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低声对**说:
“妈,咱俩换换座。”
姚女士喜出望外,还以为自己儿子开窍了,连忙解了安全带:
“来来来!你俩坐一起,好好聊!你们年轻人有共同话题。”
林思辰换了位置过来。
他系上安全带,看了陆小夏一眼:
“你接着睡吧。”
说着,戴上了耳机。
任凭**扭头来吹胡子瞪眼。
他扭头看向窗外,眼里一片萧索。
他知道陆小夏是他只可远观的存在,保持礼貌距离,至少还能做朋友。
**那一套缠字诀在陆小夏这样的女人身上,是绝对行不通的。
“谢谢。”陆小夏也戴上耳机,顺便扣上眼罩。
“不客气。”
到了京州机场,双方各自有车来接。
陆小夏礼貌的跟林家母子道别。
“姚阿姨,在京州,咱们是老乡,你哪天有空打电话给我,我请你们吃饭。”
姚女士就等这句话呢,连连答应:
“好呀好呀!你工作忙,注意身体哦,林思辰在京州待半年呢,你们……”
话没说完,已经被林思辰塞进了车里。
这个小插曲就这样告一段落。
……
……
半个月后,陆小夏迎来了她最不想见到的人。
她正在自己的新店里,埋头修改新品宣传单页,莫名觉得店里气氛一冷。
第六感很强烈,那是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来了三个人。
品字形的站位。
陆小夏起身,抬头迎上去。
她先看到了一张年轻男子的脸,笑着的,很熟悉,但又跟印象里的不一样了。
陆小夏脑中一片恍然。
“夏夏姐。”
那人轻唤了一声。
他身后,是妹妹陆小冬,陆小冬走上来,挽住姐姐的胳膊:
“姐,你不认识他了?江一南!他刚回来!”
陆小夏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江一南张开的双臂抱住。
轻轻一抱,蜻蜓点水一般,又松开了。
但她的脸还是红了。
江一南长大了。
不再是记忆里那个弟弟的模样,是个成年人了。
然而来不及跟江一南寒暄,她的心迅速沉了下去。
江一南身后,还站着两个人。
是那个老刑警。
老刑警还带着一个年轻的,她以前也见过。
老刑警正面无表情的看着她。
“林队,好久不见。”
陆小夏一瞬间收拾起情绪,向林汉青伸出了手。
“老家来人了,今天我请客,走,咱们去对面豆花庄。”陆小夏说着,拿起椅背上自己的风衣,率先出了门。
路上还跟江一南客气了两句。
“南南什么时候回来的?”
她以前不叫“南南”的,只是现在老刑警在,她觉得有必要表现得跟江一南关系近些。
江一南很高,低头看她:
“夏夏姐,我中秋节刚回来。先回家倒了几天时差,然后跟我二爹三爹四爹他们聚一聚,然后去姚老师家,得知你已经来京州了。”
“嗯。”
一旁的陆小冬一边挽一个,挽着他俩的胳膊:
“姐,我稳了!这回我在学校有后台了。一南哥被我们学校电子系聘用,做一个非常高端的课题。天哪,幸福来得太突然,以后我在学校可以横着走了!”
陆小夏笑着应了声:
“嗯,挺好的。”
又问老刑警:
“林队跟南南一起来的?”
林汉青“嗯”了一声。
江一南解释道:
“我来京州,二爹正好来出差,我们就一起了。刚去酒店安置好。”
“哦。”
陆小夏没再问。
在这样的老刑警跟前,少说话,少出错。
进了豆花庄,不知是不是错觉。
老刑警故意挨着她坐。
她点了菜,给大家倒饮料。
然后静静听着江一南跟老刑警讲在国外上学的种种,适时露出微笑回应。
偶尔也问两句,夸两句。
心里一点都不敢放松。
反复揣摩着在余东利这个案子里,老刑警一会儿会问她什么。
给周强打电话的通话记录,是她以前买的临时电话号码,没有用身份证,用完就把卡扔了。
打电话的人是她在劳务市场找的。
她假意找那人干活,无意间发现那人拿不出身份证。估计是个有故事的人。
她给了那人一百块钱,让他帮忙打两个电话。
有故事的人,自然也不敢跟警察打交道,所以也查不到。
她正在想,突然林汉青招手叫服务员,要了纸和笔。
“陆总,麻烦把你在京州的地址给我写一下,我想送你几本书。”
陆小夏笑着接过纸笔:
“哦?送书?好呀,不知道是什么书。”
说着,她在纸上写了自己的住址。
那是她在京州买的房子,就在小冬的学校附近不远。
写完地址,林汉声拿起纸片看了看,忽然来了句:
“陆总的字写得挺好看的,练过书法?”
陆小夏在监狱里的确练过书法,每周要写周记汇报改造心得,她都当练字去写。
刚进去那几年不想活,没心情练字。
真正开始练是从第六年开始的。
练了六年,楷书。
她做事一向认真,自认练得还不错。
林汉青“嗯”了一声,又拿了一张纸递过来,说:
“陆总用左手也写几个字看看,就写这个地址吧。”
陆小夏恍然明白。
她故作惊讶的问:
“啊?为什么?林队这是查什么案,查到我头上了?”
但她一边问,还是一边听话的在纸上写了一遍地址。
写到一半,她放下笔,笑道:
“林队你别为难我了,反手写字我真不行,你看这字写的。”
(本章未完,今天本来想请假的,想到大家在追更,还是码了,请明早来看,我加个班)
“妈,咱俩换换座。”
姚女士喜出望外,还以为自己儿子开窍了,连忙解了安全带:
“来来来!你俩坐一起,好好聊!你们年轻人有共同话题。”
林思辰换了位置过来。
他系上安全带,看了陆小夏一眼:
“你接着睡吧。”
说着,戴上了耳机。
任凭**扭头来吹胡子瞪眼。
他扭头看向窗外,眼里一片萧索。
他知道陆小夏是他只可远观的存在,保持礼貌距离,至少还能做朋友。
**那一套缠字诀在陆小夏这样的女人身上,是绝对行不通的。
“谢谢。”陆小夏也戴上耳机,顺便扣上眼罩。
“不客气。”
到了京州机场,双方各自有车来接。
陆小夏礼貌的跟林家母子道别。
“姚阿姨,在京州,咱们是老乡,你哪天有空打电话给我,我请你们吃饭。”
姚女士就等这句话呢,连连答应:
“好呀好呀!你工作忙,注意身体哦,林思辰在京州待半年呢,你们……”
话没说完,已经被林思辰塞进了车里。
这个小插曲就这样告一段落。
……
……
半个月后,陆小夏迎来了她最不想见到的人。
她正在自己的新店里,埋头修改新品宣传单页,莫名觉得店里气氛一冷。
第六感很强烈,那是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来了三个人。
品字形的站位。
陆小夏起身,抬头迎上去。
她先看到了一张年轻男子的脸,笑着的,很熟悉,但又跟印象里的不一样了。
陆小夏脑中一片恍然。
“夏夏姐。”
那人轻唤了一声。
他身后,是妹妹陆小冬,陆小冬走上来,挽住姐姐的胳膊:
“姐,你不认识他了?江一南!他刚回来!”
陆小夏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江一南张开的双臂抱住。
轻轻一抱,蜻蜓点水一般,又松开了。
但她的脸还是红了。
江一南长大了。
不再是记忆里那个弟弟的模样,是个成年人了。
然而来不及跟江一南寒暄,她的心迅速沉了下去。
江一南身后,还站着两个人。
是那个老刑警。
老刑警还带着一个年轻的,她以前也见过。
老刑警正面无表情的看着她。
“林队,好久不见。”
陆小夏一瞬间收拾起情绪,向林汉青伸出了手。
“老家来人了,今天我请客,走,咱们去对面豆花庄。”陆小夏说着,拿起椅背上自己的风衣,率先出了门。
路上还跟江一南客气了两句。
“南南什么时候回来的?”
她以前不叫“南南”的,只是现在老刑警在,她觉得有必要表现得跟江一南关系近些。
江一南很高,低头看她:
“夏夏姐,我中秋节刚回来。先回家倒了几天时差,然后跟我二爹三爹四爹他们聚一聚,然后去姚老师家,得知你已经来京州了。”
“嗯。”
一旁的陆小冬一边挽一个,挽着他俩的胳膊:
“姐,我稳了!这回我在学校有后台了。一南哥被我们学校电子系聘用,做一个非常高端的课题。天哪,幸福来得太突然,以后我在学校可以横着走了!”
陆小夏笑着应了声:
“嗯,挺好的。”
又问老刑警:
“林队跟南南一起来的?”
林汉青“嗯”了一声。
江一南解释道:
“我来京州,二爹正好来出差,我们就一起了。刚去酒店安置好。”
“哦。”
陆小夏没再问。
在这样的老刑警跟前,少说话,少出错。
进了豆花庄,不知是不是错觉。
老刑警故意挨着她坐。
她点了菜,给大家倒饮料。
然后静静听着江一南跟老刑警讲在国外上学的种种,适时露出微笑回应。
偶尔也问两句,夸两句。
心里一点都不敢放松。
反复揣摩着在余东利这个案子里,老刑警一会儿会问她什么。
给周强打电话的通话记录,是她以前买的临时电话号码,没有用身份证,用完就把卡扔了。
打电话的人是她在劳务市场找的。
她假意找那人干活,无意间发现那人拿不出身份证。估计是个有故事的人。
她给了那人一百块钱,让他帮忙打两个电话。
有故事的人,自然也不敢跟警察打交道,所以也查不到。
她正在想,突然林汉青招手叫服务员,要了纸和笔。
“陆总,麻烦把你在京州的地址给我写一下,我想送你几本书。”
陆小夏笑着接过纸笔:
“哦?送书?好呀,不知道是什么书。”
说着,她在纸上写了自己的住址。
那是她在京州买的房子,就在小冬的学校附近不远。
写完地址,林汉声拿起纸片看了看,忽然来了句:
“陆总的字写得挺好看的,练过书法?”
陆小夏在监狱里的确练过书法,每周要写周记汇报改造心得,她都当练字去写。
刚进去那几年不想活,没心情练字。
真正开始练是从第六年开始的。
练了六年,楷书。
她做事一向认真,自认练得还不错。
林汉青“嗯”了一声,又拿了一张纸递过来,说:
“陆总用左手也写几个字看看,就写这个地址吧。”
陆小夏恍然明白。
她故作惊讶的问:
“啊?为什么?林队这是查什么案,查到我头上了?”
但她一边问,还是一边听话的在纸上写了一遍地址。
写到一半,她放下笔,笑道:
“林队你别为难我了,反手写字我真不行,你看这字写的。”
(本章未完,今天本来想请假的,想到大家在追更,还是码了,请明早来看,我加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