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3章 305-邦联攻势
66号指令前2小时。
期待已久的邦联攻势,以遍及银河系的同步攻击拉开序幕。
超过一百支“慷慨级”护卫舰战斗群划破星海,银灰色的舰体在恒星光芒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战术机器人操控的能量炮口提前充能,发出淡蓝色的光晕,直扑共和国的前哨站、监听站与巡逻舰。
六小时后,首轮猛烈打击如期降临,银河各处的警报声连成一片。
银河系北部及东北部星域的战火最先点燃,邦联舰队突袭亚加米诺时,巡逻舰的护盾在密集炮火下瞬间破碎,金属残骸如流星般坠入星球大气层。
监听站还没发出完整警报,就被舰载鱼雷夷为平地。
班多梅德的防御阵地前,克隆兵的爆能束与分离主义战斗机器人的激光束交织成死亡之网。
与此同时,分离主义部队强攻塞姆皮达尔与比米尔,以战斗机器人的数量优势压垮守军,迅速巩固阵地。
“北部口袋”缩减战同步打响,多支舰队开赴鲁里亚与弗洛鲁姆,舰首的撞角撕开共和国的防线,将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
蒙卡拉马里的海域上空,邦联舰队突破大气层,与共和国海军展开激战,舰载机群如蜂群般穿梭,爆炸声在水面上激起数米高的巨浪。
几乎在北部攻势展开的同时,银河系东部的警报也接连响起。
韦尔莫的太空港遭到突袭时,停泊的运输船还未来得及升空,就被能量炮击穿货舱。
罗什的克隆兵军营外,战斗机器人组成的方阵稳步推进,爆能枪的火光将黎明染成血色。
纳齐里与卡希克的防御部队虽奋力抵抗,却难敌邦联舰队的轮番轰炸,防线在数小时内接连失守。
南部及东南部象限的局势同样危急。
一支庞大的邦联舰队在达朗建立前沿补给基地后,兵分两路。
一路直扑查拉,另一路突袭兰尼克,运输舰在护卫舰的掩护下,将战斗机器人投放到星球表面。
拉诺斯、博萨威、曼达与里希的共和国驻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猛攻,通讯塔被优先摧毁,与外界的联系彻底中断。
南部战场上,旨在夺取卡米诺的“**行动”第一阶段正式启动。
至少一支星域舰队的先头部队袭击赫德萨与克里斯托弗西斯,舰载雷达扫描到共和国运输船的信号后,立刻展开猎杀。
后续侦察显示,该区域另有二十支独立战斗群活动,它们分散在超空间航道沿线,专门拦截共和国的补给船队,将克隆兵的后勤线拦腰切断。
数小时前,邦联还发起了另一路攻势,目标直指纳布的共和国海军。
此次攻击有两个明确目的,一是连接分离主义在中部与南部的控制区,形成贯通的防线;
二是阻止纳布的援军驰援卡米诺。
邦联舰队按照计划,突袭卡林德拉、伦德利亚,用舰载的超波干扰器瘫痪当地通讯,随后控制星域内的超空间航道,彻底切断马拉斯塔尔与泽赫斯的联系,将共和国援军困在原地。
南部的打击仍在持续,为彻底孤立西部象限,邦联部队开赴乌塔帕、卡里德夫、鲁坦和布伦丹,或增援当地守军,或巩固新占领的阵地。
另一支舰队几乎未遇抵抗,便夺取了艾瑟岛和森普,两地的共和国驻军因兵力空虚,只能选择撤退。
次日,西部象限的战火如期点燃。
一支星域舰队兵分五路,向埃里道、阿贡马尔、埃图、诺埃哈翁和博米斯卡奥里发起同步攻击。
共和国在西部的领土被逐一分割,分离主义者并未投入地面部队争夺星球,而是集中火力消灭该区域的海军力量。
除非某颗星球拥有战略级资源,否则绝不浪费兵力。
当共和国大部分地区陷入战火或严阵以待时,核心世界的民众却将目光聚焦于更近的威胁。
尽管邦联在核心区外的行动规模庞大,但仅有两项具备极高战略价值。
其一,连接遍布银河的控制区,这一目标在两周内顺利实现;
其二,备受关注的卡米诺攻势,虽尚未启动,却已让共和国高层如坐针毡。
此次邦联攻势的核心目标,实则是重创共和国的造船业与工业体系,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相关产业集中在核心区,恰是邦联的重点打击对象。
对银河文明中心的攻击,始于对阿布雷加多-雷的猛烈突袭,邦联舰队的主炮持续轰击造船坞,金属结构在高温下熔化,滚滚浓烟升入太空。
邦联向核心区的推进沿三个方向展开。
第一路,一支星域舰队突袭凯拉达,击溃当地防御者后,继续向核心腹地推进;
第二路,突袭罗姆马穆尔,用战斗机器人占领通讯中枢,瘫痪该区域的指挥系统;
第三路,多支小规模舰队集结于阿法、查尔丹和泰纳,目标是连接邦联的西部与中部星域,形成对核心区的半包围。
在第三路攻势中,最具争议的是贸易联盟的倒戈。
那些此前宣称中立、甚至暗中支持共和国的贸易联盟部队,突然从内莫伊迪亚和卡托·内莫伊迪亚的防御阵地出动,突袭乌德洛尔。
这一背叛直接切断了安塔尔与科门诺尔、巴尔莫拉的联系,使得中部星域的邦联舰队能集中火力削弱安塔尔的防御。
一旦安塔尔失守,夸特将直接暴露在邦联的打击范围内,而夸特的造船坞,正是共和国海军的重要补给来源。
与此同时,核心区的邦联残余势力科拉、卡斯泰尔、斯卡科和努尔等地的武装,也发起突围,虽未对共和国造成重创,却成功牵制了大量兵力,为其他方向的攻势创造了条件。
这些攻击看似猛烈,却只是风暴的预演。
情报显示,一支庞大的邦联舰队正驶向曼达洛。
凯拉达沦陷后,来自方多的星域舰队直奔杜罗……共和国海军已在该星球加固阵地,部署了大量涡轮激光炮。
而一旦杜罗失守,科雷利亚与核心区之间,便只剩新普拉姆普托这最后一道防线。
……
超级战术机器人奥古的光学传感器扫过指挥舰的舰桥,金属内壁泛着冷硬的银灰色光泽。
作战情报中心内,数十个B1战斗机器人正机械地操作控制台,红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
奥古发出一声短促的电子嗡鸣,带着明显的鄙夷,这些廉价量产的型号,用来操控舰船基础系统尚可,若论复杂战术运算或应变能力,早已被新型机器人甩在身后。
它接入舰船的“战斗网”系统,数据流瞬间涌入核心处理器
这套源自技术联盟的系统,最初只是“保护伞”防御系统的升级版,用于整合单舰的攻防参数,后来经工程师改造,竟能实现多舰协同,将整个舰队的机器人意识连为一个松散的集合体。
此次任务,是奥古对“战斗网”的首次实战测试。
它指挥着一支小型舰队,一艘“神意级”指挥舰为核心,辅以25艘“慷慨级”巡洋舰,每艘巡洋舰的机库内都搭载着100架改装后的“秃鹫”战斗机,算下来,共有2600架小型战机可供调遣。
目标是拉德诺,一颗被共和国控制的小型海洋星球,那里部署着敌方的区域防御舰队。
根据战前侦察数据,敌方兵力包括三艘“猎兵级”巡洋舰、一艘“欢呼者级”突击舰,外加10艘CR90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
奥古的核心处理器快速运算,己方舰队在火力密度和防护能力上均处于劣势,但若能依托“战斗网”实现协同作战,未必没有胜算。
雷恩的指令很明确……这场战斗的首要目标不是摧毁敌人,而是验证新系统的实战价值。
好在奥古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接到任务时,它就已派出侦察机器人潜入拉德诺星系,持续监视敌方动向。
即便共和国临时增兵,星系外围也有邦联的伏击舰队待命拦截,它只需专注应对预期中的防御力量。
奥古将意识彻底融入“战斗网”。
瞬间,个体的运算能力被放大数十倍,它能通过指挥舰的主传感器,清晰“看到”数万公里外恒星的耀斑活动。
能“感受”到停在巡洋舰机库内的“秃鹫”战机外壳,正承受着星际尘埃的微弱撞击。
甚至能同步每一个B1机器人的操作数据,预判它们可能出现的失误。
这种“全域感知”的体验,让奥古的光学传感器微微发亮。
若它拥有人类的表情,此刻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突然,“战斗网”内的多个节点同时发出预警。
奥古的核心处理器瞬间锁定目标,共和国舰队开始行动,“猎兵级”巡洋舰的机库舱门缓缓打开,“洪流”战斗机如蜂群般升空,在舰队前方组成防御阵型;10艘CR90护卫舰加速向前,形成一道移动屏障;“猎兵级”巡洋舰呈菱形展开,“欢呼者级”突击舰位于菱形顶点,炮口缓缓转向邦联舰队的方向。
无需口头指令,奥古只需在“战斗网”内下达作战指令,数据流便以光速传递至每一艘舰船、每一个机器人。
25艘“慷慨级”巡洋舰的机库舱门同时开启,“秃鹫”战机拖着淡蓝色的离子尾焰升空,在舰队周围集结成密集的战斗群。
巡洋舰本身则开足马力,引擎喷射出炽热的等离子体,朝着共和国舰队冲去。
火控系统在“战斗网”的协调下,同步锁定敌方最前方的4艘CR90护卫舰。
若是在以往,单舰各自为战,至少需要三轮校准才能实现如此精准的集火,而现在,首次齐射便已瞄准目标。
距离过远,多数涡轮激光炮的炮弹擦着敌方护卫舰的护盾掠过,在太空中留下一道道红色的能量轨迹。
但集中火力的威力仍不容小觑,一艘CR90护卫舰的护盾在连续命中下闪烁起不稳定的红光,舰体表面的装甲出现细微裂痕,内部传来断断续续的警报声。
第三轮齐射时,那艘受损的CR90护卫舰终于支撑不住,舰体中部发生剧烈爆炸,金属碎片如流星般四散飞溅,瞬间被真空吞噬。
随着双方距离缩短,邦联舰队的炮火愈发精准,又一艘CR90护卫舰的引擎被击毁,失去动力的舰体在太空中缓慢漂移。
共和国舰队随即发起反击。
“猎兵级”巡洋舰的**发射井打开,数十枚反战机**拖着白色尾焰袭来,重型震荡**则直指邦联的“慷慨级”巡洋舰。
奥古早有预判,通过“战斗网”下达防御指令,25艘“慷慨级”巡洋舰的上百个防空炮塔同时转向,密集的激光束在舰队前方织成一道防护网。
反制**从发射架升空,精准拦截来袭的重型弹药。
“秃鹫”战机群则按照预设战术散开,避开**攻击范围,同时启动实验性防空系统,激光束持续射向逼近的反战机**。
前两轮敌方攻击在多层防御下威力大减,但奥古注意到,共和国的克隆人飞行员应对得极为老练。
他们会及时释放诱饵弹,调整编队疏散,甚至让机尾炮手持续还击,比“秃鹫”战机在赖洛思和吉奥诺西斯首次遭遇“守护者”系统时的表现,要高明得多。
可惜,没有绝地的战斗冥想,面对成百上千枚从两侧袭来的**,以及身后两千多架“秃鹫”战机的逼近,这种抵抗终究是杯水车薪。
共和国最初派出的550架“洪流”战斗机,三分之二在接近邦联舰队前就被防空火力击落,剩下的也在与“秃鹫”战机的缠斗中逐一覆灭。
即便如此,仍有1900架“秃鹫”战机突破防线,朝着共和国的主力舰冲去。
此时,共和国舰队的主炮终于开火。
一道巨型红色能量束击中邦联舰队的先导舰。
一艘“慷慨级”巡洋舰的护盾在猛烈冲击下瞬间过载,为保护核心系统不被烧毁,护盾发生器自动关闭。
下一轮齐射直接命中无盾的舰体,装甲在高温下熔化、汽化,暴露在外的武器系统和电源线被炸毁,巡洋舰在动能冲击下剧烈侧倾,接着被第二轮齐射击中,舰体从中间断裂,迅速解体。
当M-355号巡洋舰被摧毁的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不适”感刺透奥古的意识。
通过“战斗网”,它能清晰“感知”到那艘巡洋舰上所有机器人的信号消失,集合体的运算能力骤然下降。
就这几秒的失神,导致先导“秃鹫”战机中队没能及时规避,被敌方防空火力击落数十架。
好在“保护伞”系统处于自动模式,未受影响,剩余的“秃鹫”战机仍按计划发射**。
克隆人飞行员虽奋力释放诱饵、大幅变向,但在密集的**攻击下,收效甚微。当剩余的1200架“秃鹫”战机逼近共和国舰船时,迎接它们的是更密集的高射炮火和调至反战机模式的涡轮激光炮,数百架“秃鹫”瞬间被击毁,金属残骸在太空中形成一片移动的“碎片云”。
即便如此,仍有近700架“秃鹫”战机完成了攻击。
奥古特意将挂载质子鱼雷的战机放在编队后方,这些战机在抵达目标前发射鱼雷,随后启动自毁程序,朝着“猎兵级”巡洋舰的舰桥撞去。
最后的防御火力击落了半数以上的“秃鹫”,甚至拦截了三分之一的质子鱼雷,但在强电子干扰和疯狂规避下,仍有十几枚鱼雷命中目标。
一艘“猎兵级”巡洋舰的侧舷炸开巨大的火球,炮塔被彻底炸毁,动力系统受损导致护盾失效。
奥古立即调动半数舰队集火攻击这艘巡洋舰,尽管又损失了两艘“慷慨级”,第三艘也受重创,但战局已基本锁定。
两分钟后,共和国舰队只剩下三艘燃烧的残骸、十片不断扩大的碎片云,还有一艘试图启动超空间引擎逃离的“猎兵级”巡洋舰。
奥古迅速下达指令:三艘护卫舰立即跃迁至该巡洋舰前方拦截,同时调整火力参数,只摧毁其武器系统和引擎,留下完整的舰体,准备派登船部队夺取情报。
战斗结束后,奥古开始整理战后报告,通过“战斗网”调取每一艘舰船的作战数据,分析“战斗网”在协同、防御、攻击等环节的不足,为下次战术改进提供依据。
它的核心处理器仍残留着舰船损毁时的“痛感”。
这种通过“战斗网”同步的体验,它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它能“看到”下属机器人的运算日志,“感受”到它们核心程序中的波动,清楚它们也和自己一样,对这种“集体意识”既依赖,又恐惧。
(本章完)
第303章 305-邦联攻势
66号指令前2小时。
期待已久的邦联攻势,以遍及银河系的同步攻击拉开序幕。
超过一百支“慷慨级”护卫舰战斗群划破星海,银灰色的舰体在恒星光芒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战术机器人操控的能量炮口提前充能,发出淡蓝色的光晕,直扑共和国的前哨站、监听站与巡逻舰。
六小时后,首轮猛烈打击如期降临,银河各处的警报声连成一片。
银河系北部及东北部星域的战火最先点燃,邦联舰队突袭亚加米诺时,巡逻舰的护盾在密集炮火下瞬间破碎,金属残骸如流星般坠入星球大气层。
监听站还没发出完整警报,就被舰载鱼雷夷为平地。
班多梅德的防御阵地前,克隆兵的爆能束与分离主义战斗机器人的激光束交织成死亡之网。
与此同时,分离主义部队强攻塞姆皮达尔与比米尔,以战斗机器人的数量优势压垮守军,迅速巩固阵地。
“北部口袋”缩减战同步打响,多支舰队开赴鲁里亚与弗洛鲁姆,舰首的撞角撕开共和国的防线,将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
蒙卡拉马里的海域上空,邦联舰队突破大气层,与共和国海军展开激战,舰载机群如蜂群般穿梭,爆炸声在水面上激起数米高的巨浪。
几乎在北部攻势展开的同时,银河系东部的警报也接连响起。
韦尔莫的太空港遭到突袭时,停泊的运输船还未来得及升空,就被能量炮击穿货舱。
罗什的克隆兵军营外,战斗机器人组成的方阵稳步推进,爆能枪的火光将黎明染成血色。
纳齐里与卡希克的防御部队虽奋力抵抗,却难敌邦联舰队的轮番轰炸,防线在数小时内接连失守。
南部及东南部象限的局势同样危急。
一支庞大的邦联舰队在达朗建立前沿补给基地后,兵分两路。
一路直扑查拉,另一路突袭兰尼克,运输舰在护卫舰的掩护下,将战斗机器人投放到星球表面。
拉诺斯、博萨威、曼达与里希的共和国驻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猛攻,通讯塔被优先摧毁,与外界的联系彻底中断。
南部战场上,旨在夺取卡米诺的“**行动”第一阶段正式启动。
至少一支星域舰队的先头部队袭击赫德萨与克里斯托弗西斯,舰载雷达扫描到共和国运输船的信号后,立刻展开猎杀。
后续侦察显示,该区域另有二十支独立战斗群活动,它们分散在超空间航道沿线,专门拦截共和国的补给船队,将克隆兵的后勤线拦腰切断。
数小时前,邦联还发起了另一路攻势,目标直指纳布的共和国海军。
此次攻击有两个明确目的,一是连接分离主义在中部与南部的控制区,形成贯通的防线;
二是阻止纳布的援军驰援卡米诺。
邦联舰队按照计划,突袭卡林德拉、伦德利亚,用舰载的超波干扰器瘫痪当地通讯,随后控制星域内的超空间航道,彻底切断马拉斯塔尔与泽赫斯的联系,将共和国援军困在原地。
南部的打击仍在持续,为彻底孤立西部象限,邦联部队开赴乌塔帕、卡里德夫、鲁坦和布伦丹,或增援当地守军,或巩固新占领的阵地。
另一支舰队几乎未遇抵抗,便夺取了艾瑟岛和森普,两地的共和国驻军因兵力空虚,只能选择撤退。
次日,西部象限的战火如期点燃。
一支星域舰队兵分五路,向埃里道、阿贡马尔、埃图、诺埃哈翁和博米斯卡奥里发起同步攻击。
共和国在西部的领土被逐一分割,分离主义者并未投入地面部队争夺星球,而是集中火力消灭该区域的海军力量。
除非某颗星球拥有战略级资源,否则绝不浪费兵力。
当共和国大部分地区陷入战火或严阵以待时,核心世界的民众却将目光聚焦于更近的威胁。
尽管邦联在核心区外的行动规模庞大,但仅有两项具备极高战略价值。
其一,连接遍布银河的控制区,这一目标在两周内顺利实现;
其二,备受关注的卡米诺攻势,虽尚未启动,却已让共和国高层如坐针毡。
此次邦联攻势的核心目标,实则是重创共和国的造船业与工业体系,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相关产业集中在核心区,恰是邦联的重点打击对象。
对银河文明中心的攻击,始于对阿布雷加多-雷的猛烈突袭,邦联舰队的主炮持续轰击造船坞,金属结构在高温下熔化,滚滚浓烟升入太空。
邦联向核心区的推进沿三个方向展开。
第一路,一支星域舰队突袭凯拉达,击溃当地防御者后,继续向核心腹地推进;
第二路,突袭罗姆马穆尔,用战斗机器人占领通讯中枢,瘫痪该区域的指挥系统;
第三路,多支小规模舰队集结于阿法、查尔丹和泰纳,目标是连接邦联的西部与中部星域,形成对核心区的半包围。
在第三路攻势中,最具争议的是贸易联盟的倒戈。
那些此前宣称中立、甚至暗中支持共和国的贸易联盟部队,突然从内莫伊迪亚和卡托·内莫伊迪亚的防御阵地出动,突袭乌德洛尔。
这一背叛直接切断了安塔尔与科门诺尔、巴尔莫拉的联系,使得中部星域的邦联舰队能集中火力削弱安塔尔的防御。
一旦安塔尔失守,夸特将直接暴露在邦联的打击范围内,而夸特的造船坞,正是共和国海军的重要补给来源。
与此同时,核心区的邦联残余势力科拉、卡斯泰尔、斯卡科和努尔等地的武装,也发起突围,虽未对共和国造成重创,却成功牵制了大量兵力,为其他方向的攻势创造了条件。
这些攻击看似猛烈,却只是风暴的预演。
情报显示,一支庞大的邦联舰队正驶向曼达洛。
凯拉达沦陷后,来自方多的星域舰队直奔杜罗……共和国海军已在该星球加固阵地,部署了大量涡轮激光炮。
而一旦杜罗失守,科雷利亚与核心区之间,便只剩新普拉姆普托这最后一道防线。
……
超级战术机器人奥古的光学传感器扫过指挥舰的舰桥,金属内壁泛着冷硬的银灰色光泽。
作战情报中心内,数十个B1战斗机器人正机械地操作控制台,红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
奥古发出一声短促的电子嗡鸣,带着明显的鄙夷,这些廉价量产的型号,用来操控舰船基础系统尚可,若论复杂战术运算或应变能力,早已被新型机器人甩在身后。
它接入舰船的“战斗网”系统,数据流瞬间涌入核心处理器
这套源自技术联盟的系统,最初只是“保护伞”防御系统的升级版,用于整合单舰的攻防参数,后来经工程师改造,竟能实现多舰协同,将整个舰队的机器人意识连为一个松散的集合体。
此次任务,是奥古对“战斗网”的首次实战测试。
它指挥着一支小型舰队,一艘“神意级”指挥舰为核心,辅以25艘“慷慨级”巡洋舰,每艘巡洋舰的机库内都搭载着100架改装后的“秃鹫”战斗机,算下来,共有2600架小型战机可供调遣。
目标是拉德诺,一颗被共和国控制的小型海洋星球,那里部署着敌方的区域防御舰队。
根据战前侦察数据,敌方兵力包括三艘“猎兵级”巡洋舰、一艘“欢呼者级”突击舰,外加10艘CR90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
奥古的核心处理器快速运算,己方舰队在火力密度和防护能力上均处于劣势,但若能依托“战斗网”实现协同作战,未必没有胜算。
雷恩的指令很明确……这场战斗的首要目标不是摧毁敌人,而是验证新系统的实战价值。
好在奥古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接到任务时,它就已派出侦察机器人潜入拉德诺星系,持续监视敌方动向。
即便共和国临时增兵,星系外围也有邦联的伏击舰队待命拦截,它只需专注应对预期中的防御力量。
奥古将意识彻底融入“战斗网”。
瞬间,个体的运算能力被放大数十倍,它能通过指挥舰的主传感器,清晰“看到”数万公里外恒星的耀斑活动。
能“感受”到停在巡洋舰机库内的“秃鹫”战机外壳,正承受着星际尘埃的微弱撞击。
甚至能同步每一个B1机器人的操作数据,预判它们可能出现的失误。
这种“全域感知”的体验,让奥古的光学传感器微微发亮。
若它拥有人类的表情,此刻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突然,“战斗网”内的多个节点同时发出预警。
奥古的核心处理器瞬间锁定目标,共和国舰队开始行动,“猎兵级”巡洋舰的机库舱门缓缓打开,“洪流”战斗机如蜂群般升空,在舰队前方组成防御阵型;10艘CR90护卫舰加速向前,形成一道移动屏障;“猎兵级”巡洋舰呈菱形展开,“欢呼者级”突击舰位于菱形顶点,炮口缓缓转向邦联舰队的方向。
无需口头指令,奥古只需在“战斗网”内下达作战指令,数据流便以光速传递至每一艘舰船、每一个机器人。
25艘“慷慨级”巡洋舰的机库舱门同时开启,“秃鹫”战机拖着淡蓝色的离子尾焰升空,在舰队周围集结成密集的战斗群。
巡洋舰本身则开足马力,引擎喷射出炽热的等离子体,朝着共和国舰队冲去。
火控系统在“战斗网”的协调下,同步锁定敌方最前方的4艘CR90护卫舰。
若是在以往,单舰各自为战,至少需要三轮校准才能实现如此精准的集火,而现在,首次齐射便已瞄准目标。
距离过远,多数涡轮激光炮的炮弹擦着敌方护卫舰的护盾掠过,在太空中留下一道道红色的能量轨迹。
但集中火力的威力仍不容小觑,一艘CR90护卫舰的护盾在连续命中下闪烁起不稳定的红光,舰体表面的装甲出现细微裂痕,内部传来断断续续的警报声。
第三轮齐射时,那艘受损的CR90护卫舰终于支撑不住,舰体中部发生剧烈爆炸,金属碎片如流星般四散飞溅,瞬间被真空吞噬。
随着双方距离缩短,邦联舰队的炮火愈发精准,又一艘CR90护卫舰的引擎被击毁,失去动力的舰体在太空中缓慢漂移。
共和国舰队随即发起反击。
“猎兵级”巡洋舰的**发射井打开,数十枚反战机**拖着白色尾焰袭来,重型震荡**则直指邦联的“慷慨级”巡洋舰。
奥古早有预判,通过“战斗网”下达防御指令,25艘“慷慨级”巡洋舰的上百个防空炮塔同时转向,密集的激光束在舰队前方织成一道防护网。
反制**从发射架升空,精准拦截来袭的重型弹药。
“秃鹫”战机群则按照预设战术散开,避开**攻击范围,同时启动实验性防空系统,激光束持续射向逼近的反战机**。
前两轮敌方攻击在多层防御下威力大减,但奥古注意到,共和国的克隆人飞行员应对得极为老练。
他们会及时释放诱饵弹,调整编队疏散,甚至让机尾炮手持续还击,比“秃鹫”战机在赖洛思和吉奥诺西斯首次遭遇“守护者”系统时的表现,要高明得多。
可惜,没有绝地的战斗冥想,面对成百上千枚从两侧袭来的**,以及身后两千多架“秃鹫”战机的逼近,这种抵抗终究是杯水车薪。
共和国最初派出的550架“洪流”战斗机,三分之二在接近邦联舰队前就被防空火力击落,剩下的也在与“秃鹫”战机的缠斗中逐一覆灭。
即便如此,仍有1900架“秃鹫”战机突破防线,朝着共和国的主力舰冲去。
此时,共和国舰队的主炮终于开火。
一道巨型红色能量束击中邦联舰队的先导舰。
一艘“慷慨级”巡洋舰的护盾在猛烈冲击下瞬间过载,为保护核心系统不被烧毁,护盾发生器自动关闭。
下一轮齐射直接命中无盾的舰体,装甲在高温下熔化、汽化,暴露在外的武器系统和电源线被炸毁,巡洋舰在动能冲击下剧烈侧倾,接着被第二轮齐射击中,舰体从中间断裂,迅速解体。
当M-355号巡洋舰被摧毁的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不适”感刺透奥古的意识。
通过“战斗网”,它能清晰“感知”到那艘巡洋舰上所有机器人的信号消失,集合体的运算能力骤然下降。
就这几秒的失神,导致先导“秃鹫”战机中队没能及时规避,被敌方防空火力击落数十架。
好在“保护伞”系统处于自动模式,未受影响,剩余的“秃鹫”战机仍按计划发射**。
克隆人飞行员虽奋力释放诱饵、大幅变向,但在密集的**攻击下,收效甚微。当剩余的1200架“秃鹫”战机逼近共和国舰船时,迎接它们的是更密集的高射炮火和调至反战机模式的涡轮激光炮,数百架“秃鹫”瞬间被击毁,金属残骸在太空中形成一片移动的“碎片云”。
即便如此,仍有近700架“秃鹫”战机完成了攻击。
奥古特意将挂载质子鱼雷的战机放在编队后方,这些战机在抵达目标前发射鱼雷,随后启动自毁程序,朝着“猎兵级”巡洋舰的舰桥撞去。
最后的防御火力击落了半数以上的“秃鹫”,甚至拦截了三分之一的质子鱼雷,但在强电子干扰和疯狂规避下,仍有十几枚鱼雷命中目标。
一艘“猎兵级”巡洋舰的侧舷炸开巨大的火球,炮塔被彻底炸毁,动力系统受损导致护盾失效。
奥古立即调动半数舰队集火攻击这艘巡洋舰,尽管又损失了两艘“慷慨级”,第三艘也受重创,但战局已基本锁定。
两分钟后,共和国舰队只剩下三艘燃烧的残骸、十片不断扩大的碎片云,还有一艘试图启动超空间引擎逃离的“猎兵级”巡洋舰。
奥古迅速下达指令:三艘护卫舰立即跃迁至该巡洋舰前方拦截,同时调整火力参数,只摧毁其武器系统和引擎,留下完整的舰体,准备派登船部队夺取情报。
战斗结束后,奥古开始整理战后报告,通过“战斗网”调取每一艘舰船的作战数据,分析“战斗网”在协同、防御、攻击等环节的不足,为下次战术改进提供依据。
它的核心处理器仍残留着舰船损毁时的“痛感”。
这种通过“战斗网”同步的体验,它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它能“看到”下属机器人的运算日志,“感受”到它们核心程序中的波动,清楚它们也和自己一样,对这种“集体意识”既依赖,又恐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