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吴歌》
“对,《野玫瑰》。”李时坐在客厅,第一时间给自己先倒了一杯热水,他刚从外面回来,冷极了。
趁着姜书意浏览剧本的功夫,李时简单给她讲了一下这个剧本。
“上个月我和齐导出去爬山,他跟我说这个本子还在修订当中,这不,今天早上5点给我打电话说剧本改完了,我觉都不睡了直接起来,开了半个小时的车跑去他那个鸟不拉屎的破山庄接回来的。”李时一遍说着,一边捧着热水杯子温暖冻僵的手。
“本来路途就远,好死不死,我那个车里的空调还坏了,这一路上给我冻坏了。”李时哆哆嗦嗦吐槽道。
看着姜书意翻来覆去的翻看剧本,叮嘱了一句,“你手上这一本可是修订完的第一本,爱惜点嗷。”
姜书意翻书页的手一顿,看着李时似笑非笑,“李哥辛苦了。”
“少贫,你这剧本可是我陪齐导早上4点起来爬了整整三次山才搞来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时摆摆手,一脸严肃的和她讲道。
姜书意瘫倒在沙发上,给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
《野玫瑰》是一个电视剧剧本,整个剧本依托的背景是北洋军阀混战,民生动荡,女主林清婉出生在一个传统茶商的家里,自幼接受的便是开明的西方教育,然而在她留洋归来的那年,父亲的生意由于军阀的介入宣告破产,在一场晚宴中丢了性命,年纪尚浅的林清婉就这样毫无征兆的接下家里的烂摊子,在多方为难中夹缝中生存,寻找破局之法,最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成功站稳了脚跟。
整部戏全程围绕女主展开,很明显的大女主剧本,架构完整,逻辑通顺,人物形象鲜明而饱满,确实是很难得的好剧本,姜书意看着看着便陷入了沉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她不知道的时候悄悄升了咖。
就当李时瘫倒在旁边的沙发上快要睡着的时候,她突然朝他的小腿踹了一脚,“李哥,你这剧本是从哪抢来的?”
“嗯?”李时起得太早,根本没睡饱,被她这么一踹,迷迷糊糊的醒了一点,但没完全醒,没听明白她的意思。
“我说,这个饼有多少人要抢?”姜书意拿着剧本,握住又松开,松开又握住。
“哦。”李时伸手拿起水杯,自顾自喝了一口水,勉强打起精神。
“你刚才说什么?”
姜书意笑了,“我说,你是往导演兜里塞金条了?还是看见他杀人放火了,他为什么肯把这个本子给你?”
“没给。”李时端起水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只是提前给你看看。”
“这个饼很多人在抢,”李时一口气把水喝完,伸手撸了一把头发,“但是我和齐导发了誓,我说全世界没有人比你更适合。”
“……”姜书意看着他信誓旦旦说出的话,露出了一个礼貌的假笑。
吹牛的时候可以不带上我吗?
……
试戏的时间定在后天,李时瘫在沙发上陪着她看剧本,眯了半觉,然后便回到了自己家。
姜书意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剧本里的剧情内容理顺,本来打算在晚上再重新过一遍剧情,突然接到了谢洄的电话。
“意意,在哪?”
……
半个小时后,姜书意出现在了谢氏顶层。
“这么急着找我,出什么事了?”姜书意坐在谢洄的老板椅上,看着因为临时会议晚回来了几分钟的谢洄,眼睛眯了眯,手指转动他的钢笔,用钢笔头戳了戳他的胸肌,硬硬弹弹的,手感挺好,姜书意似乎发现了新乐趣。
谢洄面色严肃,伸手把钢笔从她手里拿了过来放回了笔筒,然后绕过她走到她的身后,在墙上的书架的第二个格子上放的花瓶后面轻轻掰了一下。
下一秒,第三个格子突然发出了咔哒一声,弹出了一个暗格,谢洄从里面取出了一个长的像剧本的东西递给姜书意。
“看看这个。”谢洄朝着她说道,表情严肃。
姜书意接过那一沓厚厚的本子,看到了上面的手写标题《吴歌》。
姜书意抬头看他,不明所以。
“打开看看。”谢洄道,伸手将落地窗的门帘一把拉了起来。
这是一本看起来很旧的剧本,似乎是被翻阅过很多次,而且年纪有点久远,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写的,姜书意翻动的时候,发现有些页面的边缘已经开始泛黄,看起来饱经风霜。
“《吴歌》。”姜书意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儿耳熟。
等翻开剧本之后,她看着剧本的目录标题,浑身僵在了原地。
初遇——姜书意意外坠河,三郎偶遇搭救,火场逃生——姜书意被劫匪绑架,三郎孤身前往营救……
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幕场景,姜书意身上汗毛倒立,后背隐隐发凉,拿着剧本的手隐隐颤抖。
“姜……书……意。”看着在剧本简介里,有关姜书意的人物介绍,她眼睫轻眨,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个剧本是我今天刚拿到的,你对里面的东西有印象吗?”谢洄问道。
“这东西从哪来的?”姜书意没有回答,反问道。
谢洄对视上她的眼神,看着她眼底复杂的情绪,一时有些后悔就这样把东西拿出来,他应该先铺垫一下的。
“那天你跟我交底之后,我就让陈特助去着手查这件事情了。”
他伸手抓住姜书意的胳膊将人拽起来一点,然后在自己坐到位置上之后,把人放到了自己的大腿上。
手掌触到姜书意的指尖,才发觉她身体冰凉。
“之前他们给我的说辞是,游轮是一场杀青晚宴,我当时参演了那个剧本,所以也在船上。”
“至于杀青晚宴的名单,以及我参演的剧叫什么名字,有哪些人等等,这些信息有的被人为摧毁,有的是确实没有留痕。”
谢洄语气有些沉重,那场坠海,即便没有记忆,也是他一生的伤痛。
这些年,他一直在有意寻找游轮上的人的名单,但总是一无所获。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吴歌》
“对,《野玫瑰》。”李时坐在客厅,第一时间给自己先倒了一杯热水,他刚从外面回来,冷极了。
趁着姜书意浏览剧本的功夫,李时简单给她讲了一下这个剧本。
“上个月我和齐导出去爬山,他跟我说这个本子还在修订当中,这不,今天早上5点给我打电话说剧本改完了,我觉都不睡了直接起来,开了半个小时的车跑去他那个鸟不拉屎的破山庄接回来的。”李时一遍说着,一边捧着热水杯子温暖冻僵的手。
“本来路途就远,好死不死,我那个车里的空调还坏了,这一路上给我冻坏了。”李时哆哆嗦嗦吐槽道。
看着姜书意翻来覆去的翻看剧本,叮嘱了一句,“你手上这一本可是修订完的第一本,爱惜点嗷。”
姜书意翻书页的手一顿,看着李时似笑非笑,“李哥辛苦了。”
“少贫,你这剧本可是我陪齐导早上4点起来爬了整整三次山才搞来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时摆摆手,一脸严肃的和她讲道。
姜书意瘫倒在沙发上,给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
《野玫瑰》是一个电视剧剧本,整个剧本依托的背景是北洋军阀混战,民生动荡,女主林清婉出生在一个传统茶商的家里,自幼接受的便是开明的西方教育,然而在她留洋归来的那年,父亲的生意由于军阀的介入宣告破产,在一场晚宴中丢了性命,年纪尚浅的林清婉就这样毫无征兆的接下家里的烂摊子,在多方为难中夹缝中生存,寻找破局之法,最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成功站稳了脚跟。
整部戏全程围绕女主展开,很明显的大女主剧本,架构完整,逻辑通顺,人物形象鲜明而饱满,确实是很难得的好剧本,姜书意看着看着便陷入了沉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她不知道的时候悄悄升了咖。
就当李时瘫倒在旁边的沙发上快要睡着的时候,她突然朝他的小腿踹了一脚,“李哥,你这剧本是从哪抢来的?”
“嗯?”李时起得太早,根本没睡饱,被她这么一踹,迷迷糊糊的醒了一点,但没完全醒,没听明白她的意思。
“我说,这个饼有多少人要抢?”姜书意拿着剧本,握住又松开,松开又握住。
“哦。”李时伸手拿起水杯,自顾自喝了一口水,勉强打起精神。
“你刚才说什么?”
姜书意笑了,“我说,你是往导演兜里塞金条了?还是看见他杀人放火了,他为什么肯把这个本子给你?”
“没给。”李时端起水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只是提前给你看看。”
“这个饼很多人在抢,”李时一口气把水喝完,伸手撸了一把头发,“但是我和齐导发了誓,我说全世界没有人比你更适合。”
“……”姜书意看着他信誓旦旦说出的话,露出了一个礼貌的假笑。
吹牛的时候可以不带上我吗?
……
试戏的时间定在后天,李时瘫在沙发上陪着她看剧本,眯了半觉,然后便回到了自己家。
姜书意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剧本里的剧情内容理顺,本来打算在晚上再重新过一遍剧情,突然接到了谢洄的电话。
“意意,在哪?”
……
半个小时后,姜书意出现在了谢氏顶层。
“这么急着找我,出什么事了?”姜书意坐在谢洄的老板椅上,看着因为临时会议晚回来了几分钟的谢洄,眼睛眯了眯,手指转动他的钢笔,用钢笔头戳了戳他的胸肌,硬硬弹弹的,手感挺好,姜书意似乎发现了新乐趣。
谢洄面色严肃,伸手把钢笔从她手里拿了过来放回了笔筒,然后绕过她走到她的身后,在墙上的书架的第二个格子上放的花瓶后面轻轻掰了一下。
下一秒,第三个格子突然发出了咔哒一声,弹出了一个暗格,谢洄从里面取出了一个长的像剧本的东西递给姜书意。
“看看这个。”谢洄朝着她说道,表情严肃。
姜书意接过那一沓厚厚的本子,看到了上面的手写标题《吴歌》。
姜书意抬头看他,不明所以。
“打开看看。”谢洄道,伸手将落地窗的门帘一把拉了起来。
这是一本看起来很旧的剧本,似乎是被翻阅过很多次,而且年纪有点久远,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写的,姜书意翻动的时候,发现有些页面的边缘已经开始泛黄,看起来饱经风霜。
“《吴歌》。”姜书意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儿耳熟。
等翻开剧本之后,她看着剧本的目录标题,浑身僵在了原地。
初遇——姜书意意外坠河,三郎偶遇搭救,火场逃生——姜书意被劫匪绑架,三郎孤身前往营救……
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幕场景,姜书意身上汗毛倒立,后背隐隐发凉,拿着剧本的手隐隐颤抖。
“姜……书……意。”看着在剧本简介里,有关姜书意的人物介绍,她眼睫轻眨,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个剧本是我今天刚拿到的,你对里面的东西有印象吗?”谢洄问道。
“这东西从哪来的?”姜书意没有回答,反问道。
谢洄对视上她的眼神,看着她眼底复杂的情绪,一时有些后悔就这样把东西拿出来,他应该先铺垫一下的。
“那天你跟我交底之后,我就让陈特助去着手查这件事情了。”
他伸手抓住姜书意的胳膊将人拽起来一点,然后在自己坐到位置上之后,把人放到了自己的大腿上。
手掌触到姜书意的指尖,才发觉她身体冰凉。
“之前他们给我的说辞是,游轮是一场杀青晚宴,我当时参演了那个剧本,所以也在船上。”
“至于杀青晚宴的名单,以及我参演的剧叫什么名字,有哪些人等等,这些信息有的被人为摧毁,有的是确实没有留痕。”
谢洄语气有些沉重,那场坠海,即便没有记忆,也是他一生的伤痛。
这些年,他一直在有意寻找游轮上的人的名单,但总是一无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