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舟所在的初中只有三百多人,建筑也只有两座。
一座食堂,一座教学楼。
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个大点的瓦房。
里面的桌椅板凳不多,看样子只能坐的下一百人。
一些人没有位置,只好去食堂外的空地蹲着吃,也有的拿回到教室里面吃。
林舟打好饭,拿着饭盒回了教室。
回来的时候扫了一眼其他同学的午饭,基本上都是稀粥,条件稍微好点的可能会带点红薯。
有些人带的菜团子,但这菜团子可和平时吃的菜团子不一样。
他们吃的菜团子是代食品。
顾名思义,就是为替代常规食物而食用的食品。
比如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等,将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可供食用的粉状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饱腹感。
全班吃的最好的估计就是林舟,吃的玉米饭。
原本还想拿出咸鸭蛋来和叶诗诗分享。
见此情形,也只拿出了一个。
给叶诗诗的碗里放了一些,又给李大庄放了些,最后才把剩余的剥到自己碗里。
李大庄很是感激,对着林舟连连道谢。
叶诗诗倒是没有多客气,毕竟她是去过林舟家的,知道这个鸡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一些饭菜不好的同学,看到别人饭盒里的菜很是眼馋。
但也没说什么,只是一股劲扒着自己碗里的饭。
吃完饭后,结伴去把饭盒刷了。
简单休息一会便开始了下午的课程。
下午的课程没什么特别的,除了科目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如出一辙。
林舟爬在桌上睡了一下午,只断断续续听了两句,发现课本上的知识自己都会后就没再听了。
在这个年代,别说初中,就是高中学的知识也很基础,和后世完全没有可比性。
下午放学,林舟把叶诗诗送回家后又去接了林小青。
等他们到家时,小丫头已经回来了,正趴在桌上不知道写着什么。
这让林舟很是意外。
这小丫头在家里除了玩就是玩,今天怎么如此反常?
果然上了学就是不一样。
凑上前去,发现小晚正在一笔一划的画着画。
“你这画的什么?”
林舟微微挑眉,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小晚画的什么。
小晚闻言头也不抬的说道:
“我画的大乖。”
林舟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这哪里有半点大乖的模样?
“不错,画的很好,继续加油。”
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还是给了一些鼓励的话。
小孩的兴趣不能随便打击,万一小晚画的越来越好呢?
以后做个画家也不错。
不过这个年代做画家有点不太可能。
生不逢时啊。
小晚点点头,继续画了起来。
很快一星期过去。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林舟把所有老师都认全了,也没有随便请假。
这天是周六。
原本应该放假的,但临时收到通知,让学生帮学校拔草。
学校附近有八亩地,每个学生都在地里面劳动过。
等林舟到的时候,李老师已经来了。
每个人按各自的班级站好。
李老师指了指眼前的一片地,说道:
“这一片就是我们负责的,你们认真点,要是种的好的话,我们等夏天能吃好的了。”
林舟恍然。
原来这地的粮食不是交给公家的,而是学校自己分配。
李老师对着林舟喊道:
“杨舟,你来带领同学们拔草。”
林舟闻言看了看这块地。
差不多五百个平方。
这地并不算多,但他们手里没有工具,只能靠手拔,还不知道要拔到什么时候。
但李老师已经发话了,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干。
这个时候的天气不冷,但也绝对算不上暖和,拔草拔一会手就会非常的疼。
其他同学有样学样,跟在林舟**后拔草。
像那些农村孩子,有经验的,拔草的速度快。
城里孩子就差的多了,因为没有经验,没拔一会就累了。
李老师也在拔草的队伍当中。
众人拔着拔着,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感觉越来越容易了?
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真的力气变大了,这些草很快就被拔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切自然和林舟脱不了关系。
一个下午结束,有些孩子的手已经被勒出了血痕,一些脆弱的,甚至直接哭了起来。
不过好消息是杂草已经被处理的差不多了。
见时候不早了,李老师才带着队伍离开。
回到教室,叶诗诗正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的手。
因为没干过农活,所以很容易受伤,她的手已经变得红彤彤了。
班里像她这样的不在少数。
次日,也就是星期天。
这天学生们依旧不能休息,各班班主任组织大家翻地。
林舟看着面前寥寥无几的铁锹微微挑眉。
就这么几把工具,得干到什么时候啊?
更不用说他们还只是一些初一的小孩,力气比起成年人来差远了。
李老师见人到齐了,朝着林舟说道:
“班长,你把铁锹发下去,给一些力气比较大的同学。”
林舟点点头。
学校里一共八个班,只有差不多八十把铁锹。
一个班也就只能分个十把。
林舟带着班里的男生开始挖地,女生则负责把昨天剩下的野草给拔干净。
十把铁锹轮流使用,一人差不多半个小时。
“好奇怪,最近我怎么感觉我的力气变大了。”
“我也是啊!”
“小舟,你有这种感觉吗?”
林舟点了点头。
“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
早在吃饭的时候,他就在食堂的水里加了一些空间水。
虽然不多,但足够他们提升体力了。
忙活了一整天,众人才翻了不到一半。
李老师也很着急,到了第二天劳动课的时候依旧带领同学们来这翻地。
不管怎么说,必须要在农忙前把地给翻完。
经过两天的努力,地总算是翻完了。
接下来就该播种了。
有的老师想种红薯,有的老师想种玉米。
一番讨论下来,最后还是选择种红薯。
红薯的产量要比玉米高,能更好的填饱学生们的肚子。
林舟所在的初中只有三百多人,建筑也只有两座。
一座食堂,一座教学楼。
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个大点的瓦房。
里面的桌椅板凳不多,看样子只能坐的下一百人。
一些人没有位置,只好去食堂外的空地蹲着吃,也有的拿回到教室里面吃。
林舟打好饭,拿着饭盒回了教室。
回来的时候扫了一眼其他同学的午饭,基本上都是稀粥,条件稍微好点的可能会带点红薯。
有些人带的菜团子,但这菜团子可和平时吃的菜团子不一样。
他们吃的菜团子是代食品。
顾名思义,就是为替代常规食物而食用的食品。
比如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等,将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可供食用的粉状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饱腹感。
全班吃的最好的估计就是林舟,吃的玉米饭。
原本还想拿出咸鸭蛋来和叶诗诗分享。
见此情形,也只拿出了一个。
给叶诗诗的碗里放了一些,又给李大庄放了些,最后才把剩余的剥到自己碗里。
李大庄很是感激,对着林舟连连道谢。
叶诗诗倒是没有多客气,毕竟她是去过林舟家的,知道这个鸡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一些饭菜不好的同学,看到别人饭盒里的菜很是眼馋。
但也没说什么,只是一股劲扒着自己碗里的饭。
吃完饭后,结伴去把饭盒刷了。
简单休息一会便开始了下午的课程。
下午的课程没什么特别的,除了科目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如出一辙。
林舟爬在桌上睡了一下午,只断断续续听了两句,发现课本上的知识自己都会后就没再听了。
在这个年代,别说初中,就是高中学的知识也很基础,和后世完全没有可比性。
下午放学,林舟把叶诗诗送回家后又去接了林小青。
等他们到家时,小丫头已经回来了,正趴在桌上不知道写着什么。
这让林舟很是意外。
这小丫头在家里除了玩就是玩,今天怎么如此反常?
果然上了学就是不一样。
凑上前去,发现小晚正在一笔一划的画着画。
“你这画的什么?”
林舟微微挑眉,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小晚画的什么。
小晚闻言头也不抬的说道:
“我画的大乖。”
林舟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这哪里有半点大乖的模样?
“不错,画的很好,继续加油。”
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还是给了一些鼓励的话。
小孩的兴趣不能随便打击,万一小晚画的越来越好呢?
以后做个画家也不错。
不过这个年代做画家有点不太可能。
生不逢时啊。
小晚点点头,继续画了起来。
很快一星期过去。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林舟把所有老师都认全了,也没有随便请假。
这天是周六。
原本应该放假的,但临时收到通知,让学生帮学校拔草。
学校附近有八亩地,每个学生都在地里面劳动过。
等林舟到的时候,李老师已经来了。
每个人按各自的班级站好。
李老师指了指眼前的一片地,说道:
“这一片就是我们负责的,你们认真点,要是种的好的话,我们等夏天能吃好的了。”
林舟恍然。
原来这地的粮食不是交给公家的,而是学校自己分配。
李老师对着林舟喊道:
“杨舟,你来带领同学们拔草。”
林舟闻言看了看这块地。
差不多五百个平方。
这地并不算多,但他们手里没有工具,只能靠手拔,还不知道要拔到什么时候。
但李老师已经发话了,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干。
这个时候的天气不冷,但也绝对算不上暖和,拔草拔一会手就会非常的疼。
其他同学有样学样,跟在林舟**后拔草。
像那些农村孩子,有经验的,拔草的速度快。
城里孩子就差的多了,因为没有经验,没拔一会就累了。
李老师也在拔草的队伍当中。
众人拔着拔着,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感觉越来越容易了?
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真的力气变大了,这些草很快就被拔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切自然和林舟脱不了关系。
一个下午结束,有些孩子的手已经被勒出了血痕,一些脆弱的,甚至直接哭了起来。
不过好消息是杂草已经被处理的差不多了。
见时候不早了,李老师才带着队伍离开。
回到教室,叶诗诗正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的手。
因为没干过农活,所以很容易受伤,她的手已经变得红彤彤了。
班里像她这样的不在少数。
次日,也就是星期天。
这天学生们依旧不能休息,各班班主任组织大家翻地。
林舟看着面前寥寥无几的铁锹微微挑眉。
就这么几把工具,得干到什么时候啊?
更不用说他们还只是一些初一的小孩,力气比起成年人来差远了。
李老师见人到齐了,朝着林舟说道:
“班长,你把铁锹发下去,给一些力气比较大的同学。”
林舟点点头。
学校里一共八个班,只有差不多八十把铁锹。
一个班也就只能分个十把。
林舟带着班里的男生开始挖地,女生则负责把昨天剩下的野草给拔干净。
十把铁锹轮流使用,一人差不多半个小时。
“好奇怪,最近我怎么感觉我的力气变大了。”
“我也是啊!”
“小舟,你有这种感觉吗?”
林舟点了点头。
“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
早在吃饭的时候,他就在食堂的水里加了一些空间水。
虽然不多,但足够他们提升体力了。
忙活了一整天,众人才翻了不到一半。
李老师也很着急,到了第二天劳动课的时候依旧带领同学们来这翻地。
不管怎么说,必须要在农忙前把地给翻完。
经过两天的努力,地总算是翻完了。
接下来就该播种了。
有的老师想种红薯,有的老师想种玉米。
一番讨论下来,最后还是选择种红薯。
红薯的产量要比玉米高,能更好的填饱学生们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