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容音能说出这话,就代表她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考虑。

  顾云枝,害死了她的兄长。

  分明她已经重生了,却眼睁睁的看着兄长就这么死去。

  之所以还能够保持冷静,不过是不愿意让亲者痛仇者快。

  她依稀记得,上辈子顾云枝看着自己被痛苦折磨,因为亲人死去而浑浑噩噩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戏谑神色。

  “阿兄死了,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沈棕狠狠的一拳打在边上,眼泪不自觉。

  事到如今,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阿兄,那个让自己很是尊敬的阿兄,就这么死了。

  “这个仇自然是要报的,但是眼下我们自身难保,需要好好筹谋,否则不仅不能够为了阿兄报仇,可能还会将自己搭上去。”

  沈容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冷静下来,可她又何尝不是在克制着情绪呢。

  另一边的沈棕似乎是听出了阿姐口中的痛苦,心中不由一阵懊恼。

  他太冲动了,分明阿姐也失去了自己的兄长,两个人还是血脉相连,自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妹!

  可阿姐为了剩下的家人,必须强行振作起来。

  在他和沈父昏迷的时候,阿姐必然也是有过极度痛苦挣扎的时候。

  只是在他们两个人醒来以后,阿姐就把这份痛苦给藏了起来。

  “我知道了阿姐,这段时间我不会做些什么的,一切都听阿姐的安排。”

  见到沈棕冷静了下来,沈容音暗暗松了一口气。

  她已经失去了沈琛,不能失去沈棕和父亲了。

  “琛儿不会白死的。”

  丧子之痛让沈父的声音瞬间苍老了不少。

  朝堂之上的事情,沈容音自然没有沈父清楚。

  和太后作对这么多年,对于太后,沈父的了解很深。

  “音音如此一谋划,如今军中想必对九王爷已经没有了拥护,他这个身为儿子的看不出来,可太后老谋深算,必然是能够察觉到端倪的。”

  “只要京中的太后知道了消息,必然会有所动作,事情若是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那你们觉得,太后会怎么做?”

  沈父转头询问两个孩子。

  虽说沈棕的头脑也很好,但是到底比不过沈容音。

  沈容音几乎是立马就反应了过来,眼神之中迸发光亮。

  “太后必然会选择舍弃这里!”

  西北原本就是慕家的地盘,太后之前不过是想安排楚玄烨进来分一杯羹,如今这边的计划满盘皆输,若是继续筹谋的话要花上不少的时间。

  “陛下如今身子渐渐不好了起来,朝中政局紧张的很,太后不可能放任九王爷继续留在边关三年五载的。”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让九王爷回到京城,彻底放弃西北军这边的权势争夺。”

  见到沈棕一下没反应过来,沈容音耐心解释。

  毕竟她重活过一世,朝堂之上的纷争见得多了,自然也明白的比这个时候还算是不谙世事的沈棕快一些。

  沈父赞许的看着女儿,点了点头。

  比起儿子,或许女儿才是和自己最像的,只是比起有时候过分执拗的自己来说,女儿的性子要灵活的多了。

  只可惜,世人对女子多有偏见,否则女儿倒是很适合入朝为官。

  “对,音音这几日的举动,非但是报仇了,而且还间接帮了慕将军一把,让他能够更快的收拢被九王爷分走的西北军的权力。”

  而慕将军掌权的好处,沈家三人心里都清楚的很。

  想必只要楚玄烨回京,过不了多少时日,沈家人也能恢复身份,回到京城了。

  而就像是沈父想的那样。

  还在京城的太后,不过几日就收到了快马加鞭传回来的消息。

  庄重肃慕的慈宁宫内,坐在上首,头戴碧绿翡翠,面容华贵约莫不到五十的妇人凝重着眉宇。

  听到下头的人说完了消息,她挥了挥手,示意要人退下。

  一边的玉嬷嬷很是有眼力见的上前,轻手轻脚的替太后**穴位,小心开口劝慰。

  “太后娘娘,九王爷已经做的很好了,如今出了这样的意外,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更何况,沈家不是也死了一个人吗?也算是王爷替太后娘娘您出气了。”

  “糊涂!”太后轻嗤一声,“沈家死了个人算什么?不过是几只蝼蚁罢了。”

  “为了沈家一个人,坏了烨儿在边关这么多年的谋划,实在是……顾家姑娘也是个不中用的,眼皮子居然这样的浅,哀家当初也是看走眼了,居然想着是个得用的,才安排在烨儿身边。”

  这次的事情,说白了便是顾云枝的算计引起的,这让太后十分的不满。

  沈家人事情小,可这动摇了军心事情大啊!

  “到底是个小姑娘,没什么眼光,哪里比得上太后娘娘您有谋划。”玉嬷嬷宽慰了两句,而后便转了话头,“太后娘娘,如今陛下病的厉害,今儿个皇后娘娘还遣人来问了,要不要在宫中办一场法事,给陛下祈福。”

  “这种小事儿,你让她自己做决定,事事都来问哀家,哀家要她这个皇后做什么?”

  提起同为自己儿子的皇帝,太后眼中便没有了如同对待楚玄烨一样的关心,反倒是显得十分的不耐烦。

  非但没有一点儿关心皇帝病情的意思,反倒是想着借此生事。

  “皇帝一日病的比一日厉害,你替哀家送信去边关,催着烨儿赶紧回来。”太后声音冷漠,“这些年下来,皇帝年岁渐渐大了,倒是开始防备着哀家,有意立个太子。”

  “哀家只有一个儿子,这皇位让他做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抬举他了。”

  太后说这话的时候,漫不经心的话语让人骨头都凉了几分。

  玉嬷嬷虽然是自幼伺候太后的,算是太后最信任的下人,可有些事儿太后还是不过她的手。

  玉嬷嬷也很识趣的没有去问,更是不敢细想。

  为何原本身子康健的皇帝,在九王爷去了边关之后,身子骨便一日日的差了下去?

  她身子打了个颤,不敢继续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