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夜晚静悄悄!
这些年二大爷阎埠贵变了许多,再也没有在门口堵着收“过路费”、“开门费”了。
二大爷阎埠贵也再没被人叫做阎老抠、阎老西了。
为什么呢?
何雨柱虽然一直没跟四合院的邻居有多少接触,也看得到二大爷阎埠贵的变好,想来是因为两个儿子的离开,让二大爷阎埠贵有了这样的变好。
毕竟影视剧中的阎家可没这出戏啊。
而且没有傻柱的帮助,二大爷阎埠贵似乎改变了不少,这辈子何雨柱可没打算帮助四合院的任何人。
所以,二大爷阎埠贵的变好跟何雨柱可没关系。
前院屋檐下的煤油灯忽明忽暗,二大爷阎埠贵蹲在门槛上搓着旱烟,纸卷簌簌落下的烟丝像极了这些年从他指缝里漏掉的亲情。
西厢房传来小儿子的梦呓,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大儿子阎解成也是在这个年纪,也是如此的梦呓。
他想两个儿子了,离开家的两个儿子。
自从二儿子阎解放也离开之后,二大爷阎埠贵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算计太多,把亲情给算计没了。
虽然如今改变了许多,期望小女儿和小儿子还能摆正过来,但是同样是儿女,自然也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原谅自己这个父亲。
那些年,他总是把算盘打得噼啪响,连亲情当作可以称斤算两的买卖,连儿子结婚的喜糖都要按颗分配,更别提给孩子们置办工作、安排住处。
直到二儿子阎解放拎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跨出院门时那个雨夜,屋檐下漏进来的冷水浇醒了他——这世上有些账,算得越清,情分就越薄。
尤其是亲情哪里是能算计的?
阎解放走得很决绝。
小伙子背着铺盖卷住进肥料厂宿舍时,连头都没回。
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心气高,可只有二大爷阎埠贵知道,那孩子眼里噙着泪。
哪有父母不爱子,哪有子女不孝顺?
人心都是肉长的。
肥料厂领导来家里调解时说得明白:“阎解放同志是技术骨干,厂里巴不得他常住。”
这话听着体面,却像钝刀子割着二大爷阎埠贵的心。
也更让二大爷阎埠贵意识到自己错了。
阎解放性子倔,即便后来听说父亲在胡同口念叨“知道错了”,也只是闷头往厂子宿舍走。
其实二大爷阎埠贵心里清楚,家里两间半的屋子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小儿子和小女儿在八仙桌旁写作业,两个孩子的胳膊肘总打架。
再过几年,小儿子阎解旷和小女儿阎解娣眼瞅着要成家,二儿子阎解放搬出去反倒让全家住的松快些。
想到这儿,他又觉得阎解放搬出去未必是坏事。
可每回路过肥料厂,听见里头机床轰隆响,他总忍不住踮脚张望,仿佛能从灰扑扑的工装里找出那个熟悉的身影。
好在二儿子阎解放还知道在什么地方,也知道阎解放已经原谅自己了。
等将来解放娶妻生子的时候多帮帮,想来还能挽救阎解放受伤的心。
目前为止维持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坏事。
真正让二大爷阎埠贵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是失踪五年的大儿子阎解成和儿媳于莉。
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陈年窝头,咽不下也吐不出。
如今二大爷阎埠贵希望找到他们,弥补当年的过错,至少也要重归于好。
当年为了省下买工作的五百块钱,他硬是要计算借钱的利息。
自己不是没钱给大儿子阎解成买一份工作,也不是不知道大儿子阎解成有工作后的好处。
可是这算盘珠子噼啪响,这一算,把亲情给计算没了。
阎解成和儿媳于莉小两口连夜收拾包袱第二天就没了踪影。
如今算起来,阎解成都该三十五六了,要是当初没拦着他去机修厂当正式工,现在孙子怕是都能打酱油了。
没有了正式工,想来阎解成和儿媳于莉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这些天,二大爷阎埠贵总往于莉娘家跑。
于家老爷子叼着烟袋直摆手:“莉子打从嫁到你们阎家,回娘家的次数五个指头数得过来。”话里夹枪带棒,臊得二大爷阎埠贵脸上火辣辣的。
最扎心的是上个月,他在副食店撞见于莉的表妹推着婴儿车,刚要上前搭话,对方扭头就钻进胡同,留给他一溜烟尘。
四九城说大不大,可要躲个算计出名的老公公,那真是比捉迷藏还容易。
上个月二大爷阎埠贵特意跑了趟宣武区,找到于莉的堂弟工作的杂货铺。
柜台后头的小伙子听完来意,眼神飘忽地说“早没联系了”,可转身时分明露出和于莉一样的梨涡。
大老远的白跑了一趟不说,一点消息都没有。
四合院的老邻居看不过眼,给他出主意:“老阎啊,解成两口子指定还在四九城。你不如去派出所登个寻人启事?”
二大爷阎埠贵捏着旱烟杆直摇头。
他记得清楚,儿子离家那天说过:“爹,等您把算盘劈了当柴烧,儿子就回来。”
现在他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算计的毛病,可儿子在哪呢?
前些天街道办组织看露天电影,银幕上放着《喜盈门》。
看到老农民给儿媳妇赔不是的情节,二大爷阎埠贵在黑影里偷偷抹眼泪。
散场时街道办的王主任拉住他:“听说于莉在宣武区农机厂当会计,上个月还评了先进。”
二大爷阎埠贵浑身一激灵,第二天天没亮就揣着两盒稻花香的点心往宣武区赶。
可到了厂门口又怂了——万一儿媳当众给他难堪怎么办?
他在传达室窗户外转悠到晌午,最后把点心塞给看门老头,托他转交给“于会计”。
回家路上经过百货大楼,橱窗里挂着崭新的童装。
二大爷阎埠贵摸着玻璃想:要是解成和于莉有了孩子,现在至少也有3岁了吧?
要是当年阎解成他们没走,现在是不是能领着孩子来买衣裳?
路过菜市场时,他破天荒地买了两斤五花肉,称完又让摊主添了块肥膘。
秤杆高高翘起那刻,他突然明白:亲情这杆秤,从来就不是平的。
这些年二大爷阎埠贵变了许多,再也没有在门口堵着收“过路费”、“开门费”了。
二大爷阎埠贵也再没被人叫做阎老抠、阎老西了。
为什么呢?
何雨柱虽然一直没跟四合院的邻居有多少接触,也看得到二大爷阎埠贵的变好,想来是因为两个儿子的离开,让二大爷阎埠贵有了这样的变好。
毕竟影视剧中的阎家可没这出戏啊。
而且没有傻柱的帮助,二大爷阎埠贵似乎改变了不少,这辈子何雨柱可没打算帮助四合院的任何人。
所以,二大爷阎埠贵的变好跟何雨柱可没关系。
前院屋檐下的煤油灯忽明忽暗,二大爷阎埠贵蹲在门槛上搓着旱烟,纸卷簌簌落下的烟丝像极了这些年从他指缝里漏掉的亲情。
西厢房传来小儿子的梦呓,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大儿子阎解成也是在这个年纪,也是如此的梦呓。
他想两个儿子了,离开家的两个儿子。
自从二儿子阎解放也离开之后,二大爷阎埠贵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算计太多,把亲情给算计没了。
虽然如今改变了许多,期望小女儿和小儿子还能摆正过来,但是同样是儿女,自然也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原谅自己这个父亲。
那些年,他总是把算盘打得噼啪响,连亲情当作可以称斤算两的买卖,连儿子结婚的喜糖都要按颗分配,更别提给孩子们置办工作、安排住处。
直到二儿子阎解放拎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跨出院门时那个雨夜,屋檐下漏进来的冷水浇醒了他——这世上有些账,算得越清,情分就越薄。
尤其是亲情哪里是能算计的?
阎解放走得很决绝。
小伙子背着铺盖卷住进肥料厂宿舍时,连头都没回。
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心气高,可只有二大爷阎埠贵知道,那孩子眼里噙着泪。
哪有父母不爱子,哪有子女不孝顺?
人心都是肉长的。
肥料厂领导来家里调解时说得明白:“阎解放同志是技术骨干,厂里巴不得他常住。”
这话听着体面,却像钝刀子割着二大爷阎埠贵的心。
也更让二大爷阎埠贵意识到自己错了。
阎解放性子倔,即便后来听说父亲在胡同口念叨“知道错了”,也只是闷头往厂子宿舍走。
其实二大爷阎埠贵心里清楚,家里两间半的屋子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小儿子和小女儿在八仙桌旁写作业,两个孩子的胳膊肘总打架。
再过几年,小儿子阎解旷和小女儿阎解娣眼瞅着要成家,二儿子阎解放搬出去反倒让全家住的松快些。
想到这儿,他又觉得阎解放搬出去未必是坏事。
可每回路过肥料厂,听见里头机床轰隆响,他总忍不住踮脚张望,仿佛能从灰扑扑的工装里找出那个熟悉的身影。
好在二儿子阎解放还知道在什么地方,也知道阎解放已经原谅自己了。
等将来解放娶妻生子的时候多帮帮,想来还能挽救阎解放受伤的心。
目前为止维持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坏事。
真正让二大爷阎埠贵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是失踪五年的大儿子阎解成和儿媳于莉。
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陈年窝头,咽不下也吐不出。
如今二大爷阎埠贵希望找到他们,弥补当年的过错,至少也要重归于好。
当年为了省下买工作的五百块钱,他硬是要计算借钱的利息。
自己不是没钱给大儿子阎解成买一份工作,也不是不知道大儿子阎解成有工作后的好处。
可是这算盘珠子噼啪响,这一算,把亲情给计算没了。
阎解成和儿媳于莉小两口连夜收拾包袱第二天就没了踪影。
如今算起来,阎解成都该三十五六了,要是当初没拦着他去机修厂当正式工,现在孙子怕是都能打酱油了。
没有了正式工,想来阎解成和儿媳于莉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这些天,二大爷阎埠贵总往于莉娘家跑。
于家老爷子叼着烟袋直摆手:“莉子打从嫁到你们阎家,回娘家的次数五个指头数得过来。”话里夹枪带棒,臊得二大爷阎埠贵脸上火辣辣的。
最扎心的是上个月,他在副食店撞见于莉的表妹推着婴儿车,刚要上前搭话,对方扭头就钻进胡同,留给他一溜烟尘。
四九城说大不大,可要躲个算计出名的老公公,那真是比捉迷藏还容易。
上个月二大爷阎埠贵特意跑了趟宣武区,找到于莉的堂弟工作的杂货铺。
柜台后头的小伙子听完来意,眼神飘忽地说“早没联系了”,可转身时分明露出和于莉一样的梨涡。
大老远的白跑了一趟不说,一点消息都没有。
四合院的老邻居看不过眼,给他出主意:“老阎啊,解成两口子指定还在四九城。你不如去派出所登个寻人启事?”
二大爷阎埠贵捏着旱烟杆直摇头。
他记得清楚,儿子离家那天说过:“爹,等您把算盘劈了当柴烧,儿子就回来。”
现在他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算计的毛病,可儿子在哪呢?
前些天街道办组织看露天电影,银幕上放着《喜盈门》。
看到老农民给儿媳妇赔不是的情节,二大爷阎埠贵在黑影里偷偷抹眼泪。
散场时街道办的王主任拉住他:“听说于莉在宣武区农机厂当会计,上个月还评了先进。”
二大爷阎埠贵浑身一激灵,第二天天没亮就揣着两盒稻花香的点心往宣武区赶。
可到了厂门口又怂了——万一儿媳当众给他难堪怎么办?
他在传达室窗户外转悠到晌午,最后把点心塞给看门老头,托他转交给“于会计”。
回家路上经过百货大楼,橱窗里挂着崭新的童装。
二大爷阎埠贵摸着玻璃想:要是解成和于莉有了孩子,现在至少也有3岁了吧?
要是当年阎解成他们没走,现在是不是能领着孩子来买衣裳?
路过菜市场时,他破天荒地买了两斤五花肉,称完又让摊主添了块肥膘。
秤杆高高翘起那刻,他突然明白:亲情这杆秤,从来就不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