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国老师缓缓走上前来。

  先是看了一眼苏铭,然后目光扫过陈宇、郭飞和柴高升。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点评:

  “嗯……这次的推演,总体来说,还算不错。”

  “海军的炮火准备基本到位,空军的支援也比较及时,登陆部队的冲击也打出来了。”

  他顿了顿,看向苏铭:

  “尤其是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苏铭的临机应变能力很强。”

  “比如空军因‘天气原因’延误,你立刻调整海军延长炮击时间,并命令空军从侧翼突防。”

  “这个处置是及时有效的。”

  “还有,在登陆部队遭遇障碍时,能够迅速想到并‘调用’工程部队支援,这一点也值得肯定。”

  李建国老师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但是,问题也很明显。”

  “首先,火力衔接上依然存在瑕疵。”

  “海军炮火延伸后,空军接替压制,与登陆部队抢滩的火力窗口期。”

  “虽然你努力弥补,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火力空白。”

  “如果这是实战,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其次,对于战场纵深的考虑不足,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滩头。”

  “这对于后续发展和可能出现的敌方反扑,预案准备不够充分。”

  苏铭认真地听着,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不过,作为一次只有十五分钟的快速推演,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李建国最后总结道,“尤其是苏铭,你的指挥思路清晰,协同意识强,继续努力。”

  “是!谢谢老师!”苏铭啪地敬了个礼。

  【叮!沙盘推演任务完成!】

  【任务评价:良好。】

  【评价详情:指挥思路清晰,协同配合高效,临机应变出色,但在火力衔接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

  【任务奖励:350000点内卷值。】

  苏铭的眼睛瞬间又亮了!

  三十五万到手!

  他赶紧打开系统面板看了一眼。

  宿主:苏铭

  内卷值:1650000

  已掌握技能:中级射击校准(可升级)、二战战术库(可扩展)

  距离下一阶段“高级战术指挥”技能解锁,还差350000点内卷值。

  我滴个乖乖!

  一百六十五万了!

  距离高级战术指挥,就差临门一脚的三十五万了!

  苏铭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已经看到“高级战术指挥”技能在向他招手了。

  正当苏铭沉浸在喜悦中时,李建国老师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

  “同学们,今天上午的推演就到这里。”

  “下午,我们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去学校的‘联合作战历史展’,重点看一下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案例。”

  参观历史展?

  苏铭愣了一下,这倒是有点意外。

  不过,能出去放放风总是好的。

  就在这时。

  【叮!触发新任务:以史为镜!】

  【任务描述:在参观“联合作战历史展”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诺曼底登陆战役案例。

  要求宿主至少找出诺曼底登陆中3处军种协同方面的重大创新点。

  并结合自身理解,分析其对现代联合作战的启示。】

  【任务奖励:200000点内卷值。】

  【失败惩罚:系统将随机降低宿主一项已掌握技能一个等级。】

  二十万内卷值!

  苏铭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咧开了。

  …………

  下午。

  全体学员在李建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的校史馆。

  其中一个展厅,便是“联合作战历史展”。

  展厅中央,一个巨大的诺曼底登陆沙盘模型和详尽的战役地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灯光聚焦下,那片著名的滩头仿佛依旧弥漫着战火的硝烟。

  李建国老师指着墙上一张巨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态势地图,神情严肃地开口问道: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登陆战役,也是联合作战的经典范例。”

  “大家仔细看这张图,结合你们所学的知识,谁能说一说。”

  “在这场战役中,盟军在联合作战方面,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有人举起了手。

  “报告老师!”钱东阳扶了扶眼镜,自信地说道,

  “我认为,最显著的创新之一,就是海军舰炮火力、空军战略轰炸与登陆部队行动的深度协同。”

  “战役发起前,盟军就对德军的大西洋壁垒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航空轰炸和海军炮击。”

  “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防御能力,为空中和海上输送以及后续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建国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其他学员:

  “还有没有同学有补充?”

  “报告老师!”

  “秦晓同学请讲。”

  秦晓推了推眼镜,声音清晰地说道:

  “我认为,空降兵与登陆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密配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比如凌晨大规模空降作战,为后续滩头登陆部队侧翼提供了掩护,并切断了德军的增援路线。”

  “这种大规模、高风险的空地一体协同,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嗯,秦晓同学说的也很有道理。”

  李建国老师再次点头,对学员们的积极思考表示满意。

  “还有吗?”他期待地看着大家。

  这个时候,苏铭清了清嗓子。

  “报告老师,苏铭有几点浅见。”

  李建国眼睛一亮,看向苏铭:

  “哦?你说说看。”

  苏铭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的同学都听清楚:

  “我认为,除了刚才钱东阳和秦晓同学提到的火力协同、空地协同之外。”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中,至少还有三处军种协同方面的重大创新,堪称教科书级别。”

  这话一出,周围的同学都齐刷刷地看向苏铭,连钱东阳和秦晓也不例外。

  李建国老师更是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哪三处?详细说说。”

  苏铭伸出手指,开始了他的“表演”:

  “第一,建立了跨军种、跨国别的高度统一的指挥机构——

  ‘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简称SHAEF。艾森豪威尔担任最高司令,统一指挥调度海陆空三军及各参战国部队。”

  “这种统一指挥体制,是确保如此大规模联合作战能够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

  “以前的战争,各军种各唱各的调,哪有这么玩的?”

  “第二,战略层面的欺骗行动。”

  “特别是‘坚韧行动’,运用了大量的‘欺骗性电子战’手段。”

  “比如伪造无线电通讯,模拟大部队集结。”

  “甚至释放了大量的金属箔条干扰德军雷达,成功误导德军统帅部,使其误判盟军的主攻方向在加莱地区。”

  “这可不是简单的放几个假人,这是系统性的信息战雏形啊!”

  苏铭顿了顿,看了一眼展柜里静静躺着的一个仿制的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模型,嘴角微微上扬。

  “第三,也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点。”

  “就是为了保障多军种协同作战中情报传递的效率和安全,盟军专门开发和使用了军种协同通讯密码和规范。”

  “这意味着,海军的弟兄能看懂空军老铁发来的‘黑话’,陆军的莽汉也能明白海军的‘鸟语’。”

  “大家信息共享,才能步调一致。”

  “不然鸡同鸭讲,协同个锤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