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贪心。
心中忍不住自嘲一笑,“也好。”
像是忽然又想起什么,玄宸夜犹豫了下,继续道,“还有件事,那位温太医…大限将至,他对我们母子忠心耿耿,儿子想着,还是得告知您一声。”
这件事,郁献音确实不知情。
她有些意外,眉头皱起。
从前的故人,真的都在逐个离去。
“我知道了,你待会儿留下一起用午膳吧,我们母子也好久没有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吃一顿便饭了。”
生死无常,即便是尊贵如天子也免不了一死。
所以玄宸夜近年来一直很注重养生,毕竟他的父皇也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儿子遵命。”
……
一顿午膳,因为天子在场的缘故,看似温馨,实则拘束。
下午未时,圣驾回宫,郁献音将温熙和的事情如实告知了罗廷昭,然后两人便备了些东西,来到了温宅。
亲眼见到了人,才更知晓实际情况的严重。
“陛下……”
瘦成一把骨头的温熙和,躺在床上,看见郁献音后,便挣扎着要起身。
赵书渝身为徒弟,更是养子,赶忙上前搀扶。
罗廷昭并没有进来,而是在外等候。
因为他知道温熙和的心思,对方和他一样,守着心中的那个人守了一辈子。
如果此时见到他,大抵只会刺激到对方。
“你不用起身,躺着便是。”
屋里,郁献音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抬手在温熙和的胳膊上轻拍了两下。
袖中空荡荡的,有些硌手。
“怎么就忽然病的这般严重了?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医者不自医。”温熙和笑着回应,依稀能从凹陷的脸颊上,看出年轻时清隽冷峻的风采。
这可是当年一身鸦青色的长袍,背着黄花梨药箱的北周第一美男。
一旁,赵书渝闻言,欲言又止。
想到师傅这些年郁郁寡欢,最终还是忍不住,道,“师傅其实是积忧成疾的心病,因为当年之事,他总觉得对不起您。”
“住…咳咳…住嘴。”温熙和忽然激动了起来,咳嗽不止,甚至咳出了血。
赵书渝立刻认错。
他的师傅这辈子太苦了。
心中的那份情,或许到死都没机会说出口。
“陛下,您别听他…胡说,臣是因为从前辗转流离,伤了底子,若非后来遇见您,臣或许早就死了。”
温熙和忙着解释,掩饰。
郁献音却忽然觉的嗓子有些发堵。
因为她知道,赵书渝说的大约是真的。
她当年因为那个孩子,也的确怨怼温熙和。
哪怕后来知道他是为她好才那样做的,她也依然疏远了对方。
可她真的没想到,她的决定,会让他生出心病。
再回想最初之时,她其实只是因为猜出了他的身份,想着交好利用的心思,才会带他回家,让父兄举荐他的。
“我早就不怪你了,温大哥。”
这一声温大哥,叫温熙和愣了下,眼睛明亮了几分。
记忆回到从前,初见。
他想,他永远都会记得,那年冬天,衣衫褴褛容貌不修,几乎要冻死的自己,遇见了一个小菩萨。
是她,给了他新生。
“小姐…终究是我…是我对不住您,那个孩子……”
“我知道的,你当时是为了救我的命。”
郁献音急忙打断了温熙和的话,他如今的情况实在不对劲。
“快,赵太医,快给他看看。”
“不用了。”温熙和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眼前之人,“我是医者,我很清楚,我没救了。”
像是回光返照一般,这会儿他说话忽然利索了不少。
人也打起了点儿精神。
“小姐,是我不该帮先帝瞒着您,不该自以为是的为您着想,但其实,您远比我想象的坚强。”
赵书渝已经红了眼眶,跪在一旁,一声不吭。
郁献音就这么静静的听温熙和说话。
他细数了当年的初见,他说她才是他的恩人。
可她其实很自私,她真的没有他想的那么好。
“小姐,其实…其实我……”最后的话音越来越弱,郁献音靠近了几分,但还是没能听清那几个字。
空气蓦地陷入死寂之中。
赵书渝跪着上前,手颤抖着落在温熙和的脉搏处。
片刻,眼泪决堤。
“师傅!”
温熙和走了。
郁献音闭了闭眼睛,一颗滚烫的泪从眼角滑落。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罗廷昭大步走了进来。
他什么也没问,只是一如既往的陪在她身边。
……
再次离开洛阳,是在第二年的开春。
此后,郁献音再也没回来。
《周本纪》记载,天圣金轮文法大帝,于武德十五年,驾崩于钱塘行宫,享年六十三岁。
昭和大帝闻之伤心到晕厥,醒来辍朝一个月,亲自乘龙舟南下,迎回天圣金轮文法大帝,并以帝王的身份,将其独自葬于乾陵之中。
无人知晓,此后数年,有一道身影日日夜夜的守在乾陵旁。
岁月变迁,当又一轮历史周期律来临,持续了六百多年的太平终被打破,新的朝代开始建立。
但不同的是,从北周之时起,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大一统,就不再局限于亚洲这块地。
真是贪心。
心中忍不住自嘲一笑,“也好。”
像是忽然又想起什么,玄宸夜犹豫了下,继续道,“还有件事,那位温太医…大限将至,他对我们母子忠心耿耿,儿子想着,还是得告知您一声。”
这件事,郁献音确实不知情。
她有些意外,眉头皱起。
从前的故人,真的都在逐个离去。
“我知道了,你待会儿留下一起用午膳吧,我们母子也好久没有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吃一顿便饭了。”
生死无常,即便是尊贵如天子也免不了一死。
所以玄宸夜近年来一直很注重养生,毕竟他的父皇也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儿子遵命。”
……
一顿午膳,因为天子在场的缘故,看似温馨,实则拘束。
下午未时,圣驾回宫,郁献音将温熙和的事情如实告知了罗廷昭,然后两人便备了些东西,来到了温宅。
亲眼见到了人,才更知晓实际情况的严重。
“陛下……”
瘦成一把骨头的温熙和,躺在床上,看见郁献音后,便挣扎着要起身。
赵书渝身为徒弟,更是养子,赶忙上前搀扶。
罗廷昭并没有进来,而是在外等候。
因为他知道温熙和的心思,对方和他一样,守着心中的那个人守了一辈子。
如果此时见到他,大抵只会刺激到对方。
“你不用起身,躺着便是。”
屋里,郁献音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抬手在温熙和的胳膊上轻拍了两下。
袖中空荡荡的,有些硌手。
“怎么就忽然病的这般严重了?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医者不自医。”温熙和笑着回应,依稀能从凹陷的脸颊上,看出年轻时清隽冷峻的风采。
这可是当年一身鸦青色的长袍,背着黄花梨药箱的北周第一美男。
一旁,赵书渝闻言,欲言又止。
想到师傅这些年郁郁寡欢,最终还是忍不住,道,“师傅其实是积忧成疾的心病,因为当年之事,他总觉得对不起您。”
“住…咳咳…住嘴。”温熙和忽然激动了起来,咳嗽不止,甚至咳出了血。
赵书渝立刻认错。
他的师傅这辈子太苦了。
心中的那份情,或许到死都没机会说出口。
“陛下,您别听他…胡说,臣是因为从前辗转流离,伤了底子,若非后来遇见您,臣或许早就死了。”
温熙和忙着解释,掩饰。
郁献音却忽然觉的嗓子有些发堵。
因为她知道,赵书渝说的大约是真的。
她当年因为那个孩子,也的确怨怼温熙和。
哪怕后来知道他是为她好才那样做的,她也依然疏远了对方。
可她真的没想到,她的决定,会让他生出心病。
再回想最初之时,她其实只是因为猜出了他的身份,想着交好利用的心思,才会带他回家,让父兄举荐他的。
“我早就不怪你了,温大哥。”
这一声温大哥,叫温熙和愣了下,眼睛明亮了几分。
记忆回到从前,初见。
他想,他永远都会记得,那年冬天,衣衫褴褛容貌不修,几乎要冻死的自己,遇见了一个小菩萨。
是她,给了他新生。
“小姐…终究是我…是我对不住您,那个孩子……”
“我知道的,你当时是为了救我的命。”
郁献音急忙打断了温熙和的话,他如今的情况实在不对劲。
“快,赵太医,快给他看看。”
“不用了。”温熙和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眼前之人,“我是医者,我很清楚,我没救了。”
像是回光返照一般,这会儿他说话忽然利索了不少。
人也打起了点儿精神。
“小姐,是我不该帮先帝瞒着您,不该自以为是的为您着想,但其实,您远比我想象的坚强。”
赵书渝已经红了眼眶,跪在一旁,一声不吭。
郁献音就这么静静的听温熙和说话。
他细数了当年的初见,他说她才是他的恩人。
可她其实很自私,她真的没有他想的那么好。
“小姐,其实…其实我……”最后的话音越来越弱,郁献音靠近了几分,但还是没能听清那几个字。
空气蓦地陷入死寂之中。
赵书渝跪着上前,手颤抖着落在温熙和的脉搏处。
片刻,眼泪决堤。
“师傅!”
温熙和走了。
郁献音闭了闭眼睛,一颗滚烫的泪从眼角滑落。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罗廷昭大步走了进来。
他什么也没问,只是一如既往的陪在她身边。
……
再次离开洛阳,是在第二年的开春。
此后,郁献音再也没回来。
《周本纪》记载,天圣金轮文法大帝,于武德十五年,驾崩于钱塘行宫,享年六十三岁。
昭和大帝闻之伤心到晕厥,醒来辍朝一个月,亲自乘龙舟南下,迎回天圣金轮文法大帝,并以帝王的身份,将其独自葬于乾陵之中。
无人知晓,此后数年,有一道身影日日夜夜的守在乾陵旁。
岁月变迁,当又一轮历史周期律来临,持续了六百多年的太平终被打破,新的朝代开始建立。
但不同的是,从北周之时起,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大一统,就不再局限于亚洲这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