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父 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政府

小说:法兰西之父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时间:2025-09-15 02:33:37 源网站:2k小说网
  如果意大利走上法国的道路,这并非是不可能的,毕竟在纸面实力上,法共不过是百万党员,意共更是号称两百万党员。

  法意两国人口差不多,意共的实力是法共的翻倍,在地方选举当中大获全胜的意共,连同社会党,简直就是法国现在的翻版。

  本次地方选举之后,意大利政坛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和法国类似,左翼党派占绝对优势,第一大党是社会党,紧随其后是右翼的天主教**,组织力量最强的是**党,**格局呈两左一右三足鼎立之势。

  这个地方选举结果立刻让美国**负责地中海事务高官沃特.道林惊出一身冷汗,比起法国类似的格局,意大利的情况未来可能会更糟。

  为此,沃特.道林在短暂思考之后,决定寻找美国保守派的支持,目前美国国会两个保守派旗帜是塔夫脱和范登堡,至于现在的**总统杜鲁门,考虑到**在罗斯福时期留下了浓重的左翼色彩,杜鲁门是否会摆脱**内部罗斯福遗产的干扰,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沃特.道林不敢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杜鲁门,而是希望这两个保守派的旗帜能够站出来发声,说服杜鲁门改变对欧洲不干涉的立场。

  最近一段时间,铁幕演说、伊朗危机让美国的键政群体处在狂欢当中,美国人已经开始觉得,和苏联在二战的短暂蜜月期应该结束,苏联是美国在战后长期的战略对手,保守派尤其支持这个观点。

  进步派当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之前罗斯福总统青睐的接班人,做过两任副总统,在**拥有庞大支持者的华莱士。

  华莱士更以农业改革和进步主义理念深得基层支持,同时也被美国资本家冠以托拉斯爆破手的绰号。华莱士虽然在一九四四年芝加哥**大会当中,被令人震惊的排除在了候选人之外,但是在**内仍然有庞大的支持者。

  华莱士的支持者,很可能会动摇杜鲁门的决心,因此沃特.道林找到了共和党的大佬,处在他的角度,共和党和**除了在南方种族隔离几个有限问题上针锋相对之外,其实大多数领域没什么矛盾。

  跨党派合作也是可能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很多选举国家的特征,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还推崇一种叫做共识**的理念呢。

  如愿见到塔夫脱和范登堡之后,沃特.道林详细叙述了现在意大利政坛的危险性,“地中海及意大利是美国核心利益所在,应对意大利亲美政党予以经济,军事,**,技术,宣传等方面全力援助,不然的话,到了议会选举的时候我们可能将要面对苏联在地中海出现。”

  只是塔夫脱和范登堡一听,却陷入到了犹豫当中,共和党确实是保守派没错,但共和党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孤立主义。

  沃特.道林抓住了共和党对苏联影响力的担忧,但是在全力援助这件事上,共和党的政客又远没有**人的态度好。

  因此塔夫脱断然拒绝了沃特.道林全面援助的想法,这让一片热忱的沃特.道林大吃一惊,忍不住问道,“塔夫脱先生,为什么?”

  “因为可以用别的办法替代。”塔夫脱冷漠的回答道,“我们可以用本国的法律,进行间接的干涉,可以援引一九二一年颁布的的《限制移民法》,扬言凡是意**员将得不到移民签证,家属连坐,如果已居住在美国的,将被驱逐出境。”

  “可是。”沃特.道林还想要争取争取,光是移民法案不足以让意大利天主教**翻盘。

  “没什么可是的,想要取得两党共识,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功的。”范登堡将军无奈的劝说沃特.道林,让其不要再劝说了,共和党对对外援助的排斥,并不是沃特.道林三言两语就能说服的。

  **和共和党都有自己的坚持的和反对的事情,短短几天就通过暗箱操作达成共识是不可能的,肯定要经过一番利益交换才行。

  共和党现在没有对欧洲国家全力援助的共识,更何况现在执政的是**,沃特.道林一个外派官员还是把问题想的简单了。

  塔夫脱这位共和党大佬口中另外一个反面教材法国,正在进行一场全民公投,人民共和运动领导人乔治皮杜尔,在议会制形式的问题上对左翼联盟发难。

  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中心既不在**总理,也不在国家元首总统,而是在国民议会。

  法国政党的历史不长,现在议会的三大党当中,社会党的历史最长是在一九零二年建立,法共长期都处在被打压的地位,根本没有执政经验。

  人民共和运动更是一个**派,政党的时间短还会导致,很多议员对自己的党派没什么忠诚度。

  左翼联盟又不是绝对优势,只需要几个席位的议员倒戈,就能够瘫痪法国议会。

  在国民议会的选举中,不少选举代表的弃权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没有哪一个政党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各党派对**提出的政策各执己见,很难取得一致的看法,议会往往因无休止的争论而处于瘫痪状态。

  总理费历克斯·古安为了换取右翼和中间派对法案的支持,他接受了乔治皮杜尔的条件:将法案直接交由全体公民表决。他赌的是法兰西人民对理性的渴望。

  街头巷尾,咖啡馆里,工厂车间,充斥着“反对!”的怒吼。人民共和运动发起的**集会声势浩大,这种**集会向来会得到革命老区的热捧,法国人把重在参与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投票站前排着长队,人们表情严肃,仿佛不是在选择一个政策的未来,而是在决定国家的命运。结果在当晚揭晓,速度快得残忍。

  超过百分之五十七的选民,对左翼联盟的宪法改革方案说了“不”。

  一院制议会方案被否决,消息传来很多人已经开始庆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法兰西又演示了一次,民主是如何胜利的。

  因为提出的宪法草案被否决,费历克斯·古安递交他本人及其内阁的辞呈。他的**,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以及第四共和国本已脆弱不堪的**稳定性,都在公民那一声集体的“不”中,轰然倒塌。

  戴高乐辞职之后的第一届**至此寿终正寝,历时四个月。

  公投结果的余震仍在共和国的每一根神经里嗡嗡作响。人民共和运动领导人乔治皮杜尔用公投结果为后盾,开始组建新**。

  乔治皮杜尔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与各党派的代表们逐一握手、低声交谈。谈判在紧闭的门后进行,交易在咖啡和香烟的雾气中达成。

  老练的他吸纳了部分中间派的技术官僚的混合体。重点部门,特别是海外殖民地和国防事务,都交给了强硬派人物。

  在接受了国民议会的质询和信任投票后,乔治·皮杜尔正式就任新一任总理。

  他站在议会的讲坛上,发表着强调“秩序、权威和法兰西伟大”的讲话,“我已经委托陆军总参谋部,进军法属印支北部,收回当地的主权。”

  陆军总参谋长德拉贡上将,在总参谋部发出收回法属印支全部土地的命令,远在东南亚的法国远征军司令勒克莱尔将军则很快给于回电,“法属印支法军正在爪哇岛有军事行动,此时北上收回法属印支北部兵力不足,需要增员。”

  法国本土百废待兴,兵力投送能力有限。法属印支部队主要是由桑德尼将军率领的、奉命前来接受日军投降和恢复法国统治的少量军队。

  哪怕勒克莱尔将军后来带领远征军来,现在法属印支的法军也只有六万多人。

  这个兵力稳固法属印支南部都勉勉强强,但要是向越盟实力强大的北方进军,现在已经不是十九世纪了。

  勒克莱尔将军可不会这么愚蠢,不然他也不会同意科曼武装天主教徒的计划。

  “总参谋部会从其他殖民地调集兵力赶赴法属印支。”德拉贡上将很快对增兵问题给于了回应,初步预计会把法属印支的法军规模增加到十万以上。

  十万大军其实对法属印支的面积来说,仍然捉襟见肘。已知法属印支的总面积超过乌克兰,人口和乌克兰差不多,如果俄罗斯二十万军队无法拿下乌克兰,十万法军怎么可能稳固法属印支的秩序呢?

  可法国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再多的话,本来就处在恢复期的法国也没有这个财力支撑。

  “也不是没有办法,常公不是撕毁了和平协议发起全面进攻了么?最近意大利选举左翼联盟在地方大胜,是不是有这么回事?”科曼汇总了最近的一些苏联颠覆国际秩序的铁证如山,“国内应该和美国好好谈谈,能不能负担一下法军在法属印支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