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庶不顾刘协的阻拦,单独一人冲出了邺城。

  直接朝着袁绍的大帐赶去。

  “唉。”

  刘协拦不住徐庶,只能重重叹了一口气,任由徐庶离开:

  “元直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朕没有你不行啊。”

  “朕匡扶汉室的大业,需要你来辅佐。”

  徐庶知道自己这一趟前往袁绍的大营,相当于独身闯进虎穴。

  死亡的可能很大。

  徐庶还是毫不犹豫的过去了。

  他是大汉的忠臣,为了陛下匡扶汉室的大业,甘愿付出生命。

  徐庶出城没多久,遇见了带头进攻的颜良,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颜良不是莽夫文丑,没有擅自决定杀死天子身边的臣子徐庶,带着他前往了中军大帐。

  “徐庶先生。”

  颜良郑重的说道:

  “我很敬佩你的忠心,还有主动赴死的勇气。”

  “你现在的生死,全在主公的一念之间。”

  “如果主公不愿意见你,只能杀死你了。”

  徐庶拱了拱手,没有说话,站在大帐外面等着袁绍的决定。

  徐庶的心情焦躁不安,不是在乎自己的生死,是担心无法救下天子。

  刘协通过千里眼蛊的祭文,看到营帐的一切,心情比起徐庶还要焦躁。

  就怕徐庶被袁绍一句话杀了。

  “主公。”

  颜良走进大帐,恭敬的说道:

  “徐庶、徐元直求见主公。”

  “他一个人过来,似乎想做说客。”

  “代表天子,前往大营拜见主公。”

  谁都知道徐庶被册封了司空,三公之一的官职。

  同样位列三公的司徒司马懿,派遣到白马津操练军队,抵挡曹操的大军。

  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留在天子身边的司空徐庶,就是谋主。

  天子突然霸占邺城,宣布了自立。

  主谋很有可能是徐庶。

  “他还有脸见我!”

  袁绍恨死了蛊惑天子自立的徐庶,咬牙切齿的说道:

  “把徐庶推出去斩首!”

  “竟敢妖言惑众,鼓动天子霸占邺城。”

  “必须杀了徐庶,告诫天下人。”

  谋士们听到杀死徐庶,满脸惊色。

  许攸吓了一跳,赶紧劝谏道:

  “主公别冲动,徐庶的老师可是水镜先生。”

  “徐庶可谓是荆襄士人的代表之一。”

  “你要是杀了徐庶,卧龙、凤雏等荆襄士人,永远不会投靠主公了。”

  天下有两大盛产谋士的地点。

  一个是颍川。

  还有一个是荆襄。

  郭图是颍川人,急忙说道:

  “徐庶和郭嘉并称为颍川双杰。”

  “徐庶也算是颍川的谋士之一,杀了他同样会引起颍川士人的不满。”

  “主公一定要三思啊。”

  袁绍冷着脸,看了一圈大帐里的谋士,瞧见众人都想劝谏。

  “哼!”

  袁绍冷哼一声:

  “好,我就给他一炷香时间。”

  “倒要看看徐庶想说什么。”

  “颜良!在外面架起一口大锅,听我号令,随时准备烹了徐庶。”

  颜良不是谋士,不在乎得罪荆襄还是颍川的谋士。

  一名将领只会听从袁绍的命令。

  “诺。”

  颜良抱拳离开,按着腰间的佩刀,出去准备了一口大锅。

  大帐门口架起了一口大锅,添加了木柴,咕嘟嘟冒着热气。

  徐庶、刘协心里一惊,想到了一种酷刑。

  烹刑!

  “徐庶先生。”

  颜良准备好了大锅,抱拳道:

  “主公同意你进去了。”

  “只给你一炷香的时间。”

  徐庶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大帐。

  主帅营帐的两侧,站着两排刀斧手,随时准备冲出来杀人。

  袁绍坐在营帐的中间,冷冷的看着徐庶,满脸杀气。

  “大将军。”

  徐庶有备而来,拿出了一封书信:

  “天子占据了邺城,不是天子的本意。”

  “受到了魏郡士族的胁迫。”

  “现在,冀州、并州、青州等各州的利益被大士族占据,魏郡士族就趁着邺城空虚,绑架天子自立,实际上是魏郡的士族想要自立。”

  徐庶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士族。

  天子是无辜的。

  全是底下的人是坏蛋。

  刘协忍不住惊叹:

  “妙啊。”

  “元直的这手祸水东移,太妙了。”

  袁绍和众多士族愣住了。

  没想到,徐庶进来以后,会是这种展开。

  居然是魏郡的士族绑架着天子,试图控制天子,实现自立。

  “嗯?”

  袁绍愣了一下,接过来书信看了一眼:

  “上面全是魏郡大大小小士族的签名。”

  “一起劝谏天子自立,脱离我的控制。”

  “好啊!这些该死的士族一点都靠不住,竟然趁着我离开,试图抢走天子!”

  徐庶甩锅给士族,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

  帮助袁绍制约太原王氏、泰山羊氏等门阀士族。

  当初,袁绍的势力大减,必须依靠士族才能抵挡曹操。

  袁绍只能推行袁家和士族共治天下的政策。

  现在,袁绍今非昔比了。

  袁绍已经晋升武庙封神,还有八卦紫绶衣蛊、泰阿剑两大神蛊。

  实力大涨。

  袁绍肯定会想办法收回权力。

  魏郡士族趁着袁绍不在,想要抢走天子。

  就是一个收回一部分权力的合理借口。

  “是啊。”

  徐庶无奈道:

  “大将军颁布的政策,与士族共治天下。”

  “不利于大将军的统治啊。”

  “大将军只有收回权力,才能抵挡曹操的进攻,再次吞并两淮的曹操,实力已经追上了袁军。”

  袁绍晋升了武庙封神以后,早就想要收回士族手里的权力。

  苦于没有借口,无法收回权力。

  徐庶带来魏郡士族叛乱,挟持天子的证据。

  正好给了袁绍收回权力的借口。

  袁绍大喜。

  众多士族怒视徐庶。

  “大将军,不要听徐庶妖言惑众。”

  “好你个寒门蠢贼,竟敢损害士族的利益。”

  “大将军,我建议立即烹了徐庶。”

  “对!一定要烹了徐庶这个祸害。”

  前一刻,还在阻拦袁绍杀死徐庶的士族。

  后一秒,士族们纷纷要求杀死徐庶。

  局势变化之快。

  着实让刘协瞠目结舌。

  一句灭亡的危机,经过徐庶的三言两句,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刘协感叹道:

  “徐庶不愧是无双国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