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叫宫斗?我皇后,杀穿豪门 第150章 宫门重逢

小说:这也叫宫斗?我皇后,杀穿豪门 作者:晨姐 更新时间:2025-07-10 08:41:12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一百五十章 宫门重逢

  当霍晗柳再次醒来时,已是在龙隐寺的禅房内。

  “多久了?”

  “三天。”闻鸿轩扶她坐起,“红鸢带人清理了地宫,那个少年也安顿好了。”

  霍晗柳想起祭坛上的异象,“我的血为什么能破坏仪式?”

  闻鸿轩神色复杂,“因为……红鸢说,你不是纯正的红莲血脉。”

  “那个少年呢?”

  “韩冲找来的孤儿,胎记是假的。真正的萧承业早就夭折了,这一切都是白瑾的妄想。”

  “我们回京吧。”

  “红鸢已经准备好了马车。但有一件事……”他递给她一封信,“青荷送来的。”

  霍晗柳展开信纸,上面只有寥寥数字,

  “太后明鉴,儿臣已知晓真相。无论血脉如何,您永远是儿臣的母后。稷儿。”

  晨雾还未散尽,一辆青布马车已缓缓驶上官道。

  “再休息会儿吧。”闻鸿轩递来一杯热茶,“到下一个驿站还有两个时辰。”

  霍晗柳接过茶盏,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手背。

  闻鸿轩耳根微红,却没有缩手。自龙隐寺那场生死之战后,两人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似乎消失了。

  “红鸢姑娘呢?”霍晗柳轻啜一口茶,问道。

  “留在扬州善后。她说要彻底清除青龙余孽,然后回红莲教复命。”

  “她手腕上的红莲印记,与我锁骨上的很相似。”

  “青荷在信中说,会亲自向你解释一切。”

  “不知道稷儿这半个月过得如何。”

  “陛下比你想象的坚强。徐岩来信说,他每日早朝不辍,还亲自批阅奏折到深夜。”

  霍晗柳鼻尖一酸。那孩子才九岁啊……

  正午时分,马车停在官道旁的驿站。霍晗柳戴上帷帽,与闻鸿轩在院中榆树下用膳。

  这时,一阵清亮的歌声从马厩方向传来,

  这曲调……她幼时曾听母亲陈问夏哼过!

  “怎么了?”闻鸿轩察觉她的异样。

  霍晗柳不答,起身循声而去。

  马厩旁,一个瞎眼老人拉着胡琴,身边站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婉转歌唱。

  老人脚边放着个破碗,里面零星有几枚铜钱。

  “姑娘想听什么曲儿?”

  “方才那首……叫什么名字?”

  “《柳枝词》,是二十年前京城最时兴的小调。”老人摸索着调了调弦,“听姑娘口音,也是京城人士?”

  霍晗柳取出一块碎银放在碗中,“能再唱一遍吗?”

  曲终时,她才发现闻鸿轩站在身后,手中拿着个布包。

  “给。”他递过布包,“老人说这是他珍藏的曲谱,上面有《柳枝词》的完整歌词。”

  霍晗柳接过,翻开泛黄的纸页。首页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

  “赠爱女晗柳,盼你如柳枝般柔韧坚强。”

  落款是“陈问夏”。

  “这……这怎么可能?”

  闻鸿轩也愣住了,“老人说,二十年前有个女官在驿站临盆,将孩子托付给一对途经的夫妇。”

  霍晗柳双手颤抖。难道陈问夏并非她的生母?那她究竟是谁……

  “姑娘?”老人疑惑地抬头,“可是曲谱有问题?”

  “老人家,可知那女官叫什么名字?”

  “好像姓红……对,红璃姑娘!”

  红璃!白瑾口中的红莲教圣女!

  闻鸿轩连忙扶住她,向老人道谢后,带她回到马车上。

  “别多想。”他轻声安慰,“等回京见到青荷,一切自有分晓。”

  霍晗柳紧攥着曲谱,母亲陈问夏的面容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无论血缘如何,那个抚养她长大的女子,永远是她心中的母亲。

  三日后,京城在望。

  闻鸿轩策马在前开路,不时回头看一眼身后的马车。霍晗柳坚持不肯提前通知宫中,说要给萧承稷一个惊喜。

  “让开!让开!”前方突然传来侍卫的呵斥声。

  闻鸿轩抬头,只见一队禁军正快速清道,明黄仪仗远远而来,是皇帝的銮驾!

  “怎么回事?”霍晗柳掀开车帘。

  闻鸿轩还未来得及回答,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龙辇上跳下来,不顾侍卫阻拦,朝马车飞奔而来。

  “母后!”

  萧承稷穿着正式的龙袍,冠冕都跑歪了,小脸上满是泪痕。霍晗柳再也忍不住,跳下马车,张开双臂接住了飞扑而来的孩子。

  “稷儿……”

  “母后回来了!母后真的回来了!”萧承稷紧紧搂着她的脖子,生怕一松手她就会消失。

  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倒,有年长的妇人甚至抹起了眼泪。谁曾想,那个在朝堂上日渐威严的小皇帝,在太后面前仍是依恋母亲的孩子。

  “陛下,请保重龙体……”礼部尚书上前劝道。

  萧承稷却充耳不闻,拉着霍晗柳的手不放,“母后,儿臣有好多话要跟你说!”

  霍晗柳摸摸他的头,转向众臣,“诸位爱卿辛苦了。”

  回宫的马车上,萧承稷像只小雀儿般说个不停,从朝堂政事到宫中趣闻,恨不得把这半个月的见闻一股脑倒出来。

  次日早朝。

  “朕年幼登基,幸得母后垂帘辅政。今母后还政于朕,朕当励精图治,不负所托。即日起,加封太后为圣德慈安皇太后,靖王闻鸿轩晋爵亲王,赐丹书铁券!”

  众臣跪拜,山呼万岁。

  退朝后,萧承稷拉着她和闻鸿轩来到御花园。

  “母后,闻皇叔,你们真的要去江南吗?”

  “稷儿已经是个好皇帝了,母后很放心。再说……”她看了闻鸿轩一眼,“母后也想过几天清闲日子。”

  萧承稷似懂非懂地点头,“那你们要常回来看我!”

  “一定。每年陛下寿辰,我们都会回来。”

  一个月后,霍晗柳与闻鸿轩离京南下。萧承稷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车队,久久不愿离去。

  “陛下,该回宫了。”青荷轻声劝道。

  “青荷姑姑,母后他们会幸福吗?”

  “会的。就像陛下会让大梁的百姓都幸福一样。”

  永和三年春,扬州柳园。

  闻鸿轩正在后院教几个孩子习武。

  这些都是在边关战乱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被她

  霍晗柳与闻鸿轩收养。

  “夫人!”一个小厮匆匆跑来,“京城来人了!”

  “陛下派来送寿礼的。”闻鸿轩递过一封烫金请柬,“邀我们回京参加他的十二岁寿辰。”

  霍晗柳展开请柬。

  “母后如晤,儿臣甚念……新栽的牡丹开了,盼母后与皇叔同赏……”

  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三年来,萧承稷每月都会亲笔写信,事无巨细地讲述朝中大小事务。

  “要去吗?”闻鸿轩轻声问。

  “当然。”

  当晚,她在灯下翻阅萧承稷这些年的来信。

  闻鸿轩端来热茶,在她身旁坐下。

  “在想什么?”

  “想稷儿。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他都十二岁了。”

  “他会是个好皇帝。”

  “是啊。有青荷和徐岩辅佐,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