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座之侧的皇权威严,岂容亵渎。
这一声断喝,如同一瓢兜头冷水,将满殿吵得头脑发热的官员浇了个透心凉。
所有人,无论是争吵得面红耳赤的,还是冷眼旁观的,都在这一刻,如遭雷击般猛地清醒过来,冷汗瞬间浸透了他们厚重的朝服,他们这才如梦初醒,惊骇欲绝地想起,那龙椅旁端坐着的,不仅仅是太子,更是代天子监国、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储君!
明仁帝亲口谕令“见太子如见朕”!他们方才的放肆、攻讦、乃至污言秽语,无异于在太和殿上、在御座之前撒野!是赤裸裸的殿前失仪,是十恶不赦的大不敬之罪!
突如其来的死寂,如同厚重的铅云,瞬间笼罩了整个太和殿。
方才还唾沫横飞、意气风发的官员们,此刻都静如鹌鹑,冷汗涔涔,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所有人心惊胆战,几乎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无数道目光,或惊恐,或探究,或幸灾乐祸,都聚焦在那位一直沉默的太子身上。众人皆以为,这位年轻储君隐忍至此,必将勃然暴怒,要效仿其父皇当年手段,以雷霆之威,拿人开刀立威,用鲜血来洗刷这金殿之上的污浊。
空气凝固到了极点,仿佛下一刻就要爆裂开来。
“诸位,”
李承胤终于放下了手中那支朱笔。笔尖在白玉笔山上轻轻一顿,发出一声细微却清晰的轻响。他缓缓抬起了眼眸。
没有想象中的怒火滔天,没有预料中的雷霆震怒。那双凤眸之中,一片沉静,深不见底,如同蕴藏着万古寒潭。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带着一丝处理冗长公务被打扰后的淡淡不耐,平静得令人心头发毛,头皮发麻:
“既然,争吵完了?”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询问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么,有事启奏否?”
近乎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却陷入了一种更诡异、更令人不安的沉默。
官员们面面相觑,眼神交错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茫然与更深的恐惧。
这……这是什么路数?
真正有紧要政务需要禀报的大臣,此刻更是如履薄冰,面面相觑,犹豫踟蹰。
工部负责河渠事务、须发皆已花白的徐侍郎,终究是职责所在,硬着头皮出列:“臣工部侍郎徐进渠,有本奏。关于京郊文通河上游疏浚款项拨付及民夫征调。”
“讲。”李承胤的目光转向他,眼神专注平和,仿佛刚才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朝堂骂战从未发生过,而曹墉那番恶毒的污蔑也只是众人集体出现的幻听。
徐侍郎已经开始详细禀报工程进展、款项缺口以及征调民夫可能引发的民情顾虑。
李承胤凝神静听,修长的手指偶尔在奏折边缘轻轻划过。
待徐侍郎奏完,他便条理清晰地给出了批示:款项由户部即刻核拨,不得延误工期。征调民夫务须遵循自愿、有偿原则,地方官吏若有强征扰民之举,严惩不贷。
话语简洁,却直指要害,兼顾了工程进度与民生疾苦。
有了徐侍郎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并且平安无事,其他真正有要务在身的官员,才恭敬地、一个接一个地出列奏报。或是某地春耕需调配粮种,或是边关军械换防需协调,或是刑部上报几桩疑难积案请求圣裁……
这一声断喝,如同一瓢兜头冷水,将满殿吵得头脑发热的官员浇了个透心凉。
所有人,无论是争吵得面红耳赤的,还是冷眼旁观的,都在这一刻,如遭雷击般猛地清醒过来,冷汗瞬间浸透了他们厚重的朝服,他们这才如梦初醒,惊骇欲绝地想起,那龙椅旁端坐着的,不仅仅是太子,更是代天子监国、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储君!
明仁帝亲口谕令“见太子如见朕”!他们方才的放肆、攻讦、乃至污言秽语,无异于在太和殿上、在御座之前撒野!是赤裸裸的殿前失仪,是十恶不赦的大不敬之罪!
突如其来的死寂,如同厚重的铅云,瞬间笼罩了整个太和殿。
方才还唾沫横飞、意气风发的官员们,此刻都静如鹌鹑,冷汗涔涔,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所有人心惊胆战,几乎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无数道目光,或惊恐,或探究,或幸灾乐祸,都聚焦在那位一直沉默的太子身上。众人皆以为,这位年轻储君隐忍至此,必将勃然暴怒,要效仿其父皇当年手段,以雷霆之威,拿人开刀立威,用鲜血来洗刷这金殿之上的污浊。
空气凝固到了极点,仿佛下一刻就要爆裂开来。
“诸位,”
李承胤终于放下了手中那支朱笔。笔尖在白玉笔山上轻轻一顿,发出一声细微却清晰的轻响。他缓缓抬起了眼眸。
没有想象中的怒火滔天,没有预料中的雷霆震怒。那双凤眸之中,一片沉静,深不见底,如同蕴藏着万古寒潭。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带着一丝处理冗长公务被打扰后的淡淡不耐,平静得令人心头发毛,头皮发麻:
“既然,争吵完了?”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询问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么,有事启奏否?”
近乎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却陷入了一种更诡异、更令人不安的沉默。
官员们面面相觑,眼神交错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茫然与更深的恐惧。
这……这是什么路数?
真正有紧要政务需要禀报的大臣,此刻更是如履薄冰,面面相觑,犹豫踟蹰。
工部负责河渠事务、须发皆已花白的徐侍郎,终究是职责所在,硬着头皮出列:“臣工部侍郎徐进渠,有本奏。关于京郊文通河上游疏浚款项拨付及民夫征调。”
“讲。”李承胤的目光转向他,眼神专注平和,仿佛刚才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朝堂骂战从未发生过,而曹墉那番恶毒的污蔑也只是众人集体出现的幻听。
徐侍郎已经开始详细禀报工程进展、款项缺口以及征调民夫可能引发的民情顾虑。
李承胤凝神静听,修长的手指偶尔在奏折边缘轻轻划过。
待徐侍郎奏完,他便条理清晰地给出了批示:款项由户部即刻核拨,不得延误工期。征调民夫务须遵循自愿、有偿原则,地方官吏若有强征扰民之举,严惩不贷。
话语简洁,却直指要害,兼顾了工程进度与民生疾苦。
有了徐侍郎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并且平安无事,其他真正有要务在身的官员,才恭敬地、一个接一个地出列奏报。或是某地春耕需调配粮种,或是边关军械换防需协调,或是刑部上报几桩疑难积案请求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