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雪来时,又将陈酒埋了几壶,盼你归来后对酌。
穿过落雁修竹,看过月升日暮,你说有一日总会名扬天下实现你抱负。
那时低头替你剑穗缠着新流苏,心愿未听清楚。”
一开始那布衣打扮的戎装青年,铠甲越来越华丽、发冠越来越高贵。
“还挂着流苏,是否应该满足?
也为你缝好冬衣,寄去书信一两句叮嘱。
该庆幸至远至疏,你我还未至陌路,是时光从来残酷。”
那是君臣相交,情谊最为浓烈的时刻啊。
你剑锋所指、我挥戈所向。
奉命出征、大胜凯旋。
将军模样的皮影率领大军归来,君王模样的皮影迫不及待的出城相迎。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最害怕,酒肆闲谈时候听见你名字,语气七分熟识。
回过神,笑问何方大侠姓名竟不知,笑容有多讽刺。
斟酒独酌,细雪纷纷覆上眉目,清寒已然入骨。
还忆最初,有你扯过衣袖轻拂,笑说雪融似泪珠。”
于是,我出生入死,将你送上至尊之位。
四方征战,只为你的江山固若金汤。
但当天下安定,还有何处需要将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于是盛极而衰、已位极人臣,意气风发的将军,开始成了君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君王高高端坐在上,将军站在百官之前,腰肢佝偻的越来越弯,几乎恨不得匍匐在地,以表谦卑。
“曾经相伴相护、说着初心不负,想起某一日,陪你策马同游闹市中漫步,
那时正逢扬州三月,桃花铺满路,神情难免恍惚。”
我们曾经多么要好啊。
你拉着我的手,与我抵足而眠,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你许我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我生病,你为我亲调汤药;我受伤,你为我痛哭流泪……
我们曾经约定,必不相负。
然而……
然而!】
已经有猜到结局的武将,默默红了眼眶。
只觉得天幕这故事、这歌声,说的就是他们,唱的也就是他们!
乱世时君王将他们视为珍宝,盛世时,君王便将他们厌弃为累赘!
一个好的将军、懂事的将军,也许就该死在天下一统的最后一场战役里。
不该活下来碍君王的眼。
【我们曾并肩对敌,但所有的敌人倒下之后。
你似乎就将我视作了最后的敌人。
哪怕我,我一直将你当做我的主人。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回到当初我们相知相惜、纵情高歌欢笑的日子?
“江湖的尽头,是否只剩孤独?
都怪我玲珑心思执念太过,以尘网自缚。
前方太辽阔,若问此去应去向何处,把来路当做归途。”
或许,永远也回不去了。
我无法杀了你,就只能等待有一日,被你所杀。
一行行文字在天幕上跳跃而出,每一句话,都曾是一位武将存活于世的最后记载。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
“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遂夷信三族。”
“彭王壮士,今徙之蜀,适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上破布军,走渡淮……布与百余人走江南……番阳人杀布。”
“上召亚夫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秦王”、“上”、“上”……
百姓们已经知道,史书中的“上”,指的就是皇帝。
目之所及,几乎全都是被君王所逼杀的记载。
“遂**”、“遂夷三族”、“遂诛之”、“上破之”、“上召之”……
人们怒道:“不打算地上造反,也打算在地下造反,也能算是理由吗!!”
汉景帝心中一突突:……若天幕怜爱周亚夫,莫非会厌弃于我?
【“桃树下,那年落雪为你唱一段乐府,信了人不如故。
只如今,茫茫大雪之中等着谁回顾?
明知无人回顾。”】
读书人叹曰:“此歌有汉代《古艳歌》的风韵啊!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歌词的最后一句,淡淡落下:“谁能……初心不负?”
徐达叹道:“两位太子,可知为何颖国公选为女身?”
刘据和李承乾自然摇头。
徐达望着她,而傅友德依然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流泪。
这一瞬间,她像是在替古往今来,所有不甘而死的武将们痛哭。
徐达道:“因为她……因为他觉得,若是自己身为女子,便不会让君王猜忌!”】
听到这里,一番折腾下来,已是头冠散落、衣冠凌乱的傅友德,坐在地上,竟然不顾形象的开始悲恸大哭。
“陛下!陛下啊!!!”
朱元璋被那首歌,也勾起了往日的回忆,不由得下座紧紧握住了昔日好兄弟的手,“惟学!惟学!”
那时他们都风华正茂,而如今呢?
一个差点被野史记载吓死,以为自己要亲手杀死两个儿子,还保不住全家;另一个也猛地受到了太子早亡的冲击,预感自己死后,大明恐要大乱。
哪怕是身经百战,也禁不住如此大起大落啊!
再加上其他臣子自感未来昏暗,情绪激荡之下,大殿之上,顿时哭声响作一片!
新雪来时,又将陈酒埋了几壶,盼你归来后对酌。
穿过落雁修竹,看过月升日暮,你说有一日总会名扬天下实现你抱负。
那时低头替你剑穗缠着新流苏,心愿未听清楚。”
一开始那布衣打扮的戎装青年,铠甲越来越华丽、发冠越来越高贵。
“还挂着流苏,是否应该满足?
也为你缝好冬衣,寄去书信一两句叮嘱。
该庆幸至远至疏,你我还未至陌路,是时光从来残酷。”
那是君臣相交,情谊最为浓烈的时刻啊。
你剑锋所指、我挥戈所向。
奉命出征、大胜凯旋。
将军模样的皮影率领大军归来,君王模样的皮影迫不及待的出城相迎。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最害怕,酒肆闲谈时候听见你名字,语气七分熟识。
回过神,笑问何方大侠姓名竟不知,笑容有多讽刺。
斟酒独酌,细雪纷纷覆上眉目,清寒已然入骨。
还忆最初,有你扯过衣袖轻拂,笑说雪融似泪珠。”
于是,我出生入死,将你送上至尊之位。
四方征战,只为你的江山固若金汤。
但当天下安定,还有何处需要将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于是盛极而衰、已位极人臣,意气风发的将军,开始成了君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君王高高端坐在上,将军站在百官之前,腰肢佝偻的越来越弯,几乎恨不得匍匐在地,以表谦卑。
“曾经相伴相护、说着初心不负,想起某一日,陪你策马同游闹市中漫步,
那时正逢扬州三月,桃花铺满路,神情难免恍惚。”
我们曾经多么要好啊。
你拉着我的手,与我抵足而眠,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你许我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我生病,你为我亲调汤药;我受伤,你为我痛哭流泪……
我们曾经约定,必不相负。
然而……
然而!】
已经有猜到结局的武将,默默红了眼眶。
只觉得天幕这故事、这歌声,说的就是他们,唱的也就是他们!
乱世时君王将他们视为珍宝,盛世时,君王便将他们厌弃为累赘!
一个好的将军、懂事的将军,也许就该死在天下一统的最后一场战役里。
不该活下来碍君王的眼。
【我们曾并肩对敌,但所有的敌人倒下之后。
你似乎就将我视作了最后的敌人。
哪怕我,我一直将你当做我的主人。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回到当初我们相知相惜、纵情高歌欢笑的日子?
“江湖的尽头,是否只剩孤独?
都怪我玲珑心思执念太过,以尘网自缚。
前方太辽阔,若问此去应去向何处,把来路当做归途。”
或许,永远也回不去了。
我无法杀了你,就只能等待有一日,被你所杀。
一行行文字在天幕上跳跃而出,每一句话,都曾是一位武将存活于世的最后记载。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
“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遂夷信三族。”
“彭王壮士,今徙之蜀,适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上破布军,走渡淮……布与百余人走江南……番阳人杀布。”
“上召亚夫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秦王”、“上”、“上”……
百姓们已经知道,史书中的“上”,指的就是皇帝。
目之所及,几乎全都是被君王所逼杀的记载。
“遂**”、“遂夷三族”、“遂诛之”、“上破之”、“上召之”……
人们怒道:“不打算地上造反,也打算在地下造反,也能算是理由吗!!”
汉景帝心中一突突:……若天幕怜爱周亚夫,莫非会厌弃于我?
【“桃树下,那年落雪为你唱一段乐府,信了人不如故。
只如今,茫茫大雪之中等着谁回顾?
明知无人回顾。”】
读书人叹曰:“此歌有汉代《古艳歌》的风韵啊!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歌词的最后一句,淡淡落下:“谁能……初心不负?”
徐达叹道:“两位太子,可知为何颖国公选为女身?”
刘据和李承乾自然摇头。
徐达望着她,而傅友德依然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流泪。
这一瞬间,她像是在替古往今来,所有不甘而死的武将们痛哭。
徐达道:“因为她……因为他觉得,若是自己身为女子,便不会让君王猜忌!”】
听到这里,一番折腾下来,已是头冠散落、衣冠凌乱的傅友德,坐在地上,竟然不顾形象的开始悲恸大哭。
“陛下!陛下啊!!!”
朱元璋被那首歌,也勾起了往日的回忆,不由得下座紧紧握住了昔日好兄弟的手,“惟学!惟学!”
那时他们都风华正茂,而如今呢?
一个差点被野史记载吓死,以为自己要亲手杀死两个儿子,还保不住全家;另一个也猛地受到了太子早亡的冲击,预感自己死后,大明恐要大乱。
哪怕是身经百战,也禁不住如此大起大落啊!
再加上其他臣子自感未来昏暗,情绪激荡之下,大殿之上,顿时哭声响作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