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

  门一开,一个穿着射击教研室作训服,头发略显花白的半百男子走了进来。

  “老沈,忙着呢?”

  来人是射击教研室的王教授,跟沈昌荣也算是老熟人了。

  “嗨,老王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沈昌荣放下苏铭的作业,笑着起身。

  王教授摆摆手,自顾自地找了个椅子坐下:

  “这不是新一届学员射击理论课快开始了吗?”

  “我过来跟你打听打听,这届学员里有没有什么好苗子,我也好根据他们的整体情况,稍微调整一下教学模式和难度。”

  沈昌荣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指了指桌上苏铭的作业。

  “好苗子?我还真就发现一个!”

  “哦?”王教授来了兴趣,“哪个学员?射击天赋很好?”

  “射击天赋我暂时不知道,”沈昌荣摇摇头,拿起苏铭的作业递过去,

  “但军事理论和战术分析这块,绝对是个天才!”

  “你看看这份虎牢关之战的课后作业,写得那叫一个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比我手下有些助教都强!”

  王教授有些讶异地接过作业,低头看了起来。

  他也是军官出身,对战术战略自然不陌生。

  几分钟后,王教授的表情从随意慢慢变得严肃,又从严肃变得惊讶。

  “嘶……这……这真是一个学员写的?”

  “如假包换!”沈昌荣得意地一拍胸脯,“怎么样,老王,服不服?”

  王教授放下作业,沉吟片刻:

  “理论是厉害,分析也确实有深度。”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过,纸上谈兵终究是纸上谈兵。军事素养可不单单是脑子好用就行的。”

  沈昌荣听出他话里有话:

  “哦?老王你什么意思?”

  王教授笑了笑:

  “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这小子既然理论这么扎实,那实践能力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这人就喜欢全面发展的学生。”

  他站起身,拍了拍沈昌荣的肩膀。

  “老沈啊,你这个宝贝疙瘩,我可是有点不信邪。”

  “我决定了,得亲自好好测测他!”

  …………

  第二节课,是《轻武器射击原理》。

  上课铃声刚落,一个身影就抱着一堆教具走进了教室。

  来人正是之前在沈昌荣办公室里,对苏铭的理论水平表示“有点不信邪”的王教授,王建军。

  一进教室,王建军也不搞什么自我介绍,直接把怀里的教具往讲台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

  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员都挺直了腰杆,大气不敢喘。

  王建军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学员,开口就是王炸:

  “95式**在海拔1500米、横风5m/s的环境下射击,子弹会产生哪些偏移?”

  “不用公式,直接说结论。”

  “嘶——”

  教室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问题,也太特么刁钻了吧!

  海拔?横风?还要直接说结论?

  这不光是考验理论知识,还得有相当的估算能力和经验啊!

  大部分学员都懵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老师你在说啥鸟语”的茫然。

  钱东阳同学此刻正紧紧攥着手里的笔杆,指关节都发白了。

  但大脑却是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

  他感觉自己就像CPU被烧干了的电脑,除了发呆,啥也干不了。

  旁边的柴高升倒是眉头紧锁,嘴里小声嘀咕着:

  “海拔影响气压……气压低了,空气阻力就小了……那子弹应该是……往上飘?”

  想到这里,他卡壳了。

  往上飘多少?横风又怎么算?

  这俩加一起,瞄准点得怎么修正?

  算不出来,根本算不出来!

  柴高升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当场表演一个原地爆炸。

  王建军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而迷茫的脸。

  最后,他拿起讲台上的座位名单表,手指在上面轻轻一点。

  “苏铭。”

  他抬起头,视线精准地落在了苏铭身上。

  “你来说。”

  “唰!”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苏铭身上。

  郭飞更是直接从旁边探过头来,压低声音,带着哭腔小声喊道:

  “副班长,救我狗命啊!这题也太**了!”

  苏铭:“……”

  我谢谢你啊,还记得叫我副班长。

  不过,这问题,确实有点东西。

  要是一般人,估计真得抓瞎。

  但他苏铭,可不是一般人!

  【叮!检测到宿主需求,推荐兑换被动技能“弹道记忆”。】

  【弹道记忆:宿主将拥有对常见轻武器在不同环境参数下弹道变化规律的直觉性记忆与快速估算能力。兑换所需内卷值:10000点。】

  一万点?

  苏铭嘴角抽了抽。

  你怎么不去抢!

  不过,现在可不是心疼内卷值的时候。

  “兑换!立刻!马上!”苏铭咬牙切齿地在心里确认。

  【叮!“弹道记忆”技能已兑换成功,当前内卷值余额:1215061。】

  庞杂的数据流瞬间涌入苏铭的脑海。

  各种**型号,不同口径子弹,在不同海拔、温度、湿度、风速影响下的弹道曲线,修正参数……

  仿佛他曾经亲自在无数种复杂环境下,进行过成千上万次的实弹射击,并将所有数据都深深烙印在了脑子里。

  牛啤!

  苏铭心中暗赞一声,不愧是一万内卷值的高级货!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迎向王建军那审视的目光,不慌不忙地开口了。

  “报告老师。”

  “在海拔1500米的环境下,空气密度相较于标准海平面大约会降低15%到18%左右。”

  “这意味着空气阻力减小,95式**发射的5.8毫米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滞作用也会相应减弱。”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子弹的弹道会相对抬高。以500米射击距离为例,弹道大约会抬高10厘米左右。”

  苏铭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5m/s的横风,假设是从左向右吹。”

  “根据经验估算,在500米距离上,5m/s的持续横风大约会使5.8毫米弹头产生约25厘米的向右偏移。”

  “所以,综合修正的话,我们需要将瞄准点在原基础上,向左水平移动约25厘米,同时向下压低约10厘米,才能确保命中目标。”

  话音落下,教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苏铭。

  卧槽?

  这就……这就答出来了?

  还特么说得头头是道,数据都精确到厘米了?

  这是人脑还是计算机啊?

  郭飞张大了嘴巴,下巴都快掉地上了,看向苏铭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铭哥……不对,苏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柴高升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刚刚还在为“气压影响弹道”这个初步推论而沾沾自喜。

  结果苏铭直接把精确的修正方案都给出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