也是留不住的。

  就在他红红火火的出售猫耳锅的时候,袁家综合商店的后院,袁博轩指挥着罗生和李林两个人,正从一台三轮车上搬下来硕大笨重的铸铁铁锅。

  “你们两个快点儿,这天都快黑了,我还等着明天上架呢。”

  三个人都琢磨着如何赚钱,可这时开三轮的司机叭嗒了一口旱烟,颇为有些诧异的问道。

  “什么?你们这锅是拿来出售的,我以为你们自己有什么工程要用。这么笨重的锅,哪有隔壁的猫耳锅好,谁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