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悍匪 第88章 陈卓献宝

小说:边境悍匪 作者:盛京 更新时间:2025-07-17 18:08:58 源网站:2k小说网
  ();

  “公主殿下本来要来找您的,被奴婢等劝住了,公主若来怎么能瞒得过长安城各府的眼线?您说对么?”

  丹露从小跟在临安公主身边,经受过宫廷礼仪系统性地教育。

  若在陈卓抵达长安城当夜,堂堂公主亲自到中郎将府邸拜访。

  长安城人多嘴杂,风言风语传起来对临安公主的名节不利,指不定传出什么难听的流言蜚语。

  陈卓闻言微微颔首,向丹露叉手行礼。

  “丹露姑娘说得对,是本官想得少了,丹露姑娘今晚来,所为何事?”

  丹露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陈卓。

  “明日,花萼相辉楼,公主为大人订了雅间,请大人准时赴约。”

  长安城有两座酒楼最出名,其一,叫樊楼,多是朝中官员商议要事聚集之地。

  其二,叫花萼相辉楼,汇聚了大江南北的名菜美食,无论是歌舞还是酒食,都是一等一的好。

  陈卓展开一看,时间定在了黄昏后。

  “请丹露姑娘回去告诉殿下,陈卓一定准时过去。”

  送别了丹露,陈卓并未休息,而是去了书房。

  他来长安城的路上绘制了不少图纸,如今,该是这些东西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清晨,太极宫。

  兵部司郎中宋宇亲自到陈卓府邸相迎,与陈卓一起前往太极宫上朝。

  昨日,宋宇因为公派不在长安城,不然,去城门口迎接陈卓,肯定有宋宇一份。

  “宋兄,你的身体怎么样了?”

  陈卓关切地问道。

  “阴天下雨的时候,伤口的位置发痒,不过没什么大碍。”

  宋宇笑呵呵地说道。

  “陈大人,我给你说说咱们大羽国朝堂的格局。”

  宋宇来到京城时间不算短,对大羽国朝局了解还算细致。

  大羽国的文官,以中书令张九玄为首,门下侍中、尚书仆射萧崇为辅。

  张九玄深得皇帝信任,秉承中庸之道,从不参与朝中任何争斗。

  侯君礼性情耿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儿子已经与金陵公主定亲。

  萧崇属于鸽派,为人能力不错,就是比较吝啬爱财,当然这不算什么大缺点。

  大羽国的武官,则以开国延续下来的国公勋贵为核心。

  魏国公裴忌、薛国公长孙顺德、邢国公房卯、蔡国公杜绘、吴国公尉迟玄、翼国公秦彻。

  其中吴国公尉迟玄镇守云南,翼国公秦彻镇守西北边陲,其余四位国公都在长安城。

  陈卓闻言眸子一转,问道。

  “宋兄,太子殿下在京城,口碑如何?”

  “太子殿下敦厚仁善,朝中臣子就没有不夸太子的。”宋宇回答得干脆。

  “不过我听说陛下对太子的性格不大满意,一直希望太子能更加强硬。”

  吱呀——

  奉天殿大门忽然打开,赵德庸的声音传来。

  “陛下临朝,百官觐见!”

  群臣陆续走入奉天殿之中,依照官职高低站在了自己应该站的地方。

  随后,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老实讲,陈卓站在百官的末尾,根本看不清皇帝到底长得什么样。

  “众爱卿,平身!”

  皇帝李景深说了一声,随后,与群臣商议国事。

  陈卓耐心听着,结果这国事一商议就商议了一个半时辰多。

  从军务到农务,从赋税收缴到修筑河堤防御水患,五花八门。

  陈卓心里在想,都说当皇帝威风八面,可一天天处理政务,就要耗费大半天时间。

  日日处理,永远没有尽头,倒也是个苦差事。

  当所有的事情商议完,皇太子李成英方出来说道。

  “父皇,岭南道中郎将陈卓昨日已经到了京城,如今就在大殿之上,您看?”

  李景深疲惫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哦?陈爱卿已经到了?快,近前说话!”

  李成英给百官最后的陈卓使了一个眼色,陈卓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走去。

  两侧的百官都用审视的目光看着陈卓,有欣赏,有不屑,还有深深的恶意……

  到了御阶之下,陈卓跪地叩首。

  “末将陈卓,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李景深满意地看着陈卓,赞道。

  “陈卓,这英雄自古出少年,故人诚不我欺,有胆量有能力!好!”

  李景深大手一挥,道。

  “来啊,赏赐陈爱卿蜀锦狮子纹袍,配银鱼袋!”

  “另赏赐陈爱卿描金横刀一柄!愿你为我大羽,建功立业!”

  群臣闻言皆是面露惊讶之色。

  这蜀锦狮子纹袍,是大羽国专门赏赐给高级武官的衣衫,再往上便是麒麟纹袍。

  至于银鱼袋的意义更不一般,此物只赏赐给五品以上的武官。

  有了银鱼袋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进出宫禁之内。

  陛下这是将陈卓当心腹培养了!

  “末将陈卓,谢陛下恩赏!”

  陈卓领旨谢恩,这边刚起来,就听李景深说道。

  “陈卓,你在边陲立下汗马功劳,可还有什么想求的?”

  陈卓思索片刻,道。

  “陛下,陛下给臣的赏赐厚重臣惶恐,臣有一件事情,想请陛下您恩准。”

  李景深含笑,说道。

  “陈爱卿请讲。”

  陈卓从衣袖里面取出一份厚重的奏疏,道。

  “陛下,臣从岭南来到京城,途经江南道,见到江南道百姓耕种的场景,臣本是农户出身,从小在山野田间玩耍。”

  “也曾经帮助父母务农,深知百姓疾苦,而江南道等地百姓所用的直犁沉重、不便,尤其是在江南八州更是如此。”

  蜀王李成会闻言,对陈卓说道。

  “陈卓,你莫非要为江南道百姓,求个减税不成?”

  江南道可是大羽国的财税重地,陈卓初来乍到不知死活,若当真要为江南道减税,休想有好下场。

  陈卓摇了摇头,上前一步。

  “陛下,臣冥思苦想许久,认为江南等南边,并不适合用直犁耕种,故臣将直犁进行改动,新研制了一种犁,名为——曲辕犁!”

  “曲辕犁的长度只有直犁的三分之一左右,转弯时候的幅度亦缩小了一半,适合小块的水田,而南方多山多水,小块的水田极多,直犁其实并不适合这样的地方。”

  李景深命赵德庸将奏疏图纸呈递上来,看了一会儿,李景深高声道。

  “丁举,你来看看,陈卓的这设计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