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65章 入主东宫

小说: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5-09-26 11:39:49 源网站:2k小说网
  ();

  政事堂外庭院树上的蝉鸣停了下来。

  门下省的小吏用粘竿粘捕掉了这些烦人的蝉。

  政事堂上,

  五位宰相都望向坐在下首的李逸,

  这位年轻的代郡王、司空兼侍中,一直长期在外典兵,此刻终于来到政事堂,但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那位已经取得大唐最高实际控制权的二皇子。

  李逸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几人,五个宰相都是成精般的人物,不过今天他们的表现,也还算不错。

  都是识时务者。

  这政事堂,也就还给他们保留一席之位。

  “太子、齐王作乱,幸好秦王及时发现讨平。如今陛下受到惊扰,需要静休一段时间,留有诏令,自今军国庶务,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

  “所以,为了不打扰陛下静休,明日起,门下内省和中书内省,便暂时迁到东宫,

  这样既不打扰陛下,也能及时把军事庶务及时奏报太子。”

  裴寂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

  这也是应有之事。

  今日秦王兵变成功,

  不仅仅是夺储废太子,实际上更是夺了皇帝至尊大权。

  裴寂听出来这是要封闭太极宫,把天子囚禁于宫中,但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不错了。

  难道还能幻想着皇帝继续手握着那至尊权力?

  封德彝笑着道:“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我等身为朝廷宰相,现在朝中发生这么大变故,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一切安稳,

  要让秦王平稳顺利的入主东宫。”

  “秦王今日辞立太子,我们就得带头去劝说。”

  萧瑀等人都清楚,李世民今日当皇帝面辞太子,不是真不想当太子,只不过是按例做出姿态,

  三辞方受罢了。

  李逸坐在这,就是代表秦王的,

  有些话就得他来说,得他来催。

  “三日后,六月初七是个大吉之日,正适合秦王正式受封为皇太子,我们须在后天之前,劝说秦王接受太子之封。”

  封德彝道:“秦王仁孝,此时还再三推辞,可国不可一日无储啊。太子可是国本,我等还得劝说秦王早点接受,最好是今天就能接受。”

  “后天的大吉之日不可错过,储位也不能一直空悬,早点商定此事,也好抓紧准备册封大礼。”

  萧瑀、陈叔达、杨恭仁自然也没意见,裴寂也只能点了点头。

  其实在咸池殿,

  皇帝当场颁下的那几道诏令,废太子建成为庶人诏、废齐王元吉为庶人诏、立秦王为皇太子诏、大赦天下诏,

  已经算是板上钉钉、尘埃落定。

  现在,

  不过是中枢牵头,把这些落实下去而已。

  与其说是宰相们在政事堂商议,倒不如说是李逸在这里通知大家。

  “走吧,去东宫,请秦王接受册封。”

  李逸起身,

  裴寂等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他刚骂小吏都骂了一盏茶功夫,结果李逸半盏茶功夫就把会开完了。

  他手里拿着那支政事笔,还一个字没写。

  李逸道:“刚才堂议记录,就交给马周和刘世彻二人吧,我们现在去东宫,此事不能拖延。”

  封德彝带头赞同,起身来到李逸身旁。

  其它四位宰相,也只好起身。

  于是乎,

  李逸就带着五位宰相,出了太极宫南门,直奔东宫而去。

  他们一出政事堂,

  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段志玄四员大将就进了政事堂。

  他们带着披甲持矛的秦王府侍卫,通知政事堂官吏,中书和门下两内省官吏,立即离开。

  自即日起,他们改在东宫办公,部份人则回皇城中书外省和门下外省办公。

  把这些宫廷内省官吏全都赶走,

  四将开始全面接管太极宫的守卫,无秦王手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太极宫。

  皇帝也不行。

  免不了有些混乱,

  但早已经翻不起什么浪来了。

  东宫,

  更加混乱一些,

  早上,太子建成还刚从东宫前往太极宫,结果上午黄门侍郎温大雅突然到东宫点名见太子詹事裴世矩。

  两人一番单独面谈后,

  裴世矩召集东宫官吏,宣读了一个让他们感觉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太子与齐王谋逆作乱,如今已被皇帝拿下囚禁。

  天子下诏废太子。

  所有东宫官都惊住了,以前只觉得身在东宫,将来太子继位,他们也就鸡犬升天。

  哪里想到过,

  开国就被立为储君,已经六年的太子,突然就被废了。

  好在裴世矩紧接着宣布,皇帝只处置建成、元吉二人,其余不究。

  但也还有些忠于东宫的官员,对此表示质疑。

  只是在那三省宰相齐齐署名,皇帝画可加盖玉玺的诏书面前,这些置疑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最重要的是,太子建成已经被囚禁宫中,

  东宫就算有对这结果不满的,但又能奈何。

  太子那些心腹如王珪、薛万彻、唐临、李安俨、冯立等人,上次都被流放了,杨文干更是被抄家灭族。

  右庶子郑善果虽然是太子妃族叔,在朝中也还兼着民部尚书、大理卿等要职,

  但他今天在皇城办公,并不在东宫。

  就算在东宫,他一个文官,又能做什么?

  以前东宫左右长林门外,还常驻两千精锐的长林兵。

  但这两千精兵,上次也被皇帝全给罢去,连东宫里当值宿卫的亲勋翊三卫等近卫,上次都大换血,基本都换成了左右屯营的禁军。

  此时,

  东宫里职位最高的是太子詹事裴世矩,

  可裴世矩却没丝毫置疑,痛快的和温大雅一起来宣读诏令。

  这个上午,

  东宫大乱,

  皇帝诏令,解除了东宫兵马,全都调往京郊军营。

  秦王府的侯君集、许洛仁带着秦王兵进驻东宫,接替防卫。

  东宫的后宫,也是乱成一团。

  听到消息的太子妃郑观音、太子承微杨舍娘等,惊惧慌乱,却六神无主。

  一介女流,面对这种事情,又有什么办法。

  好在裴世矩和温大雅请太子妃相见,告之秦王之令,罪止在太子、元吉二凶,余皆不问。

  太子的妻妾,以及儿女,都不牵连问罪。

  但,

  也都和太子一样,俱贬为庶人,甚至是绝属籍。

  连皇族宗籍都被开除了。

  这东宫自然也是不能再呆了,后面在慌乱的收拾着,免不得有人哭哭啼啼。

  李世民是在中午时来到东宫的,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一众人拥着他到来,

  听说后面在收拾,有些乱,李世民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过去,“多给她们些时间,不必着急慌乱,

  派一些兵过去护卫,免生什么意外。”

  既然决定不杀太子,那李世民自然也不会为难太子的妻妾、儿女们。

  “通义宫那边也多派些人手。”

  太子的妻妾儿女,暂时会安置到朱雀街西的通义宫。

  通义宫原是通义坊,是李渊隋朝时长安旧宅,称帝后加以增扩改建,就成了通义宫。

  现在暂时用来安置废太子的妻妾儿女们,倒也挺合适的。

  李世民进入东宫,

  便在显德殿开始办公议事。

  **成功了,

  但要办的事情还太多。

  好在千头万绪,也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得力干将帮忙。

  宫里那边又还有李逸帮他镇着。

  李世民忙的饭都顾不上吃,捧着杯浓浓的奶茶,边聊边喝。

  “殿下,

  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调集秦王府左右六护军府的三万兵马,马上赶赴长安。”杜如晦提议。

  这次兵变,李世民手中的兵并不多。

  他秦王府左右护军府有约三万兵马,但都分布在关中各地,十分分散不说,没皇帝诏令、兵部鱼符等,他这个秦王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否则视同谋反。

  但现在,

  他已经可以调动这支精锐了。

  长安城中的许多将校官兵,虽也支持秦王,但毕竟还比较复杂,哪有自己的嫡系力量更可靠。

  “此事马上去办。”李世民点头,原计划里,本来也就有这个,只要在长安举兵,不论成功,都会立即调秦王府的这左右六护军三万人马进京。

  房玄龄也提出,要马上着手调整京师重要衙门的人事。

  就算不能马上换人,也得立即换上自己的人去担任副手等,或是派人去监督。

  “殿下,代王和诸位宰相前来。”许洛仁禀报。

  李世民放下茶杯,起身来到殿外相迎。

  李逸前来,

  当着众人面,再宣皇帝的立秦王为太子诏,李世民拒辞。

  “殿下,臣已将中书内省和门下内省迁来,以后就在东宫办公了。”

  “好。”

  李世民拉着李逸漫步东宫,

  侍卫们在后面跟随,

  单独和李逸相处,李世民感觉紧绷的弦也终于松了一些。

  “无逸,我到现在都还有点不敢相信,我们成功了。”

  “本以为会是九死一生,却不料反而有些轻松。”

  李逸笑笑,“殿下功高望重,本就该为太子,陛下一直糊涂。如今拨乱反正,也是人人乐见,自然大家都极力拥护。

  殿下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去想这些了,只要想好要怎么开创一个盛世,将来史书留名,比肩秦皇汉武,彪炳千秋万载既可。”

  李世民苦笑两声,“说实话,我现在有些茫然,好像突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了。

  以前也曾幻想过这一天,可如今真梦想成真了,却反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了。”

  李逸道:“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统一,安定边疆。

  让官尽其职、民尽其力、物尽其用,让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开创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清明、民富国强的大唐盛世!”

  “我相信殿下,一定能够做到的。”

  李世民停下脚步,“过去东征西讨,马上征战天下,我从未畏惧过,但现在要接手这么大一个国家,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殿下放心,治天下,可远没有打天下难。殿下能马上打江山,这下马治江山更不用担心。”

  李世民拉起他的手,“无逸,安定国家社稷,你是首功之臣,齐王国司金帛什器俱赏赐予你。

  还记得我以前曾跟你说过的吗,若我立为太子,你便是孤的太子詹事。

  现在起,你就是太子少保兼太子詹事,司徒兼侍中仍不变。

  李世民拟了个名单,

  “宇文士及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少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

  尉迟恭为太子左卫率、程咬金为太子右卫率,魏征为太子洗马。

  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罗士信为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左武侯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名单很长,

  参与兵变的秦王心腹,一个都没落下,俱有安排。

  这还只是初步安排,待他成为太子,甚至继位为皇帝,那时肯定还有更丰厚的赏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