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的时间,首都集团军军事基地内的靶场,也按照李艾国的要求,完成了布置。
从一百米到一千五百米,甚至是两千米以上,都有专门的标靶。
李艾国要测试新型**,而且还要打两千米以上。
难怪有这么多军方大佬过来观看。
主要是,在这个时代,还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牛逼的**。
之前的精确射手**,就已经让军方无比满意了,这次,期待自然更大了。
李艾国快速的将两把六零式反器材狙击**组装了起来,装上了三脚架,然后关上盒子,放在了盒子上。
另一边,李艾国随即打开了弹药箱。
弹药箱内,装的是两款子弹,一款是12.7毫米*99的子弹,一款是20毫米*110的子弹。
其中12.7毫米*99毫米的子弹之中,种类是最多的。
有普通的高精度子弹,也有穿甲燃烧弹,钢芯穿甲弹,以及造型奇特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而20毫米*110毫米的子弹,只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钢芯穿甲弹,另一种则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20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弹匣内,一次可以装五发子弹,12.7毫米的弹匣,可以装十发子弹。
两款六零式反器材狙击**,都是采用半自动设计,子弹上膛后,打开保险,便可以连续射击,也可以切换手动,打一枪拉一次枪栓。
弹药箱内,已经有装满不同子弹的弹匣。
众人围了过来,看着两把组装好的巨大反器材狙击**,再看到弹药箱内,造型不同的子弹,虽然看不懂,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念头,那就是专业。
【系统提示:来自夏元帅以及其他人对这两款大家伙的漂亮惊叹情绪 99999】
【系统提示:来自夏元帅等人的专业认可情绪 99999】
颜值高的装备,不一定很先进。
但是先进的装备,颜值绝对不会太低。
巴雷特的造型,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枪难看,完全长在了所有人的颜值认可范围。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武器,只是不知道,是否可以达到你说的性能!”夏元帅表示了对这两款反器材**的认可。
这款武器,给所有人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漂亮和霸气。
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瞬间击碎所有人对**的常规认知。
夏元帅上手抓起12.7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十六公斤的重量,在手中极具分量感。
指尖触碰枪身时,防滑纹路带来的粗糙感与枪管散热孔形成鲜明对比,无声宣告着它作为杀戮工具的本质。
而另一把20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重量更是达到了二十公斤。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一遛!”
李艾国接过了12.7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拿起弹匣,装入枪膛。
右手握紧握把,枪托抵肩,枪口放平,左手反手拉住枪栓,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子弹上膛。
当然这样的动作,并不适合普通战士模仿,单**托抵肩的份量,一般战士难以完成,更别说反手拉枪栓,一般战士也拉不动。
已经装上了十六倍瞄准具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李艾国直接瞄准了五百米外,早就竖起来的均质钢板。
这块钢板的厚度达到了四十毫米。
钢板被固定在地面上,中间画了一个红点靶心。
李艾国简单瞄准一下,随即扣动了扳机。
击发瞬间,发射药在密闭炮膛内爆燃,弹托与弹芯组成的完整子弹在三毫秒内被加速至一千七百米每秒。
炮管内壁与弹带铜箍剧烈摩擦,产生炫目的膛口焰,从枪管的制退器上喷射而出。
弹丸飞出炮口时,空气阻力使铝合金材质的弹托四瓣式结构,沿预设断裂线瞬间崩解,如同绽放的金属花瓣。
整个分离过程仅持续0.2毫秒,弹托碎片以扇形轨迹向外飞散,露出内部直径仅十毫米的钨合金弹芯。
脱离弹托约束后,弹芯尾部的四片折叠尾翼在离心力作用下迅速展开至四十五度角,形成十字形稳定翼面。
这一动作使弹芯转速提升至每分钟一千五百转,有效抵消偏航效应,确保精准度。
不到一秒的时间,弹芯精准命中了五百米外的均质钢板。
弹芯钨合金与装甲钢在此刻表现出类流体特性,弹头在0.1毫秒内发生塑性变形,同时通过应力波在装甲内部传导能量,形成直径约三倍弹径的金属喷流前驱区。
随着弹体持续深入,装甲钢在极高应变速率下发生绝热剪切失效。
微观层面可见材料晶格沿四十五方向发生剪切带断裂,形成环状剥落碎片。
此时弹芯后部仍保持完整结构,尾翼提供的稳定旋转确保侵彻轴线不发生偏移。
当弹芯穿透至装甲背面时,未耗尽的动能引发崩落效应,装甲内侧因拉伸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高速飞溅的金属破片云,呈喇叭状向后喷射,造成二次杀伤。
弹孔呈现光滑通孔,十毫米的弹芯,造成了一个十五毫米的孔径。
四十毫米的均质钢板,被毫不留情的贯穿。
这要是放在S2赛季之中,小日子的坦克正面装甲,在12.7毫米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面前,就好像麻绳穿豆腐。
毕竟小日子的九七式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也就二十五毫米,挡不住,根本挡不住。
八百米外,可以轻松报销小日子的坦克。
一千米,八百米外的均质钢板,也全都被轻松穿透。
连开三枪,巨大的后坐力,全都被李艾国用强大的力量抵消掉。
要知道,李艾国可是站姿射击。
这要是一般的士兵,估计已经被巨大的后坐力掀飞了,肩胛骨碎裂都不奇怪。
这玩意,正常使用方式,是依靠三脚架,做进一步的缓冲。
否则巨大的后坐力,对普通士兵来说,可不友好。
哪怕已经抵消了百分之七十的后坐力,但剩余的后坐力,也是相当危险的。
类似李艾国这样秀无后坐力的行为,很不提倡。
从一百米到一千五百米,甚至是两千米以上,都有专门的标靶。
李艾国要测试新型**,而且还要打两千米以上。
难怪有这么多军方大佬过来观看。
主要是,在这个时代,还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牛逼的**。
之前的精确射手**,就已经让军方无比满意了,这次,期待自然更大了。
李艾国快速的将两把六零式反器材狙击**组装了起来,装上了三脚架,然后关上盒子,放在了盒子上。
另一边,李艾国随即打开了弹药箱。
弹药箱内,装的是两款子弹,一款是12.7毫米*99的子弹,一款是20毫米*110的子弹。
其中12.7毫米*99毫米的子弹之中,种类是最多的。
有普通的高精度子弹,也有穿甲燃烧弹,钢芯穿甲弹,以及造型奇特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而20毫米*110毫米的子弹,只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钢芯穿甲弹,另一种则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20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弹匣内,一次可以装五发子弹,12.7毫米的弹匣,可以装十发子弹。
两款六零式反器材狙击**,都是采用半自动设计,子弹上膛后,打开保险,便可以连续射击,也可以切换手动,打一枪拉一次枪栓。
弹药箱内,已经有装满不同子弹的弹匣。
众人围了过来,看着两把组装好的巨大反器材狙击**,再看到弹药箱内,造型不同的子弹,虽然看不懂,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念头,那就是专业。
【系统提示:来自夏元帅以及其他人对这两款大家伙的漂亮惊叹情绪 99999】
【系统提示:来自夏元帅等人的专业认可情绪 99999】
颜值高的装备,不一定很先进。
但是先进的装备,颜值绝对不会太低。
巴雷特的造型,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枪难看,完全长在了所有人的颜值认可范围。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武器,只是不知道,是否可以达到你说的性能!”夏元帅表示了对这两款反器材**的认可。
这款武器,给所有人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漂亮和霸气。
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瞬间击碎所有人对**的常规认知。
夏元帅上手抓起12.7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十六公斤的重量,在手中极具分量感。
指尖触碰枪身时,防滑纹路带来的粗糙感与枪管散热孔形成鲜明对比,无声宣告着它作为杀戮工具的本质。
而另一把20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重量更是达到了二十公斤。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一遛!”
李艾国接过了12.7毫米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拿起弹匣,装入枪膛。
右手握紧握把,枪托抵肩,枪口放平,左手反手拉住枪栓,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子弹上膛。
当然这样的动作,并不适合普通战士模仿,单**托抵肩的份量,一般战士难以完成,更别说反手拉枪栓,一般战士也拉不动。
已经装上了十六倍瞄准具的六零式反器材狙击**,李艾国直接瞄准了五百米外,早就竖起来的均质钢板。
这块钢板的厚度达到了四十毫米。
钢板被固定在地面上,中间画了一个红点靶心。
李艾国简单瞄准一下,随即扣动了扳机。
击发瞬间,发射药在密闭炮膛内爆燃,弹托与弹芯组成的完整子弹在三毫秒内被加速至一千七百米每秒。
炮管内壁与弹带铜箍剧烈摩擦,产生炫目的膛口焰,从枪管的制退器上喷射而出。
弹丸飞出炮口时,空气阻力使铝合金材质的弹托四瓣式结构,沿预设断裂线瞬间崩解,如同绽放的金属花瓣。
整个分离过程仅持续0.2毫秒,弹托碎片以扇形轨迹向外飞散,露出内部直径仅十毫米的钨合金弹芯。
脱离弹托约束后,弹芯尾部的四片折叠尾翼在离心力作用下迅速展开至四十五度角,形成十字形稳定翼面。
这一动作使弹芯转速提升至每分钟一千五百转,有效抵消偏航效应,确保精准度。
不到一秒的时间,弹芯精准命中了五百米外的均质钢板。
弹芯钨合金与装甲钢在此刻表现出类流体特性,弹头在0.1毫秒内发生塑性变形,同时通过应力波在装甲内部传导能量,形成直径约三倍弹径的金属喷流前驱区。
随着弹体持续深入,装甲钢在极高应变速率下发生绝热剪切失效。
微观层面可见材料晶格沿四十五方向发生剪切带断裂,形成环状剥落碎片。
此时弹芯后部仍保持完整结构,尾翼提供的稳定旋转确保侵彻轴线不发生偏移。
当弹芯穿透至装甲背面时,未耗尽的动能引发崩落效应,装甲内侧因拉伸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高速飞溅的金属破片云,呈喇叭状向后喷射,造成二次杀伤。
弹孔呈现光滑通孔,十毫米的弹芯,造成了一个十五毫米的孔径。
四十毫米的均质钢板,被毫不留情的贯穿。
这要是放在S2赛季之中,小日子的坦克正面装甲,在12.7毫米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面前,就好像麻绳穿豆腐。
毕竟小日子的九七式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也就二十五毫米,挡不住,根本挡不住。
八百米外,可以轻松报销小日子的坦克。
一千米,八百米外的均质钢板,也全都被轻松穿透。
连开三枪,巨大的后坐力,全都被李艾国用强大的力量抵消掉。
要知道,李艾国可是站姿射击。
这要是一般的士兵,估计已经被巨大的后坐力掀飞了,肩胛骨碎裂都不奇怪。
这玩意,正常使用方式,是依靠三脚架,做进一步的缓冲。
否则巨大的后坐力,对普通士兵来说,可不友好。
哪怕已经抵消了百分之七十的后坐力,但剩余的后坐力,也是相当危险的。
类似李艾国这样秀无后坐力的行为,很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