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晓的脸色微微一变,看向那名学员。
沈昌荣的目光也变得饶有兴致起来:“哦?站在曹魏集团的角度?有点意思。报上你的名字。”
那微胖学员挺了挺胸膛,声音更加洪亮:“报告!学员孟德!”
“噗——”不知是谁先没忍住,笑了出来。
紧接着,整个教室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孟德?”
“这家伙叫孟德?”
“他要分析曹操?哈哈,这名字绝了!”
“难道是曹老板转世了?”
学员们交头接耳,原本紧张严肃的气氛,被这个名字瞬间冲淡了不少。
就连讲台上的沈昌荣,嘴角也似乎**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古怪的笑意。
被叫做“孟德”的学员脸颊微红,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丝毫没有因为众人的哄笑而退缩。
“肃静!”沈昌荣轻咳一声,压下了笑声,目光重新落在孟德身上。
“名字只是代号。既然你要补充,那就上来讲讲,曹魏集团的战略视角。同样,三分钟。”
“是!”
孟德大步流星地走向讲台,体型虽胖,但气势十足。
他站定在秦晓旁边,毫不示弱地迎向众人的目光。
“老师,同学们!”孟德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感染力。
“秦晓同学分析了曹操的几点劣势,这很对。
但我们更要看到,曹操南征,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充分的战略考量!”
“第一,统一是历史大势!北方已定,荆州新降,刘表之子望风而降,曹操军威正盛,士气高昂!此时不一鼓作气南下,更待何时?从战略进攻节奏上看,曹操的选择没有错!”
“第二,曹操并非完全没有准备!他接收了荆州水师,这支水师力量不弱!并且在战前进行了水军演练!只是他低估了江东水师的精锐程度和长江天险的威力!”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骄’!大胜之后,骄兵心态滋生!他过于轻视孙权和刘备这两个对手,认为可以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碾压过去!这种战略上的傲慢,导致了他后续一系列战术决策的失误!比如,贸然接受庞宠的‘连环计’,将战船连锁,看似解决了北方士兵晕船的问题,实则将自己的舰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攻靶子!”
“第四,用人不当!荆州降将蔡瑁、张允等人,虽熟悉水战,但忠诚度存疑,且能力未必顶尖。曹操未能真正将这支水师的力量化为己用,反而可能受其误导。”
“因此,从曹魏集团的角度看,赤壁之败,败在战略上的轻敌冒进,败在对南方水战环境的认知不足,败在战术选择的致命失误,以及内部整合的问题上!这场失败,给强大的曹魏集团敲响了警钟,也深刻影响了后续数十年的战略格局!”
孟德的语速极快,但思路清晰,情绪饱满,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大战一般。
他的分析,角度刁钻,直指曹操失败的核心原因,听得在场学员目瞪口呆。
如果说秦晓的分析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那么孟德的分析,就是充满思辨色彩的深度剖析!
太强了!这两个人,简直是神仙打架!
不少学员心中已经开始为刚才放下手的自己感到羞愧,差距太大了!
孟德讲完,微微喘着气,眼神灼灼地看向沈昌荣,充满了期待。
秦晓的脸色有些凝重,显然孟德的分析也给了他不小的冲击。
沈昌荣看着孟德,眼神中的赞赏之色毫不掩饰。
“很好!”他再次点头,这一次,语气中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能够跳出胜利者的视角,分析失败方的战略失误,并且言之有物,这很难得。
秦晓同学打好了基础,孟德同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深化。”
他顿了顿,目光在秦晓和孟德之间扫过,似乎在权衡。
教室里的空气再次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沈昌荣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孟德身上。
毕竟,孟德的分析更具批判性和深度。
“看来,我们《军事战略》课的课代表,已经……”
沈昌荣的话刚说到一半。
“报告!”第三声“报告”响起!
这一次,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又是谁?!众人惊愕地转头。
只见苏铭,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了身。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而自信的表情,仿佛前面两人的精彩表现,都只是他即将登场的序幕。
整个阶梯教室,数百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苏铭身上。
秦晓愣住了,孟德也愣住了。
他们两个的分析,自认已经相当深入和全面,覆盖了正反两个主要战略层面。
这个苏铭,还要说什么?他还能讲出什么花来?
沈昌荣的目光,第三次落在了苏铭身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中不再仅仅是审视和满意,而是带上了一丝真正的好奇,甚至……是不可思议。
秦晓的分析,已经达到了优秀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水准。
孟德的补充,更是展现了难得的批判性思维和战略洞察力。
这两个学员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对一群刚入学新生的预期,简直就像是已经系统学习过《军事战略》很久一样,分析得如此面面俱到。
现在,居然还有第三个人站出来,声称有“更全面”的分析?
这怎么可能?
沈昌荣看着苏铭那双平静却深邃的眼睛,心中那潭古井无波的湖水,第一次被搅动起了一丝真正的波澜。
他很想看看,这个从一开始就举手,并且在两位“高手”展示之后,依然敢于站出来的年轻人,究竟有什么底气。
“哦?”沈昌荣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你认为,前面两位的分析,还不够全面?”
苏铭挺直脊梁,声音清晰而坚定:
“报告老师!是的!”
“我认为,秦晓同学侧重于描述了孙刘联盟胜利的‘表象’与‘合理性’,孟德同学则深入剖析了曹魏集团失败的‘原因’与‘必然性’。”
“但赤壁之战的战略博弈,其核心并非简单的成败归因,而在于多方力量在特定时空节点下的动态平衡与破局!其深远影响,也绝不仅仅是奠定三国鼎立!”
“我请求,从更高维度的战略层面,结合地缘**、后勤保障、信息情报、以及战后长期战略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一次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战略复盘!”
秦晓的脸色微微一变,看向那名学员。
沈昌荣的目光也变得饶有兴致起来:“哦?站在曹魏集团的角度?有点意思。报上你的名字。”
那微胖学员挺了挺胸膛,声音更加洪亮:“报告!学员孟德!”
“噗——”不知是谁先没忍住,笑了出来。
紧接着,整个教室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孟德?”
“这家伙叫孟德?”
“他要分析曹操?哈哈,这名字绝了!”
“难道是曹老板转世了?”
学员们交头接耳,原本紧张严肃的气氛,被这个名字瞬间冲淡了不少。
就连讲台上的沈昌荣,嘴角也似乎**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古怪的笑意。
被叫做“孟德”的学员脸颊微红,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丝毫没有因为众人的哄笑而退缩。
“肃静!”沈昌荣轻咳一声,压下了笑声,目光重新落在孟德身上。
“名字只是代号。既然你要补充,那就上来讲讲,曹魏集团的战略视角。同样,三分钟。”
“是!”
孟德大步流星地走向讲台,体型虽胖,但气势十足。
他站定在秦晓旁边,毫不示弱地迎向众人的目光。
“老师,同学们!”孟德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感染力。
“秦晓同学分析了曹操的几点劣势,这很对。
但我们更要看到,曹操南征,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充分的战略考量!”
“第一,统一是历史大势!北方已定,荆州新降,刘表之子望风而降,曹操军威正盛,士气高昂!此时不一鼓作气南下,更待何时?从战略进攻节奏上看,曹操的选择没有错!”
“第二,曹操并非完全没有准备!他接收了荆州水师,这支水师力量不弱!并且在战前进行了水军演练!只是他低估了江东水师的精锐程度和长江天险的威力!”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骄’!大胜之后,骄兵心态滋生!他过于轻视孙权和刘备这两个对手,认为可以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碾压过去!这种战略上的傲慢,导致了他后续一系列战术决策的失误!比如,贸然接受庞宠的‘连环计’,将战船连锁,看似解决了北方士兵晕船的问题,实则将自己的舰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攻靶子!”
“第四,用人不当!荆州降将蔡瑁、张允等人,虽熟悉水战,但忠诚度存疑,且能力未必顶尖。曹操未能真正将这支水师的力量化为己用,反而可能受其误导。”
“因此,从曹魏集团的角度看,赤壁之败,败在战略上的轻敌冒进,败在对南方水战环境的认知不足,败在战术选择的致命失误,以及内部整合的问题上!这场失败,给强大的曹魏集团敲响了警钟,也深刻影响了后续数十年的战略格局!”
孟德的语速极快,但思路清晰,情绪饱满,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大战一般。
他的分析,角度刁钻,直指曹操失败的核心原因,听得在场学员目瞪口呆。
如果说秦晓的分析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那么孟德的分析,就是充满思辨色彩的深度剖析!
太强了!这两个人,简直是神仙打架!
不少学员心中已经开始为刚才放下手的自己感到羞愧,差距太大了!
孟德讲完,微微喘着气,眼神灼灼地看向沈昌荣,充满了期待。
秦晓的脸色有些凝重,显然孟德的分析也给了他不小的冲击。
沈昌荣看着孟德,眼神中的赞赏之色毫不掩饰。
“很好!”他再次点头,这一次,语气中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能够跳出胜利者的视角,分析失败方的战略失误,并且言之有物,这很难得。
秦晓同学打好了基础,孟德同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深化。”
他顿了顿,目光在秦晓和孟德之间扫过,似乎在权衡。
教室里的空气再次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沈昌荣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孟德身上。
毕竟,孟德的分析更具批判性和深度。
“看来,我们《军事战略》课的课代表,已经……”
沈昌荣的话刚说到一半。
“报告!”第三声“报告”响起!
这一次,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又是谁?!众人惊愕地转头。
只见苏铭,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了身。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而自信的表情,仿佛前面两人的精彩表现,都只是他即将登场的序幕。
整个阶梯教室,数百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苏铭身上。
秦晓愣住了,孟德也愣住了。
他们两个的分析,自认已经相当深入和全面,覆盖了正反两个主要战略层面。
这个苏铭,还要说什么?他还能讲出什么花来?
沈昌荣的目光,第三次落在了苏铭身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中不再仅仅是审视和满意,而是带上了一丝真正的好奇,甚至……是不可思议。
秦晓的分析,已经达到了优秀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水准。
孟德的补充,更是展现了难得的批判性思维和战略洞察力。
这两个学员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对一群刚入学新生的预期,简直就像是已经系统学习过《军事战略》很久一样,分析得如此面面俱到。
现在,居然还有第三个人站出来,声称有“更全面”的分析?
这怎么可能?
沈昌荣看着苏铭那双平静却深邃的眼睛,心中那潭古井无波的湖水,第一次被搅动起了一丝真正的波澜。
他很想看看,这个从一开始就举手,并且在两位“高手”展示之后,依然敢于站出来的年轻人,究竟有什么底气。
“哦?”沈昌荣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你认为,前面两位的分析,还不够全面?”
苏铭挺直脊梁,声音清晰而坚定:
“报告老师!是的!”
“我认为,秦晓同学侧重于描述了孙刘联盟胜利的‘表象’与‘合理性’,孟德同学则深入剖析了曹魏集团失败的‘原因’与‘必然性’。”
“但赤壁之战的战略博弈,其核心并非简单的成败归因,而在于多方力量在特定时空节点下的动态平衡与破局!其深远影响,也绝不仅仅是奠定三国鼎立!”
“我请求,从更高维度的战略层面,结合地缘**、后勤保障、信息情报、以及战后长期战略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一次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战略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