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记空降后,我青云直上 第224章 破局之法

小说:女书记空降后,我青云直上 作者:江小鱼吖 更新时间:2025-07-15 11:27:27 源网站:2k小说网
  ();

  江辰站在工信局大楼外,初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眉宇间的凝滞。

  沈清玥避而不见的态度,将“青山坳菌菇项目”死死封冻。

  他知道,指望沈清玥主动松口,无异于痴人说梦。

  硬闯?只会让关系更僵,项目彻底无望。

  他深吸一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目光投向远处车水马龙的街道,大脑飞速运转。

  “卡在工信局的是立项审批和后续设备引进……”

  江辰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掌心划动。

  “立项是为了拿政策、要资金、引设备……但如果,我们能绕开这个‘名分’,先解决最核心的‘销路’和‘生产’问题呢?”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闪过脑海。

  他猛地转身,大步流星地朝扶贫办走去,步伐比来时坚定了许多。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拨通了马德才的电话。

  “老马,带上青山坳的详细资料,特别是之前联系的潜在客户和你们摸索的种植技术要点,马上过来!”

  马德才来得很快,脸上带着一丝忐忑和期待。

  “江局,有眉目了?”

  江辰没直接回答,把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

  “看看这个,《关于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小微项目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农业厅去年发的。”

  马德才狐疑地翻看。

  “这个……跟咱们项目有啥关系?咱这规模,不算‘小微’了吧?而且涉及烘干设备,这算工业范畴,归工信局管啊。”

  “关键就在‘初加工’三个字!”江辰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

  “文件里明确了,对于贫困地区农户或合作社自办、自用的初级农产品设施,鼓励地方农业部门牵头协调,简化审批流程,甚至可以以‘技术扶持’或‘设施共享’的形式先行先试,后续补办手续。”

  “重点在于,它强调的是‘解决农产品出路、防止损耗、助农增收’!”

  他点了点计划书里关于前期试种成果的部分。

  “所以,核心痛点不是立刻大规模产业化,而是先解决‘鲜菇变干菇’的瓶颈,把产品能稳定地卖出去,让老百姓先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有了收益,信心和市场自然就来了。”

  马德才眼睛渐渐亮了,但仍有顾虑。

  “江局,您是说……我们先不搞大的产业化基地,就集中火力,搞个村集体的小型烘干作坊?用这个农业厅的文件,走农业口的绿色通道?”

  “对!”

  江辰斩钉截铁,“烘干设备是关键。由村里合作社名义申请,我们扶贫办联合农业局去推动,绕开工信局那个大坎!”

  “等作坊运转起来,产品有了稳定销路,市场反响好了,再回过头来推动完整的产业化基地立项。”

  “那时,水到渠成,工信局那边,我这个副局长签字盖章,谁也挑不出大毛病!”

  马德才一拍大腿,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妙啊,江局!这招‘农村包围城市’,绝了!立项审批卡我们,我们就先不立那个项!把根扎稳了,果子结出来,看谁还能拦!”

  “先别高兴太早。”江辰给他泼了盆冷水。

  “农业局那边也得有人支持,你立刻去办几件事……”

  “明白!我这就去办!”

  马德才像打了鸡血,夹着包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江辰像一枚精准运转的齿轮。

  他亲自跑了几趟市农业局,找分管副局长和特色产业科的负责人。

  他没有提工信局的卡壳,只强调青山坳菌菇的品质优势、农户的迫切需求以及省厅那份指导意见的精神。

  “张局,王科,情况就是这样。老百姓守着金疙瘩卖不出去,眼瞅着烂在地里,心疼啊!我们不是要一步登天搞大工业,就是先解决‘从鲜到干’这临门一脚的问题。”

  江辰言辞恳切,摆事实,讲政策,谈民生。

  农业局的张副局长是个务实派,早就听说过青山坳菌菇品质好但卖难的问题,又看到省厅文件的支持,扶贫办这边还主动扛责任、跑对接。

  他略作沉吟,便点了头。

  “江局有心了。这事,于情于理于政策,都该支持!特色产业科牵头,尽快去青山坳实地考察评估,只要方案可行,技术指导我们包了!”

  最大的外部障碍之一,在江辰的迂回策略下,被顺利打通。

  与此同时,马德才那边的进展也传来好消息。

  一家本地的食品加工企业“绿源斋”,对青山坳试种的羊肚菌和黑虎掌干品非常感兴趣,在得知即将解决烘干问题后,直接表示愿意签订意向性包销协议,价格也相当不错。

  设备供应商也筛选出了两家性价比高的备选。

  然而,就在江辰和马德才带着农业局的技术员以及设备供应商代表,满怀希望地驱车前往青山坳,准备实地敲定合作社场地和设备安装事宜时,意外发生了。

  通往青山坳的最后一段山路,年久失修,被前几天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冲垮了一段路基。

  车子陷在泥泞里,动弹不得。

  看着眼前垮塌的土石和浑浊的泥水,设备供应商的代表脸色有点难看。

  “江局,马主任,这路……设备就算运来了,怎么进去?安装调试都是问题啊。而且以后原料运出、成品运出,都是大麻烦。”

  供应商代表皱着眉,语气带着犹豫。农业局的技术员也面露难色。

  马德才急得直冒汗,对着闻讯赶来的村支书吼。

  “老赵!不是早就报上来要修这段路吗?怎么还这样!”

  村支书赵老栓满脸沟壑,搓着手,又急又愧。

  “马主任,报是报了,可乡里说没钱,一直批不下来啊!这……这真是……”

  气氛一下子僵住了。交通是命脉,路不通,烘干设备运不进去,鲜菇运不出来,一切都是空谈。

  设备供应商和农业局技术员交换着眼神,显然在考虑是否要打退堂鼓。

  江辰蹲下身,仔细查看路基塌陷的情况,又看了看四周的地形。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眼神异常冷静。

  “路,必须修!而且要快!”

  他斩钉截铁地说,目光扫过众人。

  “老赵,村里能组织多少劳力?立刻召集!”

  “能凑二三十个壮劳力!”赵老栓连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