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没有直接卖防空**的完整技术。

  但是与防空**相关的技术都有。

  只需要买下来,组合在一起,对李艾国来说,那叫手拿把掐。

  关键技术,情绪值商城内都有提供,完全没差。

  有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所有配件,李艾国都可以搓出来。

  买下技术的第一时间,李艾国就把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给叫了过来。

  他直接给两人又开了一列长长的清单,还有清单上一些设备的相关技术图纸。

  发动机,制导战斗部,**主要部件,李艾国这边,完全可以自己生产。

  但是一些配件,就需要专门的工厂制造了,比如说**战斗部上的雷达。

  集成电路板,**战斗部内的线路和管道。

  不过最关键的是,李艾国需要最少四辆发射车,一辆雷达车。

  李艾国在东风卡车的底盘上,改进了一下,弄出了简单的雷达车和发射车,这才找杨厂长一起过来的主要原因。

  当然,东风汽车厂那边,只需要按照要求,根据图纸将车子改造出来就可以了。

  后续卡车上加的配件,轧钢厂这边都可以制造。

  比如说雷达车上的机械旋转装置,**车上的转动发射架。

  李艾国打算直接将全套的防空**给制造出来,包括地面追踪雷达。

  到时候,拉出去就可以打。

  不过想要将全套防空**制造出来,最少装备四辆发射车,总共十六枚**,外加雷达探测和引导车辆,全套下来,最快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时间上,李艾国很充足,因为U-2第一次侦察种花家,是在六二年。

  目前,来种花家侦察的主要侦察机,是RB-57D高空侦察机。

  不过这款侦察机,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击落了一架。

  米国那边,虽然早就装备了U-2高空侦察机,但是并没有交给呆丸那边,用来对种花家进行高空侦察。

  第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就是在京城上空被击落的,使用的是萨姆2防空**。

  RB-57D高空侦察机的机动性能很差,虽然飞行高度可以达到两万米,可一旦被地面雷达和**锁定,基本上跑不掉。

  这也是米国很少装备RB-57D高空侦察机的原因。

  而米国装备的U-2高空侦察机,则是主要负责对毛熊境内的情报侦察。

  主要关注是在毛熊那边,种花家这边,还没有让米国如此重视。

  当然,米国也完全有可能,因为李艾国扇动的小翅膀,提前将U-2侦察机交给呆丸那边。

  一旦李艾国的这款防空**服役,那不管是U-2侦察机,还是黑鸟侦察机,都在其打击范围内。

  不过想要将这套防空**给制造出来,李艾国算了一下,大概需要花费百万种花币。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一枚**的造价,最少需要五万种花币,加上雷达,还有车辆的费用,百万种花币,已经是相当节省了。

  要知道,种花家进口的五套萨姆2地空**,就花费了最少五百万米元。

  并且这套萨姆2地空**,每一枚**的价格,更是高达十万米元,只是区区三十六枚**,就需要三百六十万米元。

  尽管当时有优惠,但是五套的**下来,五百万那是最少的。

  毛熊人的贪婪,一次次想要插足种花家,被拒绝之后,能够给的优惠,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但是为了维护领空主权,种花家还是咬牙购买了下来。

  没办法,种花家现在的截击机,最高升限根本够不到两万米的高度。

  李艾国倒是想要搞出能够力大砖飞的米格-31这种高空高速截击机,可问题是,根本办不到。

  首先是种花家的不锈钢产量不多,优质不锈钢产量更低。

  其次,李艾国也暂时弄不出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和那两台发动机。

  防空**必不可少,有技术,那就先搞。

  先弄一套出来,只要打出了战绩,到时候全面量产,看看米国和呆丸,有多少飞机可以消耗的。

  而且将来量产之后,**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减少。

  当然,李艾国计算的这些成本,都是没有算上研发成本。

  否则的话,那**的成本,最少翻好几倍,只是计算制造成本,种花家的经济,也可以轻松承受。

  这也是上面喜欢李艾国的原因,研发成本几乎没有花多少。

  因此有时候,李艾国想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毕竟他不需要手伸得长长的各种要经费。

  甚至666工程的项目经费,到现在还有好几百万的剩余。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至于人员培训,使用技术方面,已经有毛熊帮忙培养的一批防空**部队,使用李艾国的这款**,那就更加简单了,可以直接上手。

  没有毛熊防空**那么复杂的使用技术。

  雷达侦察到空中目标,等到目标抵达射程范围内,直接发射**就可以了。

  如果敌人飞机开启主动雷达,那就更好了。

  **战斗部的被动雷达制导系统,可以牢牢追踪目标上的雷达信号,打得就更准了。

  这款**,具备发射后不管的特性,这可是直到现代,才有的先进技术。

  放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黑科技了。

  李艾国计划制造的十六枚防空**,可直接装备一个**营,这样的话,才具备不错的战斗力。

  只是一两枚**,那实在是没得玩。

  而制造一枚**,和制造十几枚**,工序上差不多。

  只是相同的配件,多制造一些而已。

  固体燃料,也可以一次性多生产一些。

  到时候,新型**一出来,又是获得一大笔情绪值。

  甚至,李艾国完全可以要求,将这款**的多项技术,分开报道。

  今天报道固体燃料和固体火箭发动机。

  明天就报导制导战斗部的技术含量。

  第三天再报导**的性能。

  这样的话,不就可以多获得两次情绪值。

  如果**要是打下了敌人侦察机,又可以再获得一次情绪值收益。

  相当的奈斯。

  不过在制造**之前,李艾国打算先将巴雷特给搞出来,这玩意相对简单,特种钢材料有了,只需要加工精度跟上,制造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