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
甘露殿内,
黄昏的斜阳照入殿内,北壁满墙书架上藏书万卷,
太上皇帝坐在架前书案后,
银砚、碧镂牙管、银函盛纸,
满腹心事不知对谁说。
“陛下,化度寺法雅大德入宫觐见!”
“法雅进宫来了?”
李渊抬头,目光中有些惊讶,随即高兴起来,“来的正好,来的正好,朕已经好多天没见过宫外人了,快宣。”
法雅有个李渊授予的大德称号,
大德名号尊崇,职权很大。
武德三年,李渊于慈悲寺设立僧官十人,命名十大德,以统筹管理僧众、教团等事。其中,觉朗、保恭、吉藏、法侃、慧因、海藏、智藏、明瞻等大德,皆为出身于南朝陈代之高僧,且与长安大禅定寺、大兴善寺有密切关系。
此后,李渊又设立授封了许多荣誉大德,如三学大德、十望大德、翻经大德、证义大德、临坛大德、三教谈论大德等,
对这些高僧大德,赐予紫色袈裟。
法雅的称号是引驾大德、十望大德双称号,这代表着他得皇帝的亲近器重,甚至还曾授予他检校长安武僧大德。
这位大德过去经常出入宫廷,深得李渊亲近。
“陛下!”法雅入殿,大光头锃亮。
“法雅来了,快坐,许久没见了,外面一切可好?”李渊上前拉着法雅关切的问。
“陛下,长安城刚发生了一桩大案,犹如地龙翻身一般搅的满城风雨啊人心惶惶啊。”法雅道。
李渊心中一惊,“快说,是何大案?”
两人坐下,法雅便把李孝常案告之。
“裴司空派家仆来告,说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很冤,王君廓杜才干等人更冤,
他们并没有谋反。”
李渊长叹一声。
“义安王李孝常,我跟他也是旧相识了,当年我在隋文帝府上时,他父亲李圆通对我多有照顾,那时李义常比我小,经常跟着我,他打小自卑懦弱,
他献永丰仓助我夺天下,我待他也不薄,赐封他郡王。
孝常绝无谋朝篡位称帝之野心,也没那个胆量和本事。”
法雅压低些声音,“裴司空说,本来只是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儿子在平康坊青楼中酒后,对新政不满,欲借值宫禁之机,闯入太极宫,迎上皇复辟也。”
李渊瞪大眼睛。
“一群纨绔公子,行事不机,事泄,天子震怒,便大肆捕人,说李孝常欲谋朝篡位,刘德裕长孙安业,甚至王君廓杜才干、刘弘基长孙顺德李瑗等人也附逆,
皇帝不敢把这事牵连到上皇···”
“哎!”
李渊又是一声长叹。
这段时间宫禁森严,李渊都失去外面消息,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竟然还有人想拥他复辟。
心中有几分欣慰,又有几分恐惧。
世民流放、除名了这么多勋戚,又会如何对待他。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之后,
李渊起身叫来内侍。
“今朝有酒今朝醉,法雅,喝酒。”
他让内侍置办酒肉,唤来教坊歌姬舞伎乐班表演。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李渊左拥右抱,逗弄着美人,笑个不停。
法雅也是左一个金发碧眼的拂菻国胡姬,右一个高鼻梁深眼窝的波斯姬,
放浪形骸。
到了宫门落锁时间,
李渊带着几分醉意,“法雅今日便留在宫中,与我抵足同眠,陪我聊聊天!”
法雅笑着应下。
接着奏乐接着舞,
“陛下!”
一声声音打断了歌舞乐声。
一袭紫袍的监门将军张阿难走了进来。
李渊看到这个腰间带剑的宦官,面色一沉。
“卿何事打断朕的雅兴?”
张阿难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目光望向法雅:“陛下,宫门即将落锁,法雅该出宫了。”
“朕要留法雅抵足而眠,今**不走了。”
张阿难却是道:“请陛下恕罪,臣职责在身,须立即带法雅离开。”
“你!”
李渊勃然大怒。
“朕虽退位为太上皇,可在这太极宫中,连这点权力都没有了吗?”
“回上皇,
法雅涉多宗罪名指控,他现在是嫌犯,臣此前失职将他放入宫中,置上皇于危险之中,实在罪该万死。
现在必须将他带出宫,送交大理寺审讯。”
李渊没想到会是这个回话。
“法雅是朕赐封的引驾大德,他何罪之有?”
“法雅涉及多宗罪,”
“哪些罪?”李渊怒问。
“禀上皇,大理寺指控法雅私通宫女秽乱后宫,偷盗宫中御用物品,在其卧室搜出西域进贡金宝神枕,
他还勾结权贵、伪造佛经、破坏戒律,
更奸**妇女,非法聚敛,还犯杀人罪···”
李渊张大着嘴,发不出声来。
这是世民杀鸡儆猴,他成了那只猴啊。
如果法雅真有那么多罪行,为何早不抓晚不抓,非得等法雅进了宫,来他面前抓?
这不是杀鸡儆猴是什么?
让法雅把李孝常他们谋反案子转告他,再把法雅给当面抓了。
李渊手指着张阿难,
不断的颤抖着,
愤怒,却又恐惧着。
张阿难对皇帝再次躬身,
然后挥手,“把这妖僧带走!”
身着虎纹衫的百骑上前,
“陛下救我,他们这是陷害!”
李渊张了张嘴,可最后还是只能看着几名魁梧健壮的百骑上前。
法雅不甘,
挣扎,
他力大无穷,四名百骑一时居然近不得身。
张阿难冷哼一声,
“法雅,若敢顽抗,就地正法!”
“你们这是诬陷!”法雅怒吼。
张阿难呛郎啷一声剑出鞘,
“拿下!”
又上来六名百骑。
李渊看着一把把刀剑出鞘,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这让他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百余天前,那天,侯君集闯宫杀进寝殿,当着他面连杀了好几人,鲜血都溅到他脸上。
他被挟持到海池龙舟上,
后来尉迟恭又持着带血的槊来请他手敕,授秦王节制中外诸军事。
“上皇,”
“上皇,”
法雅还一声声呼唤,可李渊却一动不动的愣在那。
张阿难带着十名百骑把法雅围住,
他持剑站到了李渊身前,
李渊看着那明晃晃的剑,惊的突然连退几步,半醉的他脚步虚浮,一个趔趄直接摔倒在地。
张阿难伸手去搀扶,皇帝却连连向后爬,一脸惊恐。
“陛下勿慌,法雅妖僧伤不到陛下。”
十名百骑一起出手,
都是千挑百选的精锐士卒,法雅虽擅骑射又力大,可此时他半醉,赤手空拳的,哪敌的过这群百骑,
很快就被打倒在地,挨了一顿拳打脚踢后,
手臂被反锁,用牛皮索捆住了,嘴里还塞了一团布不让他呼喝。
“让陛下受惊,臣等万死!”
李渊终于站起来了,
脸上惊魂未定。
敢在御前动刀,这本是死罪。
可现在,
这些人哪还会在意他这个退位的上皇?
李渊摆了摆手,
无奈的道:“去吧!”
“臣告退!”
张阿难躬身行礼,挥手让百骑把法雅拖走。
当他们离去,
殿中死般寂静,
歌妓舞姬乐班,全都噤若寒蝉。
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李渊独自坐在那沉默许久,
伸手端起酒杯,
酒中却是空的,
他直接将酒杯砸在地上,
叮叮当当声中,
李渊咆哮,“滚,全都滚,滚!”
众人如蒙大赦,仓惶离开。
殿中,
只剩下了他一人。
暮色沉沉,
殿中昏暗无光。
李渊就坐在那昏暗里,瞪大着眼睛,怔怔出神。
···
长安城义宁坊南门之东,
香火鼎盛的化度寺外,突然出现了大批士兵,将这座大寺团团围住。
右屯卫将军、谯郡公看着这座寺庙,感叹着道:“这座寺当年是隋朝宰相高颎舍宅而建,原名真寂寺,武德二年改名化度寺,由法雅主持。
潞国公左卫将军望着这寺,
他也是早闻大名,“听说这寺里无尽藏,富可敌国?”
“化度寺无尽藏是否富可敌国倒不清楚,但肯定很有钱,寺里放贷典当做的很大,连许多官员缺钱,都是来找他们借贷。”
化度寺有无尽藏,
僧侣不入户,寺产不纳税,
通过布施、香火钱,以及放贷收租、经营寺产,积聚了大量财富,拥有许多佃户,甚至是奴隶。
“我听说这寺里的大和尚们,个个娶妻纳妾生孩子,天天吃肉喝酒,好不逍遥快活!”
周孝范呵呵一笑,“不止如此呢,这寺里还养了二百僧兵,全套禁军装备,还有八百匹战马。”
“这些和尚们吃的肥头大耳,却既不念经也不管事,那些收租放贷经营的事,都交给净人。
那些净人名为在家修行的居士,其实就是逃避国家赋役,受寺院驱使的佃户奴仆。
化度寺有几千户净人。
“我手底下有些军官,过去因买房买马等,就来这借过钱。”侯君集道,“他们放贷把本金说是功德钱,把利息称为福报增长,签订契约时还要搞个祈福仪式,
但利息却一点不低,月利最少四分,可借贷时间却很短,到期便成了长生钱了。”
长生钱,其实就是复利的代名词,母金生子息,辗转相生,利滚利,他们为了规避一本一利,利息不得过本的规定,一是到期后重新立契,伪造成新的借贷。
其二就是把超过的利息,伪装成捐赠,再以功德钱名义重新放贷。
化度寺三分之一的收入,就来自于高利贷。
“我手下一个旅帅在长安买房,找他们借贷百贯,月息四分,可仅借半年便要还。实际借期三年,但每半年就要本利复计,滚上六期,实际利息高的吓人。”
“到期还不上,他们就派僧人上门诵经催债,以堕入地狱、来世为奴恐吓。
有人还不上,不仅被夺家资牛畜,甚至连自己和妻儿都沦为寺院奴隶。”
侯君集对着山门吐了口痰,“什么大德高僧,什么佛门名刹,不许放走一个人,所有寺中钱财统统抄没。
敢有反抗者,杀,无赦!”
(本章完)
甘露殿内,
黄昏的斜阳照入殿内,北壁满墙书架上藏书万卷,
太上皇帝坐在架前书案后,
银砚、碧镂牙管、银函盛纸,
满腹心事不知对谁说。
“陛下,化度寺法雅大德入宫觐见!”
“法雅进宫来了?”
李渊抬头,目光中有些惊讶,随即高兴起来,“来的正好,来的正好,朕已经好多天没见过宫外人了,快宣。”
法雅有个李渊授予的大德称号,
大德名号尊崇,职权很大。
武德三年,李渊于慈悲寺设立僧官十人,命名十大德,以统筹管理僧众、教团等事。其中,觉朗、保恭、吉藏、法侃、慧因、海藏、智藏、明瞻等大德,皆为出身于南朝陈代之高僧,且与长安大禅定寺、大兴善寺有密切关系。
此后,李渊又设立授封了许多荣誉大德,如三学大德、十望大德、翻经大德、证义大德、临坛大德、三教谈论大德等,
对这些高僧大德,赐予紫色袈裟。
法雅的称号是引驾大德、十望大德双称号,这代表着他得皇帝的亲近器重,甚至还曾授予他检校长安武僧大德。
这位大德过去经常出入宫廷,深得李渊亲近。
“陛下!”法雅入殿,大光头锃亮。
“法雅来了,快坐,许久没见了,外面一切可好?”李渊上前拉着法雅关切的问。
“陛下,长安城刚发生了一桩大案,犹如地龙翻身一般搅的满城风雨啊人心惶惶啊。”法雅道。
李渊心中一惊,“快说,是何大案?”
两人坐下,法雅便把李孝常案告之。
“裴司空派家仆来告,说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很冤,王君廓杜才干等人更冤,
他们并没有谋反。”
李渊长叹一声。
“义安王李孝常,我跟他也是旧相识了,当年我在隋文帝府上时,他父亲李圆通对我多有照顾,那时李义常比我小,经常跟着我,他打小自卑懦弱,
他献永丰仓助我夺天下,我待他也不薄,赐封他郡王。
孝常绝无谋朝篡位称帝之野心,也没那个胆量和本事。”
法雅压低些声音,“裴司空说,本来只是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儿子在平康坊青楼中酒后,对新政不满,欲借值宫禁之机,闯入太极宫,迎上皇复辟也。”
李渊瞪大眼睛。
“一群纨绔公子,行事不机,事泄,天子震怒,便大肆捕人,说李孝常欲谋朝篡位,刘德裕长孙安业,甚至王君廓杜才干、刘弘基长孙顺德李瑗等人也附逆,
皇帝不敢把这事牵连到上皇···”
“哎!”
李渊又是一声长叹。
这段时间宫禁森严,李渊都失去外面消息,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竟然还有人想拥他复辟。
心中有几分欣慰,又有几分恐惧。
世民流放、除名了这么多勋戚,又会如何对待他。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之后,
李渊起身叫来内侍。
“今朝有酒今朝醉,法雅,喝酒。”
他让内侍置办酒肉,唤来教坊歌姬舞伎乐班表演。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李渊左拥右抱,逗弄着美人,笑个不停。
法雅也是左一个金发碧眼的拂菻国胡姬,右一个高鼻梁深眼窝的波斯姬,
放浪形骸。
到了宫门落锁时间,
李渊带着几分醉意,“法雅今日便留在宫中,与我抵足同眠,陪我聊聊天!”
法雅笑着应下。
接着奏乐接着舞,
“陛下!”
一声声音打断了歌舞乐声。
一袭紫袍的监门将军张阿难走了进来。
李渊看到这个腰间带剑的宦官,面色一沉。
“卿何事打断朕的雅兴?”
张阿难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目光望向法雅:“陛下,宫门即将落锁,法雅该出宫了。”
“朕要留法雅抵足而眠,今**不走了。”
张阿难却是道:“请陛下恕罪,臣职责在身,须立即带法雅离开。”
“你!”
李渊勃然大怒。
“朕虽退位为太上皇,可在这太极宫中,连这点权力都没有了吗?”
“回上皇,
法雅涉多宗罪名指控,他现在是嫌犯,臣此前失职将他放入宫中,置上皇于危险之中,实在罪该万死。
现在必须将他带出宫,送交大理寺审讯。”
李渊没想到会是这个回话。
“法雅是朕赐封的引驾大德,他何罪之有?”
“法雅涉及多宗罪,”
“哪些罪?”李渊怒问。
“禀上皇,大理寺指控法雅私通宫女秽乱后宫,偷盗宫中御用物品,在其卧室搜出西域进贡金宝神枕,
他还勾结权贵、伪造佛经、破坏戒律,
更奸**妇女,非法聚敛,还犯杀人罪···”
李渊张大着嘴,发不出声来。
这是世民杀鸡儆猴,他成了那只猴啊。
如果法雅真有那么多罪行,为何早不抓晚不抓,非得等法雅进了宫,来他面前抓?
这不是杀鸡儆猴是什么?
让法雅把李孝常他们谋反案子转告他,再把法雅给当面抓了。
李渊手指着张阿难,
不断的颤抖着,
愤怒,却又恐惧着。
张阿难对皇帝再次躬身,
然后挥手,“把这妖僧带走!”
身着虎纹衫的百骑上前,
“陛下救我,他们这是陷害!”
李渊张了张嘴,可最后还是只能看着几名魁梧健壮的百骑上前。
法雅不甘,
挣扎,
他力大无穷,四名百骑一时居然近不得身。
张阿难冷哼一声,
“法雅,若敢顽抗,就地正法!”
“你们这是诬陷!”法雅怒吼。
张阿难呛郎啷一声剑出鞘,
“拿下!”
又上来六名百骑。
李渊看着一把把刀剑出鞘,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这让他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百余天前,那天,侯君集闯宫杀进寝殿,当着他面连杀了好几人,鲜血都溅到他脸上。
他被挟持到海池龙舟上,
后来尉迟恭又持着带血的槊来请他手敕,授秦王节制中外诸军事。
“上皇,”
“上皇,”
法雅还一声声呼唤,可李渊却一动不动的愣在那。
张阿难带着十名百骑把法雅围住,
他持剑站到了李渊身前,
李渊看着那明晃晃的剑,惊的突然连退几步,半醉的他脚步虚浮,一个趔趄直接摔倒在地。
张阿难伸手去搀扶,皇帝却连连向后爬,一脸惊恐。
“陛下勿慌,法雅妖僧伤不到陛下。”
十名百骑一起出手,
都是千挑百选的精锐士卒,法雅虽擅骑射又力大,可此时他半醉,赤手空拳的,哪敌的过这群百骑,
很快就被打倒在地,挨了一顿拳打脚踢后,
手臂被反锁,用牛皮索捆住了,嘴里还塞了一团布不让他呼喝。
“让陛下受惊,臣等万死!”
李渊终于站起来了,
脸上惊魂未定。
敢在御前动刀,这本是死罪。
可现在,
这些人哪还会在意他这个退位的上皇?
李渊摆了摆手,
无奈的道:“去吧!”
“臣告退!”
张阿难躬身行礼,挥手让百骑把法雅拖走。
当他们离去,
殿中死般寂静,
歌妓舞姬乐班,全都噤若寒蝉。
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李渊独自坐在那沉默许久,
伸手端起酒杯,
酒中却是空的,
他直接将酒杯砸在地上,
叮叮当当声中,
李渊咆哮,“滚,全都滚,滚!”
众人如蒙大赦,仓惶离开。
殿中,
只剩下了他一人。
暮色沉沉,
殿中昏暗无光。
李渊就坐在那昏暗里,瞪大着眼睛,怔怔出神。
···
长安城义宁坊南门之东,
香火鼎盛的化度寺外,突然出现了大批士兵,将这座大寺团团围住。
右屯卫将军、谯郡公看着这座寺庙,感叹着道:“这座寺当年是隋朝宰相高颎舍宅而建,原名真寂寺,武德二年改名化度寺,由法雅主持。
潞国公左卫将军望着这寺,
他也是早闻大名,“听说这寺里无尽藏,富可敌国?”
“化度寺无尽藏是否富可敌国倒不清楚,但肯定很有钱,寺里放贷典当做的很大,连许多官员缺钱,都是来找他们借贷。”
化度寺有无尽藏,
僧侣不入户,寺产不纳税,
通过布施、香火钱,以及放贷收租、经营寺产,积聚了大量财富,拥有许多佃户,甚至是奴隶。
“我听说这寺里的大和尚们,个个娶妻纳妾生孩子,天天吃肉喝酒,好不逍遥快活!”
周孝范呵呵一笑,“不止如此呢,这寺里还养了二百僧兵,全套禁军装备,还有八百匹战马。”
“这些和尚们吃的肥头大耳,却既不念经也不管事,那些收租放贷经营的事,都交给净人。
那些净人名为在家修行的居士,其实就是逃避国家赋役,受寺院驱使的佃户奴仆。
化度寺有几千户净人。
“我手底下有些军官,过去因买房买马等,就来这借过钱。”侯君集道,“他们放贷把本金说是功德钱,把利息称为福报增长,签订契约时还要搞个祈福仪式,
但利息却一点不低,月利最少四分,可借贷时间却很短,到期便成了长生钱了。”
长生钱,其实就是复利的代名词,母金生子息,辗转相生,利滚利,他们为了规避一本一利,利息不得过本的规定,一是到期后重新立契,伪造成新的借贷。
其二就是把超过的利息,伪装成捐赠,再以功德钱名义重新放贷。
化度寺三分之一的收入,就来自于高利贷。
“我手下一个旅帅在长安买房,找他们借贷百贯,月息四分,可仅借半年便要还。实际借期三年,但每半年就要本利复计,滚上六期,实际利息高的吓人。”
“到期还不上,他们就派僧人上门诵经催债,以堕入地狱、来世为奴恐吓。
有人还不上,不仅被夺家资牛畜,甚至连自己和妻儿都沦为寺院奴隶。”
侯君集对着山门吐了口痰,“什么大德高僧,什么佛门名刹,不许放走一个人,所有寺中钱财统统抄没。
敢有反抗者,杀,无赦!”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