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151章 鬼神唏嘘( 8)

小说:我在唐朝当神仙 作者:青木有信 更新时间:2025-09-19 21:30:08 源网站:2k小说网
  城隍第一次仔细瞧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者。须发尽白,极为苍老。

  他笑起来。

  “原来是同道。看来修行有成了。”

  城隍叹息一声,回答对方的问题。

  “我等身为鬼身。离去后不过是个有道行的鬼罢了!要如何能卸任离去?”

  老鹿山神就不再多言了。

  城隍又说起,自己这两日也曾去那酒肆听了说书人讲书,故事新鲜,仔细品来,有修行中的趣味。

  “这些可出自先生之手?”

  江涉承认。

  “多半是听来的。”

  城隍又有些唏嘘。

  “那在庙前敬上一炷香火,便给那老鹿延寿十年,可是真的其事?不知是何人所为?”

  江涉端起酒盏,不说话。

  老鹿山神看着兖州城隍脸上的神往,也不说话,笑着坐了回去。

  武判官在旁边说:“恐怕多是传说了。”

  江涉瞧了一眼城隍。

  “我观城隍阴寿还长。”

  城隍坦然:“是长,但谁不想遇上神仙呢。”

  又饮了两杯酒。中间说了一会山水和江南的风物,江涉想到庙中拜香的女子。

  他问起:

  “不知城隍为人实现所愿,一般选什么样的?”

  城隍想着说:

  “多为善人,诚心来求,再就是不贪心。”

  文判官瞥了一眼裴则。

  这就是个贪心的。

  江涉点了点头,又问:“不知县里南街尽头的姜家院子,那家的女子,可做过恶事?”

  文判官在册子上翻了翻,寻到其中一页。

  瞥了一眼。

  “可是风尘中人?”

  “是。”江涉说。

  “她倒未曾作恶。”

  恐怕有门。

  江涉温声说:“我听闻她那养娘,想要将她的女儿也卖身学艺,今日来求,便是希望女儿他日不做风尘中人。”

  文判官又找到她那女儿。

  看向城隍。

  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兖州城隍回想道听到卖香人的骂声,心里明了几分,他笑道:

  “自然可以!”

  江涉松了一口气,认真道谢。

  城隍忙拦住。

  “先生太过客气!”

  这顿饭,他们整整吃了一个时辰,多数是在闲聊,到了最后几人站在酒楼下,相互道别。

  老鹿山神站在江涉旁边,笑看城隍三人离去。

  行了几步。

  城隍心思一动。

  他转过身,问:“不知道友修行几度春秋?此前在何地修行?”

  这位道友须发尽白,很老,瞧着快要死了。

  “八百年。”

  老鹿山神有些揶揄,道:“曾为鹿门山神。”

  鹿门山的山神……

  修行八百年……

  城隍顿时瞪大眼睛。

  “道友是说书先生讲的那白鹿?”

  老鹿山神微微颔首,不再多停留,随着先生飘然离去。广袖衣袂,看着飘飘欲仙,一副老神仙模样。

  文判官与武判官对视一眼。

  追问道:

  “那炷香火,可是前辈受用?”

  听不见回话声,但三位鬼神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

  他们面面相觑。

  武判官惊道。

  “是那鹿门山!”

  文判官回想起说书故事,缓缓道:

  “那位给人延寿十年的神仙……”

  城隍站在酒楼下许久,望着已经看不到背影的雪道,恨不能追随而去。

  半晌。

  城隍转身,道:

  “都怪那卖香的!”

  ……

  ……

  江涉走在街头。

  裴家夫妇用过一顿饭,吃的确实好,道谢后便告辞,走的时候,还能听见裴则问夫人:“我曾见过那人吗?到底要想起来什么……”

  他们又与杜家叔侄逛过了庙会附近的书画摊子。

  杜家郎君买了两幅画,一本字帖。

  原本兴高采烈的杜甫,忽而垮下了肩膀。

  李白瞥了一眼,那字帖抄的是杨炯的诗,他就移开目光,觉得不过尔尔。

  杜家郎君瞧他兴致不大。

  问起:“郎君不喜此诗?”

  李白颔首。

  “我写的比他好。”

  杜郎君稀奇地瞧他一眼,有些不信,只是笑笑。

  李白瞧出来,他大醉一场,走路都晃晃悠悠,和元丹丘互相搀扶,“我看杨诗缺乏神采,没有气韵。”

  杜甫看了醉鬼一眼。

  杜郎君正要争论。

  前面热闹的锣鼓声,打断了他们说的话。

  参与驱傩的人更多了,队伍里所有的儿郎都在高声应和。

  “傩!”

  “傩!”

  “驱将!”

  众人敲锣打鼓,点燃火炬,顺着州城的主要街道行路,做出搜寻和驱逐鬼怪的动作。其中一人生的最高大,扮演驱傩大神,头戴金色面具,面具上画着四只眼睛。

  身披熊皮,一手执戈,一手举盾。

  浩浩荡荡行在路间。

  有行人遇见了,还特意让他们在小儿身上拍一拍,把疫鬼驱散,邪气消灭。

  杜家郎君往前推了一把。

  杜甫闭了闭眼睛,也被拍上两下。

  爆竹声一阵阵响起。

  那吆喝声音已经带上沙哑,依然震响在耳边,从几人身上路过。

  “儿郎伟——”

  “一切鬼怪,皆令伏藏。若不伏藏,便须擒将————”

  火焰赫赫燃烧,在火把上腾飞飘舞,时不时迸溅出二三火星。飘过江涉几人的衣裳。

  猫吓了一跳,警觉看着那火星。

  众人一阵哄笑。

  为首的驱傩大神也笑。

  不知谁的手在猫儿身上也拍了两下,帮它驱除晦病。

  一行人声势浩大走过。

  江涉几人正巧顺路,和他们同行一程。

  路上,也有人不断汇入进驱傩的队伍中,于是这队伍便就越走越长。

  驱傩大神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一群头戴面具,穿着驱傩服饰和红裤的侲子们,再往后,衣裳便乱的多了,男女老少都有,江涉、小猫、李白、元丹丘、山神、杜甫、杜郎君就混在人群中。他们行在州城的大路上,耳边欢欢笑笑。

  身侧是擎举的焰火。

  鼓声、笛声、乐声不断,跟着驱傩词应和。

  路上又见到那母女两人。火焰照亮她们或疲倦,或稚嫩的脸。

  “傩!”

  “疫鬼全消除——”

  这群人从城隍庙出发,寄满希望,浩浩荡荡往城外去了。

  于是寒冬腊月,也不觉得寒冷。

  ……

  ……

  城隍庙里。

  卖香的老头守着自己的摊子,见到有人问,衣裳贵气的,就介绍百文的香炷。穷酸的,就指着五文那炷。

  忽而,一阵冷风吹来,老头拽紧衣裳。

  不知为何。

  那桌案忽地不稳,全都倾倒下来。就在神像前,把香砸在地上。

  砸的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