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七十二章 猴头菇,林蛙和巨蟒
戴红旗诧异地向着那只苏门答腊虎所在的方向看过去,立即看到了一幕诡异的画面。
只见苏门答腊虎前面的大树树干四米高的分叉上,一颗人头出现在那里。
这个人头上,黑白相间的头发随风飘扬。
人头的下面是一根长长地藤条,藤条下面是飘舞的树藤叶子。
猛然一看,这就是一个人站在半空之上,趴在树木上吞食着什么东西。
这景象,有些吓人。
要是在黑暗中,猛然看到这么个东西,保准会将魂都吓出来。
戴红旗愣了一下,再次仔细地一看,不由得笑了,没想到,这老虎居然找到了一个蘑菇。
没错,这个人头一样的东西,确实是蘑菇!猴头菇!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所以这个猴头菇看着像是一个人脑袋。
眼前的猴头菇上的那些黑色和黑褐色的东西,那东西叫树锈。
在远处看起来很难看。
因为野生猴头菇是长在树干上,根部和背面紧挨树皮。
树皮潮,所以猴头菇的背面和根部,会有一层黑褐色物质,叫树锈。
吃的时候,需要用水泡开后可以刮掉,或者揭去这薄薄的一层。野生猴头菇长在树干上,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吸收老树的汁液长大。
通常由山民采摘、太阳下晾晒。
虽然这棵猴头看起来不好看,但猴头可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
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
一般猴头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
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
不过,眼前这个猴头可是比起人的脑袋还要大得多。
她直径超过三十厘米,算是猴头菇之中的大个头了。
这样的猴头菇可不多见。
也就是在这种深山老林里面,而且是在国外,才能见到。
如果是在国内,就算在深山老林里面,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猴头菇。
就是因为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所以,这东西在国内,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进入深山之中采摘。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
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
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
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
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
再有清宫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
20世纪30年代,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
这里说道鲁迅,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
一家三口在家里吃饭。父亲看着孩子提问,鲁迅是谁。
孩子迅速回答,鲁迅,名鲁达,浙江周树之人。父亲和母亲当时目瞪口呆!
好了,言归正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个时候,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所以,一般人吃到的猴头,差不多都是人工培植的。
这种纯野生的,肯定是不多见的。
这个不多见,自然不包括戴红旗!
他之前在西南横断山脉深处,可是找到了一片树林,那片柞树林的树木上,长满了猴头菇。
那些猴头菇,全都被他收进空间。而且,他往空间收取了许多的柞树。
现在,他的空间的柞树林中,长满了猴头。
空间中的猴头,比起眼前的这个还要大,而且,空间中的猴头菇上,很干净,没有树锈。当然,猴头菇也不是只能吃,它还能当做药材。
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
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
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现代人多怕死,只要是提高免疫力,能够抗肿瘤的都是好东西。
更何况猴头菇还抗衰老、降血脂。
可以说,猴头菇把能够治疗的几种常见病,全都包括在内了。
这样的好东西,自然受人追捧。戴红旗自然也喜欢猴头菇,尽管他空间中猴头菇无数,但是发现了这么个野生的,他也是心中欢喜。
不过,有猴头菇的地方,不可能只有一个的。
戴红旗四下查看了一下,选定了一个方位。
他回头一看,立即又在其他一些树上,发现了一个猴头。
他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再次校正方位,又接连发现了两个。
戴红旗刚才用的方法,是一些采集野生猴头菇的老人之中流传的。
时间长了,采集野生猴头菇的人发现,猴头菇有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规律:远程成对而生。
也就是说,你看到一棵树上有只猴头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对的方向仔细看,在不远处的树上,必定还能找到另一只猴头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戴红旗刚才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不过,戴红旗后发现的这三个猴头的个头,都不如苏门答腊虎发现的这个大。
当然,这样的发现也算不错了。
这才是正常的,毕竟猴头的生长条件算是苛刻,野生的十分少见。
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
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所以,每一个猴头菇的出现,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戴红旗没有采摘猴头菇,而是连同树木一起收进空间中了。
接下来,戴红旗又在四周寻找其猴头菇来。
有着神识的帮助,他找其猴头菇很容易,不一会,他就在附近找了二十几个。
甚至是有的是一棵树上长了两个猴头菇。
这些猴头菇戴红旗都没有上树采摘,都是连树都收进空间中。
他将这些长者猴头菇的树木和之前收进空间的那些柞树林种在一起。有着空间灵气的滋养,这些猴头菇不会坏,只会不断分裂孢子,长出更多的猴头菇。
又在山林中逛了二十分钟,戴红旗突然听到了一阵蛙鸣。
他将神识延伸过去,很快就发现三十米开外有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溪,小溪中密密麻麻的都是一种黄褐色的蛙类。“咦,林蛙,这里居然有这么多的林蛙?”
戴红旗愣了一下,随即大喜。
林蛙可是制作哈士膜油的关键。
这里的哈士膜指的就是林蛙。
蛤士馍可是好东西,特别是东北的丛林里面出产的蛤士馍油,更是顶级,
哈士蟆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
哈士蟆油的蛋白质含量为76%,其中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其次为脂肪和糖类,所以它才是真正的名贵中药材。
哈士蟆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
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
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赤气、肿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去劳劣、解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
最主要的是,哈士蟆油目前国内市场上万元每斤。
一克超过十块钱,这么有前途的东西,戴红旗自然不能放过。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戴红旗开始来到那条小溪,下到小溪中开始抓林蛙。
抓了几百只林蛙,戴红旗将它们养子空间树林中的一条小溪中。然后,他带着那只苏门答腊虎继续往前走。
不知道走了多远,戴红旗突然停下脚步。
他感觉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危险的存在,赶忙冲着那只苏门答腊虎喝叫一声。
那家伙此刻也反应过来,赶忙抽身后退,直接躲闪到戴红旗身后。
“沙沙!”只听到前面的灌木草丛响声不断。
很快一条大腿粗细的大蟒现出身形。
这条巨蟒的身体并不出,只有五米多点。
但是一身的鳞甲非常怪异。并不像寻常网纹蟒那样呈灰褐色,而是一身金黄色的皮肤。
猛然看上去,和人们养的黄金蟒宠物很类似。
但是戴红旗知道这绝对不是黄金蟒。
黄金蟒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本身就是种病态。
而且因为体内缺少黑色素。造成免瘦力低下很容易患上多种疾病。
这种蟒蛇,在野外根本生存不了。
眼前的蟒蛇则不同,它那身金色的斑纹在黑夜中微微闪烁着幽光,看上去宛如一堆会动的黄金。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家伙的气血非常强大。
戴红旗诧异地向着那只苏门答腊虎所在的方向看过去,立即看到了一幕诡异的画面。
只见苏门答腊虎前面的大树树干四米高的分叉上,一颗人头出现在那里。
这个人头上,黑白相间的头发随风飘扬。
人头的下面是一根长长地藤条,藤条下面是飘舞的树藤叶子。
猛然一看,这就是一个人站在半空之上,趴在树木上吞食着什么东西。
这景象,有些吓人。
要是在黑暗中,猛然看到这么个东西,保准会将魂都吓出来。
戴红旗愣了一下,再次仔细地一看,不由得笑了,没想到,这老虎居然找到了一个蘑菇。
没错,这个人头一样的东西,确实是蘑菇!猴头菇!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所以这个猴头菇看着像是一个人脑袋。
眼前的猴头菇上的那些黑色和黑褐色的东西,那东西叫树锈。
在远处看起来很难看。
因为野生猴头菇是长在树干上,根部和背面紧挨树皮。
树皮潮,所以猴头菇的背面和根部,会有一层黑褐色物质,叫树锈。
吃的时候,需要用水泡开后可以刮掉,或者揭去这薄薄的一层。野生猴头菇长在树干上,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吸收老树的汁液长大。
通常由山民采摘、太阳下晾晒。
虽然这棵猴头看起来不好看,但猴头可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
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
一般猴头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
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
不过,眼前这个猴头可是比起人的脑袋还要大得多。
她直径超过三十厘米,算是猴头菇之中的大个头了。
这样的猴头菇可不多见。
也就是在这种深山老林里面,而且是在国外,才能见到。
如果是在国内,就算在深山老林里面,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猴头菇。
就是因为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所以,这东西在国内,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进入深山之中采摘。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
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
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
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
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
再有清宫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
20世纪30年代,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
这里说道鲁迅,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
一家三口在家里吃饭。父亲看着孩子提问,鲁迅是谁。
孩子迅速回答,鲁迅,名鲁达,浙江周树之人。父亲和母亲当时目瞪口呆!
好了,言归正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个时候,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所以,一般人吃到的猴头,差不多都是人工培植的。
这种纯野生的,肯定是不多见的。
这个不多见,自然不包括戴红旗!
他之前在西南横断山脉深处,可是找到了一片树林,那片柞树林的树木上,长满了猴头菇。
那些猴头菇,全都被他收进空间。而且,他往空间收取了许多的柞树。
现在,他的空间的柞树林中,长满了猴头。
空间中的猴头,比起眼前的这个还要大,而且,空间中的猴头菇上,很干净,没有树锈。当然,猴头菇也不是只能吃,它还能当做药材。
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
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
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现代人多怕死,只要是提高免疫力,能够抗肿瘤的都是好东西。
更何况猴头菇还抗衰老、降血脂。
可以说,猴头菇把能够治疗的几种常见病,全都包括在内了。
这样的好东西,自然受人追捧。戴红旗自然也喜欢猴头菇,尽管他空间中猴头菇无数,但是发现了这么个野生的,他也是心中欢喜。
不过,有猴头菇的地方,不可能只有一个的。
戴红旗四下查看了一下,选定了一个方位。
他回头一看,立即又在其他一些树上,发现了一个猴头。
他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再次校正方位,又接连发现了两个。
戴红旗刚才用的方法,是一些采集野生猴头菇的老人之中流传的。
时间长了,采集野生猴头菇的人发现,猴头菇有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规律:远程成对而生。
也就是说,你看到一棵树上有只猴头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对的方向仔细看,在不远处的树上,必定还能找到另一只猴头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戴红旗刚才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不过,戴红旗后发现的这三个猴头的个头,都不如苏门答腊虎发现的这个大。
当然,这样的发现也算不错了。
这才是正常的,毕竟猴头的生长条件算是苛刻,野生的十分少见。
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
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所以,每一个猴头菇的出现,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戴红旗没有采摘猴头菇,而是连同树木一起收进空间中了。
接下来,戴红旗又在四周寻找其猴头菇来。
有着神识的帮助,他找其猴头菇很容易,不一会,他就在附近找了二十几个。
甚至是有的是一棵树上长了两个猴头菇。
这些猴头菇戴红旗都没有上树采摘,都是连树都收进空间中。
他将这些长者猴头菇的树木和之前收进空间的那些柞树林种在一起。有着空间灵气的滋养,这些猴头菇不会坏,只会不断分裂孢子,长出更多的猴头菇。
又在山林中逛了二十分钟,戴红旗突然听到了一阵蛙鸣。
他将神识延伸过去,很快就发现三十米开外有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溪,小溪中密密麻麻的都是一种黄褐色的蛙类。“咦,林蛙,这里居然有这么多的林蛙?”
戴红旗愣了一下,随即大喜。
林蛙可是制作哈士膜油的关键。
这里的哈士膜指的就是林蛙。
蛤士馍可是好东西,特别是东北的丛林里面出产的蛤士馍油,更是顶级,
哈士蟆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
哈士蟆油的蛋白质含量为76%,其中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其次为脂肪和糖类,所以它才是真正的名贵中药材。
哈士蟆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
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
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赤气、肿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去劳劣、解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
最主要的是,哈士蟆油目前国内市场上万元每斤。
一克超过十块钱,这么有前途的东西,戴红旗自然不能放过。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戴红旗开始来到那条小溪,下到小溪中开始抓林蛙。
抓了几百只林蛙,戴红旗将它们养子空间树林中的一条小溪中。然后,他带着那只苏门答腊虎继续往前走。
不知道走了多远,戴红旗突然停下脚步。
他感觉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危险的存在,赶忙冲着那只苏门答腊虎喝叫一声。
那家伙此刻也反应过来,赶忙抽身后退,直接躲闪到戴红旗身后。
“沙沙!”只听到前面的灌木草丛响声不断。
很快一条大腿粗细的大蟒现出身形。
这条巨蟒的身体并不出,只有五米多点。
但是一身的鳞甲非常怪异。并不像寻常网纹蟒那样呈灰褐色,而是一身金黄色的皮肤。
猛然看上去,和人们养的黄金蟒宠物很类似。
但是戴红旗知道这绝对不是黄金蟒。
黄金蟒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本身就是种病态。
而且因为体内缺少黑色素。造成免瘦力低下很容易患上多种疾病。
这种蟒蛇,在野外根本生存不了。
眼前的蟒蛇则不同,它那身金色的斑纹在黑夜中微微闪烁着幽光,看上去宛如一堆会动的黄金。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家伙的气血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