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槐花又开了,细碎的白花瓣飘落在青砖地上。
何雨柱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对门易中海佝偻着背在扫院子,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像一声声叹息。
槐花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润,让这个初夏的清晨显得格外宁静。
"爸,您发什么呆呢?"十六岁的何子明拿着菜从屋里走出来,如今家里的伙食都是何子明做的,何雨柱一般不出手了。
少年人挺拔的身姿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手里拎着的菜篮子里装着刚买的鲜嫩青菜和一块五花肉。
何雨柱这才回过神,伸手拍了拍儿子肌肉紧绷的肩膀。
触手是年轻人特有的结实,让他想起自己十六岁时的模样。
如今儿子都比当年的自己高了,有什么好怕的?
他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里屋传来小女儿背诵课文的声音,清脆的童声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妻子正在边上轻声指导,偶尔纠正一个发音。
这声音让何雨柱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
他的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对面。
易中海已经扫完了院子,正拄着扫帚歇气。
老人斑白的鬓角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背驼得厉害,完全看不出当年在轧钢厂当八级钳工时的那股精气神。
何雨柱担心易中海从三线支援建设回来会算计自己,毕竟当年易中海是不想要去三线支援建设,是何雨柱算计他去的。
这件事像根刺,十几年来一直扎在他心里。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想起那个雨夜,自己是如何借着厂领导李怀德的手,把这个老对手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戈壁滩。
但是何雨柱有点杞人忧天了。
如今的易中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走路都不利索了,哪里还有精力算计何雨柱?
何雨柱家两个大人,大儿子何子明已经16岁了,一个大小伙子也不是易中海能够对付的。
小女儿虽然才9岁,但上学放学都有哥哥、妈妈、外婆接送,易中海根本没有机会能对付一个小女孩。
最重要的是,易中海这人本来就怕死。
当年算计何雨柱也是聋老太太的杰作,易中海充其量就是个出谋划策的人。
他单纯希望何雨柱能够给他养老,要说易中海心有多恨,至少没办法跟他怕死的心对比。
如今的易中海手握着十几年的高薪,还有高额的退休金。
三线工厂的补贴加上现在厂里的返聘工资,日子过得比院里大多数老人都滋润。
他完全没有对付何雨柱的心思,反而担心何雨柱记仇,继续整他。
所以易中海找了个机会跟何雨柱认怂了。
那是上周三的傍晚,何雨柱下班回家,看见易中海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明显是在等他。
"柱子,能聊几句吗?"老人的声音比十年前沙哑了许多。
何雨柱当时就愣住了。
十几年的隔阂让他本能地警惕起来,但看着老人浑浊的眼睛和颤抖的手,他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坐在渐渐暗下来的院子里。
易中海从兜里掏出两个橘子,递给何雨柱一个。"在西北这些年,最想的就是老北京的吃食。"他慢慢剥着橘子皮,"戈壁滩上连棵树都少见,更别说水果了。"
何雨柱接过橘子,没说话。
"我这次回来,就想安安稳稳过完剩下的日子。"易中海突然说道,"当年的事...是我对不住你。"
这句话像块石头,咚地砸进何雨柱心里。
他没想到易中海会主动提起旧事,更没想到会道歉。
"都过去了。"何雨柱最终只憋出这么一句。
"是啊,都过去了。"易中海叹了口气,"我现在就想着,能不能...咱们就当普通邻居处?"
何雨柱盯着老人看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
但他心里明白,有些事不是一句"过去了"就能真的过去。
他需要时间观察,需要确认这个突如其来的和解是不是又一个陷阱。
这几天,何雨柱一直在暗中留意易中海的一举一动。
老人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扫院子,上午去厂里指导年轻工人,下午在屋里听收音机,晚上早早熄灯。
看起来确实像个安享晚年的普通老头。
但何雨柱还是放不下心。
今天下班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
果然,不一会儿易中海就从后面赶了上来。
"柱子,一起走?"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平和。
何雨柱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在夕阳下。
胡同里飘来各家做饭的香气,自行车铃铛声此起彼伏。易中海突然说:"这些年,我想通了很多事。"
何雨柱心头一跳,没有接话。
"在戈壁滩上,白天热得能把人烤干,晚上又冷得刺骨。"易中海望着远处的晚霞,"那种环境下,人反而能把事情想明白。我欠你一句道歉,为当年的事。"
何雨柱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老人。
夕阳把易中海的脸映得通红,皱纹里嵌着深深的阴影。那双眼睛里没有算计,只有疲惫和释然。
"您...别这么说。"何雨柱最终只挤出这么一句。
两人沉默地走回四合院。
槐花还在飘落,有几瓣沾在易中海的肩头,老人浑然不觉。
何雨柱的心乱如麻,系统空间的秘密、往日的恩怨、现在的家庭,所有事情都搅在一起。
他需要时间思考,需要重新评估这个突然回归的老邻居。
晚饭时,何子明做了红烧肉和炒青菜。
九岁的女儿叽叽喳喳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妻子给每个人盛饭。
这样温馨的场景让何雨柱暂时忘记了烦恼。
他看着儿女的笑脸,突然觉得,也许真的该让过去的恩怨随风而逝了。
夜深人静时,何雨柱再次站在院子里。
东厢房的灯还亮着,易中海的剪影映在窗户上,老人似乎在写着什么。
何雨柱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封,那是他准备举报易中海当年违规操作的材料,只要交上去,老人立刻就会失去返聘资格和部分退休金。
月光下,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摇曳。
何雨柱盯着那个信封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打开。
他做出了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
如果易中海真有什么坏心思,到时候再动手也不迟。
但现在,他选择给这个老人,也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四合院的夜晚安静得出奇,只有偶尔的风吹动槐树,落下几片花瓣。
何雨柱抬头看了看月亮,转身回屋。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许,真的可以试着放下过去了。
何雨柱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对门易中海佝偻着背在扫院子,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像一声声叹息。
槐花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润,让这个初夏的清晨显得格外宁静。
"爸,您发什么呆呢?"十六岁的何子明拿着菜从屋里走出来,如今家里的伙食都是何子明做的,何雨柱一般不出手了。
少年人挺拔的身姿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手里拎着的菜篮子里装着刚买的鲜嫩青菜和一块五花肉。
何雨柱这才回过神,伸手拍了拍儿子肌肉紧绷的肩膀。
触手是年轻人特有的结实,让他想起自己十六岁时的模样。
如今儿子都比当年的自己高了,有什么好怕的?
他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里屋传来小女儿背诵课文的声音,清脆的童声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妻子正在边上轻声指导,偶尔纠正一个发音。
这声音让何雨柱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
他的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对面。
易中海已经扫完了院子,正拄着扫帚歇气。
老人斑白的鬓角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背驼得厉害,完全看不出当年在轧钢厂当八级钳工时的那股精气神。
何雨柱担心易中海从三线支援建设回来会算计自己,毕竟当年易中海是不想要去三线支援建设,是何雨柱算计他去的。
这件事像根刺,十几年来一直扎在他心里。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想起那个雨夜,自己是如何借着厂领导李怀德的手,把这个老对手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戈壁滩。
但是何雨柱有点杞人忧天了。
如今的易中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走路都不利索了,哪里还有精力算计何雨柱?
何雨柱家两个大人,大儿子何子明已经16岁了,一个大小伙子也不是易中海能够对付的。
小女儿虽然才9岁,但上学放学都有哥哥、妈妈、外婆接送,易中海根本没有机会能对付一个小女孩。
最重要的是,易中海这人本来就怕死。
当年算计何雨柱也是聋老太太的杰作,易中海充其量就是个出谋划策的人。
他单纯希望何雨柱能够给他养老,要说易中海心有多恨,至少没办法跟他怕死的心对比。
如今的易中海手握着十几年的高薪,还有高额的退休金。
三线工厂的补贴加上现在厂里的返聘工资,日子过得比院里大多数老人都滋润。
他完全没有对付何雨柱的心思,反而担心何雨柱记仇,继续整他。
所以易中海找了个机会跟何雨柱认怂了。
那是上周三的傍晚,何雨柱下班回家,看见易中海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明显是在等他。
"柱子,能聊几句吗?"老人的声音比十年前沙哑了许多。
何雨柱当时就愣住了。
十几年的隔阂让他本能地警惕起来,但看着老人浑浊的眼睛和颤抖的手,他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坐在渐渐暗下来的院子里。
易中海从兜里掏出两个橘子,递给何雨柱一个。"在西北这些年,最想的就是老北京的吃食。"他慢慢剥着橘子皮,"戈壁滩上连棵树都少见,更别说水果了。"
何雨柱接过橘子,没说话。
"我这次回来,就想安安稳稳过完剩下的日子。"易中海突然说道,"当年的事...是我对不住你。"
这句话像块石头,咚地砸进何雨柱心里。
他没想到易中海会主动提起旧事,更没想到会道歉。
"都过去了。"何雨柱最终只憋出这么一句。
"是啊,都过去了。"易中海叹了口气,"我现在就想着,能不能...咱们就当普通邻居处?"
何雨柱盯着老人看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
但他心里明白,有些事不是一句"过去了"就能真的过去。
他需要时间观察,需要确认这个突如其来的和解是不是又一个陷阱。
这几天,何雨柱一直在暗中留意易中海的一举一动。
老人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扫院子,上午去厂里指导年轻工人,下午在屋里听收音机,晚上早早熄灯。
看起来确实像个安享晚年的普通老头。
但何雨柱还是放不下心。
今天下班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
果然,不一会儿易中海就从后面赶了上来。
"柱子,一起走?"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平和。
何雨柱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在夕阳下。
胡同里飘来各家做饭的香气,自行车铃铛声此起彼伏。易中海突然说:"这些年,我想通了很多事。"
何雨柱心头一跳,没有接话。
"在戈壁滩上,白天热得能把人烤干,晚上又冷得刺骨。"易中海望着远处的晚霞,"那种环境下,人反而能把事情想明白。我欠你一句道歉,为当年的事。"
何雨柱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老人。
夕阳把易中海的脸映得通红,皱纹里嵌着深深的阴影。那双眼睛里没有算计,只有疲惫和释然。
"您...别这么说。"何雨柱最终只挤出这么一句。
两人沉默地走回四合院。
槐花还在飘落,有几瓣沾在易中海的肩头,老人浑然不觉。
何雨柱的心乱如麻,系统空间的秘密、往日的恩怨、现在的家庭,所有事情都搅在一起。
他需要时间思考,需要重新评估这个突然回归的老邻居。
晚饭时,何子明做了红烧肉和炒青菜。
九岁的女儿叽叽喳喳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妻子给每个人盛饭。
这样温馨的场景让何雨柱暂时忘记了烦恼。
他看着儿女的笑脸,突然觉得,也许真的该让过去的恩怨随风而逝了。
夜深人静时,何雨柱再次站在院子里。
东厢房的灯还亮着,易中海的剪影映在窗户上,老人似乎在写着什么。
何雨柱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封,那是他准备举报易中海当年违规操作的材料,只要交上去,老人立刻就会失去返聘资格和部分退休金。
月光下,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摇曳。
何雨柱盯着那个信封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打开。
他做出了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
如果易中海真有什么坏心思,到时候再动手也不迟。
但现在,他选择给这个老人,也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四合院的夜晚安静得出奇,只有偶尔的风吹动槐树,落下几片花瓣。
何雨柱抬头看了看月亮,转身回屋。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许,真的可以试着放下过去了。