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父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迁移安置计划

小说:法兰西之父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时间:2025-09-16 04:25:15 源网站:2k小说网
  原来是末代苗王的父亲,科曼对上了眼前的人物,王宝活跃的时间是在法国撤离法属印支之后。

  老挝境内的苗人村寨一共有十八个,王宝集合一些部落头人和苗族青年,组建了一支地方武装,宣布效忠新获得独立的联合**。

  值得一提的是,王宝领导的地方武装不是老挝的“**军”,他的军队带有半独立性质,主要保护老挝苗族人的利益。刚毅勇猛的王宝迅即得到老挝当时的实权人物诺萨万将军的赏识,甚至成为老挝皇家军队中唯一的苗族身份的将军。

  但苗人半独立的地位,刚开始就受到越盟的威胁,越盟的远景目标就是全盘接收法属印支,把十九世纪阮朝应该走完但是被法国入侵打断的地区强国之路走完,兼并老挝和柬埔寨。

  连体量更大的老挝和柬埔寨都被越盟视为囊中之物,更别提人口更少连半独立地位都要努力的苗人。

  “科曼,既然你们能够直接交流,这件事就交给你。”达尚留将军大手一挥,把武装苗人的事情推了出去。

  “好的,将军。”科曼一看达尚留将军对这种拉拢少数民族的事情就不上心,这一点法国人就不如英国灵活了,答应下来对王能楚发出了邀请,“王县长,我们好好谈一下苗人未来的发展。”

  王能楚犹豫了一下点头,他甚至看不出来科曼的军衔,但是能够直接交流总归是比没什么诚意的达尚留好相处。

  科曼也惊讶王能楚竟然还会说汉语,看起来王能楚不总是待在老挝境内,应该没少跨界和国境线另外一侧的同胞联系。

  思考片刻,科曼决定从越南对苗人的民族压迫作为切入点,这是一个可以迅速拉进双方关系的地方,法国对法属印支北方的经营并不深入,目前和苗人没什么仇恨。

  法国人才多少?越南人又有多少?

  “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越南人和汉人一样,瞧不起我们,把我们驱赶到山区。”王能楚口气愤愤的道,“他们想要消灭我们的存在。”

  “额……”科曼要是不回答好像自己没有诚意,但是这件事么,“鄂尔泰好像不是汉人,至于越南,他们确实总学习北方邻居的政策。”

  听王能楚的描述,科曼估计王能楚这些苗人之所以目前居住在中老边境老挝这一侧,应该和历史上唯一一个三省总督鄂尔泰有点关系,至于有多大的关系,他又不是当时的人没法身临其境的体会到。

  不过对于鄂尔泰所在的朝代,科曼还是有所了解的,雍正虽然比较不善于刀兵相见,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南方的少数民族不用顾虑太多。

  估计在教科书上着重提及的改土归流,过程也不是这么温和。

  越南这个南方小中华,在知道临近的清朝西南地区在进行改土归流,有样学样在正常不过了,二十一世纪越南都是这样。

  早就说过了,东方大国的两个邻国越南和**,实行的所有政策加在一起,不敢说全部,几乎就是东方大国一大半实行过的政策。

  这都是从古代一脉相承过来的,总是表现出来比东方大国开放的就是越南,比东方大国保守的则是**。

  在**时期,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明显是重工业偏科,越南则是紧跟着实行了开放政策,在东方大国眼皮底下演示了过于保守是什么样,步子迈大了扯到蛋又是什么样。

  越南也开始觉得过于开放只会沦为代工厂,什么都积累不下来,权力开始集中。

  科曼没空对这一小部分苗人的遭遇长吁短叹,要不他建议王能楚去找鄂尔泰谈谈?

  当然该做的还是要做,科曼邀请王能楚找一个饭店,其实就是去堤岸吃点东西,吃东西只是顺便,作为西贡的一部分堤岸还是相当繁华的,主要是让王县长看一看,心里有一个期待。

  不指望路边社声称李鸿章去纽约的效果,但美好生活他相信也是苗人追求的,哪有民族天生就喜欢深山老林生活?不都是被逼的么。

  王能楚所代表的苗人更加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可是在两个国家都碰上了改土归流,不然怎么会这么大的怨气。

  “堤岸是华人的聚集区,法国以自由平等博爱著称。我们当前的政策是推动法属印支的民族平等,组成一个繁荣的法属印支联邦。”科曼满脸淡漠的起高调,“对待苗人我们也是这个态度,我们既要反对大越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区民族主义。”

  这话说得科曼自己都觉得虚伪,越南和东方大国不太一样,越南的改土归流难度比东方大国难度低的多。

  要不是法国入侵打断了越南的地区强国之路,以越南主体民族的体量,没有什么难度很大的地理障碍,是很有可能成为民族国家的。

  东方大国就不同了,东方大国的地理板块东北都算是难度低的。

  如果汉人去草原的话,是按照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还是用传统农耕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农耕方式草原生态不允许,用游牧方式那不是变成了游牧民族了么?

  比东北密林和北方草原更有难度的还有大西北,还有终极难度的青藏高原。

  比起这种地理环境,如果不是殖民时代开启法国人来了,越南如果有个一百年的发育期,用绝对的人口优势吞噬老挝柬埔寨是有很大可能的。

  要知道哪怕是现在的法属印支,法属印支也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越南人,这还是法国来了的效果。

  科曼和王能楚一边吃饭,一边就民族平等问题进行讨论,没过一会儿顾青派人送来了一副法属印支的地图,又到了科曼最喜欢的指点江山环节。

  男人一生的追求就是乔治劳合和克里蒙梭,随便画上一笔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科曼也想要这么做,但是这个时代还是局限了他,而且听王能楚所说的十八个万人苗人山寨,二三十万人口都是好大一关。

  法属印支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越南人,这就是说越南的人口近三千万。

  他肯定是没有帮着百分之一人口对抗一个国家主体民族的自信。

  王能楚刚有这方面的意思,科曼就引据经典、从历史传承到实用主义,劝说王能楚打消这个念头,“不过作为王县长的朋友,目前**还是可以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科曼喝了一口啤酒吧唧嘴,这立刻让王能楚重新燃起希望,“科曼先生,我们对法国的忠诚是显而易见的。”

  就类似于克钦人对英美的忠诚,科曼懂这一点,摊开法属印支的地图指着顺化的位置,手指往西一划一直到湄公河的位置,“我们可以规划出来老挝南部的平原,划分给苗人作为自治区,仍然归属于老挝的行政划分当中,在这个地方,苗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勤劳品质,追求幸福生活。当然了,关于苗人的义务也是存在的,我们绝不逼迫苗人。”

  科曼此举一定意义上还是改土归流,只不过是反着来的,至于为什么要选择顺化一线,那是因为越南的地理像是一个哑铃,两头沉,北方河内、南方西贡,中间非常容易被切断,越南的中部是薄弱点,也就是顺化的位置。

  如果把苗人安置在老挝南部的话,光是什么都不做也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越南战争时期存在一条叫做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它是越、老边界和越南、柬埔寨边界崇山密林中的一条运输线。这条小道并不完全在越南境内,越南中部这么窄的地方,如果存在这么一条秘密运输线,早就被美国切断了。

  科曼给王能楚安排的居住地,就是胡志明小道的所在范围,一旦启用可以征召苗人卡住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

  “老挝南部直到顺化一线的土地,目前正处在法属印支林业管理局的采伐当中,当地土地肥沃,相对于北部山区的条件好了很多。”科曼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王县长不用这么快就给我答复,我们法国人不会强迫苗人,你可以在不加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符合你们民族利益的思考,选择是否迁移。”

  此时任谁看到科曼都会觉得他诚意满满,他确实也是发自内心的建议,这不全是对万年倒霉蛋的同情。

  **诚意满满的时候,往往就是在使坏。

  科曼此时的好心,都是建立在法国要是待不下去,找一个民族垫后的逻辑上。

  可这也不能说对苗人有好处,总不能因为未来越南人会对王能楚这些**走狗重拳出击,就说现在的方案对苗人没好处吧,总不能把好处都占了一点代价不付出,没这个道理。

  “如果王县长同意,我就起草苗人安置计划,如果王县长能够说服苗人同意,我们就公布这个计划,如果不同意,我会忘记今天的对话。”

  科曼笑眯眯的把主动权还给了王能楚,而王能楚确实想不到科曼对自己民族的恶意,直接说道,“我会和我的同胞们商量,不会让**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