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虎爷支援的三十几名壮劳力和虎子这个不知疲倦的监工,养猪场的建设进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

  陈野看在眼里,心下也自欢喜。

  对于这帮出死力气的汉子,他出手绝不小气。

  工钱开得足足的,比县里那些正式工厂的工人只多不少,每日两顿的伙食更是实打实的有油水。

  杂粮馒头管够,菜里时常能见到大片的肥肉,这待遇传出去,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这帮人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他们多是家境贫寒、找不到正经出路的,如今得了这既能挣现钱又能吃饱吃好的活计,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干活格外卖力。

  虎爷也给他们交代过,眼下是帮着平整场地、修建猪舍,等厂子真正办起来,他们这些人就是元老,就是第一批工人!

  陈老板仁义,跟着他干,准没错!

  因此,不用虎子过多催促,工地上始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在郑卫东的暗中牵线和大力支持下,养猪场其他方面的人员架构也在逐步搭建。

  郑卫东深知这个试点项目的重要性,也存了借此做出成绩的心思,因此在人员推荐上颇为上心。

  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人情关系需要照顾,塞进来几个背景或硬或软的关系户,但郑卫东都亲自帮着过了几遍筛子。

  他私下里对陈野交过底,有些人情世故,避免不了。

  但安排进来的人,或许能力有高有低,但绝不是那种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的二流子。

  陈野对此倒是看得很开,他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这么大个摊子,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

  他深知,想要完全撇开人情关系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郑卫东能帮他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鼎力支持了。

  人员陆续到位,财务、后勤、仓管等岗位都有了初步的人选,但基本的架子总算搭起来了。

  就等正式开工了。

  然而,陈野心头始终压着两件大事。

  这日,他特意又去了一趟县计委,找郑卫东商量。

  “郑大哥,眼下场地、人手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有两个关键位置,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陈野递过一支烟,面色略显凝重。

  “哦?哪两个位置?”郑卫东接过烟,示意他继续说。

  “一个是能真正镇住场子的厂长。”

  陈野掰着手指头说,“这个人得有威望,懂管理,能协调好内部各方关系,还能对外应付各种场面。”

  “虎子踏实肯干,但太年轻,压不住阵;”

  “我自己呢,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我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可能天天钉在养猪场。”

  “另一个,就更关键了,必须得有一个真正懂行的技术大拿!”

  “最好是那种精通科学养殖方面的专家。”

  郑卫东听完,深深吸了一口烟,沉吟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

  “要是能把他请出山,没准你这两个难题,能一下子都解决了!”

  陈野精神一振:“谁?”

  “我家老爷子的一位老朋友。”

  郑卫东弹了弹烟灰,“不过……这那老爷子的脾气有点古怪,而且早就回家颐养天年去了。请动他恐怕不容易。”

  “只要有真本事,再难请也得试试看啊!”陈野立刻道。

  郑卫东笑了笑:“这样,你去县医院找我父亲,再把你的难处和想法跟他仔细说说。”

  “他比我更了解那位老先生的情况,或许他能有办法牵个线,或者至少给你些建议。”

  陈野是个行动派,闻言也不耽搁,立刻起身:“成!我这就去拜访郑院长!”

  他买了两瓶水果罐头,又包了两盒不错的点心,用网兜装了,骑着自行车就直奔县医院。

  县医院院长办公室里,郑院长正戴着老花镜看文件。

  见陈野提着东西进来,他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是小陈啊?可是有日子没见你了。”

  “听卫东说,你最近折腾出的动静可不小啊。”

  陈野将东西放在一旁的茶几上,不好意思地笑笑:“郑院长,您别听郑主任夸张,我就是瞎折腾。”

  郑院长摆摆手:“你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坐吧,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他对陈野颇为重视,也知道这小子绝非池中之物。

  陈野依言坐下,便将养猪场遇到的难题——

  缺乏一个能统筹管理的厂长和一位技术核心——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他最后补充道:“郑大哥说,您的一位老朋友或许能解我的燃眉之急,让我来向您请教。”

  郑院长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卫东说的,应该是欧阳老头了。”

  “欧阳老头?”陈野恭敬地听着。

  “嗯。”

  郑院长似乎陷入了回忆,话也多了起来,“这位可是个有本事也有故事的人啊。”

  “他是正儿八经的高级畜牧兽医师,早年是在省农科院下属的单位搞研究,后来调到省城最大的国营养殖场做技术总工。”

  “一辈子就跟牲畜打交道,技术绝对是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那他怎么会……”陈野疑惑,这样的人才怎么会闲居在家?

  郑院长叹了口气:“性格太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

  “几年前在厂里,为了一套进口设备的采购问题,跟上头领导闹得很不愉快,他认为那领导有以权谋私的嫌疑,据理力争,最后……”

  “唉,小老头一气之下,就撂挑子不干了,说什么也要回家养老,谁也劝不住。”

  陈野听得暗自咂舌。

  郑院长继续道:“他家背景也不简单,几个儿子更是了得。”

  “老头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那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其中有三个儿子,在不同时期,为国捐躯了……现在还有三个儿子在部队,听说职位都不低,最小的那个也是团级干部了。”

  “剩下那个老七……”

  说到这,郑院长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表情:“他家老七今年也该三十一二了了吧。”

  “跟他那几个哥哥都不一样,对当兵没兴趣,对他老爹的技术手艺也不感冒,就喜欢鼓捣些商业上的东西。”

  “之前托关系在省城一家外贸单位上班,听说也因为性子直,得罪了人,前两年索性也辞职不干了。”

  “为此,欧阳小老头也没少生气,觉得他这个小儿子不走正道。”

  陈野听得心潮澎湃,又暗自思忖。

  这位欧阳老先生,不仅自身技术过硬,家族背景更是深厚,三个儿子在部队职位不低,这意味着强大的人脉和无形的影响力。

  如果他真能请动这尊大佛坐镇养猪场,何愁技术不过关?

  何愁将来遇到一些牛鬼蛇神来找麻烦?

  这简直就是一根真正的“定海神针”!

  郑卫东主任的意思,他此刻也完全明白了。

  这是希望他能想办法,将欧阳老先生,或许连同他那同样赋闲在家、有商业头脑的小儿子,一同请出山!

  “郑院长,这位欧阳老先生,现在住在?”陈野压下心中的激动,谨慎地问道。

  “就住在咱们市里,老城区那边。”

  郑院长看着陈野,“小陈啊,我不瞒你,这几年,打着各种旗号、通过各种关系想去请欧阳小老头出山的人,不在少数。”

  “有国营大厂的,甚至有部队里面的,但无一例外,全都碰了钉子。”

  “欧阳小老头说是要颐养天年,其实就是关门谢客。”

  “你想请他出山,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