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益民抬头看向阁楼上面,张丽丽身边四个孩子正窝在一起听故事,时不时还有小小的议论声,多么美好的一幕。

  李益民悠悠开口:多好的一幕啊,从前习惯了这样温馨的画面,现在看到却觉得奢侈,你们家媳妇教的真好,几个孩子都知书达理的。

  苏爸:我媳妇以前是小学老师呢,在学校可受欢迎了,哎,现在是没有学校了,连哥哥工作也没有的,只能在家里自己教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总不能以后长大了字都认不全。

  李益民吃惊:哦?还是人民教师呢,多好的职业呀。可惜了,我家那两个也到了上学的年纪,现在她妈妈在家自己教,孩子总也听不进去,愁得她天天发脾气。苏大哥,你看看这样行不,咱两家离得近,你就让你媳妇也教教我家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月1桶油怎么样。

  苏爸:那怎么好意思,孩子来就来呗,咱还能收你东西啊?

  苏家不缺油,明显上苏家装成吃不起油的样子,可是飞龙队十分缺,如果每个月一桶油,飞龙队低价来换,也算是变相帮扶了,这些亲朋好友真的很给力,从来也没拖过后腿。所以苏妈经常扯谎说,苏家今天在外面又淘了什么好东西回来,让飞龙队都来尝尝鲜,飞龙队里的人也很懂分寸,不会理所应当的接受,总是想方设法回馈一些自己能做的。

  比如小爷爷就经常拿着铁锹去排水渠检查,但凡发现哪里不好了,就自己动手修补上了。

  兰爸总是捡一些废弃的板子给大家做些小凳子,小桌子之类的。

  小表舅总是趁大家睡觉的时候悄悄起来,爬到自己的屋顶待上一两个小时,就怕大家睡熟了有人偷东西。

  大表舅总是和苏志邦两人打水的时候总是匀一些到苏家,说苏家孩子多,肯定需要水。

  这些人总是这样时时刻刻都泛着温暖的光,苏云有时候心里就想,上一世他们没有因为利益抛弃自己,这一世,自己也不会抛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帮扶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李益民:要的要的,我家那两个没有学习氛围,总是学了就忘,赵敏也不是专业的老师,经常教着教着就和我生闷气,我回家还要看她脸色呢。

  众人听了李益民的话都爆发出一阵揶揄的欢笑,原来基地长也是妻管严。

  张丽丽走下阁楼,对李益民说:李首长,谢谢您的信任,我每天上午会给孩子们上基础文化课,到时候让敏姐送孩子来就行了。

  李益民颔首:那太好了,我等下回去就和赵敏说,她估计要乐得飞上天。

  谈论完孩子的事情,苏云刚好端着一盆土豆放在厨房的空地上,说是给李首长尝尝家里自己种的小土豆。

  李益民好奇的看着这一盆叶子都要掉光的东西好奇道:这是什么呀?

  苏云:我们自己种的土豆啊,只不过现在没有光照,估计不会长很大。

  李益民吃惊道:你们还搞种植呢?我们基地之前也尝试过种植,但是都失败了,一开始太冷了,种不了。后面太热收益不好,搭起来的种植棚还给震塌了,现在也是一筹莫展呢。

  苏爸疑惑:之前怎么没听基地还有种植,咱们食堂也没提供过新鲜蔬菜啊。

  李益民无奈道:种植这一块一开始设想是很好的,就在防空洞的背面,只有几十个人在管理,种出来的东西都不够部队消耗,就一直没说。一开始还有养殖呢,只不过极寒都冻死了,一个种没留成。哎,每个基地情况都差不多,大家现在宁愿上山挖野菜也不愿投入精力在这方面了。

  苏云一边听他们聊天,一边和苏小姑把盆倒扣着,瞬间盆里的泥土就被抖落下来,一个个和冬枣那么大的土豆暴露出来,各自虽小,架不住量多,看起来就像是一串串葡萄。

  李益民:不错不错,至少有收成,可惜没有光照 ,不然长大了还能留种继续种。苏大哥,你们家人才可真是多,到时候天亮了,基地再次成立种植基地,欢迎你们踊跃报名啊。

  苏爸嘿嘿笑:好呀好呀,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种地习惯了,还真的有几个有经验的农民呢。

  李益民开心不已,这一趟没白来啊,飞龙队到处是人才,都怪他以前没有留意。

  快到晚饭时间,李益民谢绝了苏爸的挽留,拿起王杰送的樟木陀螺和细鞭匆匆赶回家告诉赵敏这个天大 的好消息,孩子们有书读了。

  王杰也没想到,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飞龙队莫名其妙好几个人都有个工作。

  第二天上午,赵敏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苏家。

  苏云一家热情地迎接他们,并安排他们在一楼客厅里上课,客厅的电视墙作为黑板,兰爸连夜赶制出来的长条桌刚好和沙发高度匹配,孩子们坐在沙发学习不会难受。

  张丽丽拿出手写好教材,耐心地给孩子们上起了课。

  苏云和赵敏也在一旁静静观察,看着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听讲,赵敏心里满是欣慰和感激。

  张丽丽教得很细致,她不仅教孩子们基础的语文、数学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孩子们也很喜欢张丽丽的课,他们觉得今天的课比之前的更正式一些,所以也学得格外专心,张丽丽还给给孩子们讲些有趣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渐渐地,李益民的两个孩子在张丽丽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也日益增加。

  张丽丽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赵敏的高度赞扬,感慨地说道:真没想到,我家里这两个牛仔子能对学习产生如此大的兴趣。谢谢你,丽丽!

  张丽丽微笑着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们的进步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给予了一点点帮助而已。

  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苏云一家和李益民一家的关系比之前在凌云小区更加亲密了。赵敏也真正和苏家成为了至交,有事没事经常互相串门,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而这段时间,兰爸也如约去防空洞里面的大仓库报到,登记的人得到指令,对他也特别友好,部队闲置的三轮车也分给他使用。每周兰爸就在仓库里面挑挑拣拣,桌椅缺胳膊少腿了,就拆其他的填补,总之,在兰爸的匠心巧手之下很多在报废边缘的家具都神奇的被修复好了,不仅使用功能恢复了,外观也被特别打磨过,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痕迹。

  仓库还有许多报废的电器,兰爸也申请拿回家修补,仓库负责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飞龙队也没闲着,自从兰爸去防空洞上班之后,经常带一些缺胳膊少腿的家具回来,他们每天下工了就过去搭把手,顺便也学一下手艺,久而久之,小舅舅最得真传,每天像个跟屁虫一样黏在兰爸身边,好多回苏云去他们家都能看到小表舅前前后后在忙。

  如今拿回来的电器,大多是厨房常见的电饭锅,电磁炉,热水壶之类的小家电,兰爸对电器没太多研究,拿回来拆了好几个,都没修好,沮丧得不行,他以前修家里的电器都是版本跟不上时代的那种。

  王杰知道了,喊苏云找了基本相关的书籍送给他,加上王杰本身就是制造业的,对电子元件比旁人都熟悉一些,两人摸索了半个月,竟也修好了好十来个小家电。

  兰爸每次带回来破破烂烂的家电,不会的就去喊王杰来一起捣鼓,小表舅也跟在一边收拾零配件,久而久之,手艺是越来越好了,普通的家电维修竟难不倒他们三人,然后他们跟着王杰一起钻研书籍,又盯上了基地的大机器,基地的许多大型设备其实都被损毁了,不能用的居多,只不过李益民也不着急,因为基地太缺电了,什么电器都没办法正常使用。

  但也不会阻止兰爸他们去研究,甚至到后面,仓库小家电能修的都修了,那些大家伙抬不出去的,李益民还允许他们进入仓库研究,防空洞的守卫一家习以为常了没并不会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