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飞撇撇嘴:“切,又来这套,当我三岁小孩呢?”
不过他也就是嘴上抱怨两句,对于苏铭的“学神”光环,他现在是服气得五体投地。
苏铭没再理会郭飞的耍宝,他已经熟练地在脑海中打开了系统自带的资料库。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军事图书馆,还是带智能检索的那种。
他心念一动,开始搜索关键词:
“网络中心战,定义,核心要素,相关案例,反制措施……”
海量的信息瞬间被筛选、整理、罗列出来,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啧啧,这系统真是贴心小棉袄啊。”苏铭在心里感慨。
他快速浏览着这些资料,同时也没忘了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卷值余额。
刚刚兑换“高级战术指挥”花掉了五十万,现在还剩下一百七十五万。
等等,系统提示剩余135万?
苏铭愣了一下,难道是刚才信息洪流太猛,自己脑子有点短路记错了?
他仔细瞅了瞅系统界面上那个明晃晃的数字:1350000。
“我擦,难道是系统维护费?还是智商税?”苏铭小声嘀咕了一句。
算了,反正也差不太多。
可能是刚才兑换的时候有什么隐藏手续费吧。
毕竟是“高级”技能。
一百三十五万就一百三十五万吧,家大业大,不差这点。
他的目光在系统商城里溜达了一圈,很快又锁定了一个新目标。
“战场信息融合”技能,售价八十万内卷值。
这个技能的介绍是:
能够高效整合战场上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海量信息。
快速形成清晰、准确的战场态势感知,并辅助指挥官进行决策。
“好家伙,这不就是为联合作战量身定做的吗?”苏铭眼睛一亮。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战。
谁能更快更准地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个“战场信息融合”技能,配合他刚刚到手的“高级战术指挥”。
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双剑合璧啊!
不过,八十万内卷值……
苏铭摸了摸下巴,看了看自己目前的一百三十五万余额。
虽然够买,但买了之后就只剩下五十五万了,有点肉疼。
不过好在马上就有一个三十万内卷值的任务等着他。
“嗯,不急,不急。”苏铭打定了主意,“先把这个‘网络中心战’的任务给完成了,拿到那三十万内卷值再说。”
到时候,一百六十五万内卷值,再买个八十万的技能,还能剩八十五万,心里踏实。
地主家也得有点余粮不是?
未雨绸缪,这才是成熟男人该有的稳重。
就在他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时,上课铃响了。
李建国老师抱着教案地走进了教室。
他还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样子。
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在同学们脸上一扫,最后在苏铭身上多停留了零点几秒。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一场模拟对抗,直观感受了现代战争中战术协同的重要性。”
李建国老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联合作战的理论学习。”
“重点探讨一个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又叫Network-Centric Warfare,简称NCW。”
李建国老师扶了扶眼镜,开始了他的讲解。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提出,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首次大规模的实战应用,取得了颠覆性的战果。”
李建国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同学。
“那么,问题来了。”
李建国老师习惯性地敲了敲投影幕布,发出“叩叩”的声响,将大家的注意力再次拉回。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首次大规模应用网络中心战,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么谁能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以及刚才看到的资料,概括一下,它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这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毕竟教材上都有。
但要概括得精准,还得有点自己的理解,那就很难了!
片刻后,秦晓举起了手。
“老师,我认为最核心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的速度极快,使得各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协同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秦晓站起身,声音清晰地回答道。
李建国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嗯,秦晓同学说得很好,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这确实是网络中心战的一大亮点。”
“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他目光再次巡视。
“老师,我补充一点!”孟德站起来,声音洪亮,
“我认为还有一点是精准打击能力的大幅增强。”
“这主要依赖于无处不在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大量投入使用的无人机侦察平台,使得发现即摧毁成为可能。”
“说得不错,精准打击也是其重要特征。”李建国赞许地点头。
就在孟德话音落下的瞬间,苏铭的脑海里,“叮”的一声轻响,系统那熟悉的提示音准时上线了。
【任务提示:已识别“网络中心战”2个核心要素(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精准打击能力)。需再找出3个核心要素,方可完成“初探网络中心战”任务。】
嘿,才两个?
苏铭嘴角微微上扬。
看来这三十万内卷值,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嘛。
不过……对他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老师,我想试着补充一下。”
苏铭清了清嗓子,缓缓举起了手。
唰!
全班同学的目光,包括李建国老师的,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苏铭身上。
这家伙,总是能语出惊人,他这次也想看看苏铭会说出什么答案!
“苏铭同学,请讲。”
苏铭深吸一口气,站直了身体。
“我认为,除了秦晓和孟德同学提到的两点,网络中心战的核心要素,至少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他声音不大,但异常沉稳。
配合着“高级战术指挥”技能带来的那种莫名的自信气场,竟让整个教室都为之一静。
“第一,构建‘无缝信息网络’。”
苏铭伸出一根手指,“这不仅仅是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实现从战场侦察、态势感知、指挥决策到火力打击的快速闭环,让信息流在各个节点之间高速、无障碍地流转,真正做到‘信息即力量’。”
“第二,采用‘分布式指挥’模式。”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传统的树状指挥结构,一旦中心节点被摧毁,整个体系就可能瘫痪。”
“而网络中心战强调的是去中心化、扁平化的指挥网络。”
“每个作战单元既是信息节点,也是决策节点,具备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
“从而大大增强了整个作战体系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
郭飞撇撇嘴:“切,又来这套,当我三岁小孩呢?”
不过他也就是嘴上抱怨两句,对于苏铭的“学神”光环,他现在是服气得五体投地。
苏铭没再理会郭飞的耍宝,他已经熟练地在脑海中打开了系统自带的资料库。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军事图书馆,还是带智能检索的那种。
他心念一动,开始搜索关键词:
“网络中心战,定义,核心要素,相关案例,反制措施……”
海量的信息瞬间被筛选、整理、罗列出来,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啧啧,这系统真是贴心小棉袄啊。”苏铭在心里感慨。
他快速浏览着这些资料,同时也没忘了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卷值余额。
刚刚兑换“高级战术指挥”花掉了五十万,现在还剩下一百七十五万。
等等,系统提示剩余135万?
苏铭愣了一下,难道是刚才信息洪流太猛,自己脑子有点短路记错了?
他仔细瞅了瞅系统界面上那个明晃晃的数字:1350000。
“我擦,难道是系统维护费?还是智商税?”苏铭小声嘀咕了一句。
算了,反正也差不太多。
可能是刚才兑换的时候有什么隐藏手续费吧。
毕竟是“高级”技能。
一百三十五万就一百三十五万吧,家大业大,不差这点。
他的目光在系统商城里溜达了一圈,很快又锁定了一个新目标。
“战场信息融合”技能,售价八十万内卷值。
这个技能的介绍是:
能够高效整合战场上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海量信息。
快速形成清晰、准确的战场态势感知,并辅助指挥官进行决策。
“好家伙,这不就是为联合作战量身定做的吗?”苏铭眼睛一亮。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战。
谁能更快更准地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个“战场信息融合”技能,配合他刚刚到手的“高级战术指挥”。
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双剑合璧啊!
不过,八十万内卷值……
苏铭摸了摸下巴,看了看自己目前的一百三十五万余额。
虽然够买,但买了之后就只剩下五十五万了,有点肉疼。
不过好在马上就有一个三十万内卷值的任务等着他。
“嗯,不急,不急。”苏铭打定了主意,“先把这个‘网络中心战’的任务给完成了,拿到那三十万内卷值再说。”
到时候,一百六十五万内卷值,再买个八十万的技能,还能剩八十五万,心里踏实。
地主家也得有点余粮不是?
未雨绸缪,这才是成熟男人该有的稳重。
就在他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时,上课铃响了。
李建国老师抱着教案地走进了教室。
他还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样子。
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在同学们脸上一扫,最后在苏铭身上多停留了零点几秒。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一场模拟对抗,直观感受了现代战争中战术协同的重要性。”
李建国老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联合作战的理论学习。”
“重点探讨一个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又叫Network-Centric Warfare,简称NCW。”
李建国老师扶了扶眼镜,开始了他的讲解。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提出,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首次大规模的实战应用,取得了颠覆性的战果。”
李建国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同学。
“那么,问题来了。”
李建国老师习惯性地敲了敲投影幕布,发出“叩叩”的声响,将大家的注意力再次拉回。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首次大规模应用网络中心战,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么谁能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以及刚才看到的资料,概括一下,它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这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毕竟教材上都有。
但要概括得精准,还得有点自己的理解,那就很难了!
片刻后,秦晓举起了手。
“老师,我认为最核心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的速度极快,使得各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协同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秦晓站起身,声音清晰地回答道。
李建国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嗯,秦晓同学说得很好,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这确实是网络中心战的一大亮点。”
“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他目光再次巡视。
“老师,我补充一点!”孟德站起来,声音洪亮,
“我认为还有一点是精准打击能力的大幅增强。”
“这主要依赖于无处不在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大量投入使用的无人机侦察平台,使得发现即摧毁成为可能。”
“说得不错,精准打击也是其重要特征。”李建国赞许地点头。
就在孟德话音落下的瞬间,苏铭的脑海里,“叮”的一声轻响,系统那熟悉的提示音准时上线了。
【任务提示:已识别“网络中心战”2个核心要素(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精准打击能力)。需再找出3个核心要素,方可完成“初探网络中心战”任务。】
嘿,才两个?
苏铭嘴角微微上扬。
看来这三十万内卷值,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嘛。
不过……对他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老师,我想试着补充一下。”
苏铭清了清嗓子,缓缓举起了手。
唰!
全班同学的目光,包括李建国老师的,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苏铭身上。
这家伙,总是能语出惊人,他这次也想看看苏铭会说出什么答案!
“苏铭同学,请讲。”
苏铭深吸一口气,站直了身体。
“我认为,除了秦晓和孟德同学提到的两点,网络中心战的核心要素,至少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他声音不大,但异常沉稳。
配合着“高级战术指挥”技能带来的那种莫名的自信气场,竟让整个教室都为之一静。
“第一,构建‘无缝信息网络’。”
苏铭伸出一根手指,“这不仅仅是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实现从战场侦察、态势感知、指挥决策到火力打击的快速闭环,让信息流在各个节点之间高速、无障碍地流转,真正做到‘信息即力量’。”
“第二,采用‘分布式指挥’模式。”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传统的树状指挥结构,一旦中心节点被摧毁,整个体系就可能瘫痪。”
“而网络中心战强调的是去中心化、扁平化的指挥网络。”
“每个作战单元既是信息节点,也是决策节点,具备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
“从而大大增强了整个作战体系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